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位”与“为”探析

2023-09-07姚晓媛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新媒体辅导员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极端化等新特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刻影响。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从新媒体的发展和高校網络舆情的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了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角色定位,提出辅导员应该扮演好沟通者、预警者和研判者的角色。作为沟通者,辅导员应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和理性判断能力,促进学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作为预警者,辅导员应该及时发现、介入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防止其恶化和扩散,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为研判者,辅导员应该理性分析问题,梳理诉求,明确职责,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文章还提出了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应对策略,包括积极学习舆论信息传播规律,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媒介管理教育,建立下沉至寝室的舆情监测体系,发挥示范作用,在班级中培养青年“意见领袖”等。这些策略有助于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做好高校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文章旨在为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实现“位”与“为”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舆情;舆情治理;辅导员;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175-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与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023005;202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建党百年视野下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sszsx16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日益显著,大学生成为新媒体平台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推动者,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都是他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国内外热点问题、校园突发事件等各类信息、话题层出不穷,泥沙俱下,其中不乏流言和不实信息,也包括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务工作的攻击性言论[1]。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话题,往往会引发大学生群体的盲目跟风、转发,使高校网络舆情具备实时性、突发性和隐蔽性等特征,难以及时管控。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指引者,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参与网络舆情引导,准确把握自身的“位”与“为”,主动介入,解释澄清,因势利导,化解危机,让网络成为高校宣传理念、弘扬正能量的重要渠道,促进学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2]。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新媒体发展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新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信息发布的时空限制,使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信息的来源、内容、形式、渠道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高校网络舆情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一般形成于学校内部,在新媒体平台的公众舆论场中进一步发酵[3]。在新媒体平台上,各类信息层出不穷,难以溯源,一则真假难辨的信息瞬息之间就可能传遍全网,给舆情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在不加判断的情况下盲目参与信息传播,增加信息扩散的失控程度。青年大学生处于渴望思想认同的“拔节孕穗”时期[4],在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容易被消极信息误导,形成非理性情绪,甚至动摇个人信念,左右道德判断,成为网络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

(二)高校网络舆情特征:事件多发,影响广泛,亟待引导

大学生对新信息极为敏感。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多发,根据《202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5],在2022年的互联网舆情中,高校网络舆情占17.9%,几乎每天都有高校相关的舆情热点被“挂”上微博热搜,大部分事件发酵时间快,讨论热度高,舆情管控难度极大。此类现象的出现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高校作为学术中心和教育中心,每天有大量的信息产出和交换,并且在互联网的传播渠道中占据不小的声量,存在引发舆情的可能;二是我国高校林立,大学生群体以网民的身份“上网冲浪”,当高校出现管理问题时,大学生会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声,将校方作为指摘对象,在舆论场中形成破坏性的舆情态势[6];三是大学生在舆论场中大多以“利益共同体”的身份出现,因此舆情活动发展到后期往往出现线上与线下、本校与外校联动交织的情况,使舆情管理愈发复杂,因此必须在舆情爆发之初做好引导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知其“位”: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角色定位

(一)沟通者:辅导员在高校舆情管理中的基础定位

辅导员是我国高校独有的教学岗位之一,处于学校管理层和学生之间,起着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作用,角色定位独特[7]。辅导员一方面要完成学校赋予的管理和教育职责,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帮助学校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措施[8]。辅导员可以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接触,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了解学校的管理要求,促进二者之间互相理解,化解矛盾,实现管理目的。在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中,辅导员首先要充分了解事件双方的观点与诉求,避免矛盾激化引起更强烈的意见反弹,争取通过理解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同时,辅导员也是学校依靠和信任的管理助手,在出现舆情问题时主动介入,代表学校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立场,在日常的管理中发挥好维稳作用,上情下达,这正是辅导员在高校网络引导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

(二)预警者:早发现、早关注、早干预

做好舆情预警工作是从苗头化解舆情危机、疏导舆情的基础环节,辅导员在这一环节中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应对优势,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广泛使用的各大新媒体平台,可以敏锐捕捉网络舆论的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兴趣热点与舆论趋势,预警舆情事件的苗头;其次,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日常交流互动,可以敏锐察觉学生的网络言行及心理变化,发现异常迹象,通过直接交谈或私下联系家长等方式深入了解情况,掌握动态[9];最后,辅导员可以及时记录和报送所掌握的舆情信息,持续跟踪信息传播,分析舆情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学校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三)研判者:理性分析,梳理诉求,明确职责

辅导员的另一个身份是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者。作为学生舆情观察的“前哨”[10],辅导员要善于理性分析问题,准确判断舆情性质和影响,梳理各方诉求,制定恰当的应对策略。首先,辅導员要理性判断舆情产生的原因,全面收集相关信息,不仅要了解学生情绪,还要考虑已经形成的网民看法,分析产生舆情的深层次原因;其次,辅导员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深入了解问题真相,与学生交流探讨,谨慎处理、保护学生隐私,避免泄露学生信息酿成新的危机,通盘考虑、再三确认后再采取行动;最后,辅导员要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对问题的严重性作出准确判断,在自身职责范围内,要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处置,对超出自身职责的重大危机,要迅速上报学校管理部门,协助制定应对策略。高校网络舆情研判离不开辅导员的理性分析与判断,辅导员必须保持客观与清醒的态度,避免情绪驱动与片面判断,做到审慎应对。

