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研究

2023-09-06刘星雨

村委主任 2023年7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刘星雨

摘要: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文章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理论认知,分析了滇桂黔民族地区旅游和文化品牌现状以及旅游发展情况,基于文化挖掘不足、文旅融合不足;旅游人才不足、宣传不到位、科技应用方面有所欠缺等等现实问题。提出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注入乡村旅游内核;开发文化深度体验,吸引游客体验兴趣;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业态;重视文化活态传承,强化游客文化认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驱动人才释放活力;创新媒体宣传平台,打通多元传播渠道,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质效提升。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质效提升;滇桂黔民族地区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7-0093-05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F327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较大成效。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乡村旅游质效提升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从总量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路径选择[1]。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质”是指乡村旅游质量,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效”则指乡村旅游效益,乡村旅游质效提升不是简单地追求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2],而是在保障乡村旅游稳步发展的同时,注重旅游质量和旅游效益的同频提升。

1   乡村振兴战略下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理论认知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3]。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决策[4]。“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的关键期,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党和国家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路线[5]。

1.2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和目标[3]。高质量发展需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经济活力、人民生活、创新效率、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力。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未来,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经济基础[8]。追溯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渊源、探究实现路径,不仅能够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新时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9]。

1.3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實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11],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明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全新动能[12]。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全社会对乡村旅游投资越来越多,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与地理优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这种发挥地域长处的资源开发方式能够将当地的景观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对外地游客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游客数量的激增,带动当地副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收入。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在助推农业转型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乡村发展人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多重优势。

1.4   滇桂黔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

乡村旅游是依托其乡村性为核心内容和吸引物的旅游形式,被认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环境保护的双赢途径。滇桂黔为有着特有少数民族、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滇桂黔民族地区资源具有原真性、异质性等特征,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因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而有别于一般地区的乡村旅游[13];同时,因滇桂黔民族地区多为山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乡村旅游,致力于文化自信自强,聚力原生态环境保护,使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成为最吸引人也最具有辨识度的名片[14]。

1.5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体现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征[15],高质量发展一定是效益导向的[16],是效益与质量的有机结合[17]。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的同步振兴,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乡村高质量发展需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求滇桂黔民族地区充分利用乡村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传承和创新原有的民族文化,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和旅游质量,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

2   滇桂黔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2.1   滇桂黔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品赋

旅游资源品赋主要包括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名镇等旅游品牌情况,这些旅游品牌通过质量等级评定,其综合体现乡村旅游质量。滇桂黔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非遗传承、红色记忆、民族艺术、民俗活动,旅游资源品赋良好。滇桂黔民族地区A级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情况如下。

截至2020年,滇桂黔民族地区共有5A级旅游景区25个,占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量的8%;4A级旅游景区509个,占全国4A级旅游景区总量的近13%;3A级旅游景区851个,占全国3A级旅游景区总量的12%(见表1)。总体上,5A级旅游景区占比相对少。

截至2022年,全国的国家级别风景名胜区为244个,滇桂黔民族地区共有33个,占全国国家级别风景名胜区总量的14%;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134个,滇桂黔民族地区共有11个,占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总量的8%;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有312个,滇桂黔民族地区共有28个,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总量的9%;全国历史文化村为487个,滇桂黔民族地区共有56个,占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总量的近12%(见表2)。总体而言,滇桂黔民族地区的国家级别风景名胜区、全国历史文化村数量在全国的总数量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滇桂黔民族地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总体上不容乐观。滇桂黔民族地区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及其他等这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分别约占全国数量的7%,10%和8%,尤其是古遗址仅占全国总量的4%,古墓葬占全国总量的5%(见表3)。

