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版艺术课程标准下的戏剧影视教学初探

2023-09-05邹项来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影视戏剧学科

■邹项来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并公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16个学科课程标准(2022版),其艺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戏剧(含戏曲)与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课程规范化、体系化课程标准的制定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于美育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在我国的大力推进与普及下,各地学校都有丰富多样的美育课程被纳入日常教学之中。新政策的颁布将使戏剧与影视学科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以全新的势态开启推广普及之行。戏剧与影视学作为国家一级学科,包含艺术各类形式,其美育优势充分完备、不可多得。

一、中小学戏剧影视课程教学现状

戏剧影视教育一直以来都被作为专才的“精英教育”存在于各级各类教学单位,而没有作为普及性的“通识教育”出现在各大中小学;国内戏剧影视教育教学资源、师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没有得到广泛实施与执行,各地区发展较为不平衡;戏剧影视教育仍未成为被各级各类学校与家长们广泛了解、接受、采纳的美育课程。同时,学科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科学严谨的教材、具备资质与授课经验的教师、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整体发展仍然处于起步水平,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与规范,各项属性都较为薄弱。目前面向少年儿童的戏剧影视教育主要由各大艺术培训机构与教育类公司运营,各类机构教学能力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需要相应规章制度加以约束规范。加上戏剧与影视学科没有统一的资格证书,目前,对于师资的培养与管理、学校资质的评估与鉴定显得极为困难。尚未形成规范、统一、权威的课程授课标准、师资培训体系与评价标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总体看来,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戏剧与影视课程在中小学美育当中正处在逐步普及、开发与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传统的琴棋书画都是属于精英群体的艺术,但戏剧属于比较底层群体,其从业者也长期被称为戏子,对于这个略含贬义词汇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戏剧的社会地位,因此,戏剧教育一直没有真正成为培养中国士大夫和精英分子的教育环节。”影视艺术在中国传播发展时,由于其对于影视设备、器材、放映设备、场地的要求,没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玩得起的艺术”,迈入21 世纪后电影电视才逐渐大众化、主流化。但在家长心目中的影视艺术往往自动减少了其“艺术性”“技术性”与“人文性”,放大了其“娱乐性”“消遣性”和“成人性”。潜移默化之中,大众对于戏剧与影视学科的看法被悄然蒙上了一层偏见与隔膜,加上我国尚未发展成熟的美育教学理念和体系、各地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造就了其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长期缺失和被忽视的状况。

二、戏剧与影视学科特征及其优势

(一)学科特质——浓缩性的综合艺术

戏剧与影视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分支,其所注重的是人的审美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审美活动中,人的形象思维异常活跃,并将伴随相应的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人的感知、情感和想象潜能被激发出来,创造力亦由此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戏剧影视艺术是极具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中的编、导、演、服、道、化就包含了文学、摄影、美术、音乐、建筑、舞蹈等艺术成分,它们都具有创造性要素。”以综合多种类艺术为前提,戏剧与影视学科集百家之长,聚集并浓缩了兼具人文性、审美性和教育性的多项特性,对于培养激发中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可能都远超过其他艺术学科,因此戏剧与影视学科的综合性将为其充当美育内容的全过程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的塑造。

(二)创作过程——集体性的二度创作

无论是戏剧艺术还是影视艺术,其创作的依据和先决条件都是剧本,戏剧艺术通常使用文学剧本与导演创作本;影视艺术囊括了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完成台本。导演与演员分析剧本中的事件、角色、人物关系等,先对其产生感性认识,再用理性思维去创造感性的形象,这一创作规律贯穿于戏剧影视艺术的创作始终。作为二度创作艺术的戏剧与影视艺术,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感受与时代特征创作出既立足于原剧本、又符合当代精神的艺术形象,将启发中小学生在教科书与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创造,迸发出自我意识与独特见解。同时,相较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戏剧与影视艺术更看重团队协作,二者皆为集体性的艺术。演剧创作团队和影视剧组在导演的带领下进行艺术创作,协调各个门类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地完成整个舞台和影视艺术的呈现,最终将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呈现给舞台与荧幕前的观众。这无疑将诱导中小学生在课堂上与生活中进行合理的团队协作,用集体的力量完成一部剧、一台戏、一个老师布置的任务、一道书本上出现的难题、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困难。

(三)呈现方式——情节性的动态造型

不管呈现方式是舞台还是镜头,戏剧与影视艺术都在通过极力地塑造好一个个、一帧帧看上去精妙绝伦、令人瞠目的情节性的动态造型来使观众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观看作品,最终向观众输送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最高立意。这是两种艺术创作团队皆矢志不渝、乐此不疲的创作目的,因此,戏剧影视艺术传播具有认知作用,即信息功能。“作为现代社会较为广泛的两种文化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影响人们的学识、思维、思想、情感、情绪等,进而重新塑造受众的文化心理来实现的,这就是戏剧影视艺术的塑形功能,戏剧影视艺术传播依靠其快捷的声像画面传播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人文景观,从而培育出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如爱慕、崇拜等文化心理,仰仗其视觉性、趣味性、通俗性的娱乐形式,传递社会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提高人对现实和自身的认识。”中小学生通过接受情节性动态造型的熏陶,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感染,引发思想共鸣,从而实现统一思想、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目的。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戏剧与影视学科可以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用“自发”替代“说教”,用“自我决定”营造自我提升内驱力替代“厌学心理”。

