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米易县稻菜粮经复合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09-06盆兴荣罗万宇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早市轮作蔬菜

盆兴荣,邵 山,罗万宇

(四川省米易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米易 617200)

1 稻菜轮作发展现状

1.1 发展历程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安宁河沿岸为县内主要经济区,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河谷区全年无冬,秋、春相连,夏季长达5个多月,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国少有的热作区,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特点。1984年以前,安宁河谷低山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等粮食作物,熟制为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198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米易县进行立体农业试点,当年试种早市蔬菜270hm2,米易县稻菜轮作模式得以起步发展。1990年早市蔬菜栽培面积突破万亩大关。1994年栽培面积突破2000hm2,是年被农业部列入“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县。2003年早市蔬菜栽培面积突破3300hm2。2001~2003年,在攀莲、丙谷、撒莲等乡镇进行了水泥立柱大棚、竹木大棚、复合材料大棚等保护地设施的试验示范,由于水泥立柱钢架大棚具有耐锈蚀、抗风强、易建造、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成为全县安宁河谷稻菜轮作区早市蔬菜栽培最适宜的保护地设施。截至2021年,全县已建成水泥立柱钢架大棚3800hm2,米易安宁河谷区成为四川省连片规模最大的冬春设施蔬菜基地,全县稻菜轮作耕地近6370hm2,每年种植水稻6000hm2左右、早市蔬菜0.46×104hm2左右,年产出优质稻谷6×104t、早市蔬菜3.68×105t,稻菜基地农业产值约20.14亿元,是全省单产最高、效益最好的粮经复合示范基地。

1.2 主要做法

1.2.1 坚持“稻菜轮作、粮经复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同高效 安宁河谷低山区自立体农业试点以来,长期坚持“稻菜轮作、粮经复合”的发展方向,每年6~10月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为杂交籼稻优质品种,经过1茬水稻种植,可以有效消除大部分土传病菌及害虫,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减轻早市蔬菜种植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程度。11月至次年5月种植早市蔬菜(番茄、辣椒、茄子、苦瓜、黄瓜、三月瓜、小南瓜、丝瓜、豇豆、四季豆等),大量增施有机肥、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稻—菜”水旱轮作,能够产生良好的农业生态效益,有利于土壤养分良性循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病虫害和消除杂草,保障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农药污染,实现了亩产超“千斤粮、万元钱”。早市蔬菜产业的产能不断释放,粮食生产保持稳中有升,“非粮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丰盈了居民的“菜篮子”,保证了人民的“米袋子”,鼓起了农民的“钱夹子”,既保供了城市居民的冬春瓜果蔬菜的需求,又实现了县域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钱粮”双丰收,经济、社会、生态高效协同,在国内稻菜轮作产区独树一帜。

1.2.2 不断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改善稻菜轮作生产条件 截至2021年,安宁河谷低山区有耕地面积1.07×104hm2,已建成高标准农田0.78×104hm2,占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2.3%。现有提灌站23座,其中太阳能提灌站5座,蓄水池335口,园区水利工程引蓄总量达1.25亿m3,农田灌溉面积达0.84×104hm2,水利工程有效灌溉率达到85%以上。安宁河谷平坝区基本实现了“涝能排、旱能灌、田成方、土成型、渠相连、路相通”,已基本消灭了“冬水田、冷浸田”,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机耕、机收作业。早市蔬菜生产已基本实现“水泥立柱大棚+膜下滴灌”的设施化栽培,水肥药技术向减量增效绿色化发展,稻菜轮作区的生产条件实现了大幅改善。

1.2.3 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 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手,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专业化服务带动,组织农户进行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引导各经营主体加强合作,整合市场、品牌、技术、农资、设施设备等优势,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形式,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节本增效,并通过土地流转,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实现“大园区+小业主”模式的高效有序运作。

1.2.4 强化科技推广,确保增产提质 与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攀枝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解决技术难题,推动技术更新,水肥一体化滴灌、蔬菜嫁接栽培、病虫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植株规范化调整、花果规范化管理、菜田土壤综合治理、蔬菜立体套作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应用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围绕稻菜产业增产提质需要,整合技术推广资源,加大新型主体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扎实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协调和“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率9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从业人员培训覆盖率95%。

1.3 特色成效

米易县安宁河谷区稻菜轮作基地具有“粮菜同田、钱粮双收,水旱轮作、绿色发展,产业聚集、就地就业”的特点,主要如下。

1.3.1 是冬春全国大中城市的菜篮子基地 米易安宁河谷区生产的瓜果类、茄果类、豆类等喜温蔬菜产品,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大量上市,早市蔬菜产量达36.8×104t,外销率达95%,主要供应成渝经济圈城市居民消费,同时填补了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大中城市的春淡市场需求。

1.3.2 单位耕地效益突出的粮经复合基地 采用“早市蔬菜+中稻”粮经复合耕作模式,实现粮菜同田,钱粮双收,亩产超“千斤粮、万元钱”,水稻高产创建单产达1097.5kg/667m2,高产番茄单产达15200kg/667m2,收入达8万元/667m2,既保供了市民菜篮子、农民鼓起了钱夹子,又保障了米袋子,在国内稻菜产区独树一帜。