2.2   滇桂黔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情况

滇桂黔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情况综合体现旅游的经济效益。除了2020年明显受到疫情因素影响、旅游发展回落以外,其余年份滇桂黔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均表现出了积极的发展趋势。国内旅游人数由2011年的50 549.63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280 338.06万人次,2019年的国内旅游人数约为2011年的5.55倍;国内旅游收入由2011年的3 825.93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32 974.34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约为2011年的8.62倍;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次和外国游客人次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正向增长,入境旅游人数由2011年的1 111.43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2 270.20万人次,外国游客人次由2011年的476.10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983.41万人次,2019年与2011年的人次数量相比,均翻了一番有余;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2011年的27.96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90.03亿美元,2019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约为2011年的3.22倍(见表4)。总而言之,这些指标充分说明了滇桂黔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旅游发展状况前景可观。

从表5可以清楚地看到2020年滇桂黔地区的旅游收入对当地经济贡献的占比情况。其中,广西的旅游收入给地区经济贡献高达32.8%,贵州的旅游收入给地区经济贡献高达32.5%,云南的旅游收入比之二者稍低一点,但也给地区经济贡献高达26.4%,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三地的旅游收入对当地的经济贡献还能均接近三成,实为不易和可观。根据社会分工体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和人类需要的紧迫程度的关系,社会劳动部门将产业分类为第一、二、三产业,旅游业只是第三产业类型的其中之一,而滇桂黔地区的旅游业在地方经济贡献的占比如此显著,可见滇桂黔地区对旅游业的依赖性之强。

2.3   滇桂黔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上文可知,滇桂黔民族地区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品赋以及旅游发展基础,目前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较大,乡村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挖掘尚不足,乡村特色未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文旅融合不足;乡村“空心”化较为严重,乡村活力不足,旅游人才缺乏,乡村旅游发展面临人才瓶颈制约;宣传销售渠道和传播方式有待创新,宣传不到位,宣传阵地建设较为滞后,宣传效果不明显;数字化转型不足,科技应用方面有所欠缺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需要提升。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策略

3.1   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注入乡村旅游内核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文化内涵容易被忽视,但文化是旅游的“魂”,是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触及旅游的深层内核。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村寨特色是滇桂黔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优势和吸引力,因此,要想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充分挖掘其内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开发乡村旅游的民族村落里组织村民搜集具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历史物件、文物古迹、农耕农具等,整理有民族色彩的传说、民歌、语言等活态遗产,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能够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并推动各少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将滇桂黔地区的乡村旅游注入民族文化内涵,实现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由内开始注重质效提升。

3.2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业态

依托滇桂黔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推动建设一批以文化展示为主要特色的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项目,以此作为民族文化旅游试点,试行成功后再结合各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推广到滇桂黔其它乡村旅游点,同时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景区景点间的联动,形成系列的文化旅游带,进而推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重视文化资源的利用,深入挖掘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等资源,加强“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秀美融水,风情苗乡”“三姐故里,歌海宜州”等县域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民族文化体验、民俗文化演艺以及乡村沉浸夜游等影响力大、辐射力广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丰富滇桂黔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业态。

3.3   开发文化深度体验,吸引游客体验兴趣

文旅融合不仅要融合得好,还要融合得深,没有深度的文化体验,文旅融合就只是浅层次的结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无法让游客产生体验的兴趣。因此,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要想提质增效,必然要有深度体验的文化项目,这样才能引起游客的体验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够留得住游客。乡村旅游地管理方可以策划如民族文化剧本杀、少数民族服饰秀及民族文化科普展等主题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社群营销、群体推广、视频宣传等方式吸引民族文化爱好者前来体验游玩。

3.4   重视文化活态传承,强化游客文化认同

滇桂黔民族地区拥有众多的古村落且多为少数民族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蕴含大量的文化遗产。因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利用是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当前大部分的村落及文化都是以静态形式被保护的,缺少了生命力。文化的传承应在保护和挖掘历史人文根脉的基础上,真正打造文化多元的生命有机体,实现文化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使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能够与时俱进。对民族古村落的活态保护,首先,恢复其原有的文化活性,将简单的民族文化符号、事物、故事等拓展为物化载体、文化空间载体、人格化载体等保护利用方式,经过动态的加工和表现形成“活态博物馆”模式,将以往静态的文化通过动态的展现再现原汁原味的古风古韵,折射出原有的文化价值和道德理念,强化游客对滇桂黔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从而提高对乡村旅游的质量感知。

