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名校高品质发展的美学范式

2023-09-07杨培明

江苏教育 2023年28期
关键词:南菁高品质校本

杨培明

学校的高品质是一种价值追求,也可以理解为学校发展的方法论,它能引领师生过上充满崇高追求、彰显生命活力、洋溢自由与创造的审美化校园生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对人的生命意义具有内在价值,普通高中的高品质发展从根本上体现在教育对美好人生的观照上。高品质示范高中聚焦现代教育管理的创新导向,其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建设机制的形成为现代教育管理提供了创新的语境和方向。现代教育管理应当深刻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出发,切实回应师生对生命幸福和精神家园的期盼,以美学精神提升教育内在品质,构建充满活力的综合治理体系,以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优化,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培养自信豪迈的时代新人。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菁高中”)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凸显美育对校园生活的重构,让学校教育走向美学境界,以崇高、解放、自由的美学精神为价值立意,以提高生命质量和提升生命价值为根本宗旨,努力担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经过三年多的创建,南菁高中在教育哲学凝练、审美课堂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术南菁发展和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经验和范式。学校育人展现现代追求,学校发展彰显高品质样态,新时代南菁高中教育美学的内涵更加丰富。

一、高品质示范高中的价值立意与战略构想

(一)价值立意: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幸福为旨归

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以崇高、自由、解放的美学精神为价值立意,以提高生命质量和提升生命价值为根本指向。崇高、自由和解放三者统一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教育追求。因此,以美学精神优化统领学校课程教学文化,以审美教育促进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为学生营造审美的校园生活,为他们的美好人生奠基。南菁高中将美学精神上升到学校发展的教育哲学层面,确立“让教育走向美学境界”理念,力求形成学校高品质发展的美学范式。学校以美学立意,以崇高、自由、解放的中华美学精神重构校园生活,旨在唤醒师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创造感,成就师生个体的美好人生。美是促进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向度,亦是教育的内在向度。

(二)战略构想:以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世界未来为引领

南菁高中从“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校、放眼世界舞台谋发展、面向未来社会育人才”三个维度确定了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发展理念。为实现这样的发展愿景,南菁高中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将“审美课堂建设”“新南菁书院建设”和“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三项重点内容,形成“品”字支撑,以成就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品质。“审美课堂建设”重点解决课程教学的审美化,促进育人模式转型,实现学科育人;“新南菁书院建设”凸显学术南菁魅力,通过课程重构辐射创新人才培养;“国际理解教育”将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世界和未来的情怀。这三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以美学为统领,彰显“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这一价值。

二、以美育重构校园生活的高品质发展实践路径

教育需要美学精神观照,让教育生活中的人形成“具有想象的青春性和理性的成年性”[1],从而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幸福。美育重构校园生活的实践路径,包括通过德育活动提升境界、以美学精神提升课程教学品质、以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以审美追求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提升学校育人的格局和境界

新时代,叩问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追寻爱和美,能够不断引领学生走向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高度,进而将学生引向德行的完善、人格的提升和对生命完美的追求,这是南菁高中教育美学的理想。

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引领学生形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南菁高中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全部校园生活进行审美重构,充分体现学生生活的主体性、体验性和价值性。比如,南菁高中的麦田志愿者社团赴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巨甸镇后箐村开展支教活动,学生通过义卖等活动自筹经费,联系慈善总会确定支教对象,策划行动方案。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自己搭床铺、做饭,每个人还要完成为山区孩子上课、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任务。这些活动促使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深切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地收获了成长。他们看到了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看到了一些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的成长环境,更加懂得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深刻地思考自己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以美学精神统领课程教学文化,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美的体验

南菁高中以美学精神提升课程教学品质,将普遍性目标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所谓普遍性目标,是指学校的课程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个性化目标,则是指“培育南菁气质,塑造高尚人格,让学生追求灵魂的高贵和行为的儒雅”。换言之,就是要通过美育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实现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均衡发展。

南菁高中致力于全部课程的审美化重构。在课程规划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渗透,充分尊重认知规律,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建立学习内容与真实世界的有机联系。美育对课堂教学的渗透体现在丰富个体生命,培养想象力,促使情感自由解放,减轻对深层心理活动的压抑与束缚,使之不断受到激发,保持旺盛活力。具体来说,就是从课程价值出发,凸显对健全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培养,让教育回归育人;从课程实施出发,凸显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欲望激发,让教育呵护学生生命的完整,激发学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和生命状态;从教学过程出发,强调课堂教学的情境性、愉悦性和情感性,让学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生机勃发;从学习评价出发,凸显过程性表现性评价,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自身主动性,知识的来源中心不再是教师,学生自己应主动利用各种方式获取知识”[2]。

南菁高中将学科渗透作为学校课程审美化实施的重要路径。数学学科从数学图形的构造和公式的简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逻辑之美;语文学科从文学作品中人的境界之美出发,获得审美人生境界的熏陶;历史学科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审视,让学生真正理解对美的追求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等等。

