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舞训练中的“形、神、劲、律”

2023-09-06苏彦方

戏剧之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古典舞舞者舞蹈

李 卓,苏彦方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中国古典舞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实践与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较为规范但能彰显民族个性、民族审美情趣与美学思想的基本技巧、身韵与形式,尤其是在吸纳多元文化精髓后,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形式愈加多样,但“形、神、劲、律”保留了传统戏曲舞蹈的韵味,使古典舞成为一门独立且富有特色的艺术。一名优秀、合格的古典舞舞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其身体柔韧性、灵活性等要达到古典舞表演要求,而且要注重“形、神、劲、律”的有机整合,结合不同曲目、舞台艺术、剧目等,追求气韵生动、一气呵成的艺术境界,才能彰显古典舞的魅力,将古典舞推向更加广阔的艺术舞台。因此,在古典舞训练中体现“形、神、劲、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古典舞“形、神、劲、律”的形成与流变

中国古典舞在建立之初就旨在继承与弘扬中国戏曲舞蹈的优良传统,吸纳中国民间舞蹈、宗教舞蹈、杂技、武术等优秀文化要素,并改变戏曲表演中舞蹈的从属地位,使舞蹈从戏曲艺术中独立出来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体系。从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与创作来看,其在发展初期面临着风格化与功能性的矛盾困境,长期以来,中国古典舞创作与训练以西方古典舞—芭蕾舞为蓝本,经历过照搬照抄后,古典舞艺术家们意识到,如果不能在古典舞创作及训练上另辟蹊径,就会导致古典舞传承后继乏力,甚至会使中国古典舞失去其传统韵味。20 世纪60 年代末,伴随着我国第一所本科舞蹈学院的建立,古典舞建设迈上更高台阶,古典舞基本身法、基本技能等被整合为有机整体,古典舞训练中着重强调“身韵”,即身段与神韵的结合[1]。正如北京舞蹈学院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中国舞协第五届理事、教学学会副会长唐满城先生所说:“变其形,传其神,从提炼‘元素’入手,根据律动而发展,使古典舞成为既具有鲜明民族风格韵律,又有时代气息的独立的新舞蹈艺术形式。”古典舞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变革从我国古典戏曲之“身段”开始,在发展过程中,无数古典舞艺术者、教育家们探寻古典舞的艺术本质,从舞蹈本体出发为中国古典舞建立起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最终将“形、神、劲、律”确定为中国古典舞的审美价值追求与艺术特征。在古典舞训练中,“形、神、劲、律”也成为试金石,将戏曲化的舞蹈动作与舞蹈化的生活形态相结合,追求更加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达到独特的古典舞艺术效果,才能够培养出更加高、精、尖的中国古典舞艺术人才。

二、古典舞“形、神、劲、律”的内涵

古典舞的“形、神、劲、律”是身段与身韵的结合。在戏曲艺术中,身段是指动作的外部视觉,在舞蹈艺术中,身段则指代舞蹈体态,身法是舞蹈从开始到结束过程中舞蹈动作需要遵循的基本身体规律。身韵则是对身法与韵律的统称,自古典舞脱离戏曲舞蹈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新舞蹈艺术以来,古典舞的追求逐渐由外在的形式转变为内在的韵味,古典舞在艺术形式上也有别于其他的舞蹈艺术门类。

古典舞艺术以“形”为首,此为古典舞最为直观的艺术特质,它不仅可以体现出古典舞的基本特征和表演者高超精湛的舞蹈技艺,还能够展现古典舞的传统韵味。正如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所说:“形是舞之神”,可见“形”在古典舞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古典舞训练中的“形”是指将戏曲舞蹈中的基本程式、动作规律、内在韵律以及外在的视觉表现形式、表演中所形成的规范等巧妙地应用于古典舞训练中,包括静止状态下舞者通过身体、亮相等所展现出的气质,舞蹈表演中动作的细微变化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动静之间的转换等[2]。

