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糖水果型花生新品种蜀花9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3-09-06黄老五张小军杨凤英张相琼徐永菊张小红岳福良朱勋路李文均谢德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叶斑病青枯病口感

侯 睿,黄老五,张小军*,杨凤英,张相琼,李 爽,徐永菊,张小红,刘 行,岳福良,朱勋路,李 佳,李文均,谢德华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成都 610300;2.黄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威远 642450)

花生(ArachishypogaeaL.)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和蛋白质来源[1]。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花生常年种植面积约4.6×106hm2,总产约1.75×107t[2],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产量高居世界首位,在世界花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花生产量与消费近十年来持续增长,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单产水平持续提高[3]。但近年来出口量急剧萎缩,国内粮食安全问题逐步受到重视[4]。我国花生产量约50%~60%用于榨油,30%用于食品工业加工[5]。国外对花生的利用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别,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花生总产的70%~90%以上用于食用及食品加工[6]。近年来,我国花生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花生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7]。食用花生品质评价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口味,包括甜度、香味、脆度、柔嫩度、细腻度和异味6个指标,直接影响花生的食用体验及经济价值[5]。花生甜度与籽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紧密相关,是影响花生口感的关键因素。

四川是我国花生种植大省,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67×105hm2以上,位列全省经济作物第四,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五位。“十四五”以来,为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减少对外依赖,四川花生种植面积稳步提升。2020年种植面积2.83×105hm2,2021年增加至2.9×105hm2。由于四川地区特有的气候、地理条件,加之种植零散,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较为缓慢,导致四川花生单产长期落后全国平均水平,与山东、河南等花生种植大省相比较,四川省花生产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改革,花生种植模式出现由零散小户向种植大户、合作社转变趋势,有利于优良品种、标准化、机械化等栽培技术等的推广应用。

四川也是花生加工、消费大省,80%的花生用于食用及加工。其特有的中粒型花生育种在全国独具特色,育成的“天府”系列品种逐步成为长江流域两大主栽品种系列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生育种目标也由早期的以高产为主转向以产量与品质并重[8],对花生的品质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四川花生独有产业特点与悠久种植、消费历史,筛选出适宜鲜食、口感优良的特色花生品种,拓宽花生加工、消费市场,最终提升四川花生产品竞争力。经多年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蜀花9号”口感细腻香甜,可溶性糖含量是普通花生的2~3倍,含油量远低于普通花生,既满足消费者对花生口感的要求,又符合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是未来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 选育过程

2012年育种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鲜食型红花生地方品种进行繁育及单株优选,2013~2014连续2年进行品质测试,发现高糖低油自然变异株12-JT-02,2年平均含油量43.07%、可溶性总糖含量12.38%,粗蛋白含量27.65%。2015~2016年进行单株扩繁及优选,形成品系16-1802,2017~2018年参加品系比较及生产试验,编号1802。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多点试验,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命名为“蜀花9号”。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蜀花9号”属珍珠豆型中粒种,连续开花,株型直立紧凑,叶片长椭圆形,中等大小,叶色绿。荚果茧型,果嘴极不明显,荚果表面质地粗糙程度中,缩缢程度弱。籽仁柱形,种皮深红色,内种皮浅黄色。全生育期129.9d,主茎高49.30cm,侧枝长52.6cm,总分枝9.4个,结果枝7.9个,单株总果数14.6个,单株饱果数11.3个,单株生产力18.6g。百果重 195.8g,百仁重78.7g,出仁率72.7%,荚果饱满度66.8%。

2.2 品质特性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019~2020年平均粗蛋白含量26.75%,含油量43.54%,油酸含量39.25%,亚油酸含量36.70%,油亚比(O/L)值1.07。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测定,可溶性糖含量12.70%。

2.3 抗性鉴定

2019~2020年,经四川省多点试验鉴定,“蜀花9号”休眠性、抗倒性、耐涝性及抗旱性较强。

2019~2020年进行青枯病、叶斑病及锈病抗性鉴定,青枯病抗病对照品种“天府11号”2019年和2020年平均存活率为89.95%和93.12%,抗性等级均为高抗,感病对照“天府22号”平均存活率为5.15%和16.3%,表现为高感,“蜀花9号”两年平均存活率分别为3.87%和8.61%,表现为高感。叶斑病和锈病抗性鉴定结果根据两年四川省多点试验各承试点统计数据及成都点人工病圃抗性鉴定,最终“蜀花9号”表现为高感青枯病,高感叶斑病、中抗锈病,不适宜在四川青枯病、叶斑病高发区种植。

