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提升路径探究

2023-09-07段立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融媒体数字化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既能帮助大学生全面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又存在信息繁杂,容易诱导、迷惑和误导大学生等消极影响。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挑战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既注意共性问题,也注重个性差异;二是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和掌握互联网技术;三是融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不够。在机遇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资料更丰富;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四是高校学生主体化参与意识更强。通过各方面的分析,文章提出四点优化提升路径:一是树立融媒体思维,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二是线上线下联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三是健全网络管理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正面引导;四是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关键词:网络普及;融媒体;媒介素养;数字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070-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开放课题“融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NUKFZC044;2023年度广东白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精品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三微一体网络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YXG20230302;2021年度广东白云学院科研项目“‘融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BYKY0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数字化已经融入人们生活各方面。新型媒体作为信息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手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各种媒体的融合创新和发展,将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所谓融媒体,是指通过各类新兴载体,将传统信息传播平台在内容、模块、资源等方面进行优势整合,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内容共通、宣传共融、利益共生的新型融媒平台。融媒体进一步凸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日益艰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融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并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是目前推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1]。

一、融媒体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当前融媒体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更加多元化、便捷化,为广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更轻松地了解到世界各地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动态和成果,从而开阔视野,获取更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对内在情感的洞察力,进而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除此之外,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学习和探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升彼此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2]。总之,在融媒体时代,利用各种网络数据和信息服务平台,是帮助大学生全面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3]。

第二,在融媒体时代,学生在运用各种网络平台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所需的信息资源,从而更加有效地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融媒体平台视为一个释放压力的场所,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缓解内心压力,获取必要的心理健康资讯,强化自我认知和情感调适能力[4]。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尤其对于出现患病倾向的学生,以及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应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总之,通过融媒体平台和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质,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5]。

(二)消极影响

第一,在当前社会网络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融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这些媒体平台所涵盖的信息非常繁杂,其中甚至包含一些不良内容,对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极易受到消极诱导、迷惑和误导,失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导向[6]。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相对不够成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无法有效辨别网络上的真伪和排除有害信息,容易被不良内容所左右,从而产生思想迷茫、焦虑和负面情绪。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培养其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提高其心理抵御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信息带来的挑战[7]。

第二,融媒体技术的普及和便利性改变了学生的社交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进行线上交流。然而,这种交流方式的频繁使用具有不利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会逐渐依赖线上交流,而忽视了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他们更容易选择与陌生人交流,通过网络来获得一定的心理慰藉,而忽视了与身边亲密的人建立真正的联系。这种行为习惯不仅导致了学生性格上的孤僻和自卑,还反映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的冷漠和人际交往障碍上[8]。此外,这种长期依赖线上交流的行为还会引发信任障碍,破坏人际关系,进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融媒体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相关人员要主动应对新的形势,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发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成效。具体来看,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三个方面的新挑战[9]。

首先,当代大学生更加突显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既注意共性问题,也注重个性差异。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为“00后”,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因此学生的个性特征较为明显。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共性问题,在融媒体时代难以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10]。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从而避免低效化和产生逆效果的情况。

其次,随着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而且更习惯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因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和掌握互联网技术,才能更好地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相关负责人员对如何将融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深度结合,从而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这一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兼顾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新颖的融媒体手段,以更高效和便捷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11]。

最后,部分高校教师因年龄、个人素养、教学经验、认知风格等诸多因素,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媒体应用认同度较低,特别在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媒体化融合方面,这将导致融媒体难以有效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而影响融媒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此外,个人信息素养不高,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虽然掌握一定的融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但在推进融媒体技术创造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内容及教育模式方面,或通过融媒体手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质量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这些因素都给融媒体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挑战[12]。

三、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契机

随着融媒体的迅速发展,其信息资源共享性、信息传播实时性、信息内容多样性等特征,使融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对高校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环境。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资料更丰富

