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秀于林到秀木成林
2023-09-07郭炆娟
郭炆娟
学校导师团:提高教学力
初到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以下简称“安定小学”),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同事,他们师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理论功底深厚。随着对安定先生教育思想的深入了解,我明白了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2015 年,我成为安定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团”成员之一。导师团每周都要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8 位成员轮流上课。为了上好研讨课,我认真研读教材,翻阅大量教育教学类书籍,观看专家、名师的教学视频,一再琢磨自己的教学设计。导师团的唐铁生老师非常热心,每一次教研课之前,都会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听课后还会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环节提出优化建议。
记得执教《清贫》一课时,我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默读课文2 到8 自然段,分别画出文中描写方志敏和两个士兵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在空白的地方适当作批注。唐老师肯定这一环节的同时指出:“本单元前面两篇文章已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即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将此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由扶到放,从而真正落实‘略读课文是学习自主实践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唐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教师要知道教材编排的用意以及某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不断提炼课文中的语文要素,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钱学森》《推敲》《钱塘湖春行》《孔子游春》等研讨课的执教,逐渐让我明白了如何从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知道了为学生提供拓展性资料的方式及时机,懂得了语文课堂上除了要有感性的体悟,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加入学校导师团的那几年,我解读教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力得到很大提升,开设了多节公开课,也在各级赛课中多次获奖。
名师工作室:提升研究力
2016 年至2018 年,我成为“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的一员。我第一次从师父姜树华那里听到了“专业发展”这个词语,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上课,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如认真读书,开展反思和研究。
我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着重阅读三类书籍:教学内容优选类、语文思维发展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类。从书籍里获取的理论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帮助我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则是我验证教学理念的实践基地,两者相辅相成。我会将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记录下来——《例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将自己未能达成教学目标的遗憾与反思写下来——《语文课堂,让思维飞起来》,将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提出来——《第一课时教什么》。一篇篇论文的发表,成为我继续研究的动力。
在师父的指引下,我开始聚焦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关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有效商讨,尝试开发有关民间文化的校本课程,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分工合作、共同研究。从如皋市微型课题“‘商讨教学’模式下的有效讨论”“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一二三’”到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地方民间文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再到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建构的研究”,课题研究级别的升级,见证着自身研究力的提升。
三友同心社:培养教学领导力
2019 年至2021 年是我专业发展的关键期,王爱华老师的“三味课堂”和李继东校长的“游戏课程”指引着我不断研究和创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省青年教师优课竞赛特等奖,获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但是焦虑感几乎接踵而来。我的内心很清楚,自己已经进入事业的高原期,如何突破专业发展瓶颈这一问题时常困扰着我。
2021年9月,我接到黄年忠校长的通知,原来是安定小学即将成立“‘三友’青年教师同心社”,对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全面培塑,有梯度地分层培养“教学新手”“教学新锐”“教学领衔”,此次聘我为“教学领衔”。作为“教学领衔”,我要对学校的“新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方面的指导。我的内心立刻澎湃起来:这不正是帮助我突破自我、寻求方向的及时雨吗?
无论是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还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领导力都至关重要。网络的发达让青年教师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渠道,但同时也带来弊端——自己不研读课文、不认真备课,经常会出现直接“拿来”的问题。鉴于这一点,我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封闭式备课、赛课,课后一一进行点评;鼓励青年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领导力,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短短一年半时间,学校“新锐教师”成员中有2 人参加市级比赛获一等奖,1人成为“如皋市雉水名师工作室”的成员。
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说:“它不是‘珊瑚般的学习共同体’,而是‘交响乐般的学习共同体’,音色、音阶都不同的乐器发挥其差异,和谐地发出音响的表象。”我想这正是对“团队”一词最好的描述。如果说,学校导师团和名师工作室给了我“木秀于林”的机会,那么“三友同心社”就是形成“秀木成林”奇观的重要抓手。未来,我将继续保持生长的姿态,和其他教师一起寻得向上的力量和适切的方法,让“秀木成林”的风景线早日在安定小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