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眉山市蔬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3-09-06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眉山市泡菜基地

陈 燕

(四川省眉山市经济作物站,四川 眉山 620020)

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境内山峦纵横、丘陵起伏,地势呈西高东低,海拔344~3227m,主要水系有岷江、青衣江、球溪河。全市以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900~1400mm,年平均气温17.2~18.0℃,年平均日照时数1060~1300h,适宜蔬菜种植生产。常年种植的蔬菜品种有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等,是成都都市圈城市鲜销蔬菜重要保供区、泡菜原料主要供应区、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区。近年来,眉山市泡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2年泡菜销售收入已超过200亿元,“小泡菜”做成了“大产业”,眉山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蔬菜产业为泡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1 产业现状

1.1 产业基地建设良好

围绕蔬菜保障性生产区域建设,眉山市建成以东坡区、彭山区、青神县沿岷江两岸和仁寿县丘区乡镇为重点的“鲜销蔬菜生产区”。以东坡区、仁寿县稻菜轮作为重点的“泡菜原料蔬菜生产区”,以洪雅县山区乡镇为重点的“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区”;建成东坡区绿色粮蔬现代农业园区及西南智慧农业产业园、洪雅藤椒产业园、中法农业科技园现代蔬菜园区(基地)等融合发展的蔬菜产业园区。建成东坡区崇礼、永寿、太和,彭山凤鸣、观音,仁寿珠嘉、慈航,洪雅中保,丹棱杨场,青神县高台等蔬菜保障基地30余个。2022年,蔬菜播种面积5.86×104hm2,总产量1.8×106t,产值44亿元。围绕蔬菜保障性生产基地建设,眉山市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23×104hm2,东坡区被授予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调味品原辅料(青菜)种植基地”称号,东坡区、仁寿县被列为全省蔬菜生产重点县。

1.2 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眉山市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推广稻菜轮作、种养循环、果园套菜等模式稳定蔬菜种植面积。东坡区与中国建材凯盛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建成西南智慧产业园,全套引进荷兰先进设备和无土栽培技术,对蔬菜生长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数据化、物联网管理,是西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生产效益最好的立体智慧高端蔬菜种植大棚。彭山区昌宏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工厂化立体种植金针菇车间,可年产金针菇9000t,产品畅销西南地区及全国各地。

1.3 蔬菜加工全国领先

眉山市是“中国泡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泡菜生产基地,眉山市以泡菜生产为主要方式的蔬菜加工能力全国领先。目前,市域内泡菜加工企业达5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规上企业26家,吸纳常年和季节性农民2.6万余人进厂务工,年实现务工收入10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东坡泡菜”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荣登2022年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29位,品牌价值108.1亿元。取得了六个“全国第一”的丰硕成果,即全国第一个泡菜产业园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第一个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国第一个中国泡菜博物馆、全国第一个泡菜行业标准、全国第一个泡菜行业4A级景区。以“中国泡菜城”为核心区,创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全国第一名,为全国泡菜展销永久会展地,已成功举办13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

1.4 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眉山市建立健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农户”“专合组织+农户”等产业联结机制,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格局。以“稻—菜”粮经复合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设标准化泡菜原料核心区1333hm2,辐射带动全市发展泡菜原料基地2.66×104hm2,惠及20余万户农民。鼓励蔬菜龙头企业与种植户产销对接,以销定产,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切实保障种植户的经济利益,订单率达90%以上。

1.5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依托蔬菜产业基地,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建设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设备先进、品牌影响力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蔬菜园区。“中国泡菜城”聚集泡菜及上下游龙头企业30余家,已形成泡菜加工与包装、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并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设计创意金奖。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深挖藤椒文化,创建藤椒博物馆,建设藤椒文化产业园,开办特色餐饮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对蔬菜生产方式和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蔬菜产业需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转型升级[1]。目前,眉山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种植空间受到挤占、产业人才缺乏、根肿病问题较严重、现代化水平整体较低、项目支持力度不够等困难和问题,制约了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1 种植空间受到挤占

