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音乐素材在钢琴组曲《晋风》中的运用探究
2023-09-05徐艺翔卢嘉梁
徐艺翔 卢嘉梁 王 晖
王西麟是一位命运多舛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是从艰苦岁月中磨砺出来的,他所经历的以及他所思考的一切都化成了音乐,这也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在此过程中,他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等全部在音乐中体现出来。他在音乐中表达的呐喊和控诉,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鲁迅精神”、中国古典文学和戏曲中“悲剧精神”的潜在影响。①王西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创作交响乐、协奏曲等大型体裁,那是因为管弦乐队更加擅长承载历史或人生重大意义方面的题材,而这位擅长写作交响乐的王西麟,他的钢琴作品也必定会融入交响乐的创作思维,这也是《晋风》创作中除了民间音乐运用之外的一大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晋风》中的多首乐曲都与王西麟的其他管弦乐作品有所联系。其中,第Ⅲ首《行板:忆》的音乐材料来源于王西麟在2010 年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太谷秧歌》中的第二乐章,在音乐中“诉说”了痛苦的人生经历;第Ⅳ首《慢板:墓地》的音乐材料运用了他在2010 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二乐章,音乐表达了“诉控”的情绪;第Ⅴ首《曲终:灯节》的音乐材料运用了《太谷秧歌》的第五乐章,欢快的情绪表达着人们对美好明天的向往。而这些联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西麟音乐创作体裁间的相互观照,同时也是相同心境不同版本的演绎和诠释。《晋风》主体上表达了王西麟在山西生活的心境,且“悲剧精神”依然体现在该音乐作品中。创作方面,王西麟将民间曲调进行变形运用于乐曲之中,特性音调的简约化运用具有明显的简约手法,节奏和骨干音的合理运用也是王西麟重要的创作手法。整部作品诠释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间素材的有效融合。本文将从民间音乐材料的显性、隐性和“现代化”三个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力图深层次地分析音乐材料,进一步理解该作品传达的艺术思想,从而对演奏和教学有所启示。
一、显性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
王西麟选取《晋风》为此钢琴作品的标题,很大程度上已经展示出该乐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更值得一提的是,王西麟用体裁和题材相结合的方式命名各乐章的小标题。如第二首《托卡塔:开花调》,托卡塔一般指速度较快、节奏紧促、富有自由即兴的键盘曲,而“开花调”直接取自太行山地区的民间音乐为标题,明确音乐素材的出处,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且其他小标题与音乐立意也都非常吻合。因此,从标题中就可以不闻其声已知其意。不仅如此,王西麟在作品中还明确使用了民间音乐素材,将地道的民歌旋律引用到音乐创作中,再运用娴熟的作曲技术将旋律进行变化、发展,化作符合钢琴演奏的音乐织体。
谱例1(托卡塔:开花调第1-13 小节)
谱例1 截取了《晋风》第二首乐曲开始部分的音乐片段。乐曲先以一个围绕A 音的动机作为引入,随后在第5 小节左手声部明确运用山西民歌《会哥哥》的音乐旋律。王西麟运用了同音反复的简约手法,看似简单但极具音乐效果,既表达出原民歌中的愉悦情绪,同时又增强了民歌旋律的器乐化表达,是王西麟运用显性音乐材料进行创作的典型案例。
在显性音乐材料的运用当中,除了旋律的明确引用外,节奏的显性化运用也是凸显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例如弗拉门戈、爵士等音乐风格,只需要典型节奏型的运用就可以奠定其音乐风格。在《晋风》中,王西麟借鉴民间戏曲音乐中的节奏来构建旋律发展,以此来表达悲愤的音乐情感。
谱例2(慢板:墓地第1-7 小节)
谱例2 展示了乐曲第四首《慢板:墓地》的前7 小节。乐曲以三全音为基础描绘出4 小节惊恐的墓地意象,随后在长低音背景上构建出一条“散板”旋律。此旋律由bA—bB 两音为核心,先以时值递减的方式进行横向节奏密度的递增,随后音高的数量也逐步递增,这种横向节奏的展开方式与民间戏曲中的散板非常相似。王西麟曾讲到他在山西十多年的生活让他对当地的戏曲进行了深度研究,在戏曲中吸收了大量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尤其是他的《钢琴协奏曲》,加入了许多戏曲元素进行现代交响化处理,音乐旋律中融入戏曲的曲调、节奏,甚至在音乐交响化中借鉴了戏曲剧目中的戏剧矛盾场景。《慢板:墓地》中的节奏设计与民间戏曲中的散板节奏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此旋律的音乐情绪像极了戏曲老生对苦难的“独白”。整部乐曲中除了显性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外,隐性音乐素材也得到广泛运用。
二、隐性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除了明确引用或改编既有素材外,王西麟更多是将音乐素材消化融合,创作出风格相近的原创音乐。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将其“陌生化”处理,比如选取具有典型性节奏、音高进行创作,形成特定的音乐风格。钢琴作品《晋风》中运用了许多隐性民间音乐素材来创作,谱例3 是该乐曲的第三首《行板:忆》中的主题旋律,就将这种创作方式很好地体现出来。
谱例 3(行板:忆第1-8 小节)