3 产量表现

2019~2020年,“蜀花9号”参加四川省试验,荚果产量分别为3692.85kg/hm2和3986.70kg/hm2,籽仁产量分别为2735.10kg/hm2和2884.35kg/hm2。

4 口感评价

为更好的了解花生品种商业、加工特性,2019~2020年连续2年进行花生口感评价。2019年花生口感评价会建立了一个20人的评价小组,通过甜味、香味、细腻度、脆性4个不同方面对花生口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蜀花9号”甜味排名第1,香味排名第3,细腻度排名第2,脆性排名第5,综合排名第1。2020年参照2019年方式进行花生口感评价,“蜀花9号”甜味排名第1,香味排名第4,细腻度排名第2,脆性排名第4,综合排名第2。综合评价:“蜀花9号”口感细腻,回味香甜,适宜鲜食或生食,不宜炒制、卤制或其他入味加工方式。

5 DUS 测试与转基因检测

5.1 DUS 测试

2019~2020年,经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测试,“蜀花9号”与近似品种“中花12”有明显差异,同时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5.2 转基因检测

2021年经农业农村部植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样品中未检测出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FMV35S启动子、Cry1Ab/Ac蛋白,测试结果为阴性。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适宜区域

“蜀花9号”适宜在四川各花生产区春季、麦/油后直播种植。

6.2 地块选择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同时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因此尽量种植于酸碱度适中(pH 6.0~6.5)、基层深厚、土壤疏松、不易积水的沙地,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2100m。花生重茬对病虫害发生及产量有较大影响,一般不选择连续种植花生的地块。“蜀花9号”高感青枯病、叶斑病,尽量不要种植在青枯病、叶斑病高发地区,避免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造成经济损失。

6.3 播种时间

四川花生常规种植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油菜收获后的5月中旬,一般集中在清明后至4月底。近年来,由于消费水平提高,保鲜技术提升,鲜食花生越来越受到四川各地消费者青睐,鲜食花生种植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以成都平原、川南丘陵主产区等为代表的早春温度较高区域,播种时间可提前至2月中下旬,采用双层地膜,保持温度大于 15℃。切忌盲目早播,导致出苗率严重降低。

为与北方花生上市时间错开,四川花生除早播外,在凉山州干热河谷地区以及其他10月温度较高地区,还可进行晚播。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行播种,此时由于温度较高,若采用地膜覆盖,要注意及时引苗,也可采用露地栽培。由于晚播下针结荚期在8月,此时正是四川夏季极端气候高发时期,2020年出现严重洪涝,2022年出现严重干旱。因此在种植时,尽量起垄,深挖排水沟,避免后期涝害影响,同时尽量保证种植区域附件有稳定水源,高温期间进行灌溉,避免旱灾影响。通过早播和晚播,四川鲜食花生供应时期可从6月底至11月初,极大扩展了鲜食花生市场,有效提高了花生种植经济效益。

6.4 种子筛选与包衣

在花生种子剥壳前,从荚果网纹、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筛选,剔除病果、秕果、裂果、异形果等,将筛选出的双仁饱果进行翻晒。在播种前10d左右进行剥壳,剥壳时间越早,种仁感染病菌风险越高,酶活越差,发芽率及发芽势越低。剥壳后,根据籽仁大小进行分级粒选,剔除病粒、残粒、异形粒,用一级种子播种。

花生为旱地作为,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较为严重,为保证花生出苗率及生长势,尽量进行花生种子包衣。在包衣时应注意:拌药均匀,晾干播种,即拌即播,不宜久放。在拌种时,不要直接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操作,同时,拌种完成的种子不能在太阳下暴晒,应该在阴凉处晾干。包衣种子有一定毒性,只能做种子用,不能食用或做饲料。此外,包衣种子忌与敌稗等除草剂同时使用,否则容易发生药害或降低种衣剂的使用效果。

