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过程中果锈发生及品质的影响

2023-09-04娄玉穗尚泓泉樊红杰崔小月吕中伟

河南农业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盛花果袋果皮

娄玉穗,尚泓泉,樊红杰,李 政,张 柯,崔小月,吕中伟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中远葡萄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45)

阳光玫瑰葡萄具有大粒、无核、玫瑰香味、不易裂果、耐贮运等特点,是目前我国最受欢迎的鲜食葡萄品种之一,然而该品种在成熟期会出现果锈症状,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1-2]。目前生产上主要通过采用套深颜色果袋的方法来防治果锈[3-4],然而深颜色果袋会推迟果实成熟,影响果粒大小和果实糖、酸、香气成分等含量[5-6]。有研究表明,绿袋提高了苹果果面的光洁度,但降低了香气物质种类[7],还有研究表明,绿袋提高了成熟期阳光玫瑰葡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不同颜色果袋主要是通过影响果实接受到的光强和光质来影响品质形成的,光强和光质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大多数生物合成过程[8-10]。研究表明,红光和蓝光是影响植物形态建成、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光谱,红光可以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速率,增加碳水化合物积累和植物的鲜质量[11-12];蓝光可以提高植物暗呼吸,增加干鲜质量,可滴定酸、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C 和花青素含量[13-15]。王敏等[16]研究表明,在不同光质处理条件下,梅辘辄葡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为自然光>蓝光>白光>红光>绿光,绿光处理下单穗质量最大,白光和蓝光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时晓芳等[17]研究表明,在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发育前期补充蓝光,可以促进果粒拉长,在果实发育后期补充红光,可以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苹果酸降解,提高品质。光强对植物的影响具有种间差异,一定范围内,光强越大,植物的糖分、香气物质、花青苷积累越高[18-19]。前期研究表明,阳光玫瑰葡萄果锈主要在果实第2 次膨大期(即软化期)后发生,且随着果实的成熟,果锈发生越来越多[3],与此同时,果实糖分积累、酸降解及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因此,通过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过程中果锈发生及品质的影响,有助于探明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调控作用,为生产上更好地选择果袋并进行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试验于2021 年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35.0°N、113.7°E)进行。以10年生树体长势一致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贝达砧,南北行向,株行距3 m×3 m,高宽平架式,避雨栽培。花果管理和肥水管理参考娄玉穗等[20]的方法进行,于见花时修整花穗,留穗尖6 cm,盛花后1~3 d(2021 年5 月16—18 日)分批次用25 mg∕L 赤霉酸(GA3)+2 mg∕L氯吡脲(CPPU)进行保花保果处理,14 d后用25 mg∕L GA3+2 mg∕L CPPU 进行膨大处理。在果粒黄豆粒大小时疏果至60 粒左右,控制单穗质量700 g 左右。疏果后(2021 年6 月14 日),从试验植株上选取果穗、果粒大小均匀一致的果穗360串,分别套上白色纸袋(白袋)、蓝色纸袋(蓝袋)、绿色纸袋(绿袋)、红色纸袋(红袋)和黑色纸袋(黑袋),每种颜色果袋套60串果穗,以不套袋为对照。

1.2 不同颜色果袋透光率及光谱的测定

在晴朗天气的上午,选择光照强度稳定的位置用植物光谱测定仪(TPZG-6H,浙江托普,中国)测定环境和不同颜色果袋内的光照强度(E)、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光谱组成和强度,计算不同颜色果袋的光照强度透射率和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光照强度透射率=E果袋∕E环境×100%,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PAR果袋∕PAR环境×100%。

1.3 果锈发生率的调查

从果实进入软化期(2021 年7 月31 日,盛花后77 d)开始,每10~15 d 调查一次不同颜色果袋的果锈发生率,每次调查10串果穗,且不重复调查果穗,直至9 月30 日(盛花后137 d)。调查方法:调查并记录每串果穗上有果锈的果粒数量和果穗上总果粒数量,果锈发生率=有果锈果粒数量∕总果粒数量×100%。

