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3-09-03鲍红杰
鲍红杰
近段时间,我在读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刚开始时,粗略看了一遍目录,心想:怎么都是写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作为一名老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啊!但鉴于作者的声望———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我还是读了下去,随之便被书中的理念所吸引。
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
李镇西校长的“启蒙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的出现,“让我第一次站在了‘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是啊,教育是对人的教育,首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能仅仅把学生当作“装分数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我们的学生都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千奇百怪”的人,他们接收新知识更快、想法更前卫,价值观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多元却还不稳定,同时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逆反心理较重,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多元的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所以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将“杂草”除掉。
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真正的人!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幸福。李镇西校长的每一篇故事中,都对学生充满理解,充满尊重,充满了大写的“爱”。我们也应该用爱为学生搭建好平台,让他们在爱的氛围里切身体验到成长的乐趣、发展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做幸福的记录者
李镇西校长在书中写道:“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来写教育日记的精神和做法,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我也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从“闻春晓:我的朋友,我的同志”到“冯珉娟:从少女到法官”,李校长用教育日记、教育随笔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也见证了学生的成人成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总是送走一批学子,又迎来新的一批,何不用我们手中的笔记录下与他们相遇、相知的“酸甜苦辣”和“爱恨相交”呢!
品读完《爱心与教育》后,余音绕梁,其中一句——“爱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将成为我今后教育生活中的幸福宝典。
(作者单位:稷山县稷王中学)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