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NT-proBNP、TNF-α、D-dimer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2023-09-05王新献朱卫伟陈红军
王新献,朱卫伟,陈红军
(安阳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也是诱发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显示,在CHF患者中采用血清标志物检测利于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进展程度[2]。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发生心力衰竭时会加速分泌,受外源性影响较少,对心功能评定具有较高灵敏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对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D-二聚体(D-dimer)可反映患者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亢进和凝血途径的激活,是血栓生成诊断标志物。本文旨在观察NT-proBNP、TNF-α、D-dimer联合检测对CHF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共43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9~85岁,平均(67.19±6.0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15例,Ⅲ级7例,Ⅳ级4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46~88岁,平均(67.28±6.11)岁。(1)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均符合CHF诊断标准[3],经彩超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知情。(2)排除标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限制性心脏病。两组年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NT-proBNP检测:抽取两组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mL置于促凝管内,采用美国贝克曼Microfuge 20R型离心机,以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内以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
TNF-α检测:抽取受检者静脉血3mL置于黄色促凝管内,用Microfuge 20R离心机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齐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操作步骤如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孔和样品孔,在包被板样品孔内加入20μL的1% BSA磷酸盐缓冲液,加入10μL血清;加样完成后将其放置在37℃温浴箱内1h,温浴完成后将包被板内液体弃去,每孔加入洗涤液,反复清洗3遍,拍干;再将50μL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人IgG复合物加入至样品孔,随后温浴30min,洗涤;之后酶孔加入50μL显色剂A、50μL显色剂B,温浴15~20min,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终止反应。使用美谷分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SpectraMax iD5多功能酶标仪,波长为650nm,读取TNF-α的OD值。
D-dimer检测:抽取两组受检者2mL置于枸橼酸钠抗凝剂1:9抗凝管内,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罗氏 Coagu Chek XS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内,以胶乳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受检者NT-proBNP、TNF-α、D-dimer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受检者NT-proBNP、TNF-α、D-dimer水平对比,对照组3个月前后NT-proBNP、TNF-α、D-dimer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NT-proBNP、TNF-α、D-dime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入组时与3个月后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NT-proBNP、TNF-α、D-dimer水平对比
3 讨论
CHF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心肌病理性重构造成的,造成心衰病情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为心肌坏死、自噬、凋亡的发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其中交感神经兴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发挥重要作用[4]。目前我国对于CHF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水平显著提升,但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处于居高不下阶段。因此,寻找血清标志物评估患者疾病进展程度尤为重要。
CHF疾病发生时,心肌细胞会发生牵张超负荷状态,此时机体会分泌大量氨基酸前BNP原,通过酶转变为proBNP,之后进一步转化为环状BNP和支链结构N端片段(NT-proBNP)。NT-proBNP属于心源性神经激素,是由脑钠肽经过血液分解而产生的无活性氨基酸末端脑钠肽片段,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肌细胞负荷加重,心室壁张力增大,造成心肌细胞产生大量的NT-proBNP。NT-proBNP半衰期较长,稳定性高于B型脑钠肽(BNP),可准确灵敏的反映机体新合成的BNP水平,其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血管、拮抗RAAS、降低水钠潴留和利于尿钠排出的作用,同时可特异性调节新室肌收缩功能。NT-proBNP属于脑钠肽前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心房细胞质或心房细胞间质组织内,当心房细胞顺应性降低时,造成组织血液中断并通过生成机械性刺激引发心房细胞腺体成分被激活,进而增大NT-proBNP的释放;其可准确反映心室功能,CHF属于心肌舒张收缩功能障碍,当疾病发生时患者可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并诱发心脏扩大、体循环瘀血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使血液中NT-proBNP含量升高[5]。因此,NT-proBNP可作为诊断CHF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TNF-α是炎症反应最为常见的细胞因子,主要是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泌而成,当机体受损时TNF-α含量上升,同时具有负性肌力作用,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提高,促使胶原网降解,心室腔扩大,加快心室肌细胞的凋亡,引发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使患者机体心功能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心肌重塑。在心力衰竭疾病进展过程中,TNF-α可作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代谢过程的细胞因子,具有加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抑制心肌的作用。有文献指出,TNF-α是CH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与患者预后疗效密切相关,TNF-α含量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心力衰竭危险性增大1.59倍[6]。
血管内皮受损和凝血机制异常均会造成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CHF患者机体内存在大量的血栓因素,使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异常释放,进而提高血液凝固性,生成血栓。D-dimer是纤溶过程的主要标志物,对血栓性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当CHF疾病发生时,心脏收缩功能出现障碍,心室张力提高,心腔内血液流速降低,提升了心腔内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发作时常伴随免疫系统变化,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升,淋巴细胞减低,造成血管内皮受损、外周血管出现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及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黏附抑制作用均降低,促使血管壁血栓生成;微血栓的生成激活了患者机体内的纤溶-激肽系统和补体系统,造成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使D-dimer含量上升。D-dimer水平提高表示继发性纤溶活性加强,动脉腔内存在持续性的交联纤维蛋白,并且生成后降解,D-dimer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比,与CHF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入组时和3个月后NT-proBNP、TNF-α、D-dim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对症治疗3个月后低于入组时,提示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准确反映CHF疾病严重程度,为CHF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NT-proBNP、TNF-α、D-dimer联合检测对CHF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