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模式下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07李维
【摘要】本文论述“双主体”模式、产业学院的内涵以及“双主体”模式下产业学院建设的依据,提出“双主体”模式下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制订符合“双主体”模式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五对接”推动“双主体”模式下产业学院建设、完善基于“双主体”模式的产业学院管理机制,针对实践仍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
【关键词】双主体模式 产业学院建设 专业群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8-0092-05
2020年8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指出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据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研究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推进高等职业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自治区直属院校、高水平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院校,严格遵循这一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国家、自治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为例,围绕“双主体”模式下产业学院的建设内涵与依据,论述“双主体”模式下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路径,并对实践不足进行了反思。
一、“双主体”模式下产业学院建设的内涵与依据
(一)“双主体”模式的内涵
“双主体”是指学校与企业。高职院校实施“双主体”模式的教育教学,实际上是联合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育人。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人力资源类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要结合新形势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主动联合企业促进产教融合多元化、常态化实施,推动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动态匹配、精准对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用工需求决定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联合企业打造较具活力的校企育人共同体,由此突出学校、企业在培育符合产业经济职业人才方面的“双主体”作用。
(二)产业学院的内涵
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产业学院是基于“双创”发展、企业优化产业结构、高校教育转型等需求而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下,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以专业化产业发展为纽带,为学生提供科学、实用的职业化教育,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这种校企之间的合作融合了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是以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为内在动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供需关系。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育人的教育单位,主要通过生产实践育人彰显企业的主体作用。对企业而言,要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生产需求,协助学校明确专业方向、技能等级层次,细化顶岗实习和聘用标准及待遇;对学校而言,要针对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企业输出专业技能人才。
(三)“双主体”模式下产业学院建设的依据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联合招生。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明確提出“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建设目标。202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指出以就业为导向,着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大幅度提升;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等作了规定。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以下简称新职教法),并于同年5月1日起施行。新职教法的颁布,推动了职业教育立法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体现了国家办好职业教育的愿望与决心,也为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了推动本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改革,促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创新发展,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结合本区特色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推进高等职业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年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国家关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各方面意见,制定了《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目标是通过建设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训供需双方紧密对接,优化专业结构,实现校企之间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建共享,使双方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双主体”模式下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
婴幼儿健康科技服务技术人才的培养紧密对接婴幼儿健康科技服务产业链,企业的需求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依据。由此,企业要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产业未来5—10年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提前研判,协助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以及全面调整优化课程体系,使专业与产业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工作任务,实现“课岗融通”,构建高效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提升专业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
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运动与健康学院,同时结合本校在学前教育、运动健康、特殊教育、儿童艺术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与企业共建的“医体教”复合型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成果在行业落地和转化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构建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同时融合运动学、医学、卫生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的课程体系,联合托育机构着力创建以“运动表现+认知发展”为目标的行业服务品牌,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婴幼儿健康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新方向和新动能。
(一)制订符合“双主体”模式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以往学校以“课堂教学+模拟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企业则以“具体任务+真实项目”的用人模式为主,学校通常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导方,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校企双方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常见,容易造成产教割裂,而所培养的人才也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在当前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校企合作育人的主次地位发生改变,学校、企业作为育人的“双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典型产物,其可以促进独特的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在“双主体”模式下,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思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架设。方案中要体现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等内容,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改革,实现高校人才的供给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由此落实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下页图1所示)
(二)“五对接”推动“双主体”模式下产业学院建设
1.学校与企业对接
在“双主体”模式下建设产业学院,应首先落实学校与企业对接,打造校企直接对话的平台,使双方能够积极就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各方面的事宜展开商讨,最终实行合作愿景。如校企开展科研合作,以产业学院为媒介,校方、企方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促進产品更新换代和行业发展;引企入校,包括将企业的骨干人员、技术、设备等引入产业学院,为学生的实践实训提供优质师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最终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高度对接;引资入校,企业给产业学院注入资金,增加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经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双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等等。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活力,依托运动与健康学院与广西三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象群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成立之初,学校就积极与合作企业对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最终双方确定了“工学交替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循环”人才培养指学生要进行“1个学期学校学习+3个学期校企间交替式学习实践+2个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以双重身份,即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学校与企业中进行工作、学习交替。在“工学交替循环”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主要承担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教育教学以及基本的技能训练,企业主要通过工作场所实践和实习的形式进行具体的、特定的岗位能力培养,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模式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中,由此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目标。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入列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团队围绕教学改革申报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成功立项3项,出版了教材4部。
2.专业与产业对接
