APP下载

基于学生需求的体育统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2023-09-08谢莉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考核体育

谢莉

(河西学院 甘肃张掖 734000)

高等院校之所以开展体育统计课程,其初衷是为了帮助体育专业学生了解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掌握获取、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熟练使用SPSS等各类统计工具,促进其科研能力的增强,让其更好地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1]。

1 我国体育统计教学的发展现状

国内针对体育统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期,1981 年,著名学者徐英超在其发表的著作《体育统计方法》中针对体育统计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说明,该书被收藏进了美国国家图书馆。1982年,体育统计学会正式组建,各大体育学院也顺势推出了体育统计学课程,培养了国内第一批体育统计教师。

在发展初期,“体育统计学”课程是借助课堂的方式来推进的,教师向学生讲述演算、推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供参考的案例也比较少,注重原理、公式的记忆以及反复练习,整个计算过程基本上都是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初,在个人计算机大面积普及的背景下,计算机也应用到了体育统计学领域,学者们纷纷就计算机应用于体育统计的可行性、必要性展开了研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式各样的统计分析工具开始大面积应用于体育统计领域,从最开始相对比较简单的Excel,到后来复杂程度较高的SPSS工具,再到现在能够进行编程的MATLAB工具,计算机与统计的融合程度不断加强[2]。

通过对既往学者针对体育统计学的研究成果的归纳,可以看出,在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集中于统计方法的阐释、叙述上;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学者开始研究体育统计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对于学习方法以及计算机、统计工具的应用有着比较高的重视度。而在21世纪初,学者对体育统计教学改革的热情进一步攀升,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逐渐开始从传统的数学课程朝着思维性课程的方向转变,教学工作要以统计思想为指导,适当引入哲学方面的内容;体育统计教材中加入了统计工具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引入了更多实践案例;调整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开展网络授课;优化考核模式,针对计算机实操水平进行考核。但是,在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学时增多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依旧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统计误用、错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2 基于学生需求的体育统计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统计学具有比较高的复杂性,学习难度比较大,尤其是数学部门,更是让众多学生叫苦不迭,并且大多数学生对于统计学的认识都不够深入,片面地认为这一学科毫无价值,针对这些问题,相关机构先后出版了《爱上统计学》《漫画统计学》等极具引导性的书籍,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呈现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融入数据分析的基本逻辑以及应用的比较普遍的技巧,起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初学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引,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统计知识的热情。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体育统计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学生的畏难情绪比较强烈,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化、公式化特征表现得十分突出,对于公式、计算的重视度比较高,忽视了理解与应用的重要性,导致实际小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魏登云研究指出,需要借助统计思想的引导作用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到一起,增强学生的统计素养,但是并未就如何操作制定具体的策略[3]。李健针对体育科研中存在的统计误用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除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误用以外,其他问题都属于概念理解不准确所导致的,如统计图表使用不合理、抽样方法不科学、研究变量认识不准确、统计方法理解不准确等[4]。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对于统计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入,实践能力也比较弱,对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体育统计教育的水平,增强体育统计教育的专业性。但是,由于专业人才比较匮乏,这一应对措施实施起来具有较大难度,但整体方向是正确的。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尽管体育统计学引入的案例不断增加,应用了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教材内容也得到了更新,对体育统计学的认识也逐渐从以前的工具性朝着思维性的方向发展,但依旧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体育专业学生有关体育统计学看法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该课程具有比较大的价值,但是难度很高;教材存在诸多的缺陷;计算机能力非常关键;部分章节的理解模棱两可,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案例非常少,并且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差距,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的体育统计教学中,要从以下3 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 基于学生需求的体育统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

3.2 强化教学实践

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过去一段时期的统计教学大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过于单一,使得教学与实践陷入了相互割裂的状态之中,同时学生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即便是在课堂上非常认真地记笔记,课后也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来温习,但是也只能应付考试的需求,并未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有必要借助情景教学、模拟实验、运动会等手段为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借助学校组织的羽毛球比赛,通过假设检验的方式对羽毛球的落点进行比较分析,利用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缺点、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结果的统计分享等,引导学生开展统计实践活动,掌握统计表的编制、落点统计以及不同队员发起落点差异的比较方法。这种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了从设计到实验的全过程,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的增强。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工具、内容以及学生的态度等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是教学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这对于学生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5]。

