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时代高职高专院校SPOC混合教学模型构建

2023-09-07邱海英李达铎周珊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职高专

邱海英 李达铎 周珊

【摘要】本文阐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从办学主体、课程主体、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等多个视角对高职高专运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进行分析,阐述“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重场域”“四方交互”“五大环节”五位一体的SPOC混合教学模型,以期为智慧教育时代的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实践与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教育 高职高专 SPOC混合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8-0097-06

无论是出于教育信息化时代来临的历史必然性,抑或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现实迫切性,居家在线学习模式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发展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助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当中都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环顾当下,SPOC混合教学模式已然成为智慧教育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常态和管理新业态,为国家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添砖加瓦。展望未来,SPOC混合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向理论纵深和实践应用领域开疆拓土,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一、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SPOC全称“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意指小规模、私密性的线上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SPOC并非单纯的在线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结合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称为 MOOC与传统校园课程相互融合的产物。德国学者罗尔夫·霍夫曼(Rolf Hoffmann)认为的“SPOC=MOOC+Classroom”,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法(Blended Learning)、线上线下教学模式(Online to Offline)。如果说,MOOC主要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学习系统,SPOC则可以视为一个以班级为管理单位的微缩版MOOC系统,其功能和MOOC功能基本类似,只不过对学习者的人数进行了必要的限制,以便教师对授课班级进行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因此,当前职业院校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以传统校园班级为单位、实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订制化、个性化服务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作为MOOC的进阶版本,SPOC混合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的实体课堂与新兴的线上教育的各自优势、补齐各自的短板,继承了MOOC的资源免费、开放共享、教育公平、泛在学习等核心理念,升级了准入机制、小规模管理、个性化施教和精准化评估等系统操作。它既能够克服MOOC制作成本高、纯自学单维度的线上学习模式导致的师生互动性差、学生辍学率高、学习管理难度大、育人功效有所缺失等不足,又能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加强了办学主体、课程主体、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主动权和能动性,彰显“融、精、深”的特點,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探索和课程建设创新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融:SPOC实行多模态融合

SPOC是一种融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场域、自学与他授的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的教育语境的跨时空、全过程、多模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混合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行翻转式教学,将线上平台、实体课堂和实践教学三重场域融为一体,形成课前自学、课中研学和课后践学的行为链条和意识习惯。这种学习场域交相更替、学习方法层见叠出、学习语境轮番变换的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实体课堂的优势,又具有网络学习的先进性与核心要义,让课堂教授转向有更多空间发挥和教育价值的活动,让沉默的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火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向立体化、多向度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过渡和转型。

2.精:SPOC提倡精准化施教

聚焦学情、精准施教是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重要理念。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以信息化技术、数字化平台、可视化数据等手段把脉学情、找准需求、因材施教,是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也是SPOC教学模式得以不断推广的原因。SPOC信息平台的数据抓取技术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比如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学干简历、借阅记录、社交实践等,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储备、学习兴趣、思维习惯等隐性要素,并进行科学预判和数据“画像”。也就是说,SPOC信息平台的数据抓取技术可利用数据指征勾勒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偏好、能力优势,通过数据印迹折射出学生的思想动向、价值取向和需求走向,并将模糊的思想行为转化为可视化的数据形象和动态图谱,从而帮助教师根据不同圈层、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等个体差异进行对象分类和对策订制。它将以往的“一专业一策”“一班一策”的教育转变为“一类一策”“一人一策”的教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材施教,大幅提升课程教学的精准度。

3.深:SPOC赋能深度化学习

从以往的在线学习来看,在线学习的单向输出和师生互动不畅等原因,会造成单维度的线上自学模式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学习效果往往更依赖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维惯性和认知边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对新知识的接纳和吸收。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认识边界过窄,那么他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浅表层,呈孤散状,难以实现新知识的深层次加工、系统化总结和内核化升级。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也容易因为学习主体理解力和自控力的差异而呈现曲线游走和上下浮动的状态、难以控制。SPOC与MOOC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SPOC是在吸收了MOOC“名校、名师、名课”等丰富资源和强大功能的基础上,采取线上与线下融合、课内与课外配合、理论与实践整合等措施,通过教师科学引导、及时答疑、加深理解、管控进度,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异质化的、分层次的、有效力的学业支持,帮助学生不断内化知识、更新认识和升级体系,规避线上学习可能出现的浅层次理解和信息茧房桎梏等问题,营造健康高效的教学生态环境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高职高专运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