现阶段,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相对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尤其要紧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国际产业变化发展设置专业。当前我国的婴幼儿健康教育聚焦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强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围绕“大卫生、大健康”产业领域中的公共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坚持健康科技预警理念,为婴幼儿运动健康产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健康产业的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升级培养专业人才。对此,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后,与南宁市23家托育机构签订“医体教”复合型托育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协议。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在婴幼儿托育服务、学前教育、运动健康、特殊教育、儿童艺术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与托育机构联手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医、体、教”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利用重点专业引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专业)、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方式构建专业群,同时结合幼儿健康科技服务产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构课程体系,开展多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拥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
3.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
产业学院是学校实施教育改革和企业追求内部结构优化及资源拓展的产物,其课程体系建构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实时对接企业岗位标准,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企业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标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学院的初衷是培养更多符合行业、产业需求的职业人才,因此产业学院的教学内容应与所合作的企业的岗位标准对接。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是以培养符合托育机构工作岗位需求的婴幼儿健康管理及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与合作的企业、托育机构对接,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构建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岗位能力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以保教岗位为例,首先,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对企业或托育机构的保教人员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资格标准及人才培养规格等,使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能清晰对接保教岗位标准。其次,根据各职业岗位标准,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拟定量化系统,融合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将保教课程教学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分级课程教学是在坚持学校公共基础课不变、总学时数不变、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岗位知识与技能由低向高推进。通过3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掌握、明确保教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职责,同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将企业的保教文化融入课堂中,引领学生在浓厚的企业保教文化中形成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兢兢业业的服务精神、教书育人的职业情怀。
4.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产业学院重点关注的培养内容。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在校内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解决“高+精+新”职业素养协同提升的问题。学校共投入800余万元购置了数字骨龄评估系统、心肺功能评估系统、身体功能训练系统、智慧视动评估系统、3D身体姿态评估系统和步态评估系统等设备,并联合广西幼儿运动与体质健康研究中心、广西幼儿运动与体质健康数据中心培养学生的健康科技服务意识和职业服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体医融合”理念。2021年,学校搭建了儿童学习发展与健康管理数据平台、启动幼儿运动表现与认知发展实验室建设项目,建设了健康大数据实验室,同年智慧托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为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校外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解决“高+精+新”职业能力协同应用的问题。学校通过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睡眠认知中心、北京视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广西实验幼儿园等机构的深入合作,帮助学生在健康科技服务一线实现从专业知识到专业能力的转化和应用。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通过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高度对接,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就在楼下”获得第7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5.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
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都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证明,将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可以最大化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在教学中通过“课证融合”落实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对接。首先,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有效衔接。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的教学规划不仅要融合学生发展水平、专业建设程度,更要立足于本专业的实际岗位需求,精准对接职业目标。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参照专业与职业领域对应的人才技能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互融互通。其次,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有效衔接。在教学改革中,产业学院的毕业生要同时取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应把职业资格认证教学引入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与特点,分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聚焦岗位职业能力训练。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课证融合”体系构建,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活页式教材编写,实现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衔接、教育课程和职业需求衔接、教学环节和工作任务衔接。再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一是采取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课程理论教学中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具体任务中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提升”等流程经验,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再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二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计任务、实施任务、反馈任务,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专业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改革,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保育师”考证率达到85%,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89%,“营养师”考证率达到80%。
(三)完善基于“双主体”模式的产业学院管理机制
产业学院的管理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由其多元化的资源筹集方式所决定的。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是由广西三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南宁象群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协同建设,其在组织架构上采用理事会制度,实行理事会领導下的院长负责制。因此,理事会是产业学院重大事务管理的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理事会成员由校方领导层和企业方管理层共同担任,理事会共同审议、监督和指导产业学院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经费筹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重大事项。理事长原则上由产业学院中校方负责人担任,常委副理事长由产业学院中校方负责具体运营的副院长担任,副理事长由企业方代表担任。院长与副院长人选由理事会讨论后决定。其中,院长由企业方提名,经由理事会商定后任命,享有独立的教育管理自主权,负责产业学院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发展,落实执行理事会的各项决议,全面负责产业学院的各项具体工作,确保学院有序、科学建设和运作。副院长由企业方和校方共同提名,经由理事会商定后任命,在院长的领导下协作。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基于“双主体”组织运行架构开展教学管理和产业发展工作(如图2所示)。
三、“双主体”模式下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和产教融合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双主体”模式的驱动下,目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技与健康产业学院的建设与运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是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校企层面签订了产业学院联合建设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双方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约束力不够大,双方在实施的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矛盾,这需要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细化产业学院建设的规章制度,让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更有保障。其次是加强“双主体”模式宣传落实。通过对产业学院第一批学生进行满意度和认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产业学院缺乏深刻的认识,更多是出于好奇或者是被产业学院的宣讲感染而进入产业学院学习,部分学生也乐于接受产业学院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模式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参加学校活动的机会。因此,加强对产业学院“双主体”模式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中的重要性解读和宣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传统学校教学和“双主体”教学的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不断完善“双主体”模式下的“工学结合”育人环节,使得人才培养真正能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这是产业学院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最后是加强行业的指导。当前产业学院的企业教师基本来自合作企业,这些教师能否代表行业进行引领是目前产业学院面临的难题,因此,需要政府指导成立行业协会,产业学院通过引入行业协会获得更专业的指导,保证学校课程既能满足企业、行业、产业的需要,也能提高产业学院学生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人才品牌口碑和形象。
参考文献
[1]刘风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和行业学院建设探究[J].学园,2019(20).
[2]梁骥.共建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
[3]黄文伟,贺蓓蓓.现代学徒制典型性问题的分析与破解[J].职教论坛,2017(4).
[4]吴金铃.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教师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探究[J].文教资料,2018(34).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2022ZJY27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维(1984— ),山西运城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研究方向为婴幼儿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产教融合。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