1.4 果实品质的测定

在调查果锈发生率的同时,采集不同颜色果袋的果粒样品,从所调查的10 串果穗的上、中、下3 个位置各采集1 个果粒,每个处理采集30 粒,带回实验室用于果实品质的测定。果实单粒质量、横径和硬度分别用电子天平、游标卡尺和硬度计(GY-4,浙江托普,中国)进行测定,每个处理重复10次。果皮色差用手持式色差仪(CR-400,Konica Minolta,日本)测定,测定位置为果粒赤道处附近,色差指标L*表示果面色泽明亮度,取值范围为[1,100],L*值越大,果面亮度越高,反之则亮度越低;a*表示红绿色差,取值范围为[-60,+60],a*正值为红色,负值为绿色;b*表示黄蓝色差,取值范围为[-60,+60],b*正值为黄色,负值为蓝色;a*、b*绝对值越大,颜色越深;C*表示色泽饱和度,其值越大,颜色越纯。

然后将果粒置于-20 ℃冰箱中保存,用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的测定和计算。测定方法:将冷冻样品放到室温下解冻,然后用打浆机打成匀浆,分装于离心管中,在4 ℃条件下8 000×g离心10 min,上清液备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便携式数显折射仪(PAL-1,Atago,日本)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酸碱滴定法测定(ZDJ-4B,雷磁,中国),并换算成酒石酸含量;果汁糖酸比=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整理和绘图,用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颜色果袋的光谱特征及透光率

从图1 可知,对照和不同颜色果袋内光谱分布存在差异,且均在763 nm 附近有较显著下降。不同颜色果袋均不同程度降低了各波段光谱强度,在可见光波段(390~760 nm),白袋内的光谱波动与对照相似,对各波段的降幅最小,主要透射的波段为390~760 nm,对应所有可见光;蓝袋主要透射的波段为390~590 nm,主要对应紫光、蓝光和绿光区;绿袋主要透射的波段为490~590 nm,主要对应绿光区;红袋主要透射的波段为580~760 nm,主要对应红光和橙光区;黑袋对各波段透射量接近0。

图1 不同颜色果袋内光谱分布特征Fig.1 Spect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olor fruit bags

如表1 所示,5 种颜色果袋内的光照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袋>蓝袋>红袋>绿袋>黑袋,光合有效辐射从高到低依次是白袋>红袋>蓝袋>绿袋>黑袋。其中,红袋和绿袋的光照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蓝袋和红袋的光合有效辐射及其透射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颜色果袋的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及其透射率之间差异均显著。另外,白袋和绿袋的光照强度透射率大于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而蓝袋、红袋和黑袋的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大于光照强度透射率。

表1 不同颜色果袋的光照强度透射率和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Tab.1 Transmittance of illumination and transmittance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of different color fruit bags

2.2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率的影响

从图2可知,随着果实的成熟,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率表现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中,对照的果锈发生率在盛花后87~97 d 有个较大幅度的变化,且盛花后97 d 达到较高水平(19.47%),之后趋于稳定;红袋、白袋和蓝袋的果锈发生率在盛花后97~107 d 有个较大幅度的变化,且盛花后107 d 达到较高水平(12.48%、12.42% 和9.62%),之后趋于稳定;绿袋的果锈发生率在盛花后107~122 d 有个较大幅度的变化,且盛花后122 d达到较高水平(7.59%),之后趋于稳定;黑袋的果锈发生率在所调查的时间均处于较低水平,盛花后107 d 时为0.84%。在整个调查期间,对照的果锈发生率显著高于5 种套袋处理。在盛花后137 d,红袋的果锈发生率显著高于绿袋和黑袋,白袋、蓝袋和绿袋的果锈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黑袋。

图2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率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or fruit bags on berry russet rate of Shine Muscat grape