三、有所“为”: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学习舆论信息传播规律,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媒介管理教育

高校网络舆情的蔓延遵循信息传播规律,要想有效引导舆情走向,辅导员必须积极学习、掌握信息传播规律,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媒介管理教育。辅导员要主动学习新媒体实践应用和理论知识,研究信息在不同渠道和平台上的传播方式与特点,在舆情演化的每个阶段,清晰掌握信息扩散的节点与传播路径[11]。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教会学生理性使用媒介,判断信息真伪,选择性接收和传播信息。以微信平台为例,目前许多高校、院系都将公众号列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重点,辅导员可以依托班级建设特色微信公众号,担任“把关人”,确定推送时间,由班级团支部运营,制作图文结合、视频穿插的优秀推文,推文内容既要包含学校动态、学术信息和学习资源等实用性内容,又要包含最新的时政热点、时事要闻以及对社会新闻的正确解读,弘扬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学生“爱看、常看、想看”的班级信息平台,主导舆论话语权,使媒介管理教育成为化解舆情危机的第一道防线,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建立下沉至寝室的舆情监测体系,发现问题后及时介入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和交流的中心,通过加强对寝室的网络环境监测,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问题,发现舆情苗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12]。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辅导员应建立以寝室为单位的舆情监测网络,该模式有两种实践思路:一是以寝室为单位设置独立的“舆情信息员”,定期汇报寝室网络使用情况,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校内服务的意见,以及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立场,与辅导员密切配合,协助开展舆情监测分析工作;二是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寝室长、班导等既有职务的作用,形成“寝室—寝室长—班干部—班导师—辅导员—学院”六级舆情反馈管理体系,寝室长与班干部共同负责掌握班级舆情动态,由班干部协同班导师做好舆情分类和预判,班导师与辅导员之间密切联系,向学院定期汇报。两种方式的中心思想都是“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舆情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主体。发现问题后,辅导员应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制止谣言和不实信息传播,解释学校的政策和立场,收集学生意见,化解学生疑虑,将安抚好学生情绪作为第一要务,避免学生出现过激言行。在校内舆论初发酵的可控阶段,辅导员可以主动出击,循循善诱,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辨利害,分清是非,尝试找到舆论传播的源头或当事人,取得第一手信息,有力澄清事实,稳住事态[13]。

(三)发挥示范作用,在班级中培养青年“意见领袖”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信任、最尊敬也最亲近的教职工之一,班导师、辅导员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学阶段“班主任”身份的延伸,因此,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在网络使用上为学生作表率,理性、温和地使用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在理性判断上作出示范。同时,辅导员要广泛发掘、培养有影响力的班级“意见领袖”。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14]。在高校阶段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正是培养未来服务人民、服务党、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媒体人才。因此,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言论,分析学生的网络交流习惯和重点关注话题,寻找合适的“意见领袖”人选,这些学生一般具有较高的信誉和影响力,其观点易被他人接受,要重点关注并加强引导,定期与这些“意见领袖”进行深入交流,指导他们在发言时采用真实可靠的官方信息来源,帮助其他学生形成理性判断,将其纳入班级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辅导员也要密切关注社会舆论的新动向,不断优化学生“意见领袖”的培养策略[15]。

四、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便利了高校的信息传播,也使舆情治理成为管校治校的新课题。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离不开辅导员的积极参与和引导,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应准确知其“位”,扮好沟通者、预警者和预判者,更要奋身有所“为”,发现问题后及时介入化解,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将舆情化解、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三位一体,与时俱进,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做好高校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4):112-114.

[2] 吴兆文.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模式的新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5):32-36.

[3] 刘海涛,徐艳霞.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8):26-30.

[4] 章德林,袁坤.新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6):94-97,100.

[5] 202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R].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12-02.

[6] 李济沅.“知乎治校”现象的典型特征、演化机理及应对策略[J].高校辅导员,2023(1):39-43.

[7] 朱金融,佟海涛.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2(20):187-189.

[8] 孙璐.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提升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22.

[9] 杜宝菊,吉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8):187-189.

[10] 吕秀青.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全媒体探索,2023(5):97-98.

[11] 路佳.“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现代交际,2020(12):28-29.

[12] 安娜,李雅洁.全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对网络舆情的新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23(2):88-91.

[13] 周敏,许婉怡.微信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理机制:基于党建育人的立场[J].教育观察,2019(31):32-33,144.

[14] 新华网.习近平: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EB/OL].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http://www.cac.gov. cn/2015-05/21/c_1115354458.htm,2015-05-21.

[15] 杨飞,程洁.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传播行为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37-142.

作者简介 姚晓媛,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新媒体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