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稻宜香优2115在川西南河谷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报

2023-09-06李洪强林春亮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水稻品种产量

王 芳,李洪强,林春亮,徐 雄 ,何 东,陈 林

(1.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汉源 625300;2.四川省汉源县唐家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汉源 625300;3.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100)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居世界第2,水稻单产和总产居世界第1。杂交水稻自20世纪70年代成功应用以来,对于保障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稻米品质的需求也逐渐提升,绿色、优质大米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产业”。产量高、品质优的稻米不仅受到消费者欢迎,还能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效益。四川是水稻生产及制种大省、品种强省,优质水稻品种的不断涌现,主栽品种优质稻比重逐年提升,推广面积快速增加。

“宜香优2115”是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宜香“1A”与恢复系“雅恢2115”组配而成的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1]。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产量598.8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608.9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4.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03.9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5.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3.3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7.1%[1]。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2015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为农业部推介发布2016农业主导品种之一。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2020年度中国农业十大新锐品牌”等称号。从2014年开始,“宜香优2115”逐渐成为长江上游稻区主推优质杂交稻品种,2016~2020年均为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杂交稻品种,年推广面积均超过1×105hm2[2]。

良种配良法,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高效生产技术,对于充分发挥水稻品种的优秀潜力,促进稻米品牌形成,提升水稻产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旱育秧+规范栽+配方肥+综合防”等关键技术组装应用,“宜香优2115”示范片产量达9.64t/hm2以上[3]。在贵州省平塘县,全县范围内平均产量8.4t/hm2[4]。在遵义山区水田直播,产量超过10.53t/hm2,最佳播种期为4月10~20日,最适合密度是(18.75~22.5)×104穴/t/hm2[5]。在四川省成都平原种植,2014~2016年产量分别为9.18 、9.45、9.87t/hm2[6]。在四川省富顺县作中稻种植,头季和再生季产量达10.82t/hm2以上[7]。多地大面积示范种植,“宜香优2115”均表现出高产潜力。另一方面,通过对稻米品质稳定性分析,“宜香优2115”稻米品质在多个试验点均表现较好稳定性,且是研究的20个组合中稻米品质最好的品种[8]。

西南地区干热河谷海拔低、地形特殊、日照充沛,光热条件优越,气候温适,物产丰富。云南、四川西南部10多个地、市、州广泛分布,以流域为单元分布于金沙江、怒江、元江、澜沧江等部分河段,干湿季节独特分明,气候梯度变化显著[9]。探索“宜香优2115”在该地区生产适应性表现和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宜香优2115”超高产潜力,不仅有利于加快该品种在干热河谷生态类型地区的推广应用,实现区域专一品种形成,且能极大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2020年,笔者根据当地农民需要,联合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开展了“宜香优2115”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现将该品种表现总结如下。

1 示范概况

1.1 示范地点和面积

九襄镇位于四川西南山区,102°67′E,29°35′N,平均海拔1400m。属亚热带气候,昼夜温差大,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干冷。年平均气温16.7℃,全年无霜期300d,年均日照1539h,年均降雨量653.8mm。光热条件优越,雨水适宜,土地肥沃,生态特色明显,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示范片选择在汉源县九襄镇周家村,示范面积7.7hm2,地处泥巴山南部,属流沙河流域河谷地,示范区地块平坦,阳光充沛,排灌便利,土壤有机质含量1.9%以上,土壤肥力中上。

1.2 栽培管理

示范片统一采用薄膜保温育秧,统一人工栽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绿色防控。栽插规格22cm×22cm,每穴插双粒谷苗,实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忌脱水过早,重点对稻瘟病、纹枯病、稻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控。

1.3 水稻生长期间天气状况

示范区位于川西南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河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独特的光热资源,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水稻生长期间气温保持在20~35℃之间,适宜水稻生长。

2 产量表现

2020年联合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省、市、县从事水稻科研、栽培、管理的相关专家,对九襄镇周家村示范栽培的7.7hm2“宜香优2115”进行现场实割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评价示范片整体水平较高,群体均衡,突出表现为结实率高、无明显病虫害。通过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3块田手工实割收打测定湿谷产量,取样风净晾晒后测定稻谷净重和含水量,计算各田块实际产量测产量:示范农户1,实割面积740.60m2,下场湿谷1278.90kg,折合湿谷产量17.27t/hm2,折干谷产量为13.73t/hm2。示范户2,实割面积717.50m2,下场湿谷1162.35kg,折合湿谷产量16.2t/hm2,折干谷产量为13.15t/hm2。示范农户3,实割面积767.90m2,下场湿谷1230.60kg,折合湿谷产量16.03t/hm2,折干谷产量为13.19t/hm2。示范片折合干谷产量为13.36t/hm2。3户平均产量13.36t/hm2

3 田间主要性状

3.1 品种生育期

在汉源县九襄镇作一季中稻种植,3月20日育种,4月20日移栽,7月21日齐穗,全生育期167d。

3.2 农艺性状

“宜香优2115”叶色绿,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剑叶挺,后期转色好。未发现稻瘟病。有效穗数225.0万/hm2,株高127.2cm,穗长26.6cm,每穗总粒数190.1粒,结实率84.2%,千粒重31.8g。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时间