2.3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皮色差的影响

由图3可知,阳光玫瑰葡萄在成熟过程中,果皮亮度L*值、黄蓝色差b*值和色泽饱和度C*值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皮红绿色差a*值表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整体上,黑袋的果皮亮度最低,对照的果皮亮度较高,其中,白袋和蓝袋的果皮亮度在盛花后97 d 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01 和46.57,其他3 种颜色果袋和对照的果皮亮度均在盛花后107 d 达到最大值,其中,黑袋的果皮亮度最大值显著低于其他4 种颜色果袋和对照,其他4种颜色果袋和对照的果皮亮度最大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黑袋和对照的果皮红绿色差较高,蓝袋和绿袋的果皮红绿色差较低,说明蓝袋和绿袋的果皮颜色较绿;除盛花后122 d 外,不同颜色果袋的果皮红绿色差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照、蓝袋和绿袋的果皮黄蓝色差在盛花后97 d 达到最大值,其他颜色果袋的果皮黄蓝色差在盛花后107 d 达到最大值,白袋和对照的果皮黄蓝色差最大值分别为21.66和21.20,两者均显著大于蓝袋、绿袋和黑袋的果皮黄蓝色差最大值;红袋的果皮黄蓝色差最大值显著大于绿袋和黑袋;整体上,对照的果皮黄蓝色差较高,说明其果皮颜色较黄,黑袋的果皮黄蓝色差较低。对照、蓝袋、绿袋和黑袋的果皮色泽饱和度在盛花后97 d 达到最大值,白袋和红袋的果皮色泽饱和度在盛花后107 d达到最大值,且对照和白袋的果皮色泽饱和度较高,黑袋的色泽饱和度较低。

图3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皮色差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or fruit bags on peel color difference of Shine Muscat grape

2.4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粒大小的影响

从图4可知,随着果实的成熟,阳光玫瑰葡萄单粒质量和果粒横径均表现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或略有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白袋的单粒质量和果粒横径在所测定的时间均最大,黑袋的单粒质量在所测定的时间均最小。对照、白袋和蓝袋的单粒质量在盛花后107 d 达到最大值,其他颜色果袋的单粒质量在盛花后122 d 达到最大值,其中,白袋的最大单粒质量为15.57 g,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的最大单粒质量;其次是蓝袋,其最大单粒质量为14.24 g,显著大于黑袋的最大单粒质量,黑袋的最大单粒质量最小,为12.93 g。盛花后97 d 及之后,黑袋的果粒横径均最小,且均显著小于白袋的果粒横径。对照、白袋、蓝袋和红袋的果粒横径在盛花后107 d 达到最大值,绿袋和黑袋的果粒横径在盛花后122 d达到最大值,此时,白袋的果粒横径为26.60 mm,其显著大于黑袋的果粒横径,其他处理的最大果粒横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黑袋的最大果粒横径为25.13 mm。

图4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单粒质量和果粒横径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or fruit bags on berry weight and diameter of Shine Muscat grape