花生是豆科作物,具有固氮的能力,但四川部分地区土壤根瘤菌严重缺乏,花生固氮效应受限,为提升花生固氮能力,减少氮肥施用,提升土壤肥力,在花生播种时可进行根瘤菌剂拌种,先将菌剂(10mL/667m2)与保活增强包衣剂(10mL/667m2)混匀,再进行拌种。

6.5 整地施肥

播种前15~20d进行土地整理,撒施复合肥(氮磷钾12:15:18)50kg、钙镁磷肥20kg及辛硫磷粉剂1kg/667m2做基肥,有条件地区可增施钙肥、铁肥、有机肥及生物菌肥等。然后用小型翻耕机翻土层20cm左右将肥料盖住并耙平,再用开沟机开厢,深度20cm。采用一垄双行栽培,扩大边际效应,开厢宽度80cm,人工整理厢面成瓦背型。为提升花生产量,减少后期用工,建议采用覆膜栽培。

6.6 合理播种

花生播种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密度,既要避免浪费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种植利用成本,还要尽量确保花生高产、质优,减少种子用量。“蜀花9号”属于直立型品种,株高中等,结果紧凑。种植时行距保持在28~32cm,窝距20~22cm,用种仁量7~8kg/667m2,密度9400~12000窝/667m2,每窝播种2~3粒,盖细土3~5cm。

6.7 田间管理

在花生出苗期,地膜覆盖花生要及时进行引苗、枝出膜,引苗出膜时不要把膜口扯得太大。同时要注意田间补充种苗检查工作,对存在花生缺苗的地块及时进行补苗。四川花生种植土壤以红沙壤酸性土较为常见,易出现缺铁症状,表现为上部嫩叶失绿,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叶脉失绿进而黄化,上部新叶全部变白。在表现出缺铁症状时,可及时叶面喷施0.2%~0.3%硫酸亚铁溶液+1%尿素溶液+0.2%硼砂溶液+0.1%无磷中性洗衣液2~3次,每次间隔5~7d。

花生田间管理核心为“前促、中控、后保”,在前期进行清棵蹲苗、中耕除草,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促进花生苗期速生长。中期管理突出“控”,在盛花期及结荚前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徒长,促进授粉及扎针。在后期管理中,注重抗旱及抗涝,防治叶斑病,预防花生早衰,保证花生正常结果。

6.8 病虫害防控

花生病害主要包括细菌类的青枯病,真菌类的叶斑病、茎腐病、锈病,病毒类的病毒病等多种常见病害,虫害包括蛴螬、蝼蛄、地老虎和红蜘蛛等,要根据病虫害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蜀花9号”高感青枯病、叶斑病,不适宜种植在青枯病、叶斑病高发区。田间可利用黄蓝板,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对蚜虫、蓟马等害虫进行防治。对于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使用高效氯氰菊酯+甲维氨或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进行防治。

6.9 晾晒与储藏

新收获的花生若不及时晾晒,易发生霉烂、变质,为安全贮藏,确保品质,收获后必须及时晾晒。“蜀花9号”由于其高糖低脂、口感香甜等特点,花生晾晒条件提出了更好要求,在晾晒时需注意环境温度,尽量避免直接晾晒与水泥地上。当环境温度大于36℃,与地面接触温度大于50℃时,太阳光直射加高温会引起品质变化,口感变质,发芽率严重下降。因此,遇到高温天气进行晾晒时,可铺设防晒网、花胶布等,降低与地膜接触温度,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变质及芽率下降。

经过3~4d晾晒,花生含水量低于10%便可入库贮藏。贮藏场地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防潮处理,同时保持库内通风干燥。“蜀花9号”易回潮,在储藏时,冬季空气湿度应低于15%,堆温不超过20℃,采用编织袋、麻袋,避免用不透气的塑料袋贮藏,在库内可放置一定的石灰,用作干燥剂,防止湿度超标。

猜你喜欢

叶斑病青枯病口感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青菜口感嫩的办法
庄园熟酸奶 品味奢华口感
酸奶加热口感更好吗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β-环糊精对安赛蜜口感修饰的研究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