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生活力”提升的高中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实践
2023-09-04范波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依托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学生的“生活力”。教师运用与学科课程相适应的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拓展资源,有助于建构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力课堂,培育学生的生活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生活力;高中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9-0066-03
【作者简介】范波,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东海,222300)中学政治教研员,高级教师。
“生活力”出自陶行知先生生活力教育思想,即“实实在在的生活的能力”。“生活力”培育与当前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高度契合的,其目的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彰显核心素养培育,培养有“生活力”的学生。
提高“生活力”的课堂指的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化情境中发展自己,提高认识自然、适应社会的本领的课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强调构建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的、利于“生活力”培育的课堂,而体验式教学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能有效推动课堂“生活力”的培育。体验式教学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共探问题、体悟成长,助推学生自身和谐发展。
把体验式教学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其深度参与,提升其生活力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应在体验情境创设、体验活动开展、体验资源拓展等方面探寻课堂生活力培育的适切路径。
一、创设情境,观照学生的“情”与“知”
实施体验式教学,创设适合学生需要,并且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反应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迅速投入学习情境中,在情境中理解知识,并尝试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内化为相应行为。
1.坚持生活化:激趣育情
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情境的预设,需要使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情相贴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主动感悟、吸收知识、升华情感、发展能力。例如,在讲授“实现人生价值”时,可导入以下情境。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给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在党的领导下,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成效显著。期间,社会上涌现了无数“抗疫”英雄……
以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导入,引发了学生的共鸣,触动了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公共精神,提高了公共参与意识,加深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理解,强化提升“生活力”的自觉性。
2.创设问题链:启思明知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化的体验情境,情境的创设依托序列化的问题链。而恰当科学的情境问题引导,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旧知、建构新知,能够启迪思维、明晰知识、发展素养。
例如,在讲授“矛盾观”时,以“某校A班的喜与忧”为主题,创设系列化情境,并层层提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情境1:某校A班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在全校综合考评中一直居于前列,但是个别学生存在上课开小差、不交作业的行为,破坏了班级形象,影响了全班整体成绩。
问题1:如果你是A班一员,你如何用矛盾观来评价A班现状?
情境2:作为班长的你与表现不好的同学开展“结对帮扶”,那些上课开小差、不交作业的同学有了很大转变,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問题2:从矛盾的特殊性角度,阐述你是如何让这些同学转变和进步的。
情境3:A班有很多学生滋生了骄傲自满情绪,成为影响班级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班主任为此忧心忡忡。
问题3:请你从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角度,为班主任分忧解难。
这样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能够开拓思路,巩固知识,使学生在反思体验中提高认知与觉悟。
二、开展活动,彰显学生的“智”与“能”
时代呼唤有能力、高素质的公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提供相应情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借助角色扮演和有效评价,切实增强学生的智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1.在体验过程中:融入角色身份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要求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对知识予以剖析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融入扮演的角色中。通过角色体验,学生不仅主动关心自己的生活,而且让已有知识在体验中再现、重构,增强了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和能力,有助于“生活力”的培育与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公交车乘车价格调整”模拟听证会,学习社会听证制度的相关知识。在角色分工时,教师需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学生能不能带零食或者手机进教室”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开模拟听证会,以加深学生对社会听证制度和民主决策的认识,在情境模拟中增强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2.在体验活动后:反观多元评价
课堂体验活动的评价要以活动任务为载体,包括教师评价,也包括学生评价。体验活动后,学生评价又包括自评和互评。一方面,学生应该分阶段对自己的体验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关注体验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分组体验竞争中开展学生互评,以实现体验活动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情境体验活动后,教师可以将体验活动评价通过班级橱窗以及校园展示框进行集中展示,这不仅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关注与培养。
三、拓展资源,外化学生的“思”与“行”
建构“生活力”课堂需要教师整合各种体验资源,拓宽学生反思与践行的渠道。
1.巧用校内资源,恰当对接
校园中的课外资源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思考这些资源对自身有无价值的同时,必然会在行动中趋利避害,在体验中促进“生活力”培育。例如,为方便学生饮水,我校为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直饮水。然而,部分学生节水意识不强,出现了浪费直饮水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计相关体验活动(见表1),使学生在节约用水活动中反思、践行。
在具体的体验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校园生活中运用起来,通过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体验,不断反思、践行,在再现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社会参与能力。
2.活用乡土资源,适时联动
社会生活为“生活力”培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能否灵活利用社会资源,不仅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关系到能否达成教学目标与效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走访、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培育和发展“生活力”。
例如,在学习“弘扬革命文化”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调查了解本地革命故事,让学生走进当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写好调查报告,并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弘扬地方红色文化”这一主题,向政府建言献策。教师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有助于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彰显思政课的德育引领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丁振刚,陈厚敏.体验式教学“三关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