九襄小春以种植大蒜为主,收割时间较早,故播种时间安排在春分时节,苗龄控制在30d左右。

4.2 种子处理

大田用种数量确保12.55~15kg/hm2。播种前一周晒种,将包衣种子置于簸箕里晒种1~2d(不宜放水泥地晒)。然后将晒好的种子放在干燥、阴凉处凉冷透心,去除瘪、瘦、秕、空种,用清洗干净的容器流动水浸泡1d,中途换2~3次水。

4.3 培肥整理苗床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的菜地作苗床,提前1周收获前作,除尽杂物,施入腐熟农家肥12.5~15t/hm2。播种前3d放水泡田,保持水深6~8cm。播种前2d整田,采用小型拖拉机耕1遍耙1遍,达到深翻细耙,至土壤松软通透,田面细碎平整。

4.4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用小拱棚湿润育秧。播种时按2m开厢,厢面宽1.6m,厢沟宽0.4m,沟深20cm。根据种子数量、苗床厢数和长度,采用分厢定量分次撒播,做到播种均匀,播种后用沙板轻按使种子与床土接触,以利秧根下插快速出苗和出苗整齐。保持秧沟有水,水不漫厢面,搭拱盖膜保温保湿。秧田管理:在1叶1心用10000kg/hm2农家肥对清水20000kg/hm2浇施作断奶肥,在3叶1心用10000kg/hm2农家清肥加15kg/hm2尿素作送嫁肥。用70%吡虫啉45kg/hm2和20%氯虫苯甲酰胺150mL/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稻蓟马、一代二化螟。同时用磷酸二氢钾2.5kg/hm2对水750kg喷施作叶面肥,起壮秧作用。移栽前2~3d再用70%吡虫啉45kg/hm2和20%氯虫苯甲酰胺150mL/hm2喷雾防治稻蓟马、一代二化螟。

4.5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30d左右移栽,栽插规格为22cm×22cm,每穴插双粒谷苗,栽插密度20万穴/hm2,基本苗50~60万/hm2。

4.6 科学施肥与管水

水分管理:浅水插秧,深水护苗,寸水返青。移栽后20d保持浅水以促进分蘖,当全田茎蘖数达210万穴/hm2,及时退水,晒田控制分蘖。孕穗期保持3~5cm水层保花增粒,抽穗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收割前20d断水,避免断水过迟影响米质及下一茬大蒜种植。

施肥方案:重施底肥,插秧前用250kg/hm2碳铵作底肥。移栽后7d施第一次分蘖肥,撒施复合肥200~230kg/hm2。并用40%苄嘧丙草胺105~120g/hm2拌细土撒施除杂草,田间保持2~3cm水5d或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450g/hm2拌细土撒施除杂草。移栽后20d用40%苄嘧丙草胺105~120g/hm2拌细土撒施除杂草并用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450g/hm2拌细土撒施除杂草。孕穗期撒施复合肥90~105kg/hm2。齐穗后用磷酸二氢钾2.5kg/hm2对水750kg喷施作叶面肥,防止早衰,增加千粒重。

4.7 病虫害防治

“宜香优2115”综合抗性好,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和田间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防治。大田主要防治“三病三虫”即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三虫分别为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秧苗移栽后20d用2.5%阿维氟铃脲800~900mL/hm24000倍液喷雾,防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破口前5~7d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穗颈瘟;同时用5%井冈霉素水1500mL/hm2防纹枯病、稻曲病;用2.5%阿维氟铃脲800~900mL/hm24000倍液喷雾,防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间隔5~6d之后再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穗颈瘟,同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98%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750kg喷施防二化螟、纹枯病。抽穗期再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纹枯病,稻曲病,同时用磷酸二氢钾2.5kg/hm2对水750kg喷施作叶面肥。防止早衰,增加千粒重。收割前1个月停止使用农药和肥料,确保米质和安全。

5 结论

笔者从种子处理、合理移栽、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探讨川西南山地河谷地超级稻“宜香优2115”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技术。通过对示范品种全生长过程的观察,对该品种特性和高产潜力有了一定认识,“宜香优2115”高产示范平均产量达到13.36t,比当地一般品种增产15%以上,产量水平高,稻米品质优,种植效益好,是适合当地推广种植,具备承担打造川米金字招牌的突出优势品种,得到了示范区种植农户、基层干部、技术推广部门领导、水稻栽培育种专家等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认可。“宜香优2115”在该区域的突出表现,主要得益于以下3个方面:①生育期适宜,株叶形态好,能够充分利用当地光温资源。②基地条件优越,示范区土壤肥力较高,配套水利设施齐,能够满足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条件。而川西南河谷的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合水稻生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增加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③组织落实和技术到位。笔者团队在学习借鉴国内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案例基础上,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技术支持,制定了《九襄镇水稻超高产示范技术方案》,示范工作有序开展,技术指导到位落实。示范区干部群众认识到位,技术措施落实,示范效果好。该技术可为本地区水稻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田间水稻植株茎秆粗壮,分蘖适宜,株型挺拔,抗病虫能力强,光温、肥水利用效率高,最终保障水稻高产。

猜你喜欢

水稻品种产量
什么是海水稻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品种选育彩版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什么品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