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镀金”归来,我在想些什么

2023-09-03芦啸坤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镀金申请者批判性

芦啸坤

留学英国的经历不仅使我收获了文凭,也使我获得了一顶名为“海归”的帽子。

“都说英国那边升学压力小、不唯分数论,是真的吗?”“听说上课的时候学生还能和老师吵起来?”“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他们很多人都不上大学,那他们的去向是什么?”回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經常会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包围,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该以何种立场、何种态度回应亲朋好友的关切和提问。

直到我工作后,进入教育传媒行业,受前辈们的启发,才终于能将混乱的思绪慢慢理清,将个人体验、个人感悟及个人思考整理成文。

多样化的录取标准。与国内研究生录取方式不同,英国研究生的录取实行申请制,即大部分学校不设专门的考试,而根据申请者提供的材料决定录取与否。英国研究生的录取标准可谓“错综复杂”,“本科院校排名”“本科平均学分绩点”“语言成绩”“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作品集”等都是校方衡量申请者竞争力和真实水平的标准。举个例子:若申请者本科院校排名靠前但本科期间平均学分绩点较低,是难以获得顶尖英国院校的青睐的;若其本科院校排名不占优势但本科期间平均学分绩点以及实践经历突出,甚至可以搏一搏“G5”(即英国顶尖的五所高等学府,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没有哪一项录取标准是决定性的,但每一项都是必不可少的。复杂、多样的录取要求使申请者们获得了重新被评估、被认可的机会,个人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全面的考量。此外,申请者可以同时向多所英国院校甚至多个专业方向投递申请,同时也可能会收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院校水平等作出反选。“错综复杂”的录取标准给予了申请者更多被看到的机会,对综合素质的考量使得许多学生拥有了“逆风翻盘”的机会。但是,“内卷之风”逐渐吹到了英国,英国院校开始逐年提高录取标准,想要“逆风翻盘”,只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轻松而亲密的师生关系。“大家每个人都低着头奋笔疾书,没有人和我对视,没有人和我说话,我们是在开会吗?”老师苦笑着打趣。“大家都没有问题吗?没人想和我聊聊天气吗?”老师再一次尴尬地笑着。那是一节难熬的选修课,教室里的座位几乎都被中国留学生占据着。“中国学生不擅长提问”是我们留给老师的印象。“是不擅长吗?还是不习惯?不习惯提问、不习惯质疑可能是中国学生的通病吧。”我经常这样想。在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通常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掌握着话语权,学生不合时宜的提问、直截了当的质疑可能不会被接受。因此,许多中国学生与教师沟通时是胆怯的、含蓄的,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似乎是严肃而疏远的。相反,盘着腿和老师讨论文献、毫不顾忌地否认老师观点、称呼老师昵称是英国常见的课堂状态。老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拥有相对平等的话语权,英国师生关系是轻松而亲密的。师生关系的差异可能与中英两国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等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儒家文化推崇的“尊师重道”观念成为了中国人甚至东亚人在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准则,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师生关系的发展方向;而英国师生关系的形成则更多受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等思潮的影响。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理应进行传承,但也应警惕它可能会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包袱。换句话说,“尊师重道”的观念不应过度延伸,其边界在何处、如何恰当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何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保障学生质疑的权利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随处体现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如何养成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是困扰众多中国留学生的问题。它像一位既陌生又熟悉的朋友,藏形匿影却又无处不在。“要批判地看待问题”“你的论文过于‘描述,缺乏‘批判”,是英国老师给我以及许多中国留学生的建议。起初,我简单地将批判看作批评,认为反驳就是批判,或者既谈好的又谈坏的、既聊正面的又聊负面的就是批判。但是,批判不等同于一味地批评,也不能简单地用“好的坏的”“正面负面”来概括,它要求我们带着质疑的精神独立思考、全面考量,并提供能佐证观点的依据。我的一位任课教师曾说:“很难有人能在一个题目上得出完全的、最后的真理。”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批判性思维都督促着我要大胆质疑、谨慎断言、延迟判断。那么如何在论文中体现批判性思维呢?在我看来,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就像是在“挑刺儿”或者“较真儿”。例如,写论文时,我可以指出现有文献中不全面、不客观的部分,并拿出足够的证据对其进行补充和延伸,或者借助已有文献直接指出某个理论或研究结果存在的问题。同时,不轻易相信任何学者提出的任何观点,因为任何理论都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正确性也会有所不同。为了体现批判性思维,尽可能全面而客观地讨论问题,论文写作经常难以得出最终结论或产生明确观点。对此,我的导师曾说,有时体现思维过程比得出结论更重要。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生活在英国可能会遇到许多“奇怪”的事,我曾被英国相对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对待不同职业的态度所冲击。例如,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是依据个人特质以及个人职业规划作出的选择,与接受普通教育并无优劣之分,基本不会被认为是“差等生”的退路。同时,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获得优厚待遇,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受到重视和尊重。此外,许多英国人有着放下身段、从头再来的勇气,即使他们拥有高学历、符合所谓的“成功的标准”,也很少愿意生活在既定轨道上。想想我自己的人生,从升学到工作,每一步都仿佛在按照“说明书”进行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那么也不应该有一模一样的人生轨迹。或许国情、社会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着我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电影《心灵奇旅》中提到:“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只喜欢看天空、散步、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况且“完美”本就没有固定标准。我期待着自己能拥有脱离轨道的勇气,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喜好生活。

离开英国已有半年多的时间,我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总是怀念过去那段生动、有趣的日子。对我而言,留学经历仿佛在体验错位的人生,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国度,体验着世界的多样、文化的多元,新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逐渐形成。可能会有一些声音,在留学生们感怀往事时,轻飘飘地将一切归因于“没有经济压力”或者将留学称为“镀金”“水学历”。当然,获得文凭是留学的目的之一,但那些自愈、慎独、内省的时刻,才是留学真正的内涵。

责任编辑石岳巍

猜你喜欢

镀金申请者批判性
德国2017—2018年难民庇护申请者的人口结构分析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银镀金累丝长方盆 穿珠梅花珊瑚盆景
来了晃一圈,走时已镀金 有些挂职干部“假装在基层”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omote regeneration of injured sciatic nerve through Schwan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secretion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德国接纳难民人数逾欧盟总接纳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