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HBME-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23-09-03乐桂花伍毓强刘启榕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3期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标志物

乐桂花 伍毓强 刘启榕 罗 媛

(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 三明 36600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病灶直径较小,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是预后相对较好的肿瘤类型。临床针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研究多见,其中关于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研究是重点,对于本方面的研究有助于疾病的有效治疗及预后的改善,故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研究热点[1-2]。CD56、CK19、TPO及HBME-1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研究较多,其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研究也可见[3-5]。但是上述标志物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针对性研究仍相对不足,且其与本类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极为匮乏。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及HBME-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4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为A组,4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为B组,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为C组。A组中包括男10例,女30例;年龄19~66岁,平均(44.31±7.36)岁;病灶直径0.2~1.0 cm,平均(0.44±0.13)cm;单侧者31例,双侧者9例。B组中包括男9例,女31例;年龄19~65岁,平均(44.39±7.43)岁;病灶直径0.2~1.0 cm,平均(0.43±0.13)cm;单侧者30例,双侧者10例。C组中包括男9例,女31例;年龄23~66岁,平均(43.96±7.56)岁;病灶直径1.2~5.5 cm,平均(2.63±0.39)cm;其中30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为甲状腺腺瘤。3组的性别与年龄比较、A组与B组的病灶直径及部位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A、B组纳入标准:18岁及以上;于本院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直径≤1.0 cm;知情同意及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甲状腺癌;妊娠阶段;哺乳阶段;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既往甲状腺手术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已进行相关治疗。C组纳入标准:18岁及以上;于本院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知情同意及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妊娠阶段;哺乳阶段;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既往甲状腺手术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已进行相关治疗。

1.2 方法 3组标本均经4%中性甲醛固定,并以石蜡包埋,连续4 μm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HRP Multimer法,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均设已知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采用双盲法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进行结果判定。

1.3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 CD56、HBME-1阳性染色为棕黄色或棕褐色,定位于细胞膜;CK19阳性染色为棕黄色或棕褐色,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TPO阳性染色为棕黄色或棕褐色,定位于细胞质。按细胞显色比例及染色强度进行评分,每一标本选取5个400倍视野统计阳性细胞数,无着色为0分,≤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按细胞显色强度计分:未显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2项分值相乘,取5个视野平均分为该标本得分。按得分表达情况分为4个等级:0~1分(-),2~4分为(+),5~8分为(++),≥9分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以软件SPSS 23.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关系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CD56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A组及B组CD56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阳性表达率比较,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CD56阳性表达情况比较[n(%)]

2.2 3组CK19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A组及B组CK1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阳性表达率比较,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CK19阳性表达情况比较[n(%)]

2.3 3组TPO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A组及B组TPO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阳性表达率比较,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TPO阳性表达情况比较[n(%)]

2.4 3组的HBME-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A组及B组HBME-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阳性表达率比较,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HBME-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n(%)]

2.5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及HBME-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及HBME-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及HBME-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临床高发病,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临床中针对甲状腺癌中较多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的研究是重点[7-8]。CD56、CK19、TPO及HBME-1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研究均可见,但是上述标志物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细致表达变化研究较少。CD56是一种神经黏附分子,其表达异常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与肿瘤细胞的迁移等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9-10]。CK19在正常甲状腺滤泡中呈现局灶性表达的情况,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则呈现弥漫性表达。TPO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的,但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包括甲状腺癌的表达相对低下[11-12]。HBME-1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13-15]。但是上述标志物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变化研究相对较少,且其与本类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较少,且现存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K19及HBME-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CD56及TPO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P<0.05),而存在与不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表达的情况无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肯定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及HBME-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说明上述标志物的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检测价值较高,但对于鉴别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明确的检测作用。分析原因,上述CD56、CK19、TPO及HBME-1标志物对本类恶性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凋亡调控作用[16-18],同时其对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也有较强的影响作用,包括对本类肿瘤的血管生成、增殖、生长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影响较大,而这也是其在本类患者中表达异常的重要原因[19-21]。

综上所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CD56、CK19、TPO及HBME-1的表达显著异常,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猜你喜欢

乳头状甲状腺癌标志物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