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皮黄》的戏曲元素及演奏研究
2023-09-06尚柔煊指导教师张林
尚柔煊(指导教师:张林)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0)
一、京剧化的《皮黄》
(一)“京剧化”的板式结构
人们将戏曲音乐中不同的节奏、速度、节拍等要素形成的伴奏或唱腔模式称为“板式”,它是京剧唱腔和戏剧结构的基础。《皮黄》这首曲子精致而庞大,内容丰富,极具戏剧性。作为钢琴独奏曲,整首曲子除了尾声以外全部以京剧的板式结构变化创作而成——“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加上尾声共十个部分,它们紧密相连且以“原板”为基础进行变奏,体现了板式结构上的中西融合。戏曲音乐中每小节最强的一拍称为“板”,其余的拍子则为“眼”,如“一板一眼”为二拍子。作曲家创作的每个不同段落都表达了他细腻的情感。下面是每个板式结构的具体介绍:
导板——1-7 小节,Rubato,无板无眼,散拍子。张朝将戏曲音乐中的导板写入钢琴谱,节奏十分自由,本段作为全曲的引子部分,为了体现中国戏曲音乐的弹性节奏,演奏者只要保证大方向正确就可以自由发挥。
原板——8-25 小节,Andante Pacatamente,一板一眼。“原板”是整首曲子板式结构变化的基础,其他板式都以原板为基础变化发展,其也被称为“主题原型”,类似于西方变奏曲里的主题。本段采用了西皮风格中一问一答的模式,描绘出纯净无邪的孩童感知世界时的情感,营造了平和安宁的气氛。
二六——26-51 小节,Allgretto Innocent,一板一眼。本段旋律来源于“原板”,并以“原板”为基础进行收缩加花,速度较“原板”稍快,以活跃、快乐的情绪描绘了作曲家在云南艺校学习的时光。
流水——52-66 小节,Allegro zeffiroso,有板无眼。本段使用了一拍子,在“原板”的基础上进一步紧缩,与“二六”形成对比。整段速度加快,模仿出水流一般活泼流畅的感觉,描绘了云南滇池的湛若明镜和大自然中的美丽风光。
快三眼——67-86 小节,Vivace spirito,一板三眼。节拍是快四拍子,一拍为板,二拍、三拍、四拍分别为头眼、中眼、末眼。由于本段速度较快,作曲家在“原板”基础上紧缩为四拍子演奏,变为“快三眼”。以由缓到快的速度演奏出作曲家青年时期壮志凌云、雄心勃勃的状态,是全曲的第一个高潮段落。
慢板——87-101 小节,Largo a capriccio,多板眼结合。本段拍子变化较多,是全曲承上启下的段落,节奏在“原板”基础上稍稍伸张,速度减慢,传递出婉转含蓄的情绪,节拍的屡次变换表现出作曲家回忆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幻想情景。
快板——102-133 小节,Allegro decisivo,一板一眼。在“原板”基础上再次紧缩,与“慢板”的速度形成鲜明对比,以顿挫的快板展现出作曲家充满志向与抱负的青年时代。
摇板——134-175 小节,Vivave angoscioso,无板无眼。“摇板”是京剧中极有特色的板式,这里将“原板”的固定结构冲散,以急躁不安、紧张焦灼的情绪描写林冲夜奔梁山的情景。
垛板——178-255 小节,Presto sdegnoso,有板无眼。该段落律动鲜明,结合了西皮二黄的旋律唱腔作首尾呼应,节奏紧张,旋律紧促,以强有力的节拍表达出作曲家对林冲等人的遭遇打抱不平的心理状态。
尾声——256-270 小节,Andante brillante。这一段为作曲家最后添加的一个段落,它打破了传统京剧的板式结构,使用西皮原板腔调,丰富了“原板”中的三音动机,以极有气势的柱式和弦交替和不断上行的托卡塔技术绚烂而辉煌地结束整曲。
(二)“京剧化”的音色模拟
《皮黄》中不论是单声部旋律还是多声部旋律都模仿了京剧中的伴奏乐器,以使西方乐器与中国京剧相融,这也是《皮黄》“京剧化”创作十分精妙的地方。京剧的伴奏音乐分为打击乐和管弦乐,其中,打击乐被称为京剧的灵魂。京剧打击乐器主要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铙钹、齐钹等,管弦乐器主要有胡琴、二胡、月琴、弦子、笛子、笙、唢呐等,在本文中,笔者以部分段落的乐器音色模仿为分析对象。
导板——这一段以颤音开始并带有短倚音演奏,意在模仿京剧里京胡短腔的起奏。京胡作为京剧中重要的伴奏乐器,不仅要在伴奏中为演员的唱腔做出严谨的衬托,更要担当起文乐领奏的责任,演奏者在二次创作时要将颤音表现得松弛而独立。最后一句琶音意在模仿弦乐,演奏者要找准手的把位,快速演奏这里的琶音,由静至动引出主题,既要营造安静的氛围,又要以十分激昂的情绪引出主题。