(一)办学主体:SPOC是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应然之意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在教育技术革命的历史关键时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先进的技术、务实的作风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持续向前推进。而SPOC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适应性强、方式多样、操作灵活、效果显著的信息化改革路径。例如,有的院校目光前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云脑技术,提升授课教室和课堂教学服务平台的数字化、专业化、智能化程度,升级课程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规律和兴趣需求的匹配度和关联度;有的院校装备精良,借助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创造云学习环境,开发适应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课程需求的教学平台,将线上教学手段化身为课前预习、课中翻转、课后巩固的链接和桥梁,实现校园软硬件设备升级、课程效果提升的双重目的;有的院校步履堅定,研发网络教学平台或购买第三方平台的使用权限,开发本土化、本校化优质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慕课、微课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的院校倾情投入,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建设智能化仿真实训室或虚拟体验中心,开展跨越时空的可视化场景教学;有的院校嗅觉灵敏,在微博、微信、抖音等高点击量的自媒体平台开通宣传通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答疑解惑、引导舆情,扩大课程的知识辐射面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总之,以信息化技术为基调、倡导线上线下结合的SPOC教学模式能通过迭代学校办学理念、升级软硬件教学条件,突破物理时空和学习场域的限制和束缚,营造全方位、全过程、浸润式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是落实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必然之举,是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应然之意,也是持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二)课程主体:SPOC是提升课程知识内化率的通幽之径

MOOC是SPOC的前身。MOOC课程的内容同质化程度高、师生交流不畅、知识转化率低等不足是SPOC出现的直接诱因。因为MOOC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输出和知识传递的广播型教育模式,在师生交互机制、纪律督导机制和评论反馈机制作用有限的情况下,显性知识的传播缺乏情感载体,隐性知识的传播缺乏沟通渠道,课程的供给输出与知识的接收转化更依赖于学习者的自律意识和自学能力,所以对知识储备薄弱、自律意识不强、自学能力有限的专科学生而言,知识的产出率、转化率和升级率不高。SPOC混合教学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教师学生配合、课内课外融合提升课程知识的实际内化率。首先,SPOC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提升知识的产出率。SPOC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将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既能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整合、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和学习场域的跨界融合,又能通过小班化管理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教学策略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从而大幅提升知识的产出率。其次,SPOC能通过教师学生的配合提升知识的转化率。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结合是SPOC区别于MOOC的主要原因。课堂面授能够通过师生的即时沟通解决线上学习重“教”轻“育”、师生互动遭遇时空阻隔、教学督导机制缺失等问题。面授课堂利用教师的语言、表情、眼神、语气、动作等“有温度有接触”的情感特点打造具身学习的情境,以环境感观和氛围要素加固学生的记忆链条和知识锚点,从而提升知识的转化率。最后,SPOC能通过课内课外的融合提升知识的升级率。SPOC课前预学、课中研学、课后践学等诸多环节能打通课程输出与知识内化的中间渠道,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实践固学等多元手段实现学生自励、教师勉励、同侪激励、学校鼓励、社会助力等多重效应,帮助学生获得更有深度、广度的学习体会与人生感悟,从而跨时空、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知识升级率,让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多模态的活动和感受中发生质的变化。

