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创造性教学束缚性问题探究

2023-09-05杨思斐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束缚创造性音乐

■杨思斐

自课标发布以来,音乐创造一次又一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从整体的标准到更具有指向性、明确性、更深入的标准,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 年版)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当时的人还处于认知中缺少创造意识的阶段,国家的富强需要有创新人才,创造意识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要增强国人的创造意识;时隔十年,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课标的表述中从“增强创造意识”到“鼓励音乐创造”,说明在十年的重视培养下,人们的意识中已经有创造这个理念,但是还未能在个人内驱力的指引下,主动且自然地去创造,因此要“鼓励音乐创造”;直至第三版艺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核心素养内涵中再次强调:“创意实践包括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将创造和实践融合为创意实践,这一阶段的创造要求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大部分人愿意主动地去创造,如何去实现创意实践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在有这个想法之后,要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不要仅强调创造的结果,更要注重创造的过程和方法,“创意实践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最新版课标的表述更加具体化,过去十年,在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时代推动下,音乐创造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熟知且重视的一个部分,有意识地在课堂进行音乐创造教学,新课标的提出使我们要在原有音乐创造的基础上,提高音乐创造教学的质量,注重创造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意实践很大程度上是由课程综合来实现,新版课标中对课程综合的重视,更加证实了国家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这对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教授创造性知识的人要有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上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音乐创造性教学陷入束缚的困境

如何进行音乐创造性教学?在教师层面,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摸索的阶段,自课标发布以来,尽管经历了近20 年的实践探索,但是国内的创造性教学成果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音乐创造性教学在国外较容易推行,在国内则执行效果不佳。”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创造性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同样应该更加重视创造性教学,为什么国内外创造性教学成果相差这么大呢?主要原因在于音乐创造性教学的束缚性,不仅是教师层面,还来自社会、学校的束缚。过分的约束以及过多的规矩使学生和老师都不能自由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

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成音乐创造性教学束缚性的教师层面因素

直接影响教学成果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教师,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灌输式教学,一代又一代老师也是在灌输式教学之下成长起来的,不论是哪一门学科,几乎都是以老师传授知识的形式教学,学生只需要像鸟巢里是幼鸟一样,不需要觅食就可以接受“妈妈”的投喂,这并不是自主地去探索知识,而会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能动性不够高,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许多课堂甚至会出现老师说的就是真理、是标准答案,这也会影响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意识上赞成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但在创编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落实得却不是很好,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直接引导学生编创,没有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编创教学开展时间短,次数少,不够深入。编创变成一种任务,为了编创而编创,没有达到编创“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造成音乐创造性教学束缚性的学校、社会层面因素

标准答案的固化,让一个个有个性的孩子,变成了用同一个磨具打造出来的产品,标准答案的设置与“唯成绩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体制问题是阻碍中小学音乐创编教学难以实施是根源”。一方面,由于教育部门的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成果的鉴定,通常会依靠最终的成绩来判定,老师也在为了自己的成绩而变成没有创造性的人,不得已只能让学生按照标准答案的模式来答题,才不会因为教科书上刻板的规定而失分,学生在条条框框下学习和成长,逐渐被这样的教育体系磨平了棱角,因此失去了创造性。

另外,“上级部门对学校升学率的硬性指标,导致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一味地重视文化课成绩,导致音乐课时间被挤压。”这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创造性教学发展的核心因素,只有教育部门重视才能带动创造性音乐教学的发展。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实践的积累,还需要经验的交流,教师在教授创造性知识的同时,也是探索和学习创造性教学方法的过程,教师进行音乐创造性教学的时间,甚至因为主课学习上的“内卷”不增反降,没有足够的课时,谈何创造性教学;教师参加音乐编创教学相关的培训较少,导致教师无法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教学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

二、音乐创造性教学存在束缚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反映老师本堂课的教学理念,创造性教学的理念也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设定,湖南师范大学周可欣的硕士论文《小学音乐即兴编创教学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道:“从教师的表述来看,教师把新课标中的即兴编创和创作实践混为一谈;并且将即兴编创等同于创作。”从她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由于对创造性教学理念不明确,导致将即兴编创想得太过于专业和高深,这样的目标设定,不仅在学生层面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师层面同样容易由于教师编创能力的不足,趋于逃避即兴编创教学,“中小学的音乐创造教学除了包括最基础的音乐创作外,还包含音响模拟探索、简单乐器制作等许多内容”。教师首先要摒弃思想上的束缚性,音乐创造性教学应该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程度,如小学一年级的《粉刷匠》,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歌词把自己带入粉刷匠的身份,进行动作编创,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如果让九年级的学生进行动作编创,当学生进入青春期,更加注重同龄人的评价和看法,不愿意展现自我,动作编创的教学效果与小学生比会相差很多,要找到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因此还要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过程设定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学生应该先创作再学理念,还是先学理念再创作?前者可能会出现学生创作不符合逻辑、学生创作无从下手的情况,后者又容易出现学生在学习了“高深莫测”的音乐知识之后,对音乐创作望而却步,这通常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最困扰的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平衡音乐创作呢?部分教师对于创造教学中的即兴定义为随意创造,但是即便是即兴,也不是随便创作,而是要在符合一定的音乐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与‘缺乏指导’相反,有些教师生怕学生‘走得太远’‘太离谱’,为学生的创造设定过多的条条框框,名为指导,实则限制了学生的表现自由。”创造性教学是一个需要通过自主探究而发现新事物、新理论的过程,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是不能在创造的过程过于束缚,这终将浇灭学生创造的热情,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利。因此保持中庸思想在学生创造性教学的过程尤为重要,过分放纵的教学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步入这个领域,过分限制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直接放弃创造,教师在创造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度。对于年级低的孩子而言,不能将要求的高低与随意创造混为一谈,年级低的学生只是降低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容易开展创造性教学。