2.5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图5可知,随着果实的成熟,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逐渐增加。盛花后77 d 和97 d,不同处理的果实硬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整体上,对照、白袋和黑袋的的果实硬度较大,除盛花后122 d,三者的果实硬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盛花后107 d 及之后,绿袋和蓝袋的果实硬度较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小于对照的果实硬度;盛花后137 d,对照的果实硬度为1.56 kg∕cm2,显著大于蓝袋、绿袋和红袋的果实硬度,绿袋的果实硬度最低,为1.39 kg∕cm2。整体上,对照、白袋、蓝袋和红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四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且均在盛花后97 d 达到18%或以上;绿袋和黑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两者之间差异也不显著,且均在盛花后107 d 达到18%以上;黑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盛花后87 d 及之后均显著小于对照、蓝袋和红袋,绿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盛花后97 d 及之后均显著小于对照;盛花后107 d,白袋和蓝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0.4%和20.3%,绿袋和黑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8.7%和18.1%。盛花后97 d之前,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下降速度较快,盛花后97 d 之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进入缓慢下降阶段;整体上,黑袋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较高,对照和白袋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盛花后122 d,黑袋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为1.90 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红袋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为1.81 g∕kg,其显著高于对照、白袋、蓝袋和绿袋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整体上,黑袋和绿袋的果实糖酸比较低,除盛花后107 d 和122 d 外,两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且黑袋的果实糖酸比在所测定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的果实糖酸比,除盛花后137 d 外,黑袋和绿袋的果实糖酸比均显著低于白袋和蓝袋的果实糖酸比;盛花后107 d,白袋和蓝袋的果实糖酸比分别为117.8 和107.1,两者之间差异显著,红袋和对照的果实糖酸比分别为103.5 和102.6,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且与蓝袋的果实糖酸比之间差异也不显著,黑袋和绿袋的果实糖酸比分别为91.8 和98.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图5 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color fruit bags on berry quality of Shine Muscat grape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阳光玫瑰葡萄的大面积种植,市场上对该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粒大、果面亮、无果锈、糖度高、香味浓等是目前市场对优质果的要求[21]。套袋改善了果实外界环境,使其免受灰尘、农药等不良物质的污染,果面变得光亮,果锈发生减少[4-5]。本研究中,不同颜色果袋内的光照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袋>蓝袋>红袋>绿袋>黑袋,光合有效辐射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袋>红袋>蓝袋>绿袋>黑袋,这主要是因为蓝光和红光是植物光合能够利用的光谱,占光合有效辐射的比例较大[22]。在成熟期,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红袋>白袋>蓝袋>绿袋>黑袋,说明除红袋处理外,随着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果锈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与之前在翠冠梨和阳光玫瑰葡萄上的研究结果相似[23-25],果锈的发生与果皮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套袋能够降低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 连接酶(4C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和肉桂醇脱氢酶(CAD)的活性,且红光能够提高PAL 和C4H 活性,蓝光则抑制PAL活性[26-27],从而造成红袋内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率较高,蓝袋内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率较低。另外,随着果实的成熟,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对照、红袋、白袋、蓝袋和绿袋分别在盛花后97 d、107 d、107 d、107d、122 d 达到最大值,这与果实达到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8%)的先后顺序一致,对照、红袋、白袋和蓝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8%左右的时间是盛花后97 d,而绿袋和黑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8%的时间是盛花后107 d,说明套蓝袋、红袋和白袋不会推迟果实成熟,而绿袋和黑袋会推迟果实成熟10 d 左右。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魏志峰等[5]的研究表明,绿袋比白袋使阳光玫瑰葡萄晚成熟1 周,而蓝袋比白袋晚成熟2 周;庞一波等[24]的研究中,绿袋和白袋比不套袋使阳光玫瑰葡萄晚成熟5 d;王壮伟等[28]的研究中,蓝袋比白袋使白罗莎里奥葡萄晚成熟3 d,红袋和黑袋比白袋晚成熟8 d 和16 d。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研究所使用的果袋透光率不同造成的,本研究中白袋的透光率为71.6%,蓝袋、红袋、绿袋和黑袋的透光率分别为45.0%、35.9%、30.7%和0.2%,而魏志峰等[5]的研究中白袋、绿袋和蓝袋的透光率分别约为50%、20%和10%。

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孔佳君等[29]在砀山酥梨上的研究表明,绿袋处理的果实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最大,且单果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不套袋>绿袋>红袋>蓝袋。王壮伟等[28]在白罗莎里奥葡萄上的研究表明,不同颜色果袋的单粒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是红袋>白袋>蓝袋>黑袋,且不同颜色果袋之间差异均显著。本研究中,不同颜色果袋处理阳光玫瑰葡萄单粒质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对照、白袋和蓝袋的单粒质量和横径均在盛花后107 d 达到最大值,而绿袋和黑袋处理均在盛花后122 d 达到最大值,且单粒质量最大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白袋>蓝袋>红袋>对照>绿袋>黑袋,且白袋的单粒质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这与之前在阳光玫瑰葡萄上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彭言劼等[6]的研究中阳光玫瑰葡萄单粒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是白袋>黑袋>绿袋>蓝袋,而俞波等[25]的研究中阳光玫瑰葡萄单粒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是蓝袋>绿袋>不套袋>白袋。这些差异说明果袋对果粒大小的影响比较复杂,既要考虑果袋的透光率和透射光谱,又要考虑树体长势、负载量和肥水管理等因素。