(三)教学主体:SPOC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

SPOC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拓展教师的理论疆域。打破教育资源壁垒、倡导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教育缘起的初衷和使命。“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递送到地球最偏远角落”是MOOC最响亮的口号和最耀眼的名片。为普通人提供优质资源、低成本教育的理念,也是SPOC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蓬勃发展、风靡世界的重要原因。有学者指出,世界级顶尖大学对SPOC追逐,是因为它完美适应了精英大学的排他性和追求高成就的价值观。SPOC的信息化技术要素,传承了MOOC教育平台传播和教育资源共享的影响因子,不仅能够让泛在化学习理念和信息化教育技术为职业教育带来颠覆性变革,而且能通过大量优质、开放的网络教育信息和课程资源极大地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补充教师的认知短板、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政治高度、夯实思想厚度、拓展视野宽度、挖掘理论深度、保持知识鲜度、充满情感温度,降低达克效应对个人认知产生的局限,减少认知偏差对课程教学产生的危害。其次,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SPOC混合教学模式有多个教学场域、多重教育手段、多元教学要素和多个教学环节的多重叠加,但无论是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翻转交互、课后实践巩固、课程考核评价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因此SPOC模式的运用能够倒逼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前沿的思想、先进的技术、适当的方法、适合的路径,赋予课程以全新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以个人媒介素养、教学功底、实操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带动课程质量的提升,从而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教学理念因循化、教育资源独享化、教学环境封闭化及实操能力的窘境,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等高层次目标和高段位愿景。

(四)学习主体:SPOC是助推学生全面成长的有力武器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是课程设计的中心,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要以培养适应企业和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引领,充分考虑专科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感性思维活跃、实操能力较强、理性思辨能力不足的基本学情,满足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成长需求,在内容建设、项目设计、实践拓展和综合考评等各个环节凸显校企融合的特点,实现课程教学的“双元化”、本土化和订制化。SPOC混合教学模式能根据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学情实际,从线上与线下、导学与研学、自学与互学、泛在与集中、理论与实践等多个维度,为学生精准打造深度学习环境和校企融合氛围。课前,学生以自学方式进行线上预学,完成学习清单和效果测试,带着知识储备和思考疑问进入课堂。这样既能克服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度不高等问题,又能帮助教师从重复性、基础性的讲授中解脱出来,为课堂翻转创造更多可能。课中,教师会对预学中出现的高频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适度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环节、合理把控教学节奏,摆脱以往教师讲授的单一模式,灵活调度讨论抢答、朗诵演讲、思考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营造参与式、沉浸式的具身学习情境,让知识附着在强烈的身心感受和浓郁的环境中形成独特的记忆卡点,并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课后,学生根据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SPOC平台上的游戏、视频、测试等功能开展碎片式、泛在化知识复盘,巩固课堂知识。学生也可参与各类拓展活动,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克服知识遗忘规律的影响,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迁移和运用。可见,SPOC能够以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的默契配合,将教材的知识点和教师的知识量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吞吐量和情感输出量。它使学生摆脱网络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架构零散化、学习效果浅表化、信息茧房严重化等困境;缓解课堂形式单一化、思考讨论被动化、理论实践割裂化等问题;改善职业院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偏低带来的不适现象;以逐层递进的教学链条营造深度学习的环境,以良好的愉悦感和收获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执行力,分层逐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批判性和探究式等高阶能力,扭转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弱化、职业发展定位偏离的现象,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职高专院校SPOC混合教学模型的构建

我校以中国大学MOOC网站、超星学习通、易班等功能全面、操作快捷的平台为支撑开启SPOC混合教学模型的探索,从最初的试运行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重场域”“四方交互”“五大环节”五位一体的“一二三四五”SPOC教学模型。“一二三四五”五位一体的立体模式,打造了小规模班型、限制性准入、线上线下结合的高专院校SPOC教学模型,大胆探索了智慧教育时代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持续提高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学习感受,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化、精准化、高阶化推进。

