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3-09-04罗隽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9期
关键词:抗焦虑家属障碍

罗隽

(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焦虑障碍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精神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损害较大,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人格健康。焦虑障碍患者多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并可出现躯体化症状,如胸闷、心悸、头痛、头晕、大量出汗、尿频、尿急等,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大[1]。焦虑障碍多呈慢性化进展,较多患者难以治愈,终身患病,需进一步完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抗焦虑药物是焦虑障碍治疗的主要药物。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抗焦虑药物单一疗法治疗效果有限,对于患者预后改善较为不利,因此可联合其他疗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3]。认知行为疗法是抗焦虑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患者建立理性的信念,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有助于纠正患者的焦虑障碍状态。为此,有必要总结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为该疾病防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价值

1.1 改善患者的认知思维能力

焦虑障碍患者的思维存在异常状态,认知能力下降较为显著,因此无法有效识别接触的信息或容易出现错误理解的情况,进而诱导焦虑症状产生[4]。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状态,引导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认知错误和思维观念异常,避免不合理的思维观念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认知行为疗法可快速帮助患者认清自身的缺点,引导患者调整思维,建立合理的认知,这样才能正确面对自身疾病,促进患者与自己和解,有助于改善焦虑障碍带来的各种临床症状,纠正行为认知偏差[5]。

1.2 减轻焦虑症状

焦虑障碍具有难根除、易复发的特征,多数患者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难以有效改善焦虑症状。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症状,引导患者正确面对人和事物,缓解其紧张、担忧、过分敏感、烦躁等情绪状态[6]。经过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后,患者可以改善认知观念的异常,缓解情绪焦虑,同时也可降低坐立不安、烦躁等运动性紧张及自主神经症状[7]。认知行为治疗可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焦虑的原因,促使患者自主摆脱焦虑症状,因此治疗效果较为稳定,有助于患者长期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抵抗焦虑症状的烦扰[8]。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产生后,多伴有应激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避免患者形成应激障碍[9]。经过规范治疗后,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和应激反应情况均可获得有效改善,相关量表评分的改善通常较为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1.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焦虑障碍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其主要原因为患者存在行为认知异常,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和日常活动,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自理,正常学习和工作也无法有效维持[10]。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帮助患者找到思想上的突破口,疏导焦虑情绪,建立正确的认知和信念,转变错误思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使患者主动地约束自身行为,学会主动调节情绪,有助于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1]。此外,患者的认知行为改善后,可以更好地回归社会,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有助于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12]。

1.4 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抗焦虑药物治疗是焦虑障碍治疗的重要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症状,但是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局限性,较多患者疗效欠佳[13]。用药治疗期间,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以进一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行为异常,发挥协同抗焦虑作用,从生理和心理两层面纠正患者出现的异常状态,有助于更好地纠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异常。此外,药物治疗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患者耐受性较差,部分患者会中途停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提升患者的抗焦虑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有助于缩短用药疗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4]。

2 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策

2.1 评估分析

焦虑障碍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患者的病因也不尽相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为保证认知干预疗法的有效性,应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评估,采用相关评估工具量化分析患者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社交障碍、情感障碍及适应障碍等,可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患者的精神障碍[15]。同时,要做好日常观察,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观察患者的行为异常情况。除观察患者外,还要与患者的家属、父母及学校老师等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和日常行为认知异常,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16]。认知行为干预的时间较长,多在8 周左右,不同患者的干预进度存在一定差异,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2.2 认知重建

焦虑障碍患者存在认知观念及认知行为的异常,需要引导患者重建认知,帮助患者认清自身的错误观念,改善其认知功能失调状态,重塑合理的认知观念。可根据患者的生理反应和思想观念情况,引导患者观察他人,分析他人出现该种行为、情绪的原因,然后再引导患者模仿该观察对象的行为活动和思想活动,使患者开始尝试理解别人的感受,同时反思自身存在的异常,帮助患者认识其信念异常[17]。可设置情景,与患者进行角色扮演,增加结构化信息,让患者在情境中理解和感受各种情绪状态,包括喜、怒、哀、乐等。帮助患者识别异常的情绪状态,了解各种情绪产生的机制;同时,学会转变思维,思考自身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异常,主动思索如何改善情绪与行为,而不是一味沉浸于焦虑的内心世界中[18]。此外,可组织开展团队体育活动,引导患者与其他人员接触,消除患者的人际沟通交流障碍,激发患者对于社会活动的兴趣,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在认知功能重建活动中,要将抽象的情境或者情绪感知,用具象化的语言阐述出来,让患者更好地鉴别错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识别焦虑障碍,主动消除焦虑的禁锢。