二六——这一段落中的26-44 小节中的左手跳音是模仿板鼓的敲击,作曲家意在用这里的跳音把控这一段的节奏与速度。由于板鼓在大厅里听起来有回音,作曲家为了使这一段的音色显得不那么干涩,在26-28 小节加了踏板,以做出回音效果。
快三眼——这一段落的69-70 小节为了把作曲家青年时期的凌云壮志表现出来,模仿了弹拨乐器的演奏效果,第71-72 小节右手的小二度旋律意在模仿胡琴的演奏效果,演奏时手指要独立,音色要集中。
快板——这一段落是在模仿打击乐的效果,以强有力的顿音开始,随后进入跳音的演奏,以快板速度展现作曲家充满志向与抱负的青年时代。跳音部分的左手二度旋律模仿了锣鼓的鼓点,具有果断的感觉。
摇板——这一段落是整首曲子最具特色的一段,具有京剧伴奏中京胡、打击乐和弹拨乐的音乐效果,以急躁不安、紧张焦灼的情绪描写林冲夜奔梁山的情景。以134-137 小节为例,四个声部中,高声部模仿戏曲中的拖腔;中声部模仿京胡和二胡;低声部模仿板鼓。在演奏中既要有明确的拍点,也要有清晰的旋律,做出紧拉慢唱的效果。
垛板——垛板的主旋律从178 小节正式进入,右手模仿京胡的拉奏,左手模仿板鼓的敲击。整段音色既连贯又果断,速度越来越快,演奏者要以左手的拍点辅助右手进行加速,完成强而有力且不慌张的演奏,运用钢琴的踏板和独立的键盘模仿出戏曲音乐里京胡和板鼓的音响效果。
(三)“京剧化”的和声曲式
中国戏曲音乐的结构与西方音乐的律制截然不同,而《皮黄》让人欣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直接使用京剧中的“皮黄”格式。整首作品在“bE”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和弦外音构成有京剧味道的和声进行。“流水”这一段中左手的和声进行就很有意思,西方的和声进行一般为I-IV-V-I,但这一段落中左手一开始进入两小节左右时张朝用七级进行代替五级进行,又加入一些和弦外音,制造了十分有特色的音乐感觉,突破了传统的音乐技法。《皮黄》使用了京剧的板式结构,这一点与西方作曲手法完全不一样,西方变奏曲式一般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加以变化重复,形成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 的曲式结构。而《皮黄》将不同的板式结构统一起来,利用上下句的反复变化和钢琴的音响效果制造戏曲感,在钢琴上运用中国化的和声曲式。
二、《皮黄》演奏中踏板的运用
《皮黄》作为一首与戏剧元素相融合的作品,作曲家既追求中国传统音乐的效果,也加入了精妙的西方曲式。它精致的演奏技法让许多演奏者在学习时遇到不少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练习经验对踏板的运用和演奏难点进行分析。
在为曲子创造庞大的音响效果方面,踏板发挥了巨大作用,作曲家在《皮黄》的创作中详细记录了踏板的使用方法,因此,演奏者在二次创作时要尊重作曲家的原意,下面,笔者对《皮黄》的几个段落中的踏板运用方法进行分析:
导板——段落开头处,作曲家在第二个琶音处加入弱音踏板,弱音踏板的运用使原本三个小句子划分得更加清晰,使原本明亮的音色有了一丝朦胧感,既制造了安静平和的引子效果,也模仿了胡琴起奏和弦乐波动的对比感。
快三眼——这一段的最后一小节使用到的弱音踏板整体上将情绪拉回到平静的状态,既与前一小节形成对比,也过渡了音乐色彩,演奏者在演奏此处时要控制好音量,合理使用踏板,不可过于突兀。
慢板——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段落,基本整段使用右踏板,部分地方将左右踏板混合使用,以营造出幻想且自由的音乐场景,如87-91 小节,93-97 小节。弱音踏板的加入使原本就十分安静的段落显得层次分明,使音乐的美感进一步升级。学习者在使用谱例上的踏板时,要注意在音弹下去之前就准备好使用踏板,否则会使音色听起来十分混杂。
作为一首与戏剧有联系的用西方乐器演奏的作品,练习者需要把握住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整首作品的诠释都离不开钢琴对戏曲音乐中伴奏乐器、人声唱腔、板式结构的模仿,每个段落都有必须克服的难点,要想将其演奏好,需要具有十分强大的手指控制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将每个段落的意境表达出来,也要一气呵成地把乐曲整体演奏出来,为了更清晰地使学习者了解每个段落要面对的技术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练习经验进行具体分析。