(一)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系统反思网络教学话語权,从MOOC到SPOC的更迭转换不难发现,“以学生为中心”是SPOC产生与衍化的必然性、应然性和实然性,也是SPOC的核心理念。首先,MOOC的自身短板提供了必然性。MOOC属于一种知识单向度输出的互联网教育形态,教学内容无差异、师生互动机制缺失、纪律监督机制缺位、学生参与感欠缺导致了其重“教学”轻“育人”、知识内化率低、学生弃课率高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也正是其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规律、致使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重要体现,为SPOC的出现提供了必然性。其次,SPOC的自身优势提供了应然性。SPOC混合教学模式之所以为广大师生所认可,根本原因还在于重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围绕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提供了更多更具靶向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愉悦感。纵观SPOC教学模式的全过程,从开课前的网络平台搭建、教学资源整合、准入测试设计、学情数据分析,到开课后的课前线上预学、课中教师导学、课后学生践学,以及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数据分析和课程考核评定,可以说,SPOC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围绕提升学习有效性的目标,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的核心理念。最后,SPOC的内核特质提供了实然性。无论是课程准入机制、小规模化管理与订制化教学等创新之处,抑或是教学手段信息化、网络资源丰富化、学习形式泛在化等技术优势,SPOC线上线下交互配合、自学他授深度融合、课内课外精密对接的内核特质,能够帮助教师全时、全域地抓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多维、立体地呈现学生的行为图谱、勾勒学生的“数据画像”,对焦学生的话题热点、思想痛点、知识盲点、理论断点、现实疑点,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安排、调整教学设计、精准实施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圈层、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需求,稳步提升学生的自主规划、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同质化学习向差异化学习演进、自主式学习向合作式学习更迭、浅表化学习向深层次学习推进、具身性认知向延展性认知拓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两个保障:以准入机制、小规模教学为保障

准入机制和小规模教学是SPOC开展异质化教学、确保师生充分交流、规避学生被边缘化的两大保障。Small是SPOC课程一大亮点。而确保小规模教学的前提,就是SPOC的准入测试机制。但它与edX、中国大学慕课等公共、开放性平台的准入测试有别,除公选课外,高职高专的公共类必修课程倡导小班教学,因此,SPOC的准入测试也基本以摸底调研为目的,并不考虑筛选学员、过滤控制的功能。教师主要通过准入测试收集学情,了解学生的年龄、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程度、思维习惯、媒介素养等相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方案和成长规划,提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标准的精准化程度;随后,加强班级管理,以小规模化教学大幅度降低班级管理难度,将学习事务进行精细化、阶段化、团队化管控,更精准、更迅速地发现班级学习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及时解决,将“大水漫灌”式的同质化教学逐渐转化为“滴管式”的差异化教学,逐步弥补和破除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短板与瓶颈,推进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三重场域:网络教学场域、课堂教学场域、实践教学场域

除了小规模,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突出亮点在于重塑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逻辑结构,从空间场域和时间维度拓展了“教”与“学”的范围和边界,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到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形成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重场域。网络平台的自学与互动、课堂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课后实践的操作与体验逐层相扣、共同发力,搭建了SPOC连贯、完整、高效的教学场域体系。首先,网络课程平台是SPOC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和前置项目。良好的学习网络平台是学生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的基础,建设与完善技术强大、功能多样、资源丰富、操作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至关重要。可以说,将资源、学习、互动、监控、评价和管理等教学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是混合式教学平台功能的最大特征。近十年来互联网的结构、功能、服务水平等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运行成本不断降低,特别是云计算、无线网、智能化等新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使网络的人性化、可视化、移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给网络课程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其次,线下的教师面授课堂是SPOC效果提升的关键步骤。SPOC的线下授课基本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课前预学、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以参与式、交互式、探究式、合作式、情景式等更富思辨性质的活动解决教学重难点和思想困惑点,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系统分析、归纳提升等高梯度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行动力。最后,课后的实践拓展场域也是SPOC的重要教学场所。当前,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作为现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实践教学平台也是SPOC教学场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作为践学活动的参与者、行动者和体悟者,实践场域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平台、能力锻炼的擂台、协作交流的舞台,无论是学生社团、志愿者活动、第二课堂等校内实践活动,或是打工兼职、调研走访、企业岗位见习实习等校外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场域都能够与网络教学场域和课堂教学场域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完成SPOC学习场域的跨界融合,形成课内课外的良性循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领悟和理解。