3.5   健全人才培養机制,驱动人才释放活力

面对新时代文旅的发展需求,滇桂黔民族地区面临着文化创意人才、数字文旅人才、文旅运营人才、文旅行政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急需健全文旅人才培育机制。一是实施相关政策吸引本地的青年人才回流,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二是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环境,借鉴“乡村CEO”培养计划的理念,培养旅游致富的带头人和网红,基于居民更多的旅游发展主动权,发挥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增强青年人才在本地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三是通过现有的人才培训体系按照“请进来、走出去”思路,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发展需求,举办普及培训、初级培训、中级培训、高级培训班,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参观启发、实践锻炼培训一批观念新颖、操作性强的文旅发展人才。

3.6   创新宣传平台,打通多元传播渠道

首先,着力塑造滇桂黔民族地区的旅游品牌形象,如“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乡韵广西”“七彩云南”等品牌宣传,建立立体化的宣传平台,重视在其它省市举办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其次,举办文化节庆是乡村旅游宣传的重要渠道,滇桂黔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因此各类文化节庆相较其它地区也会频繁,各省市县应抓住每一个节庆活动,创新文化活动内容,提升节庆活动的辐射影响进而带动乡村旅游的宣传与发展。最后,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宣传平台,积极与通信运营商、自媒体平台合作,借助大的流量平台来宣传滇桂黔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同时打造自己的自媒体宣传平台,建立全民共知共建共享的宣传格局,抓住独有的流量为自己造势,打通多元传播渠道为乡村旅游赢得客流和旅游效益。

3.7   打造数字管理平台,加强治理

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暴露了传统旅游管理模式的弊端,以往的模式无法满足当前旅游发展现状。相比传统繁琐、复杂的治理方式和监管模式,数字化管理机制将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实现政企旅游信息高速互通。滇桂黔当地政府可积极借鉴城市数字文旅推进过程中的先进数字管理模式和经验,借助大数据、5G技术打造乡村旅游数字化管理平台,依托实时网络数据和信息的监管,构建数字化、实时化的数据监管机制,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乡村旅游管理向数字化、体系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将数字技术有效应用到乡村旅游管理中,在高效的管理下推动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

4   结束语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民众共同认可的乡村振兴途径,高质量的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虽仍存在一定的困境,但乡村振兴应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转换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从而推进滇桂黔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晓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路径优化——基于四川省17县(区)25个乡镇的调查 [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 37(10):1247-1255.

[2]向延平.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动力机制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21(02): 41-47.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杜小强,章慧.对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观察与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22(09):33-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0-11-03].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8]中国发展网.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EB/OL].(2022-09-15)[2022-09-15].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news/zj/2022/09/1798134.shtml.

[9]王姝琪,谢安国,王晓霞.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渊源及实现路径略论[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7):238-240+244.

[10]本报评论员.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促进共同富裕[N].承德日报,2022-11-25(1).

[1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18-02-04].https://www.gov.cn/zhengce/

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trs=1.

[12]中国旅游评论.乡村旅游大市场,乡村振兴新动能[EB/OL].(2022-11-22)[2022-11-22].https://mp.weixin.qq.com/s/FEE6WjrFeWFOMbVMzPdDig.

[13]杜海蓉.社會视角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7(04):112-115.

[14]施秀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N].甘肃日报,2022-11-28(2).

[15]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16]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11):15-31.

[17]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105-11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1[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

[19]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EB/OL].(2014-07-21)[2014-07-21].https://www.gov.cn/guoqing/2014-07/21/content_2721152.htm.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集中连片特困区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