眉山市蔬菜基地(尤其是鲜销蔬菜基地)主要位于岷江、青衣江两岸和场镇周边,近年来,随着城镇、交通、园区等建设,蔬菜基地面积受到挤占。加之,近年来水果、中药材市场行情向好,部分菜农改种水果、中药材等。此外,由于菜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基地现代化设施较少,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进一步限制了蔬菜产业发展。

2.2 产业人才比较缺乏

眉山市县(区)级现有蔬菜专业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兼职多,技术服务、生产管理、市场销售人才缺乏,未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不足。蔬菜种植业主多为小农户,种植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2.3 根肿病问题较严重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毁灭性的土传病害[2]。眉山市现有泡菜原料基地约2.66×104hm2,主要种类为青菜、萝卜、榨菜等,由于常年连片种植青菜、榨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发生较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种植收益和种植积极性。

2.4 蔬菜现代化水平整体较低

眉山市蔬菜种植大部分为露天种植,设施蔬菜播种面积仅2000hm2左右,运用设施大棚等先进技术较少,管理水平较粗放,抵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弱。缺少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较低。多数农户以种植大路蔬菜为主,蔬菜生产效益较低、市场竞争性不强。

2.5 项目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省、市直接用于支持蔬菜产业的财政项目资金较少,蔬菜保险、业主信贷等金融支持配套政策不够,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蔬菜冷链物流设施缺乏,储藏、运输耗损大,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蔬菜产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蔬菜种植业主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行情,市场风险把控能力较差。

3 对策建议

下一步,眉山蔬菜产业要积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发展理念,按照稳面提质、加工延链、三产融合总体思路,在基地建设、技术指导、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延伸链条等方面加强建设,推进全市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3.1 持续强化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三化联动”“五网配套”要求开展基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现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建设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推广适销对路的优新品种,提升基地良种化水平。大力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轻简化栽培、设施周年规范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及杀虫灯、防虫网、粘虫色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全程机械作业试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发展水平。大力培育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加强产业示范园创建,以园区为抓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提升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

3.2 持续强化技术指导

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结合理论与实践,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4]。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重点产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帮助生产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大力推广“种养循环”“稻菜轮作”等多种复合生产模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园艺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蔬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蔬菜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前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供应,产中耕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服务[5]。

3.3 持续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评选。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挥集群集聚效应,提高龙头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通过企业带动引导蔬菜产业转型升级[6]。培育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择优推荐创建省、市级示范社、示范场。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与龙头企业紧密连接,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标准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生产能力、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

3.4 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发挥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本土科研单位(部门)技术力量,以“产、学、研”方式,在蔬菜新品种选育以及省工节本、绿色安全生产、采后处理、冷链运输、储藏加工、精深加工等技术“短板”方面取得突破,开展根肿病防治等课题研究。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升级换代,研发营养、健康、方便的蔬菜加工即食食品及藤(花)椒精深加工产品。建立农科教、产学研协调推广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3.5 持续强化品牌建设

推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持续打造东坡泡菜、洪雅藤椒等区域品牌,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争创各类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梯次发展的格局[7]。鼓励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加强特色优势蔬菜产品宣传推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成都糖酒会等国省级会展活动,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

3.6 持续延伸蔬菜产业链条

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8]。积极依托蔬菜产业基地,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进行景区化建设,融入农耕文化、东坡文化、长寿文化等元素,开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活动,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拓展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产业新业态。

3.7 持续加大产业支持力度

统筹用好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和产业政策,支持蔬菜产业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蔬菜加工、品牌培育等建设。应用好担保、贴息、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行蔬菜特色保险和生产补贴,降低蔬菜生产环节自然灾害风险,稳定菜农信心。加强蔬菜生产、流通各环节的信息监测,做好市场需求和生产需求的信息服务工作[9],适时发布产销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加快建设蔬菜采后处理、冷链运输、储藏加工等,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电商、微商等多种销售渠道,拓展销售市场,保障市场供应。

猜你喜欢

眉山市泡菜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眉山市大学生在线知识付费行为分析
眉山市财政支出与公共服务供给实证研究
继往开来新一中 昂首奋进新时代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雪花泡菜
我的基地我的连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