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范导式教学 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2023-09-07赵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信息技术

赵安

摘要:课堂练习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课堂练习让学生快速吸收知识点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一种必备能力。范导式教学主张设计发展性任务,研究者认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练习任务不仅需要符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注意分层教学,及时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个体需求,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范导式教学;发展性任务;信息技术;课堂练习

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和终身学习的工具。朱志平老师在《范导式教学:价值、内涵与实施路径》一文中提出,没有设计巧妙的任务,范导式教学就没有目标,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中要达成的目标分解为多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或任务,这些问题或任务都是基于情境,又结合学科知识的,带有综合性、思辨性、探究性。

一、信息技术课堂练习的设置

研究者受到启发,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设计发展性任务的策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者曾讲授公开课《数据图表及其分析》,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原因,使用所得数据的方法。教学重点在于建立图表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图表的类型和作用,难点在于分析数据和图表,得出相应信息以解决问题。

在上课时,研究者考虑到正值期中考试期间,创设了“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的情境,给出一系列数据,通过“找到优秀学生”“分析某位同学擅长、不擅长的学科”“分析某位同学成绩变化趋势”“选择同学参加期中表彰大会”四个任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知识点。

原设计情境创设及练习环节如下:

师: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老师听说大家学习了WPS表格,班主任希望大家帮他分析一下大家的成绩。那我们一起来完成他的委托,请大家结合课本,尝试完成图表的制作。

…………

任务一:(展示多位学生总分数据)利用图表表达各同学的总分数据,找到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思考:图表建立的步骤有哪些?选择的图表类型?

任务二:(展示某位同学各科成绩)表达该同学的各科数据,找到优势和薄弱学科。思考:能看出各科分数在总分中的比例吗?

任务三:(展示某位同学入学以来的每场考试成绩)表达小刘每周数据思考:预测他下次考试能取得什么成绩?

在设计任务时,研究者主要围绕四个注意点进行设计和给出任务:

1.目标明确,情境辅助

教师需要注意选择与教学目标、重难点相关的任务,而非为了练习而练习。

研究者以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为主线,将任务划分为三个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完成这四个小任务的同时,可以学会相应知识点,最终完成总任务。学生对于期中考试都十分重视,此任务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学习。

2.自主探究,分层教学

学生对图表并不陌生,也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表达,只是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研究者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设计这样一系列的任务,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自主探究,学生探究完成后教师统一解答学生疑问,再通過任务进行二次提升。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能主动分析和完成问题和任务。

3.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除去基础的任务,研究者还设计了发展任务,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选择同学参加期中表彰大会”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荣誉感,提高积极性。

这个任务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同时还涉及调整Y轴刻度等细节操作。研究者同样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尝试,不熟练的学生可以强化操作技巧,学生操作熟练了,研究者便鼓励其进行图表的修饰和调整,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4.多元评价,加强理解

每个任务完成后,研究者都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任务一教师点评,指出问题并为学生点评做示范,任务二个别学生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任务三大家自由点评,不仅点评教师展示作品,小组内也互相评价。多元的评价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又可能生成新的问题,补充教师预设的不足并引发学生新的思考。

二、课堂练习的再设计与改进

公开课后,研究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并与他人交流讨论,对本节课的情境和任务进行了修改。

三位学生进行讨论,七年级的学生说:“我每周日下午5点到学校,公交车上每次都没座位。”八年级的学生说:“我4点半到学校,基本上都有座位,偶尔没有。”九年级的学生说:“我4点到学校,都没几个人。”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生:到校时间不一样。

生:坐的不是同一班车。

生:可能有的路线偏僻,发车数量比较少,有的路线站点多,发车数量多。

师:猜测1,搭乘的公交车客流量不一样,要验证这个猜测应该如何分析数据?(展示三辆车的一天上下车人数数据表。)

师:猜测2,来校时间段客流量不一样,要如何分析?(某公交站点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客流量数据表。)

师:猜测3,不同车辆人数分散和集中,要如何验证?(展示三辆车的客流量和所有编号相同公交车的总客流量。)

请大家根据课本内容,尝试制作数据图表,验证猜测。

新设计和原设计相比,主要有三个变化,其一是情境由“分析期中考试成绩”改为“分析公交车人流量情况”,其二是任务由教师直接逐步安排更改为学生提出假设再自选假设进行验证,其三是增加一个综合课研究性学习数据图表的制作环节,由小组合作完成。

1.重设情境,学生自主提出假设

相比于原情境,研究者认为新的情境更注意从学生需求出发,因此更贴合生活实际,真实性更高,学生感受到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与原情境相比,找到公交车拥堵的原因,能给生活提供便利,学生可以真正使用数据图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兴致盎然,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点,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理念。

2.任务自选,尊重学生个体需求

新设计中,学生可以自选一种假设去验证,往往选择的就是学生觉得最可能、最符合自己本身情况的,这样学生就会有真情实感,体会更为深刻。同时因为教师给出的数据多而杂,学生需要选出所要数据,这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要求,和实际生活也更贴合。当然教师也要做出提醒,以免学生久思不得其果,练习停滞不前,既浪费时间,又容易有挫败感。

3.多样数据,辅助其他学科学习

由于在前面的环节中,研究者采用自选一种验证去假设的方式,重复操作的时间被节省下来,研究者便能够加上“综合课研究性学习数据图表的制作”这一环节,利用学生自己在其他学科中收集的数据,根据自己的需求制作出符合条件的图表并修饰。

这样的改动更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相比于单纯技能的学习,学生更是得到了思维的提升。制作图表的目的是帮助分析数据,学生想要得到什么信息,就制作什么类型的图表;想要让图表和演示文稿的风格相匹配,就将图表修饰成合适的色系;想要突出某些数据,就将这些数据着重修饰。

4.总结提升,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最后环节中,研究者没有要求每位学生都交一份作品,而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一方面在综合课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本身就是劃分小组并合作完成任务,延续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另一方面,研究者也是想给学生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一同学习和成长。

学生作品以图片形式上交后,研究者采用了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并再次展示的方式,给予学生修改作品的时间,是对知识点的又一次强化,也是给学生一次向他人取长补短、拓展提升的机会。最后,学生上交修改后的图表,教师及时制作微视频,配上背景音乐展示学生作品,既帮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又能轻松愉快地结束本节课。

巧妙设计发展性任务,以任务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以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并形成有效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发展性任务也有优劣或者说是优和更优之分,教师在设计发展性任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巧妙创设情境,从心理、年龄、家庭、学校等多方面考虑,选择和学生最容易产生共鸣的情境,学生更能主动融入课堂,主动学习;第二,在贴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教学和教育进行融合,只有多个学科合力,让教育无处不在,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班人;第三,在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让信息技术落地生根。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信息技术
课堂练习讲评教学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