1.3.3 水旱轮作+设施化栽培,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长期坚持稻-菜水旱轮作,普及推广“大棚设施+膜下滴灌”模式,化肥农药减量化成效突出,产业基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3.4 产业助农增收,农民就地就业 农村家庭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性高,主导产业收入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的占比超过70%,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留住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1.3.5 农旅融合取得良好发展 建成省级农业主题公园1个,有大型农家乐100多家,其中:建成省级休闲示范农庄2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8个,建成了撒莲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丙谷小河流域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红旗河谷产业融合示范园,基本实现了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稻全产业链开发机制模式不健全,种稻比较效益低,水稻种植面积存在缩减趋势

就现实状况来看,全县水稻产业化开发还存在机制模式不健全的问题:一是由于受机械化栽插瓶颈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未能实现,早市蔬菜采摘后的水稻生产与玉米生产相比,水稻生产的成本投入稍高,近年来部分区域出现玉菜轮作的情况。二是国标一级米优质稻新品种引进推广滞后,精米加工设备落后,品牌化开发不足,目前还没有“有销量、有名气”的优质大米品牌。三是稻谷生产者主要以小农户为主,从事稻谷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

2.2 现代种业、农业装备、冷链物流“三大”支撑性产业发育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短板弱项

现代种业科研条件欠缺,且种苗繁育设施装备有待提升,先进智慧农机等现代装备引进推广应用滞后,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效率不高,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健全。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

省、市级龙头企业数量有限,带动力不强,由于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较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作用发挥有限。

3 对策建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全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和全市现代农业“7+3”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立足安宁河谷0.67×104hm2稻菜轮作基地,坚持“生态为底、稻菜轮作、双高为本、绿色低碳”的基本原则,突出“科技赋能、绿色发展、设施现代、融合提质”的工作思路,坚持“小规模、精品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道路,全力推动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全要素集聚投入、全环节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外销型早市蔬菜基地和安宁河流域第二天府粮仓,打造中国西南稻菜全产业链综合示范区。

3.1 构建安宁河谷水稻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

一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水稻育秧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引进适宜米易县安宁河谷区稻菜轮作基地推广的水稻移栽机械,实现从育秧、整田、移栽、病虫害统防、机收等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探索统分结合的土地经营新模式,实现水稻生产规模连片统一种植,有利于统一品种和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即:小春蔬菜生产上由农户自主经营,大春水稻生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全程机械化统一经营,农户获取季节性土地租金或稻谷分成。三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优质稻米加工中心,配置稻谷烘干、稻谷仓储、稻米加工、商品化包装等设施设备,提高稻米加工的商品化水平。四是实施优质稻米品牌化营销,支持稻米加工主体开展SC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优质米商标,拓展“阳光米易”优质大米的市场渠道。

3.2 建立四川种业南繁基地,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一是建立紧密的政企研合作关系,在米易县安宁河谷区建设四川种业南繁总部,设立种业产学研用基地,完善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新品种试验的科研能力建设,打造种业人才集聚平台,吸引更多种业“高精尖”人才和优质种业企业聚集米易,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水稻、蔬菜新品种。二是围绕水稻、蔬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需求,强化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争取专家、学者将课题试验田、中试示范田布点在我县稻菜产业基地,引领带动稻菜产业科技进步。三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种子经营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科学布局工厂化种苗繁育中心,对稻菜产业基地实施水稻、蔬菜种苗繁育统供,提高稻菜基地的新品种覆盖率。

3.3 建设农产品分拣定标仓储冷链物流中心,提高特色农产品产地冷链流通能力

一是规划建设县级农产品分拣定标仓储物流中心,完善集分选、包装、定标、仓储、交易、物流、加工、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产地交易物流中心,打造农产品初加工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规范整顿果蔬加工交易点位零散的问题,提高早市蔬菜产后初加工水平。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中心镇(普威、白马、撒莲)布局建设片区农产品交易分选冷链仓储中心,完善县乡农产品物流体系。三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修建田间小型仓储冷链设施,侧重配套建设一批气调冷藏库,完善冷链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县冷链仓储保鲜能力。

3.4 实施农业装备提升工程,继续完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按照产业特色和技术要求,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先进机械和钢架大棚、喷滴灌、温湿调控、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设施装备。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引进推广园艺作物机械,培育发展主体,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广运用农机北斗导航应用程序(APP),推广应用网络订单作业服务和新技术新装备。二是支持稻菜产业基地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对尚未硬化的田间道路实施硬化整治,对洪涝灾害损毁沟渠实施整治修复,对安全堰、红旗堰、前进渠等引水渠系实施配套改造,对具备改造条件的坡台地实施田块小并大建设。三是开展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试点,完善农业大数据服务中心硬件配置和软件配套,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

3.5 强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

从装备配套上积极支持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壮大,重点培育从事机械化耕作、种苗繁育、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农户从繁重的生产管理中解放出来,逐步建立“农民种地不管地、服务主体有市场”的代耕代管生产格局,以此推动稻菜产业实现生产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从而实现产品品质有保障,持续擦亮“阳光米易”区域品牌。

猜你喜欢

早市轮作蔬菜
荷花镇的早市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奇怪的蔬菜
蔬菜
早市上的歌手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热闹的早市 等
千户苗寨的早市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