融媒体带来的信息共享和内容多元化,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和更加丰富的资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授课教师习惯仅围绕教材来组织课堂和展开授课。然而,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修订知识内容耗时较长,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以智能终端设备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这种信息获取渠道能有效破除时空的局限性,具有资讯丰富、传播广泛等特点,可以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料[13]。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搜寻相关内容,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空壁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和互动性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以开设课程、举办讲座为主,但这种单向的教育形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然而,在融媒体环境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身份逐渐弱化,这种双向、平等的交流方式符合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模式。因此,大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的主动者。除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外,还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易班、学习通等大学生活跃度较高的各类媒体平台上线心理健康知识问答,开展线上微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灵活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此外,互联网平台也可以作为心理测评和分析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相对隐蔽的环境下完成心理测评,进而选择心理咨询服务,这种形式提高了心理测评的时效性,同时消除了传统面对面心理辅导带来的不适,从而增强教育的亲和效应,提升教育成效[14]。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更加个性化

融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特色性等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单向点对面传播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在融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可以通过精准的推送信息,有针对性地传播特定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受教育者也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在丰富的信息资讯中“各取所需”,找到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以此获取更加丰富、深入的心理健康知识。

(四)高校学生主体化参与意识更强

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傳播方式与传统信息交流模式有较大区别,能够让参与者围绕共同的交流目的,破除时空的限制开展互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可以利用有效信息和途径,引导、教育和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开展自我探究。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选择相应参与方式。教师和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形成互动交流的双向过程,呈现出教育主体“去主体化”、教育客体“主体化”的特征,这样的互动过程推动了受教育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成长,也优化了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提升路径

随着融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信息传播广度和速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不仅对传统信息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还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以更好的方式开展工作,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树立融媒体思维,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形式上能够满足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融媒体的普及,传统方式在很多方面已经显得单一、不够灵活和实用。因此,要积极树立融媒体思维,利用融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融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广泛、更实用的资源。教师需要掌握运用融媒体的技巧和方法,将心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使大学生能够更自由地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利用融媒体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各类在线聊天平台,建立心理咨询群,在群内开展线上问答和主题讨论,为大学生提供实时、便捷的咨询与交流服务。同时,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开展比赛、活动等形式,号召学生自由表达,拓展交流的范围和深度。合理运用融媒体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提高教育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5]。

(二)线上线下联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利用融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更强的互动性和便捷性。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开辟在线课程、视频直播、学习交流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互联网平台的工具与软件,教师能够全天候在线,不受时空的限制,扩大了教学的覆盖面。同时,融媒体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灵活、多样化,通过制作心理健康知识相关视频、动画、PPT等,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面对面的压力,学生主动性会更强、交流和倾诉频次会更多,从而加强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三)健全网络管理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正面引导

随着融媒体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信息浪潮,为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特别是针对一些特定的群体,如新生、留守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辅导小组、心理咨询师团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监管机制。这一机制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团队、教材审核机构、网站内容管理者等一系列管理人员,以确保学生获得正向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网络平台的合作,共同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最后,时刻关注和分析学生的社会心理发展方向,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性别等特点进行人群细分和预测,并尝试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危机干预工作预案。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及时汇总各类预警信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好信息预警数据库,以便及时发现和识别危机事件。同时,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做好心理危机事件跟踪,不断提高危机干预专业化水平,营造积极的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为了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和辅导,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技巧,这些培训和辅导要密切结合实际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融媒体素养培养,包括了解各种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学习如何在这些平台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以及如何进行在线心理咨询等,以提供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

五、结语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面临新的挑战,又面临新的机遇,高校和相关人员要主动认清形势,应对挑战,积极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培训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融媒体素养和能力。同时,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劳育、美育、体育、学生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协同推进融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提升、路径优化和创新,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矩阵,提升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艳,刘超.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3):119-121.

[2] 张丽.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探究[J].中国报业,2022(24):84-86.

[3] 代申.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12):26-29.

[4] 孙春艳.新媒体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J].心理月刊,2022,17(18):221-223.

[5] 赵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14):146-148.

[6] 蔡文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3):87-89.

[7] 杨春梅.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1):93-95.

[8] 刘庚.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171-172.

[9] 杨丽.新媒体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J].人才资源开发,2020(23):29-30.

[10] 田梦瑶.新媒体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7):147-148.

[11] 张薇.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現代商贸工业,2021,42(29):75-76.

[12] 杨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微[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8):165-166.

[13] 张鹏.“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21):52-54.

[14] 刘德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21(6):171-173.

[15] 陈玉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6):59-61.

作者简介 段立,副教授,广东白云学院校长助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融媒体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数字化制胜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