谱例3 展示了乐曲第三首《行板:忆》前8 小节的音乐片段。乐曲前4 小节为引入部分,第5 小节开始出现主题旋律,主题旋律仅运用2 小节(5-6 小节)就完成了音乐形象的塑造。随后主题进行了三次变化反复,形成了以2 小节为基础的重复性段落结构。从音高上看,乐曲运用商、羽为核心音,形成上下迂回旋律,情绪较为低落,具有山陕一代民间音乐的影子。虽说音高旋律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但此旋律没有引用现有民间音乐的痕迹,属于原创旋律。从纵向和声来看,王西麟运用了一个五音高叠“和音”,此和音按西洋大小调可解释为十三和弦,但从纵向结构来看,可视为加Ⅳ级音的七和弦,但从横向平行进行的音响中,并不能凸显三度音程在和音中的支柱地位,而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二度和四度为核心构建而成的纵向和音,笔者将这种原创型音高材料称之为隐性民间音乐素材。
谱例 4(曲终:灯节第1-9 小节)
谱例4 展示了《晋风》末章前9 小节的音乐片段。此音乐片段的旋律没有刻意引用现有民间音乐,而是模仿民间锣鼓的节奏来描绘灯节的情景。第4 小节引出一条原创旋律,此旋律以一个下行三音列为基础进行反复,两次变化后进入乐句结尾,类似于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叠奏”手法。从结构上形成四个乐汇的乐句形式,这种旋律的发展方式在我国民间器乐和戏曲音乐中大量运用。另外,王西麟还运用锣鼓节奏和欢喜旋律素材定格了该乐曲的音乐风格,使钢琴这件舶来品“说”出了山西话。
三、民间音乐素材的“现代”处理
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王西麟经常会运用一些手段将音乐素材“陌生化”处理,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音乐创作的艺术性,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民间音乐“引用”后的直白表达,以至于达不到音乐创作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艺术构思会促使王西麟创作思维迸发,同时也能够体现王西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水准。王西麟显然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不仅将民间音乐元素运用得炉火纯青,还运用“现代”作曲手法将民间音乐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谱例 5(前奏曲:荒村第1-12 小节)
谱例5 展示了《晋风》第一首(前奏曲:荒村)的音乐片段。王西麟以三种音高层次来构建音乐织体:首先,第一层由bA、bG、bD 三音构成下波浪式的流动型织体,此织体以固定节奏模式在高声部持续8 小节,在第9 小节后进行移位,此织体形态贯穿整首乐曲;在第3小节处出现第二种音高层,此材料由C、D、G、A 四音构建出一条C 宫系统的五声性旋律,与高声部的固定音型形成尖锐的矛盾;第三种织体层次在第10 小节进入,王西麟运用纯四度音程在低音区构建出横向级进的音乐材料,填充了音乐的纵向和声。可见,王西麟不仅设计了递进式的音乐层次,还对各音乐层次的织体做出有效的空间布局。其次,从音高上看,每一种音高材料都具有非常浓郁的民间音乐特点,但三种音高材料在调性上相差甚远:第一层固定音型材料可视为bG 宫系统,在第9 小节移位至bA 宫系统;第二层旋律为C 宫系统的A 羽五声调式;第三层和声性织体可视为D宫调式。而这三种调性形成极远的音高关系,这种多调性的运用方式具有“现代”音乐的特点。可见,王西麟以三种远关系调构建出纵向不协和的碰撞,在五声性音高的基础上构建出多重调性的碰撞,运用现代音乐手段的处理,使音响上以脱离传统音乐的范畴。
谱例 6(行板:忆第12-18 小节)
谱例6 展示了乐曲第三首(行板:忆)第二段的音乐片段,王先生运用了非常简单的手法进行了音乐的“现代”化处理。首先,在该谱例的第1 小节中,低声部以五声性音高来构建纵向和音,在横向中形成和音级进下行的运动方式,而这种运动方式不完全是平行关系,是在第3 组和音之后形成平行的半音下行。同时,作曲家还运用增强节奏密度的方式进行发展。其次,上谱例第2 小节运用下行半音阶来构建低声部音高。在此过程中,作曲家以递增音高的方式构建横向运用,同时也形成了纵向和音。值得注意的是,在递增的过程中作曲家通过下行半音保留其音高来表达痛苦的情绪。在谱例的第6 小节,下行半音增加了八度音高和低音的音响厚度,和音的内外两个音都构成了半音下行的模式,这种音乐形态也贯穿整个乐曲中。上述可见,作曲家在构建纵向音高时吸收了“现代”音簇的运用方式,且注重横向节奏密度的设计。半音线性和声的构建也是现代作曲手法在该乐曲中的体现。
四、结 语
王西麟在山西生活多年,是真正意义上扎根于民间音乐土壤之中成长的作曲家。随着对当地民间音乐的耳濡目染,他收获了大量的音乐精华和表达方式,这对他的音乐创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善于吸收民间音乐变成自己的养分,造就个性的音乐语言。另外,王西麟还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的现代音乐作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在钢琴组曲《晋风》中,音乐材料的使用非常丰富,王西麟既直接采用山西民歌作为音乐发展的材料,还将民间音乐素材消化融合,创作出风格相近的原创旋律。在此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手段将其“陌生化”处理,形成“隐性”音乐材料的运用形态。与此同时,他将音乐素材进行“现代”技术处理,使其具有时代意义。《晋风》也是真正意义上将中国民族音乐“现代”化的作品,为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 释:
①雒鹏翔《用音乐铸就的“悲剧精神”——论王西麟的交响乐创作》,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博士毕业论文,第25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