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预测价值

2023-09-05李东辉李杰王艳伟

浙江医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根治性靶区食管癌

李东辉 李杰 王艳伟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且多发于老年人[1]。由于老年患者多数合并基础疾病且免疫力较低,往往预后不良,死亡风险较高[2]。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有助于早期给予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炎症及营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4]。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能反映机体的免疫和炎症状态,是多种实体瘤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5]。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能反映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也是多种实体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6]。然而,目前有关SII 和PNI 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较少,故本文作一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219 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 例,女93 例;年龄65~75(71.32±3.45)岁;肿瘤位置:颈/胸上段71 例,胸中段95 例,胸下段53 例;TNM 分期:Ⅰ期31 例,Ⅱ期120 例,Ⅲ期68例;放疗前SII 为651.38±5.44,PNI 为49.24±0.47。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2)年龄≥65 岁;(3)卡氏评分≥70 分;(4)预计生存期>3 个月;(5)首次接受放疗,且按计划完成放疗;(6)随访资料完整,终点事件及状态明确。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过放化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4)放疗前1 个月内发生过感染性疾病;(5)合并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文号:2023-2-011),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根治性放疗 根据CT 图像结合X 射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结果对靶区进行勾画(包括肿瘤区),以不含气管腔直径>1 cm 或食管壁厚度>0.5 cm 为标准,轴向外扩0.5~1.0 cm;以肿瘤区上、下外扩0.5~2.0 cm,轴向外扩0.5~1.0 cm 为临床靶区;以临床靶区外扩0.5~0.8 cm 为计划靶区。勾画纵隔转移淋巴结(肿瘤区-nd),以外扩1 cm 为计划靶区-nd。95%计划靶区/计划靶区-nd 放疗剂量为56~66 Gy,分次剂量1.8~2.0 Gy,1 次/d,5 次/周,均采用6MV X 线直线加速器调强放疗技术。

1.3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肿瘤直径、TNM 分期、分化程度、处方剂量、是否同期化疗以及放疗前SII、PNI 等临床资料。SII、PNI 的计算:放疗前1 周内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日本Sysmex 公司XN-9000 多功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 以及白蛋白水平,根据公式计算SII、PNI。SII=PLT(×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淋巴细胞计数(×109/L),PNI=血清白蛋白水平(g/L)+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09/L)。

1.4 放疗后随访 所有患者均予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放疗后前2 年每3 个月复查1 次,2 年后每6 个月复查1 次,复查项目包括血液学检查、体格检查、食管X 线钡餐造影检查、心电图检查、颈胸腹部CT检查、记录病史等。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 年1 月30日,共随访8~60 个月;记录患者1、3、5 年总体生存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ROC 曲线分析放疗前SII、PNI 及两者联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预测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情况 219 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9.1 个月;1、3、5 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6%、32.9%、24.2%,中位生存期为21.4 个月。

2.2 放疗前SII、PNI 及两者联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预测效能 放疗前SII、PNI 以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3、0.585、0.825,0.704、0.642、0.771 和0.812、0.736、0.849;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见表1 和图1。

表1 放疗前SII、PNI及两者联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预测效能

图1 放疗前SII、PNI 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ROC 曲线

2.3 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指标对放疗前SII、PNI 的影响 以ROC 曲线分析所得的SII、PNI 最佳截断值为界分组,结果显示放疗前SII≥651.38 与<651.38、放疗前PNI≥49.24 与<49.24 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直径、TNM 分期、分化程度、处方剂量、是否同期化疗以及放疗前SII 或PNI 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指标对放疗前SII、PNI的影响(例)

3 讨论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关系密切[7]。在肿瘤微环境中,由于受到炎症反应的刺激,使得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被分泌,导致肿瘤细胞侵袭性增强,进而促使肿瘤转移[8]。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作为常用的炎症标志物,可用于多种肿瘤预后的预测。SII 则是根据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和PLT 计算所得,能较好地反映炎症反应与机体免疫间的平衡状态[9]。当SII 升高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和PLT 增多,从而增强机体炎症反应,减弱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可促进蛋白水解酶产生,加快肿瘤细胞增殖,同时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释放,刺激肿瘤血管生成。PLT 增加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和促癌因子,导致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此外,还能促进趋化因子、多种蛋白水解酶地释放,进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提示机体防御力下降,进而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10]。赵彦等[11]研究表明,SII 是接受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张春艳等[5]研究表明,SII 能有效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后的生存状况,其中SII 升高提示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也会引起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使得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而较强的炎症反应会通过促进炎症介质释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等,为肿瘤复发和转移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影响肿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12]。PNI 是根据白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所得,其中白蛋白参与运输胆固醇/脂肪酸、清除游离氧自由基等生理过程,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稳态。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分解代谢增强而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也会导致白蛋白水平降低[13]。Yang 等[14]研究发现,诊断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中国人群癌症风险呈负相关,提示白蛋白可能对一般人群癌症风险的预测和分级具有一定的价值。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参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抑制,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15]。李东峰等[16]研究发现,高PNI 组患者3 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PNI组,低PNI 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闫可等[17]研究发现,PNI 对于老年食管癌接受根治性放疗后的长期生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NI 较高的患者预后相对良好。

目前对于SII、PNI 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临界值尚未统一。本研究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出放疗前SII、PNI 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51.38、49.24,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其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2、0.736、0.849。另外,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指标对放疗前SII、PNI 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直径、TNM 分期、分化程度、处方剂量、是否同期化疗以及放疗前SII 或PNI 等临床指标对放疗前SII、PNI 均无明显影响,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8-19]。

综上所述,放疗前SII 与PNI 联合检测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未动态监测PNI 和SII 等,今后仍需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根治性靶区食管癌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