(三)教学评价设定的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造性教学相当于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长期的发展性战略,不应该拘泥于创造的结果的好坏,而要将重心放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音乐创造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一位学生成为音乐家,而是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教育的目光放长远,国家的富强不仅是要文化强国,更是要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实现科教兴国,因此相比于看重每堂课最后的成果,更应该让学生和老师享受创造的过程,创造性的探索过程是思维的碰撞,是内心想法的充分表现。“不以成败论英雄”,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学生的人生阅历、知识水平仍然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以老师的标准来判定学生创造性的好坏,学生很难达到一个成年人心理的同等预期,因此不能以此为依据来判定教学质量的高低。

音乐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科,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同,对于音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如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序列音乐,对于现在大多数人而言,很难接受无调性音乐,但是也不乏能够欣赏这种音乐独特美的人,因此不能用主观态度判定其为好或是不好,音乐是多样的,不同的音乐在不同人眼中有不一样的美。因此音乐创造不需要设立统一的标准,如果用固定的创造模式和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则会泯灭同学们的创作天赋。

三、音乐创造性教学挣脱束缚的策略

(一)校内层面的教学建议

在音乐创造性的过程中,过多的要求会让学生对音乐创造失去兴趣,音乐创造不一定要在有音乐素养基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创造,“人天生有创造力,每个人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能。”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尝试,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学生能够在展示中逐渐改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创造得越来越好。音乐创造不仅要有个性,还要符合大众的审美,一堂课的时间,如果让每一个同学都进行展示,45 分钟的课程很难实现,因此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在探讨中展示出个性化的一面。即便是“双减”政策的颁布,中国的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还是都在为高考服务,音乐课时量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对于音乐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创造性教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多次实践的教学,因此需要增加音乐的课时量。“由于在考试中,音乐成绩从不计入总分,学校为了取得更高的升学率,就把音乐课置于附庸地位。”不能仅仅依靠主课的分数来判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在当今国际局势的发展之下,文化强国是发展国家软实力的方式,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创造性教学方面,“学校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创造性教学设备短缺,不注重培养音乐师资队伍,直接或间接影响音乐创编教学实施的问题。”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从根源上来讲,要从老师的创新思维上落实,身处信息化时代,抄袭现象层出不穷,通常是打着借鉴的名头,对一些创新性的内容直接照搬,长此以往,在老师的创新意识层面,思维上产生惰性,也会导致创新能力越来越弱,老师都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呢?因此鼓励和规范原创思想,加强对抄袭的惩罚,可以让老师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另一种情况,有一些老师虽然有创新能力,但是学校的条件不允许音乐老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这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绊脚石,这不仅需要学校的重视,也需要当地政府和国家的重视,日常基础的音乐设备配备完善,才能为教师进一步开展创造性教学奠定基础;在某些学校条件实在不允许的偏远山区,老师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使用简单易携带的乐器,如吉他、手风琴等开展创造性教学,带着学生去田间采风,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感受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制作简易的乐器,或是去当地民间艺人家中了解音乐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培养音乐创造的能力。

(二)校外层面的教学建议

除了学校层面的音乐教育,在中国,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外的各种音乐兴趣班,大多数参加的是钢琴的培训班。而许多琴童家长衡量一个孩子钢琴水平的高低,却仅仅依靠考级级数的高低来判定,因此孩子不停地练新的钢琴曲,这种机械的练习,虽然对于巩固孩子的钢琴技巧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会让孩子失去创新能力。而孩子的天性是自由的、爱玩的,频繁地重复练习,会使一些孩子和家长都坚持不下去,最终导致半途而废,因此要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玩钢琴”,并且要教会学生如何玩钢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音乐故事启蒙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曲谱的过程中,加入音乐故事进行想象,使孩子弹琴的过程更加有趣生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以此开拓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举一反三,“让孩子摒弃乐谱的限制,探究钢琴的音响,弹出自己的心中的音乐”,能够表达当下的情感,尽量不用或少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国内外学生创造能力之所以不同,在于教师教学的方法不同,中国按部就班式的教学,会抑制学生表达自我,通常会成长为在保护下成长的温室里的花朵,这层保护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束缚,而教师的教学如果采用不按常理出牌的教学模式,学生同样也会在耳濡目染之下,变得更加有创造性。因此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动脑筋,而非“饭来张口”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在日常积累中,学会思考每一段音乐的画面,从而在表达内心情感时,可以从记忆中提取音乐,表达内心所想,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创造性教学主要存在教师对创造性教学理念想得太过于专业和高深,教学过程限制过多条条框框等问题,导致学生还未踏入创造领域就产生畏惧心理,参考答案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音乐创造性教学要享受创造的过程,而非凭结果论成败,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

音乐创造教学的束缚性问题能否优化,最终归因于老师、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这是一个关系链,只有社会、学校、教师层面对音乐教育重视,创造性教学的束缚性将会得到化解。

猜你喜欢

束缚创造性音乐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拴牢
自由博弈
音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束缚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