(四)四方交互:教师、学生、平台、学校之间的交互

首先,教师与学生是SPOC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交互元素。无论是传统的实体教学或是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教师是SPOC教学的组织者,需要全程设计并参与SPOC的所有环节。师生交互SPOC则是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目标达成的实际推手。在SPOC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单一的知识输出方和学习结果的权威评判方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方和组织方、教学资源的研究方和开发方、教学过程的促进方和辅助方。教师不仅要在开课前重订教学目标、重组教学设计、重找教学材料、重新打造教学体系,而且要在课前预习、课中翻转、课后实践、综合评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交流抓住学生的思想兴奋点、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点、撬动学生的思想需求点、满足学生的思想成长点,以取得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教学效果。其次,网络教学平台是师生线上线下交互的重要渠道。开课前,网络平台需要准备好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学资料、预习清单等以便学生自学。开课后,教学平台的签到、投票、抢答、讨论、练习等课堂教辅设置是师生课堂交互的常用工具,成绩管理、教学预警、作业统计、考试统计等数据统计模块也是教师在进行成绩评定时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最后,课外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使得SPOC的交互方从教师、学生、教学平台延伸到了学校方。SPOC不仅通过双线混融帮助学生学习理论性知识,而且能利用学校或企业提供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并通过教师、学生、平台和学校的多重交互,帮助学生从书本和课堂的局限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领悟知识背后蕴含的哲理、折射的文化、承载的价值,让理论与现实摩擦出思想的火花;在团队交互中完善知识元认知、增加文化体验、产生情感领悟、形成情感价值,从而完成知识建构、情感共鸣、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五)五大环节:开课准备、课前预学、课中研学、课后践学、结课评价

美国学者约翰·D.布兰思福特在《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提到,改变学习概念有五大主题:记忆和知识的结构、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专家分析)、早期基础、元认知过程和自我调节能力、文化体验与社区参与。SPOC教学模式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建立SPOC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否把握精髓、提纲挈领地统筹开课准备、课前预学、课中研学、课后践学、期末评价五大环节。第一步,开课准备。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前端分析、功能建设和内容建设。前端分析需要对讲授课程、授课对象、教学环境的现状开展基础性的分析工作。在功能建设上,教学团队需要在课程开放前完成课程注册、功能模块选择、资源整合上传等建设工作以及课程平台开放、准入测试统计等准备工作。在内容建设中,教师需要以课程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和准入测试数据为依据,开展本学期课程的SPOC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等备课工作。第二步,课前预学。课程开课后,在每次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学生课前学习的材料并下发任务清单,学生在线自主完成学习后,教师再跟进梳理疑难问题,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准备课堂面授。第三步,课中研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围绕课前预习的痛点和课程重难点,将传统讲授与探究研讨、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方法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将浅表式学习向深层次学习引进。在课堂中,教师还能借助手机App及电脑终端,开启虚拟分组、弹幕投屏、随堂测验等互动功能,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的同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轨迹,帮助教师精准、快速地掌握学生情况、调整讲授内容、把握课堂节奏,促进师生良性互动,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四步,课后践学。下课后,学生能在学校或企业参与各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实践活动成为回顾书本理论、巩固课堂知识、解决认知疑惑的重要路径,让实践经验成为满足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动力、触动知行循环、丰富人生体验的宝贵财富。第五步,结课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教师统合学生的线上数据和线下表现、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理论学习与实践成果、共性指标与个性特点等参数。既考核学生的知识摄入和转化应用,又考核学生的品德修养、能力提升、习惯养成和价值塑造,对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收效给出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同时,教师要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结合线上留痕数据分析,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学生科学、中肯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为下一学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努力方向、增强内生动力。最后,教师需针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开展教学反思和课程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适配性和学生满意度。

总而言之,SPOC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具有“融、精、深”的特点,尤其是“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重场域”“四方交互”“五大环节”五位一体的SPOC混合教学模型,从办学主体、课程主体、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等多个视角,基于智慧教育时代对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进行了探索,为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建.高职院校基于SPOC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21(3).

[2]刘涛.“翻转+直播+实训”: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闻与写作,2020(9).

[3]譚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4]桑新民.MOOC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5]陈绍继.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来袭”[J].辽宁教育,2014(6).

[6]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高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GXGZJG2021B137)、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科研项目“后MOOC时代高专院校思政课SPOC教学模型构建——以《形势与政策》为例”(GXYZJGZX2019B10)、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堂革命专项研究项目“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革命研究与实践”(2021YZKTGM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邱海英(1983— ),广西防城港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就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李达铎(1990— ),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业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周珊(1994— ),广西北海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业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基层治理。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高职高专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