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小学低段科学教学探究

2023-09-07宋肖依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科学教学批判性思维

宋肖依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而科学课堂又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阵地,因此,小学科学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基于此,站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分析小学科学课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现状,以及如何在小学低段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期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对探究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小学低段;科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是指人根据一定的评价思维对某一事物进行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又是思维倾向的一种,被认为是高阶思维培养目标之一[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其中小学低段的学生普遍为7~9岁,他们处在具体运算的初始阶段,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反思和创新,具有培养批判性思维先天条件。批判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科学研究需要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精神。小学科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批判性思维培养,要给予学生思考机会,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激励学生批判质疑[2]。

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存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科书《科学》(教科版2017)中在全学段存在着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资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少落实到教学层面。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没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教师的教学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学目标通常分为四大块,分别是“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在“科学探究”中,存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要素,在“科学态度价值观”中存在批判性思维的思维倾向要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中存在批判性思维的思维倾向和反思的要素。但在教师的教案中,体现批判性思维要素的内容相对较少,在教学环节中,更难有体现批判性思维的活动。以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神奇的纸”一课为例,在“科学探究”的教学目标中,大部分教师写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而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师的过多参与剥夺了学生探究纸的变换的机会,也削弱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

其次,小学低段学生心智水平有限。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语言理解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批判性思维一词相对他们来说比较难懂。在课堂上,学生听到的词汇大多为,“知道了吗”“理解了吗”“会做了吗”,学生会把教师说的这类要求,当作自己这节课的目标。“我知道了”“我理解了”“我会做了”,只要做到了教师的这些要求,大概完成任务了。至于这节课自己有没有思考、有没有分析等批判性思维活动,学生没有概念。

二、小学低段科学课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发掘教材中的批判性思维资源。教师要明确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包括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维倾向又包括质疑、客观、求真、反思,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关注、论证、推理、创新、评估[3]。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发掘出蕴含在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资源。

首先,明确教材目标中的批判性思维资源。在教材的教学目标的“探究”部分,要求学生有根据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态度”部分,课标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创新,是批判性思维倾向的体现;在教学目标“科学态度价值观”中,课标要求联系课堂与生活,体现批判性思维客观的要素。其次,教材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遍性,而在新课标中又指出,“科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各地区教学资源不同,学生也存在差异,教师应针对此对教材做适切性的处理加工,这是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教师要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为出发点,挖掘相应的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资源。

以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为例,义务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在“探究目标”中提出:“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改造”“能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在这两个教学目标中,“改造”和“比较”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创新和论证的体现。找到本节课的批判性思维目标后,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加工。例如在导入时,设置悬疑“把一张普通的纸剪几下,剪出一个洞,把八个人围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做到吗”,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要推测纸的变化,并在教师裁剪的过程中,意识到创新的方法能带来神奇的改造效果。这样的导入环节,不只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之情和对神奇的纸的探究兴趣。

减少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实验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基于假设进行设计的过程,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在小学低段,部分教师觉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够完善,为了完成教材讲述的任务,提高实验的合理性,减少了学生的参与,甚至取代学生,直接由教师设计方案,无形中又剥夺了学生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也不容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在小学低段,正是学生创新等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减少在设计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把观察、质疑、创新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再以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为例,“探究目标”中的“改造”和“比较”体现了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创新和论证要素。而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写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纸折成瓦楞状,再带领学生比较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的承重能力、弹性、隔热性的实验。纸的“改造”和“比较”,就变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将纸改造成特定的形状———“瓦楞状”,然后提出比较的具体特征,比如承重能力。学生能做的就是学习折瓦楞状纸,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固定的特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两个环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改造纸的机会,可以通过设定目标“改造一张普通的A4纸,让它能够承担一个钩码的重量”,再由学生根据目标,来设计各种改造纸的方法,让纸能够承担一个钩码的重量,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中的创新能力。在比较纸和瓦楞状纸的环节,可以讓学生先观察这两种纸都有哪些特征,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比较。低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看”“闻”“听”“摸”和“尝”这五种常见的观察方法,他们具备了观察两种纸的能力。在观察前,可以给学生设置观察和比较的任务,如“找出普通纸和瓦楞状纸的5种区别”,带着任务来观察,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效率,还可以增加小组之间团队合作的有效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言,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会评价别人的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会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中的论证和质疑的能力。

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活动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正确还是错误,让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因此,过程性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且小学低段学生的情感需求比较强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倾向和能力进行评价,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又可以激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班级优化大师”记录表评价的方式。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月相”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中间的时候,会出现满月,学生会提出质疑,“地球那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月亮遮住,反而出现了满月呢?”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你是一个会观察会思考的小朋友”。通过对学生质疑的肯定,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会质疑会思考也可以得到表扬。其次,可以将评价标准贴在黑板上,“我思考了”“我提出假设并且给出理由了”“我评价了”等词语,当学生满足其中一个时,在“班级优化大师”里对学生进行加分。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科学课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发现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倾向,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钱金霞.批判性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文理导航,2021(11).

[2]沈建刚.小学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训练策略[J].新教育科研,2021(11).

[3]简泽宇.小学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与培养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科学教学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