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2023-09-03刘金城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3期
关键词:预见性体温手术室

刘金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手术室,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来,随着手术室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手术中约有50%的患者可能出现低体温症状,引起术后寒战、感染等并发症,尤其是机体免疫力较低的患者,在术后更易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发生改变,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已经成为了临床中关注的重点[1-3]。传统护理措施主要是遵医嘱采取被动护理,虽然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但在患者体温等方面的护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其护理需求,还需找出更有效的护理方案[4]。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是指在低体温发生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评估,并能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风险,尽可能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手术质量,患者在这样的护理方式下往往更信任医务人员,能积极配合临床护理,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5]。对此,本文主要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低体温的预防效果,以期为手术室干预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泌尿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即观察组(基于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3~77岁,平均(53.18±3.28)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为27~79岁,平均(53.22±3.34)岁。本次研究均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符合手术指征,需采取手术治疗。②在护理开始前,患者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加入。③能够为临床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疾病者。②存在过敏性皮肤与口腔炎症等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状态异常无法配合研究开展者。④肝、肾功能等重要器官功能下降者。⑤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者。⑥恶性肿瘤疾病、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缓解其负性心理情绪;手术中需注意给患者保暖,手术室温度应维持在25 ℃,对手术显露位置可增加保暖措施,注意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情况,每小时监测1次,对患者所需输注的液体应进行加温处理,维持正常温度,以预防低体温发生。

观察组采取基于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①组建专业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手术室总带教、泌尿专科组长与主治医师组成,小组成员均需要进行与基于FMEA模型相关的护理知识学习,并根据护理方案中会涉及的操作流程、工作步骤等根据顺序利用图形讲解的方式进行。②护理方案实行:在手术开展前,护理小组成员应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评估,分析所有不利于术后康复的危险因素,并对潜在风险进行罗列,将潜在的失效模式整理完整后制订更合理的护理方案;在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应对既往临床护理中患者出现低体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低体温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其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健康教育、针对性疏导、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等),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状态,必要时可采取加温或保温设备干预;在手术过程中应设置适宜的温度,随时关注其体温改变情况,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增加保温处理,可用无菌包布、中单等棉织类替代被子加盖;术中冲洗应尽可能采取温盐水;术后应及时处理切口敷料,为其增加加温毛毯,减少体内热量向周围低温环境转移,提高体表温度。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理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手术不同时间段核心体温,术后麻醉完全清醒时间。护理满意度量表满分为100分,可划分以下情况:满意(分数≥80分)、较为满意(分数<80分,≥60分)、不满意(分数<60分)。总满意度=(较为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5.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护理后满意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护理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术后麻醉完全清醒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更低,术后麻醉完全清醒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术后麻醉完全清醒时间对比

2.3 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核心体温比较 观察组手术不同时间段核心体温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手术不同时间段核心体温对比(℃,)

表3 两组护理后手术不同时间段核心体温对比(℃,)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34~36 ℃为轻度低体温。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5%~85%[6-7]。这是因为,在麻醉药物的影响,人体肌肉会逐渐松弛,进一步影响血管与中枢神经中的体温调节,使体表温度明显降低[8]。在正常情况下,低体温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在严重低体温状态下甚至可导致代谢产物出现毒害物质积蓄,出现营养不良[9]。另外,在低体温发生后,患者可伴有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率改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排出量明显增加,严重时可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10]。因此,如何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11]。

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是指以小组为导向,根据患者身体状态以及护理环节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建立一套更具备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简化了既往护理繁杂的护理流程,使得整体护理流程更加简便,同时也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较常规护理措施更能及时有效的观察到患者的病情改变[12]。在手术室护理中,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能够与医师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帮助医师识别患者与医疗服务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13]。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也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有组织的护理管理,与传统护理不同的是,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制订护理方案[14]。在风险事件的干预中,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能够积极预防、预想在护理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及时遏制风险事件[15]。通过系统性的FMEA培训可增加预见性护理环节的紧凑性与高效性,使患者能够得到全程的优质护理,并能针对护理中不同的阶段采取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保证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危急值[16]。

本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在护理后的满意度相对更高,提示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高疾病护理满意度。这是由于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能从多方面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同时还能疏导其负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因此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17]。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案与行为,纠正常规护理中的不良行为,并从既往临床低体温诱发因素着手,改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更低,手术不同时间段核心体温更高,提示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能够维持术中温度,积极避免低体温的发生,有效预防由于低体温引起的多种并发症,较常规护理措施更能提高护理的安全性[19]。此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完全清醒时间更短,表明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不仅能够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同时还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这可能是因为FMEA模型的主动护理可以通过绘制直观的工作流程思维导图来改善传统护理中的不安全护理链接,并建立更高质量的护理计划,预估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加强管理,从而降低由于低体温引起的术后恢复时间延长等情况,对此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20]。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干预中采取基于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与低体温发生率,对预防低体温发生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预见性体温手术室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