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质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压、心率的影响①

2023-09-05连丽曼刘艳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全程

连丽曼,刘艳霞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6)

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常见的麻醉方法,通过麻醉药物可逆性抑制中枢与周围神经组织,使患者神志、痛觉消失,伴遗忘、反射抑制以及骨骼肌肉松弛等状态[1]。但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哭闹、兴奋、情绪激动等异常行为,即为苏醒期躁动。李玉洁等[2]报道小儿全麻麻醉苏醒期躁动占比率16.20%,术前焦虑、导尿管留置、疼痛等因素均会导致躁动发生。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此时针对躁动发生原因可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麻醉恢复安全性。优质护理是我国医疗工程推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活动,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最优、最高效的护理服务[3]。因此全程优质护理是否能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具有研究意义。现本文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恢复情况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到本院接受腹部手术200例患者。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20~64(41.56±3.64)岁;麻醉ASA分级:Ⅰ、Ⅱ级各为55、45例;观察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20~65(42.01±3.70)岁;麻醉ASA分级:Ⅰ、Ⅱ级各为52、48例;两组基线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纳入标准:①入组病例自愿接受腹部手术;②无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③无呼吸、肺部严重疾病;④对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麻醉药物过敏;②合并多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③多脏器功能障碍;④感染、凝血异常者;⑤资料不全。

1.2 方法

两组由同一组手术、麻醉医师操作,完成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对照组,常规护理,入室前常规访视,说明手术、麻醉过程及注意事项,予以常规健康与心理干预;术中持续体征、症状监测,加强体温、体位护理,调节合适的复苏室温湿度,氛围光线柔和、安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1)成立全程优质小组,总结躁动原因。由手术室1名护士长、4名责任护士组成小组,先学习优质护理知识,巩固自身护理行为。小组成员共同收集以往我院发生的全麻苏醒期躁动案例,总结护理过程中的不良特点,包括健康知识缺乏、情绪异常、气管导尿管插入、疼痛、术中低体温等。通过查阅知网、万方、NSCI等数据库,整理防范护理手段。(2)知信行教育。术前耐心讲解苏醒期躁动形成原因,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原因,由手术成功案例讲解自身经验以及肯定手术医师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同时指导患者麻醉恢复期怎样进行睁眼、张口、伸舌等活动,了解气管插管、相关手势表达等。(3)术中护理。术中给予综合保温措施,预防过低体温;严密计算出入量,控制输入、输出的液体量;保持通畅呼吸。若麻醉失效,痛觉恢复,适当使用止痛药物,避免疼痛导致躁动。(4)躁动预见性干预。结合评价患者年龄以及循环、呼吸、神志、肌力等功能,评分较低者可准确抢救物品,评分高且体征平稳可以尽早拔管,缩短复苏室停留时间。加强巡视,每60min检查气管导管、导尿管的固定与插入深度;评估患者镇静躁动评分,严密监测呼吸、引流情况,减少不良刺激。术前训练患者缩唇、腹部呼吸,适当体力锻炼;密切监测年龄>65岁,手术时间>3h,有高躁动风险患者,避免躁动发生诱发不良事件。可对此类患者佩戴棉手套,下肢适当约束,以免发生抓伤、坠床等情况。留置的胃、尿管,选择直径适宜、表面光滑的管路,减少不良刺激。

1.3 观察指标

(1)躁动:分级标准:0级:无躁动,安静可以合作;1级:躁动程度较轻,在进行吸痰时有躁动行为,停止后消失;2级:未进行操作即有躁动,不需要制动;3级:需要采用药物或物理干预[4];(2)记录患者麻醉入室前、入复苏室的血压、心率变化值;(3)记录麻醉苏醒期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躁动

观察组苏醒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躁动发生比较(n=100)

2.2 血压、心率

两组入手术室前指标比较(P>0.05),观察组入复苏室后血压、心率稳定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心率比较

2.3 恢复时间

观察组苏醒、气管拔管及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3 讨论

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患者苏醒时期常见表现,好发于拔管15min后,患者存在血压升高、心率速度加快、肢体无意识活动、谵妄等行为,若干预不及时,会诱发一系列不良事件,譬如非计划拔管、坠床等,不仅会增加医疗纠纷,也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当前,躁动发生机制并未明确,其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6],即侵入操作、情绪波动、体温过低、环境吵闹、疼痛等因素诱发躁动发生。对苏醒期躁动护理是对躁动后的不良事件进行干预,但无法消除已发生躁动后的负面影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干预,是临床研究重点。全程优质护理是现代医疗模式形成的产物,其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高,重视护理的全程性、优质性,减少护理方法的盲目性、随意性。对麻醉苏醒期患者采用该护理方法,通过成立全程优质小组,共同总结躁动原因,并在知网、万方、NSCI等数据库查询躁动预防护理手段,以此为躁动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本组研究,观察组苏醒躁动占比3.0%低于对照组12.0%,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据徐小燕等[7]调查优质护理后躁动率18.33%低于常规护理的46.67%(P<0.05)。结果均证实全程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更具有效性,但我们调查的数据少,可能是样本量差异以及患者情绪、手术方法等不同所导致。全麻患者因手术操作、麻醉药物及管路留置等刺激下,极易发生躁动,增加血压、心率的波动幅度[8]。本组研究,观察组入复苏室心率、血压稳定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选择合理、高效的护理方法,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躁动的发生。原因是在了解躁动发生原因后,展开全程优质护理,重视躁动的预防干预以及知信行教育,通过知信行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躁动发生原因,认识到认知、心理因素与躁动发生的关系,避免不良情绪、错误认识诱发躁动;术中综合保温预防低体温发生,减少应激发生,维持稳定的血压、心率变化值;同时加强麻醉期患者管理,预防疼痛、规范用药,综合评价可能发生躁动风险,定时检查气管导管、导尿管的固定与插入深度,严密监测呼吸、引流情况,减少不良刺激,提高患者恢复安全性。

综上所述,全程优质护理可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少血压、心率的大幅度波动,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全程
植物人也能苏醒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