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2023-09-06王妍骄
王妍骄
摘要: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在乡村振兴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仍存在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人才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精神文明受到冲击等问题。为此,立足新发展阶段,切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人才管理机制留住人才、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扎实实推进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河南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7-014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D422.6 文章标识码:A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且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以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1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讨论
1.1 价值理念相通
一是基于“全体人民”价值理念的连通。面向全体人民就是要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我们要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须要改善乡村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必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满足他们对更美好生活的愿望。二是基于“全面”的价值理念的连通。“全面”主要是指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共同富裕的“全面”价值理念体现在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所要求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表明乡村振兴要在“全面”的视野下实现中国城乡相对平衡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质量。因此,二者在“全面”价值观方面是相通的。
1.2 政策目标相关联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相关联的政策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两者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议题,在政策目标和逻辑上高度一致。为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国家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3]。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国家制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而要实现各个阶段的共同富裕目标,必须以农村为导向,大力开展“三农”工作,同时,要处理好城乡关系问题,努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3 发展主体相通
推动农村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都要以农民为中心,激发其作为发展主体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在“发展主体”上实现连通,主要表现为城乡融合与人口生计两个方面。从城乡融合来说,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共同富裕,都要求城乡人口实现双向自由流动,城乡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能够显著缩小;就人口生计而言,给城乡人口营造和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尤其是创造一个能够提升农民人力资源水平的机会和环境,这既是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2 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中面临的问题
2.1 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协调发展、开发与激活产业融合功能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部分乡村振兴的建设也存在着产业链较短、三产融合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增值空间受限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方面还面临着农业生产链条较短、对产品的转化率较低;非农产业分割严重、“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不够有力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越来越大,但科技现在仍不能充分满足对产业的助推效用,河南省的科技对乡村产业的贡献仍然偏低。
2.2 乡村人才短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河南新型农村的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靠青年、要靠优秀的人才。但受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就业机会普遍较低,导致人口大量外流。据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 040万人,省外务工1 214万人,该省人才流失严重[4]。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但“一懂两爱”的农业人员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为此,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并印发《河南省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80%,可见,该省距离这个目标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此外,河南省乡村对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发展的吸引力低,“引人难、留人难”已成为该省乡村发展最大的难点和痛点。
2.3 城乡发展不平衡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河南省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进程的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该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城乡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收入分配结构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 484元,而农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8 697元,城乡发展不平衡[6]。
2.4 精神文明受到冲击
共同富裕指的是人的全面富裕,其中也包含了精神上的富裕。河南省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并不完善,乡村公共文化产品缺乏有效的供给;乡村民俗和村落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如河南洛阳洛宁县的一个自然村落——花树凹,就由于地处偏远,一度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传统民俗艺术的生存状况很差,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建筑濒临消亡。这些都冲击着河南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3 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河南必须奋力推进乡村振兴,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有力支撑。
3.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2月,河南省53个贫困县全面脱贫,标志着河南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伟大胜利。这些贫困县现已形成2~3个特色主导产业,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59.05%[7]。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问题不再成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软肋。在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必须继续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推动脱贫地区的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二是将“产业扶贫”作为战略重点。在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作为其中的战略重点,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对此,首先,要着眼于对乡村产业进行拓展布局。在支持农民发展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中心的第二产业,同时注重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河南农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可以向以粮食作物为中心的大型农业、以畜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形成以食品加工为中心的第二产业。可以在豫北地区建立一条完备的“小麦产业链”,对粮食生产进行科学地管理,将粮食生产变成精细的工业。其次,激励科研机构加强对智能设备、新科技的研发力度。河南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科研资源,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南下设的郑州果树研究院等农业科研单位,为科技带动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封市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农大开封试验站”,在开封建立了18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进了157个新品种,促进了农副产物的深加工。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可以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提升乡村产业的要素组合和生产效率,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3.2 完善农村人才管理机制,留住人才
一是培育农民技能。乡村振兴,除引进外来人才外,发挥内生动力、培育本土人才也很关键。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养力度,以“人人有证,技能河南”为重点,着力打造“豫农技工”品牌和劳务品牌。培养乡村人才,以提高生产技术技能、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农民素质素养为培育目标。同时,需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服务型农民等进行培训。二是强化人才支撑。这就需要强化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吸引人才。例如,河南省安阳市启动了“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点”创建工作,通过乡镇为单位评选出“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点”,引导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鄉村建设。也可以创造性开展提升乡村专业人才的服务保障能力,促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乡村专业人才进行简政放权,保证并落实基层的用人主体自主权。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思乡之情联系社会力量,吸引和支持各龙头企业家、专家学者、建筑师、医生、教师、律师、技术人才等下乡参与志愿服务,投资创业、包村项目、捐赠资金和物资、兴医术兴教育、提供法律服务等;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3.3 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加强对本土传统村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顺应绿色发展,并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是加强对本土传统村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在保持传统村落特色的同时,赋予其特有的民族特征,同时也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感。将人文景观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资源,让更多人认识传统村落,让古传统村落“富起来”“活起来”。“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优质推介,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平台。例如,河南省信阳市现存有709个红色遗址,其中,178个红色遗址被列为国家、河南省、信阳市的重点保护对象。要通过“红色旅游+”的方式,将信阳独特的山水风光、美食美食、特色农业、豫风楚韵文化等特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红红结合”的方式,实现红色资源的横向联动,从而带动交通、文化、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二是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智能程度,努力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村、向户延伸。满足城乡居民对社会发展成果分享的需求,将社会事业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乡村地区,聚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表面的普惠性”到“本质的公平性”。三是要顺应绿色发展的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加强对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制定完善的生态系统标准,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3.4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前所未有的内涵。共同富裕指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丰收,它既包括“收入”这一可变因素,又有社会福利、民生事业、人们的精神状态等诸多可变因素。要从多个方面来促进乡村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地丰富。要激活农村文化资源,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讲述河南的故事,丰富先进文化,凝聚力量。河南是农业文明的诞生地,以中原传统农业文化为主题,展示中原传统农业文化的特点和根源,展现新时期农业文明的新风貌。例如,2021年10月,“华夏农艺博物馆”在河南禹州正式开幕,以“中国农艺”为主题,共收藏了一万多件文物,展示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风貌和农耕文化,重现了中原农艺的风貌。因此,应该为村民提供参与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4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提高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河南省必须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8]。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培养本地人才、吸引外部人才、鼓勵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人才向农村流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积极推进农村居住环境的整治和提升行动,构建美丽宜居家园。以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扎实推动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1-10-16(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刘贺,孟春红.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34(03):1-4.
[4]大河网.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13:农民工创业就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EB/OL].(2023-01-29)[2023-01-29].https://theory.dahe.cn/2023/01-29/1176768.html.
[5]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打造高素质“新农人”!河南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公布[EB/OL].(2023-06-20)[2023-06-20].https://www.henan.gov.cn/2023/06-20/2764336.html.
[6]郑州发布.最新公布!202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3-23)[2023-03-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123172688831909&wfr=spider&for=pc.
[7]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脱贫攻坚的中原大决战——写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之际[EB/OL].(2021-05-27)[2021-05-27].https://www.henan.gov.cn/2021/05-27/2152562.html.
[8]河南日报客户端.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刻理解“两个确保”奋斗目标[EB/OL].(2021-12-13)[2021-12-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99602475318378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