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式教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

2023-09-07赖启佳

新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量感体验式小学数学

赖启佳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围绕量感培养目标展开教程安排,教师需要有整合创新意识,对学生量感认知基础有清晰把握,以提高教学设计适配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量感体验认知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对学情有客观分析,针对性组织学生进行量感方向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学科素养成长带来更多直接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体验式

量感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重要目标追求,教师应加强量感教学研究,帮助学生展开知识梳理,顺利启动学生量感思维,组织一些数学运算、实验和研讨活动,让学生自然接受量感、内化量感,促进量感这一综合素养的培养。所谓量感,是对量的感知体验,事物有大小、轻重之分,也与时间、速度存在联系,教师利用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引导,组织学生展开针对性训练,对事物的特点做归结思考,促使学生逐渐形成量感认知基础。

一、知识梳理,启动学生量感思维

数学知识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围绕知识梳理问题进行对应设计,组织学生参与量感学习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的体验。事物有诸多特征和概念,如单位概念、数量关系等,这些都是量感认知培养的基础知识,教师指导学生展开知识梳理,能够顺利启动学生量感思维,形成崭新学习起点。培养学生量感认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知识储备和应用最为关键,教师要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做客观分析,以提升教学设计适合性。

如教学三年级数学“面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借助图示观察机会,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熟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测量和面积计算活动。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展开行动,很快就找到一些适合的图形。在具体测量过程中,教师现场做指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对不同单位意义进行深度发掘。学生测量出准确的数据,套用公式得出面积数据,对面积概念有了全新认识。如课桌面为长方形,长为120厘米,宽为60厘米,其面积为120×60=7200(平方厘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活动,对这些测量计算结果展开验收行动。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教师要求学生深入生活之中,找到更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案例,通过测量计算出具体的面积,并做交互展评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展开测量和计算学习,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逐渐深刻起来,特别是生活观察测量计算实践,这是学生比较期待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有充分了解,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数感体验更为鲜活。

二、活动组织,增强学生量感意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量感学习活动时,要对多种制约因素展开客观分析,推出一些适合的观察、运算、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形成单位认知。学生对量感训练活动比较熟悉,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以方法传授,还要鼓励学生展开量感认知梳理和归结,促使学生自觉展开学习讨论,以增强学生量感体验认知。学生有学习体验,其量感思维顺利启动,教师围绕学生量感认知展开活动设计,其适合性更高。

教师适时推出一些实践性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数感认知和体验。如教学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都比较陌生,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组织学生利用软尺开始测量,先规划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要求学生开始观察这个正方形的大小。学生对正方形面积计算比较熟悉,很快就给出结果:这个正方形面积为:100×100=10000(平方米)。教师将10000平方米化简成10平方千米,然后列出等量关系式:1公顷=10000平方米。学生对相关关系式展开分解和讨论,逐渐形成有形认知。教师再次推出观察任务:目测一下,整个校园面积有多少平方千米,或者是多少公顷?看谁估猜更为准确。学生面对估猜任务,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学生纷纷给出一些数据,教师最后公布准确数据,学生开始反思讨论,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学生从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中建立鲜明的数感。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地观察和测量活动,为学生提供数学实验机会。学生实地测量,对平方千米和公顷单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是典型的数感培养行动,学生对生活化实验活动比较有期待,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展开具体设计,让学生自觉进行数学探索行动,由此建立起来的数学感知体验更为立体。

三、生活对接,促进学生量感内化

数学与学生生活高度对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量感训练时,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认知基础,适时推出量感训练任务,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化学习活动,学生感知体验更为立体,由此建立起来的量感认知更为鲜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单位有更深切的感知体验,教师针对学生生活经验积累设计训练目标,能够促进学生学科体验的建立。

学生对数感的认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做好学情调研,对学生生活数学认知有充分了解,以便做出对应设计,以提升教学适合性。如教学“角的度量”,学生对量角器学具比较熟悉,但平时测量经历不是很多,缺少一些经验和方法,教师先期做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操作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具体操作,逐渐掌握了测量角度的方法和要领。为丰富学生感知体验,教师要求学生展开生活观察活动,找到身边的一些角,利用量角器展开角度测量,看谁测量更为准确。学生进入生活观察环节,很快有一些发现,在具体测量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期做估猜,然后进行角度测量,看谁判断更为接近。学生对身边诸多角展开测量操作,很快就掌握了测量要诀。教师要求学生归结测量方法,给其他人带来一些建议,学生积极回馈,课堂展示讨论气氛逐渐形成。

教师设计生活化训练任务,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展开角度测量学习,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学生具体操作情况能够看出,教师对学生学习认知有清晰把握,教学指导非常到位,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生活实践环节。特别是学法研讨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学法交流机会,对促进学生数感建立有重要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操作认识角的度量,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更为鲜活。

四、实验操作,拓宽学生量感训练

数学实验带有操作性,学生对数学实验有不同期待,教师整合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材料,为学生顺利进入到实验环节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实验方案的设计,针对性传授一些实验方法,给学生的启示更为强烈,学生从中获得学习体验更为丰富。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实地观察、实物测量、社会调查,都可以产生一些实验机会,让学生主动接触量感内容,进而形成学科综合能力。

教师设计数学实验活动方案时,要精选设计角度,唯有对接学生生活认知,才能形成良好激励和发动。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师布设数学实验任务:利用身边生活材料,自行制作平行四邊形晾衣架,还有梯形梯子模型,看谁制作更为精巧。学生对制作类实验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任务下达后,课堂反响强烈,学生相继提出自己的想法,研学气氛逐渐形成。经过一番实践操作,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将平行四边形晾衣架模型和梯形梯子模型带到班级参与集体展示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评选活动,要求做专业点评,从制作紧密度和准确性等多个角度展开评价,学生积极回馈,课堂讨论进入高潮环节。经过多轮次评价筛选,学生优秀制作作品出炉,教师做归结发言,对学生制作实验操作情况做归结。

学生对数学实验有更多期待,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要求展开具体设计,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径。学生不仅有实验的要求,也有具体的行动,特别是评选过程中,其数感体验更为丰富。教师围绕数感认知培养展开教程安排,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是最为难得的。学生主动进入到数学操作环节,在创造性思考和操作中形成的数感认知带有抽象性、逻辑性,符合数学认知成长规律要求。

学生对量感的认知大多比较肤浅,教师组织更多学习体验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累展开学科学习,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学科思维,促进其量感的建立。事物有具体的形状、大小、多少、面积、体积等特点,教师围绕量感认知培养展开教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量感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增加量感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亚华.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教学探究[J].新教师,2022(09).

[2]徐蓉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量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2(28).

[3]段修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J].教育艺术,2022(11).

猜你喜欢

量感体验式小学数学
因地制宜:学生量感培养的有效路径
兼收并蓄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