我国古典舞艺术教育家钱宝森先生曾言:“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其中的“心意”便是古典舞中的“神”。中国古典舞讲求形神兼备、身心合一,在古典舞训练中,“神”的实现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不仅需要培养舞者的外在气质,刚健挺拔或优美灵动的身姿,而且要调动舞者的心理功能,强化其审美意识、意念,使其感受到古典舞的内在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外在的形式化动作,以神韵支配舞蹈动作的变化及衔接,使舞蹈动作一气呵成,在舞蹈表演中传递情感情绪,体现深刻的内涵。

古典舞身韵之“劲”是指动作节奏的轻、重、缓、急与运行的规律性。舞蹈动作语汇与语言相似,在语言表达中以标点符号及语气、语态的变化体现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对力度的处理与语言中的标点符号起着相似的作用,与戏曲艺术中快板慢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典舞训练中,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能让舞者把握好“劲”,达到动静相宜、出奇出新的艺术效果。

古典舞身韵之“律”是指舞蹈动作的律动性。古典舞的运行有着“反律”的特点,与文学艺术中的欲扬先抑相似,有着独特的美学内涵及审美情趣,看似冲突矛盾的舞蹈动作实则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反其道而行之”的思想在古典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带给人新颖别致的审美体验。在古典舞训练中,教师要引导舞者在欣赏中细细体味此种“反律”,强调并指引舞者在实际表演中注重古典舞之“律”,这可以显著提高舞者的艺术表演水平及表演效果。

三、古典舞训练中的“形、神、劲、律”

(一)形:挺拔而含蓄的姿态

古典舞训练中的“形”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切可以通过视觉观察、捕捉与感知到的外在形态、动作过程、身体姿态、动作的细微变化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过渡,它包含静止状态下的“形”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形”。“形”是一切舞姿、技巧动作的基础,古典舞训练一般从直立姿态入手,在该阶段要着重训练舞者对直立状态、身体重心的感知力,将直立状态下的体态要求、重心的确定及移动等纳入训练内容,使舞者在站立时身姿挺拔、气质良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古典舞训练是一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期训练阶段,舞蹈动作较为简单,动作间的衔接过渡较为流畅,此时的训练要点在于让舞者把握好静止状态下的“形”,主要包括脚与地面的对抗关系,胯与腿的两头拉伸关系,骨盆与上下身的衔接关系,头与肩的两个不同方向的对抗延伸关系等,在帮助舞者把握静止体态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其审美意识与素养,使其配合呼吸感受不同状态下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从简单的舞蹈动作入手,让舞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挺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的身体姿态,在动作衔接与变化中注重内松外紧、身心合一,发挥想象力延伸四肢,运用对抗力、延伸力使舞蹈动作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当舞者掌握静止状态下的“形”后要自然过渡至运动过程中的“形”,使舞者高度重视古典舞表演中姿态与姿态间的过渡路线和动作规律,以此将古典舞之“形”贯穿于训练始终[3]。

(二)神:富有精气神的表演状态

古典舞之“神”是古典舞的灵魂,是舞者内在精神、审美意识、价值追求在舞蹈表演中的外在体现。在古典舞训练中人们经常发现,部分舞者舞蹈基础扎实、身体柔韧性及灵活性良好、舞蹈技术水平较高,但当其诠释演绎舞蹈作品时会出现动作苍白无力、缺乏艺术底蕴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舞者未能做到身心合一、内外统一,这也反映出许多古典舞训练重技巧机械性训练,轻内在感悟与深刻体验训练的问题,这样的训练中,舞者的四肢动作未动于心、未发于情,不思、不想古典舞之传统韵味、内在意蕴,片面追求新颖奇特的视觉效果,而不能将自身代入到角色当中,使古典舞表演内涵空泛、情感缺失。针对此种情况,在古典舞训练中要着重培养舞者富有精气神的表演状态,对于技巧动作的训练尽量不要配合音乐,而要在讲解动作要领后引导舞者自主练习,使其用心感受简单动作中蕴含的深刻哲思,将呼吸、起势、动作衔接运用于动作训练当中,指导舞者细细品味古典舞的内涵。同时,要注重指导舞者分析舞蹈作品,了解舞蹈作品创作时代、文化背景、创作者生平经历,引导舞者调动想象力及艺术联想力,使其在作品分析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并快速进入角色当中,以传神的表演方式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不仅以舞蹈动作语汇展现作品的内容,而且以内外统一的表演形式体现作品的内涵,此种古典舞训练方式可以让舞蹈表演入心、入情,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从而有效提高舞者的艺术素养、审美感知力、审美创造力[4]。