(三)让学生以审美方式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建设美好未来的家国情怀

人为了更好地与世界交往,必须以伦理的审美的方式存在,使有限的个体参与无限的整体以实现自我价值,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我、改造世界。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以审美视野来认识中国和世界,增强其对所生活世界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主要体现为“个体成员对所处社会的投入感、依恋感、喜爱感、熟悉感、安全感、献身感等的程度”[3]。为了培养这种归属感,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感知社会、身心一体地投身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这样的理解,南菁高中凸显教育文化传承与精神塑造的价值,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一方面,“国际理解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让青年一代深刻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当今的中国道路是从中华文明的母体内部生长出来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脉、根基和根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我们的底蕴和底色;另一方面,“国际理解教育”指向学生世界公民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成为视野开阔、有未来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世界公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包含中华美学精神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家国情怀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语境下具有超越民族国家的价值追求,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教育要克服狭隘,走向国际理解和文明互鉴。教育唯有致力于圆满人格的培育和美善人性的呵护,才能实现审美境界的真正提升。国际理解教育要基于文化理解和文明互鉴这一本质内涵,在深刻的文化理解基础上进行文明对话,加强文明互鉴,促进文化交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美学支撑。南菁高中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在课程教学活动之中,提升课程教学的价值立意,将“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全球教育与公民教育文化统一与文化多样的有机整合”[4]有机渗透在课程教学中。课程设计既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也从全球视野来进行比较研究。比如,学校近两年大力开展的研学旅行课程凸显了教育的美学关怀。学生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悟祖国文化,用情内化中华精神。

三、高品质示范高中项目化实施的机制建设

南菁高中的发展得益于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等内涵发展重大项目的不断推出和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平台。目前,学校发展展现良好态势:教育教学质量高位提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与实践稳步推进,一批国家、省教育科研改革项目落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功立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校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南菁高中不断完善以项目建设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机制建设。

(一)以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实施为契机,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

1.以统领性的校本教研主题引领学校实现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

南菁高中确立了美育在学校工作中的统领地位,提出“以美育重构校园生活”的校本教研目标,让美学精神在各个学科中真正落地。比如,语文学科开发的“基于家国情怀培养的抗疫主题阅读课程”,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以人生美学的崇高境界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结合疫情防控,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自然,致力于学生自然美学观的建构,提升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地理学科以研学旅行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提升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崇高感;等等。大美育课程体系让校本教研具有鲜明主题和明确方向,实现了美育对学校生活的审美重构。

2.以科研项目建设确立项目实施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机制

主题式校本教研组织聚焦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核心问题,组建项目团队,开展主题式、专题式校本教研。目前,学校校本教研项目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组建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主题式教研团队。二是依托课程基地和教学改革项目实施组建学校项目建设团队。如基于地理、生物学科的劳动教育课程基地,教师和班主任开展跨学科联合教研,探索集劳动价值教育、劳动体验教育和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新范式。三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组建发展性教研团队。如班主任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落实和转化开展行动研究等。

3.以专家引领学校骨干教师团队模式建立专业性校本教研组织

南菁高中从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完善的视角,审视并改变学校传统的科层管理组织结构,建立专家学者深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校本教研组织。在此基础上,依靠专业性的校本教研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性校本教研组织的功能,彰显学校教育专业品质。

(二)以审美课堂建设为重点,探索育人方式转型的校本化教学模式

南菁高中以审美课堂建设为中心,鼓励教师探索各学科的审美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着重从这样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快课堂转型。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范式;依托课题研究、项目建设,探索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协同教学。第二,促进学生学习。借鉴脑科学研究成果,探索促进学生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第三,加强学科育人。研究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教学的文化渗透与融合,提升教学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的整合开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以“新南菁书院”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大美育课程体系

南菁高中以课程建设提升新南菁书院的内涵,将原有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整合,着力开发南菁书院课程体系,提升学术南菁的品质。新南菁书院课程突出学术创新和人文艺术两大类课程,将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渗透到课程实施当中。这就需要学校在全面加强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系统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课程体系,并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品牌和课程特色,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评价机制。

(四)加快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

南菁高中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学校优良办学品质的重要体现。学校努力使现代学校治理的组织结构与现代教育发展样态变革相适应,逐步建立具有较强专业性、学术性的治理体系。校长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领导力和课程领导力,建立学术性、专业性的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学术型教研组,支持学生建立研究型社团,充分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南菁高中围绕关键领域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新课程标准实施、新教材研究,以及大单元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深度教学实施等主题开展高品质示范高中的项目建设,组建专业主题式的教研团队,集中开展教学改革的攻关实践。

普通高中的高品质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为教育对美好人生的观照,成就师生的生命幸福。作为江苏省首批立项的20 所高品质示范高中之一的南菁高中,自当深刻把握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使命出发,真正回归师生对生命幸福和精神家园的期盼,以美学精神提升教育内在品质,培养自信豪迈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南菁高品质校本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五育并举理念下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实施研究——以南菁实验学校“学做南菁人”体系为例
苏之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Reasons Behind the Destruction of a Woman’s Dream: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Elisa Allen in The Chrysanthemums
传承传统文化涵养爱国情怀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七届“风筝节”活动掠影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