2.3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常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直面内心的痛苦,进而针对性地消除焦虑情绪。通过该方法可以让患者直接进入自己的心境,观察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最恐惧和焦虑的事情,有助于帮助患者理清思绪,直面内心的痛苦,找到思想突破口,消除恐惧、焦虑的根源[19]。在实施过程中,会为患者建立一定的情境,引导患者通过想象或联想进入到恐惧焦虑的情境中,然后观察自身的负性情绪反应,发现患者面对焦虑和恐惧刺激的根源,纠正对该因素的恐惧。通过暴露疗法,患者可以认清自己习惯性恐惧和焦虑的原因,消除对于恐惧和焦虑的错误认知,扭转焦虑反应,减轻认知行为异常。

2.4 家属教育

焦虑障碍的发生机制复杂,相关认知干预设计的层面较多,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走出焦虑障碍的阴影。因此,应向患者家属说明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治疗作用,举例讲解经规范认知行为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及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的情况,增强患者家属的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向患者家属指出,在认知行为干预中,家属要扮演监督调控者的角色,帮助患者规范地完成认知行为治疗[20]。同时,应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避免增加不良刺激,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此外,应针对家属担忧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问题进行耐心解答,纠正家属的错误认知,使家属科学地认识认知行为疗法,严格按医嘱要求执行相关治疗措施,切勿急于求成。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积极开导患者,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反应。指导家属多陪伴患者,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给予患者正向鼓励,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提高干预效果。

2.5 管理焦虑

焦虑障碍患者对焦虑的控制能力较差,会沉浸在焦虑状态中无法抽身,因此要帮助患者学会远离焦虑,拒绝焦虑,摆脱焦虑。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以稳定的心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物,出现焦虑刺激因素或焦虑情境时,应立即提醒自己放松身心,不要受到其干扰。做事时切勿马上行动,应静下心来观察人或事物,思考合理的处理对策[21]。指导患者学习自我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后放松、肌肉渐进式放松等。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焦虑、敏感、坐立难安的状态时,立即实施自我放松,避免焦虑情绪生成。指导患者面对外界人或事物时,不要只理解字面的意思,应耐心思考其背后的含义,分析人的意图或想法,避免自己做出错误的假设或不当的行为。指导患者每日睡前或晨起时进行冥想训练,稳定自身情绪,使自己思维清晰,改正错误思维及观念。

2.6 反思与复习

认知行为训练的时间较长,患者经过规范的长时间训练后,通常能够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此时可以指导患者分析自己的错误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让患者剖析自己的情绪状态,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与患者一起回顾认知行为疗法的学习与练习过程,逐一列举学过的技巧和方法,如放松身心、观察他人、控制情绪等,使患者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主动地对抗焦虑情绪的产生[22]。与患者家庭、社区、工作单位或学校等机构联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适应社会,巩固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成果。

2.7 生活方式调节

长期焦虑障碍状态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下降较为显著。认知行为干预中,应注意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组织患者进行生活技能锻炼,如做家务、烹饪、插花等,鼓励患者积极提升生活技能,以提高其生活信心。同时,也可以引导患者参与病友茶话会、文娱活动等,总结治疗心得体会,激发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引导患者主动与他人沟通,消除社交障碍,促进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减轻患者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让其避免长时间工作或熬夜,规律睡眠,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诱发患者的焦虑状态。鼓励患者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这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助于患者保持身心健康。

3 小结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可为焦虑障碍患者建立认知行为的良性循环,帮助患者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纠正错误认知和不合理行为,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认知和行为状态,减轻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和正常工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抗焦虑家属障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逍遥散对卵巢切除联合慢性应激大鼠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