(三)劲: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

中国古典舞有着动静相宜的特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古典舞表演中,除了高超精湛的舞蹈技艺、一气呵成的舞蹈动作之外,舞者的一颦一笑、神态表情等都是吸引人关注的艺术要素。对于古典舞艺术而言,神态、眼神等是非符号语言,起到向人们传递信息、展现情绪情感、烘托氛围、帮助人们理解古典舞作品等重要作用。在古典舞训练中,“亮相”是非符号语言运用的主阵地,也是训练古典舞之“劲”的着力点,初学古典舞的舞者尚未领会古典舞之意蕴,对亮相的处理重视程度不高。实际上,古典舞的亮相是由动到静的瞬间运动方法,集中体现出古典舞的审美情趣,在古典舞表演中,亮相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有着画龙点睛的功能,亮相可以展现舞者的外在气质,体现舞蹈角色此时的情绪情感,但大部分舞者在处理亮相时对力度的把控不到位,或是眼睛到位不迅速,或是在亮相时只瞪着眼睛而内心空白,使得亮相失去其原本的作用。因此,在古典舞训练中,需要将亮相作为训练要点,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真实可感的案例引导舞者从内心出发,以自身的情感情绪支配自己的眼神。同时,在古典舞训练中要将“劲”的训练与身法训练相结合,与眼神的运用相联系,尤其要重视对亮相的处理,舞者在亮相时要保持内外统一,逐渐养成良好的舞蹈训练及表演习惯,掌握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技巧,在古典舞表演中确保动作张弛有度,以此提高古典舞表演水平[5]。

(四)律:起伏不断、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由静到动的瞬间动作方法是古典舞的“亮相”,由静到动的运动方法则是古典舞的“起法儿”规律。“反律”是古典舞区别于其他舞蹈艺术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讲求逢冲必靠、逢开必合、逢前必后、逢左必右、逢沉必提,以看似矛盾对立的动作规律及运动过程展现着古典舞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古典舞训练中,对于“反律”的训练不能以灌输、讲授、说理为主,而是要以古典舞欣赏为起点,可以播放古典舞表演视频,引导舞者在欣赏的同时仔细观察,自然而然地领悟古典舞的动式规律。接下来便是引导舞者将此种动式规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要高度重视基本功训练中对古典舞规律的总结与提炼,包括呼吸、动作衔接、节奏等,为舞者创造丰富的自我训练及实践机会,使其在亲身感知和实践中把握古典舞的基本程式,用心领悟古典舞之规律与逻辑,且在表演实践中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古典舞动作一气呵成、连贯流畅,展现出矛盾统一的美感。除此之外,要在古典舞训练中帮助舞者建立个性化艺术风格,使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古典舞表演艺术道路,在保留古典舞艺术特质、传统韵味、动式规律的前提下创新求变,在表演中融入时代要素和新颖的舞蹈艺术元素,不断提升舞者的创新能力,将其培养为契合时代脉搏、符合舞蹈艺术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且勇于创新的古典舞艺术人才。

四、结论

我国古典舞源于戏曲舞蹈,其在提炼、加工处理戏曲舞蹈艺术要素的前提下吸纳多元文化精髓,注重对民间舞蹈、宗教舞蹈的继承与弘扬,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立的舞蹈艺术体系,并将“形、神、劲、律”确定为古典舞的价值追求、艺术内涵、艺术特质。在古典舞训练中,首先需要把握好“形、神、劲、律”的内涵及其对舞者的要求,其次要将身法与身段、基本技巧与动作训练结合为有机整体,从基本功入手帮助舞者养成良好习惯。最后要结合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强化训练,使舞者身心合一、内外统一。

猜你喜欢

古典舞舞者舞蹈
舞者
舞者
舞者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