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理在食管癌放疗合并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
2023-09-05张艳艳马庭炜
张艳艳 ,马庭炜
(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省食管癌精准防治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安阳 455000)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主要诱因包括遗传、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居于高位[1]。进行性吞咽困难以及胸骨部位持续性疼痛为食管癌患者典型症状,目前,对于处于中晚期阶段的患者,进行同步性放化疗为其首要治疗方式。但放化疗带来的毒性反应和疾病本身的原因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损伤,不利于化疗的进展,导致患者出现营养吸收障碍,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因此,必须重视对此类患者的营养管理。医护协同管理法是通过医护双方共同提出护理措施并通过媒介互相配合,旨在协助患者积极恢复机体功能[3]。研究显示,医护协同管理法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已在脑卒中、胃癌等疾病领域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干预效果[4]。循证营养护理是基于相关文献理论,并根据患者具体身体情况提出的营养干预手段,满足患者营养需求[5]。但目前两者联合干预食管癌放疗患者相关报道较少,故本研究将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理在食管癌放疗合并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相关应用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双色球分组方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1)纳入标准:①年龄20~70岁;②经超声内镜以及病理标本检验后确诊为食管癌[6];③均同意接受化疗患者;④卡式功能评分(KPS)>70分[7];⑤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及要求患者均知晓同意。(2)排除标准: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且出现糖尿病病变患者;②各重要器官代谢功能异常。③有内分泌代谢紊乱以及血液系统病变患者;④精神异常且无法正常交流患者;⑤存在食管出血以及食管瘘患者;⑥对本次研究要求无法依从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入院时,医护人员主动对患者进行疾病等相关知识的宣教普及,内容包括:疾病治疗方案,心理护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饮食护理:多补充牛奶、鸡蛋等蛋白质,出现食管哽噎症状时,应给予流质饮食,缓解对食管的刺激,且化疗造成消化系统损害,宜食用健胃的饮食,化疗期间,要求患者大量饮水,以缓解化疗药对消化道的刺激,并利于毒素排出。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理。(1)准备阶段:由肿瘤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3名资深主管护师、心理咨询师与营养师各1名成立专业干预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食管癌营养状况文献,制定以医护协同管理为基础的食管癌相关干预方案,初稿得出后请科主任、营养师审核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最后确定最终护理干预方案。(2)具体干预:①初期实施:医生与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护士执行医生下达的医嘱,出现条理不清,表意不明问题时,直接与医生进行沟通,并确认医嘱无误。请营养师对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做出详细测评,并提出个体营养护理计划,护士将此计划收录病例,并与营养师保持联系,将患者日常饮食情况及时汇报,以便营养师动态调整患者营养计划。医嘱执行完毕后,护士对于患者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将家属以及患者疑虑以微信方式及时传达给医生,以便患者需求得到及时解决。②营养计划:对于化疗期间副反应影响较大,且接受肠内营养但营养不足的患者,进行肠外谷氨酰胺补充,若因自身可进食但营养不足患者可给予肠外ω-3脂肪酸。对于无食欲患者,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为期1~3周,增加晚期食管癌患者食欲,但需注意试用期间有无出现感染、肌肉萎缩等副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激励,增强疾病恢复自信心,使患者进食次数增多,通过食物补充改善营养不良情况。对于进食正常患者,可使用流质饮食,鼓励少食多餐,尽量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纤维含量,饮食以蔬菜、水果和全谷类为主,避免酒精摄入,建议病人多吃蛋白质丰富、营养充足的食品,如:牛奶、鸡蛋、深海鱼类等食物。③健康教育:护士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视频投放或语音播报关于食管癌化疗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方法。在营养方案计划内保持患者健康体重以及生活方式。告知患者定期进行适度、轻量体力活动,患者告知护士运动效果,护士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干预时间为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表(ESCA)[8],该表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一共43项,采取0~4分计分法,该表总分记为172分。计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护能力越好。
1.3.2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患者营养状况指标,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体质量计算公式进行评价,于患者空腹情况下进行血标本留取,共3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型号:URIT-8260),测定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以及前白蛋白(PAB)。
1.3.3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9]进行评估以及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10]评估心理状况。该表5~10分为轻度焦虑,10~15分为中度焦虑,≥15分为重度焦虑,总分21分;PHQ-9评分表5~10分为轻度抑郁,10~20分为中度抑郁,≥20分为重度抑郁总分为27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越严重。
1.3.4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分别于干预前第1天,干预后最后1天,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11]进行评分。有行为、情感、躯体、认知四个维度,总共22个条目,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总分220分,评分越高表示癌因性疲乏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均上升,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自护能力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营养状况BMI、ALB、TP、PA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营养状况均上升,观察组中BMI、ALB、TP、PAB水平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GAD-7、PHQ-9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AD-7、PHQ-9评分均下降,观察组GAD-7、PHQ-9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心理状态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前后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情感、躯体、认知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前后对比分)
3 讨论
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手段是放化疗,虽疗效显著,但同时伴随着极大毒副作用,放化疗期间患者常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患者由于食欲减退以及身体不适,易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其治疗。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发展,人们逐渐重视食管癌病人营养状况和营养摄入。全面掌握患者饮食情况,并科学安排膳食结构调整,采取适当营养护理措施,防止因营养不良而造成治疗中断,以确保放疗的正常进行。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营养状况中各指标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有提高自护能力,改善营养状况的优势。这与刘晓燕学者以及余嘉文学者研究结论相似[12,13]。分析原因为:科室成立专业干预小组,依据文献对患者实施干预计划。并以医护合作共同为患者恢复做出努力。护士向病人详细宣教食管癌发生病理表现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如何应对,介绍不良生活行为对于疾病会造成严重后果,提高患者对化疗护理的意识。同时医生根据患者每日病房记录,并与护士及时沟通,动态调整护理干预计划,另外营养师兼顾化疗全过程为患者提出营养护理,部分患者存在进食障碍,可进行胃肠外营养输入,保证患者日常营养需求;部分食欲不佳患者可使用药物刺激,增加患者食欲。因此,干预后患者自护能力、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况以及癌因性疲乏分数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可降低癌因性疲乏,且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这与朱富祖学者以及王士祺学者研究结论相似[14,15]。分析原因为:医护协同管理下,双方合作对于患者病情有清晰了解,护士及时反馈患者病情,并将患者疑虑以微信方式及时传达给医生,以便患者需求得到及时解决。护士每日进行宣教,患者了解病情发展以及应对机制,促使患者以积极正确心态面对后期治疗。另外,医生告知患者可定期进行适度、轻量体力活动,增强血液循环从而消除机体疲惫感,并使患者身心愉悦。因此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癌因性疲乏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食管癌放疗患者采用医护协同管理法联合循证营养护理可有效提高自护能力,并改善营养状况,同时可使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癌因性疲乏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