3.3.1 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满足教育对象需求的重要手段,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有力表现,也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由于体育统计案例教学是以学科特征为基本立足点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对训练与管理问题的深入分析,并对计算过程、结果展开系统地评价,找到有效应对策略的教学活动。所以,利用案例教学,既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成一个整体,将现实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还能够帮助学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复杂性程度较高的问题展开分析,加深对相关原理、方法的理解,并将潜藏在体育现象背后的规律展开细致、具体的描述,进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的增强。但是,在借助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实用性、科学性、典型性原则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3.3.2 运用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将学生摆在第一位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学生与教师在情感、思想、需求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人际合作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这也说明,互动教学是一个集互动、促动、能动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枯燥乏味,从过去的以教师为核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知识习得是通过反复的实践与自主思考所得出的结果,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原理、重点、难点的认识,帮助学生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体育统计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而不是生搬硬套所学的公式。由此可见,互动教学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创新意识的形成,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自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3 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借助文本、图片、视频等各式各样的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借助先进的设备技术来提高图形、图表、数据的处理效率,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同时还能够借助各式各样的统计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资料展开深入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理论概念、统计方法的认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也能够搭建形式各异的教学情境,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著名学者Treichler(1969)在其研究中指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3%、11%、3.5%、1.5%、1%。所以多媒体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准确地展现出来,并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4 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体系

在教学活动中,考核环节尤为关键,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教学结果的重要指标。而科学性、合理性较强的考试,既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能将知识、能力、素养融合成一个整体,改善学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在评价学生成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动态发展的理念,基于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在一起,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应对能力等。传统的体育统计考核模式更强调书本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并不清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所以开发一种与统计教育发展相契合的考核方式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大趋势。

以“服务质量”“功能价值”“服务设施”“建筑与环境”为自变量,分别以“功能结果”“社会结果”“心理结果”“成本结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业、旅游方式这6个题项为控制变量。选择“逐步法”(Stepwise),以P≤0.05为选入标准,以P≥0.10为剔除标准建立回归模型[16]113,调整R方>0.4,表明回归模型拟合度较高,并且获取不同显著水平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如表8所示,4个模型拟合度都较好,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属性层各因子除了对“成本结果”产生负向影响,对于结果层的“功能结果”“社会结果”“心理结果”均为正向影响。

3.4.1 闭卷考核基础知识应用

闭卷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规范性比较强,得到了教师、学生的一致肯定,并被大规模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体育统计学基础知识考核主要包括个性特征、概念、原则以及影响等方面。选择题是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后得出的计算结果,或对重要性程度较高的知识点掌握后的变换结果;判断题不仅能够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个性特征、影响、重难点的掌握状况,还能够为体育实践的考核提供科学的指引,且灵活性较强;填空题是评估学生对知识重点理解状况的有效手段,基本概念的关键词是考核重点。由此可见,闭卷考核不单单集中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程度上,还涉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3.4.2 开卷考核综合能力运用

开卷考核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增强[6]。体育统计涉及的公式非常多,要想准确记住每一个公式具有非常大的难度,但需要让学生准确理解不同公式的使用条件、适用范围。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课堂比较等方式来找寻问题的答案。开卷考核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将各种统计方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

3.4.3 考核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将计算机应用到统计教学中已然是大势所趋,既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与方法,还要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工具来开展统计工作,这也是未来一段时期体育统计教学的大趋势,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需要针对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的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各类统计图表的制作、平均数及标准差的计算、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综合能力评估的重要依据[7]。

3.4.4 考核成绩评定方式

在课程结束之后,借助综合评分法对学生的成绩展开评估,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出勤、开卷考核、闭卷考核、计算机操作水平5个组成部分。其中,开卷考核与闭卷考核所占的比重较大,分别为30%;出勤考核、平时作业所占的比重较小,分别为10%。这种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考核模式,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展现了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还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指引。由此可见,综合评分法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基于上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简单的闭卷考核并未覆盖学生体育统计学知识的各个方面,也无法展现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情况,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闭卷考核的基础之上,结合开卷考核,才能够准确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相应的优化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效果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为优化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指引[8]。

体育统计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应用性、实践性比较突出。在开展体育统计学教学时,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融合成一个整体,是教育界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验课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利用实验课开展体育统计教学活动,借助便捷性较强、效率性较高的统计工具来完成复杂程度较高的计算,能够给实验设计、资料获取、统计结果分析等环节分配更多的时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还需要构建一个互动性较强的实践评价与反馈体系,调动学生主动加入实践教学的热情。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考核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2016体育年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我们的“体育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家庭年终考核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