导板——作为散板节奏的段落,速度的把控在这一段尤其值得练习者关注。在演奏最后一段琶音时,需要手位的快速配合,做到手腕放松,练习时要划分音组,由慢到快,逐渐加速,做出连贯且高亢的音乐效果。
原板——行板速度,练习时不必弹得太快,作为全曲主题,本段需要的音乐效果是安详的、平静的,要将每个键“揉入”而不是“直入”,否则声音会十分僵硬。作曲家在这一段中模仿了对话式的音乐风格,我们在练习时,手指须平稳,融入谈话时的平静感觉。
二六——此段落的速度比“原板”稍快,表现的是作曲家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演奏的难点在于踏板的合理运用及手指跳奏的配合。踏板要换干净,不必一脚将踏板“踩死”,右手的旋律进入后,每个音的触键要集中,做出的跳音要干净、轻巧。
流水——本段速度较快,笔者在练习时会想象平静的滇池和巍峨的山峰,脑海里要浮现出干净的音乐线条,演奏要流畅,如行云流水般。建议大家不分左右手,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练习,触键不可松,音色不能散漫。
快三眼——比“二六”更为活泼、生机勃勃的一段,需要以手臂的跳奏来展现更为有力度的音乐感,这也是本段的练习难点,整段的重音都需要演奏者触键坚定、果断。为突出中国戏曲音乐的节奏特点,第一个重音可与后面的音符隔开一些,切分音符要做得干脆利落,体现出作曲家青年时期的血气方刚。
慢板——作曲家在这段中表现的是自己在昆明大观楼时的情景,充满了幻想风格。笔者在练习此段落时会让想象走在手指前面,尽力利用手和踏板将大小句子连在一起,演奏长句时,触键要深而饱满,重量跟随呼吸,呼吸跟随句子。
快板——整段主要以重音的演奏展现作者年轻时果断的性格。笔者认为,需要花时间练习,使每个音都独立干净,下键要快速、集中、果断,不要拖泥带水。整个手腕、手掌、手指一同向琴键弹下,把力量集中到指尖。
摇板——整个段落的练习,我们可以一边哼唱右手高声部旋律一边弹奏,这一段落的左手为了模仿板鼓的鼓点需要有均匀的音乐效果,左手的练习需要手腕固定地摆动,但要放松,不可僵硬。高声部模仿的人声需触键饱满、下键迅速,中声部的音量要与高声部形成明显对比,整段要演绎出林冲夜奔梁山的紧张气氛。
垛板——本段运用左手跳奏,稳定节奏并配合右手的速度上升,我们在练习时要注意情绪的递增,弹奏不要跑到情绪前面,要与情绪匹配。在演奏左手时,手型固定、指尖触键且集中。右手的连奏中,手指、手掌、手腕必须将架子撑牢,做出既连贯又独立的音响效果。
尾声——在练习这段时,情绪达到最高点,柱式和弦的弹奏需要稳定的掌关节支撑,力量朝上走,把全身的力量传送至指尖,和弦的音色需集中,利用踏板制造延音,左手的低音旋律要弹清晰,辉煌地结束全曲。
在练习时,演奏者应尊重谱面记号,但也不必过于严格,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本身就有自由而有弹性的节奏,张朝先生曾表示,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不必为了模仿什么而过分追求音乐效果。谱面记号仅仅是一种供演奏者参考的符号,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参照谱面记号和提示更完美地展现民族音乐的效果和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三、结语
《皮黄》是将京剧与钢琴音乐融合得近乎完美的一部作品,不论是在京剧板式结构的运用、京剧伴奏乐器的模仿方面,还是在对京剧中各种音乐元素的表达方面,这首作品都做到了极致。首先,作品《皮黄》运用了京剧里的西皮、二黄腔,加之板式结构的变化、对京剧伴奏乐器的模仿,使这部作品饱含京剧韵味儿,通过学习这首作品,演奏者既能体验到京剧文化的魅力,也能了解钢琴演奏方式的多样性。其次,张朝在这部作品中描述了自己童年时期见证的美好场景,展开了自述性风格的阐述,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作者对京剧文化的热爱。张朝在创作中既加入了京剧的音乐要素,也运用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在“戏曲式”钢琴音乐的创作领域,张朝凭借《皮黄》成为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