果实果皮色泽作为外观品质的主要参考因素,是消费者对果实进行评判,决定是否购买的直观参考因子,阳光玫瑰葡萄也正是因为具有光亮的果皮而深受大众的喜爱。研究表明,套袋可以改善果实果皮色泽,且蓝袋和绿袋比白袋更能提高葡萄果皮亮度[5,30]。本研究中,随着果实的成熟,阳光玫瑰葡萄果皮亮度L*值、黄绿色差b*值和色泽饱和度C*值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皮红绿色差a*值表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颜色果袋处理的果皮亮度最大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蓝袋>红袋>对照>白袋>绿袋>黑袋,且黑袋的果皮亮度最大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蓝袋、红袋、对照、白袋和绿袋的果皮亮度最大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颜色果袋的果皮亮度高低在不同时间略有差异,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18%以上时(盛花后107 d),不同处理的果皮亮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红袋>对照>绿袋>蓝袋>白袋>黑袋,说明红袋会提高果皮亮度,其他颜色果袋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果皮亮度,这与彭言劼等[6]的研究略有不同,其研究中阳光玫瑰葡萄果面亮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绿袋>白袋>蓝袋>全遮光,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测定时间和果袋质量的不同造成的。另外,蓝袋和绿袋的果皮红绿色差值较低,对照的黄蓝色差值较高,说明蓝袋和绿袋处理的果皮颜色较绿,不套袋的果皮颜色较黄。

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运性的重要特征,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硬度的影响不同,孔佳君等[29]的研究表明,蓝袋会提高砀山酥梨果实硬度,而绿色和红色会降低其果实硬度。本研究中,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硬度逐渐降低,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达到18%以上时(盛花后107 d),不同颜色果袋的果实硬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对照>黑色>红色>白色>绿色>蓝色,且对照的果实硬度显著大于绿袋和蓝袋,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俞波等[25]的研究中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绿袋>蓝袋>白袋>不套袋,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显著;庞一波等[24]的研究中,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绿袋>不套袋>白袋,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果实硬度既受成熟度的影响,又与灌水、施肥等田间管理有关,套袋通过影响果实成熟度、水分蒸发和元素吸收,从而影响果实硬度。

口感作为葡萄品质的重要指标,是消费者购买与否的重要依据,糖酸含量及其比值是影响果实风味的重要指标。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碳代谢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植物光合固定,碳水化合物运输、转化及积累等,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糖、酸等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16-17]。套袋后的果实处于弱光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同化物的分配与积累速度降低[31]。研究表明,套绿袋和蓝袋会显著降低砀山酥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红袋对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较小[29]。在白罗莎里奥葡萄上,不同颜色果袋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黑袋>白袋>蓝袋>红袋,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显著,可滴定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黑色>白色>红色>蓝色,糖酸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蓝袋>白袋>红袋>黑袋[28]。本研究中,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逐渐增加,随着采样时间的不同,不同颜色果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高低略有差异,整体上,对照、白袋和蓝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较高,绿袋和黑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较低,红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居中,且不同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盛花后107 d 达到18%以上。这与之前在阳光玫瑰葡萄上的多数研究结果相似,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25,30,32]和糖酸比[24]由高到低依次是不套袋>白袋>蓝袋>绿袋>黑袋,而彭言劼等[6]的研究中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白袋(17.01%)>绿袋(15.21%)>全遮光(14.39%)>蓝袋(12.63%),糖酸比由高到低依次是白袋>绿袋>蓝袋>全遮光。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研究中所使用的果袋种类不同造成的,不同颜色果袋的透光和滤光效果不同,目前国内没有对果袋的生产标准进行统一,从而造成不同研究所使用的果袋种类存在差异,进而造成试验结果的不一致。

总之,不同颜色果袋内的光照强度和光谱组成不同,从而影响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和品质。红袋和白袋在降低果锈发生的效果上较小,且白袋会降低果实硬度,提高单粒质量,而红袋会提高果皮亮度,降低果实硬度;蓝袋在降低果锈的发生效果上介于绿袋和白袋之间,且蓝袋会提高果皮亮度,降低果实硬度;绿袋会推迟果实成熟,降低果实硬度、果皮亮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黑袋对果锈的防控效果最好,但是会推迟果实成熟,降低果皮亮度、硬度、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

猜你喜欢

盛花果袋果皮
不同颜色育果袋对‘瑞雪’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外源褪黑素对梨叶片及果实矿质营养的影响*
猕猴桃品种金农与金阳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动态分析*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动态变化
不同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新型便携式果实套袋器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别乱丢果皮
不乱扔果皮
甜玉米果皮细胞层数、纤维素含量与 果皮柔嫩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