三、戏剧影视课程实施过程与方法

(一)从感受欣赏到表现创造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提出,戏剧(含戏曲)与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课程内容均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融合”四类艺术实践,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教学。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这两种艺术学科在教学学习任务的设置上皆具有“进阶性”——这是针对中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而制定的,同时戏剧影视艺术课程还需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中未出现统一且具象的标准化的内容,笔者认为,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应该设立的是非标准化的标准,须杜绝程式化、模式化、固定化的教学。这一点在新版艺术课程标准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整体课程内容安排循序渐进,基本遵循从感受、欣赏到表现、创造,最后适当融合回归生活。“从戏剧影视教育本身的架构来讲,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初级阶段,从假装开始,带着假定性的状态以自我为中心来‘装’,是在‘我是我’状态下的一种扮演,实际上也是扮演的一种特点,完全从自我的状态开始”。紧接着是模仿,“模”是照葫芦画瓢,“仿”从形体表现入手,也是演员扮演角色的一种方式。假装的出发点是“我”,模仿则是对一个对象的模仿。然后以自我为支撑通过观察客观环境,运用肢体把“他”模仿出来。接下来是扮演,是把自身和对象结合起来,使内在体验与外在体现交汇,从而达到扮演最高阶段。下一步就到了发展阶段。开始编导,要学会思考编撰角色的形态、故事与情节,再发展到完整的故事、小品、戏剧影视片段、完整的话剧和影视作品。“编”之后的最终落脚点在“导”上面,要会想和会演,要把内容在舞台上、镜头前、荧幕上立起来。在这些训练的基础之上方能达到制作与管理的标准,其最大的特点是控制。制作包含创意、策划、推广、营销,进行演出制作与呈现是戏剧影视教育的最高阶段。

(二)从舞台与镜头艺术到其他艺术

在新版标准之中,戏剧与影视课程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任务依托于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进行开展与实施。在戏剧课程开展的初始阶段,使用音乐和舞蹈元素进行授课是较为普遍与科学的方式,也和戏剧艺术的综合性不谋而合,音乐感受力、节奏练习与形体戏剧游戏、形体操都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感受力、节奏感、想象力产生影响。而在创作戏剧和电影艺术作品时,无论是舞台美术设计、镜头语言的美感还是服装、化装、道具的设计与制作、场景的设计搭建,都充斥着美术与设计学科的身影。所以,戏剧影视课程教学不能单打独斗、一枝独秀,而是要各类艺术学科相得益彰、百花齐放,运用以艺术为主体的各种媒介手段,通过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情感、思想和能力,最终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验诸艺术形式下形象性、情感性、精神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与呈现,使其拥有包含自然美、社会美和人生美等在内的多元艺术形象显现的直观性,身临其境的逼真性和代入感,视听冲击力和奇幻感,以及或写实、或科幻、或穿越地对现实生活做直接再现或曲折表达等。从舞台与镜头艺术出发,延伸至各个门类的艺术表现手段,这些特别的呈现方式,显然更易于为当下的青少年所接受。

(三)从关联融合到立德树人

科学与艺术对人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我们不应该以功利性的标准出发厚此薄彼,一个完整和完善的人必定是理智与情感同样丰富的,否则便是有残缺的”。标准中强调: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显而易见,戏剧与影视课程跨学科的应用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戏剧影视课程与语文、外语、思政等学科相结合,将增加科学文化知识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从而使学生更能融入课堂情境、更好更高效地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戏剧艺术中规定情境的创设可以使用在任何学科场景,教师通过背景知识的组织创设与其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在行课过程中运用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作授课手段,最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与教师一同思考。戏剧艺术与语文(文学)、外语、历史等人文学科关联紧密,相关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戏剧艺术诸元素更好地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而影视艺术中的特效、建模则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学科有所重合。最后,通过戏剧与影视课程教学达到思想品德、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更是十分高效,戏剧影视艺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铺设了广袤的想象空间、创设了无尽的教学可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任何需要的教学情境、组织任何需要的教学行动,与学生一同协作完成一节真正寓教于乐的课堂,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最后,在整个授课过程与课程安排当中,教师都不应当仅把教学重心放在剧目的排演与呈现、学生的角色理解和塑造之上。戏剧与影视教育教学方针与内容,与专业学校院团和机构培养表演专业学生的方针与内容相比,两者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不尽相同。因为戏剧教育应当是普及性、非精英性的教育,应当更为注重的是感受、体验、经历与认知,而并非呈现与成果。所以当我们给孩子上课的时候应该略微撇去教学中的功利性与目的性,更多地发掘与保留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情感,带领他们在身心安全的情况下走进戏剧的奇妙世界,通过戏剧与表演元素进行探索、发掘与训练,最终能够对戏剧艺术有基本的感受与了解。

猜你喜欢

影视戏剧学科
影视展
【学科新书导览】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有趣的戏剧课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超学科”来啦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