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策略研究
2023-09-03陈丽
陈丽
摘 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以2020年朝阳区戏剧节活动中学生组委会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案例分析,阐述了校外艺术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艺术 活动 成长型思维 项目式学习
北京市朝阳区以学生区级戏剧节学生组委会为载体进行深入实践。本文从戏剧节学生组委会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的角度,围绕艺术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探索校外艺术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策略。
一、如何理解成长型思维
2017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教授获得全球最大教育奖“一丹奖”。获此殊荣源于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及其团队经过40年,融合人类脑科学和心理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即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mindset)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作用。这一研究的核心——智力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y of intelligence)揭示了个体在成功或失败后出现不同反应模式的深层心理机制。
在关于此项研究成果的《终身成长》《思维:成功的新心理学》及《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等著作中,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人的思维模式(mindset)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做事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碰到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能很快调整恢复)更强,很快就能从失败中爬起来,不断地提高自己,潜力巨大。相对的是另一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学生,相信智力和才能是静态的、固定的、不变的,挫折和失败是缺乏智力的证据,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倾向于放弃、回避挑战。此项研究成果表明,思维模式会影响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会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固定型思维无法让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或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作用
(一)艺术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和体验,是开发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手段。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和尝试的机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二)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像艺术家一样”面对和解决问题的真实情景体验,是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助推器。艺术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艺术面向全体学生而言,相对于科学和其他文化课,艺术容许存在不同的理解方式。
(三)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情感智能,这是学生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方面。情感智能指学生能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也能够欣赏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能。
总之,艺术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情感智能,这些能力是学生面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时必不可少的。
三、以戏剧节为例,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策略
众所周知,2020年全球面临了一场特殊的灾难,疫情的到来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第三届戏剧节“戏剧节学生组委会”的成立就是针对学生宅家的现状,考虑如何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在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从不一样的艺术体验中获得新的艺术实践经历,并且有所收获,这份收获能够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导致的各种变化。
学生组委会项目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通过“项目式学习+线上主题模块课程+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的内容设计,通过多种角色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鉴赏者、策划者、主持人、创作者、管理者的全方位体验,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对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进行了深入实践。
(一)利用项目式学习,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执行“戏剧节”活动任务,创造机会,给予挑战,使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管理、如何应对挑战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培养成长型思维。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通过设计驱动型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们在活动中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实现。
和第一届和第二届戏剧节活动相比,第三届戏剧节活动有了较大变化,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不同,由以往舞台表演者、活动参与者,转变为活动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作品创作者,这一角色变化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收获和成长不同。这些变化缘自2020年的戏剧节活动中建立的戏剧节学生组委会项目(以下简称“组委会”)。
围绕“组委会”成员的构成,我们组织了3场线上竞聘展示活动,设置了四个组别的“组委会”岗位供学生选择和参与,分别是项目管理组、活动策划组、活动宣传组及作品评委组。组别设置对应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也为学生提供了从组别选择中认识自己的机会。从最初的竞聘活动设计到戏剧节各板块的策划实施,在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更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挑战的情绪状态。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体验不同的岗位。在不熟悉的体验中,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即使任务完成得不理想,学生也能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结果,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失败。
(三)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团队成员间深度连接与团队协作关系,在团队文化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具体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我們对线上线下活动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线上,结合“组委会”分组情况,开展一系列专题讲座、主题研讨会等,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和想法,注重为学生提供与戏剧节相关的知识和资源;线下,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具体任务单的执行为主要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注重知识的运用及学习成果的展示,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活动资源和活动情景的优化组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的深度融合。
(四)评价激励,有效反馈,针对学生的个性,及时鼓舞和激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强化学生追求自我成长的内在动机,从成长型思维转化和落实到成长型行为,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成长型思维的行为模式。
1.在学以致用的目标导向中,在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里,学生获得了归属感,促进了成长型思维的形成。
2.在活动不同阶段,根据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为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搭建了不同的展示平台,形成知识从输入到输出、从学习到表达、从体验到获得的完整学习链条,让学生的成长路径清晰可见,学生的实际获得、能力培养有迹可循。例如,戏剧节吉祥物设计、戏剧节海报设计、戏剧节主题曲创作、戏剧节微型剧本创作等主题活动板块中,都能充分体现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黄爱云,李霓.成长型思维对改善学生数学焦虑的教学启示[J].教育观察,,文章编号2095-3712(2020)13-0139-03,2020.
[2]梅海燕,等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培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J].中小学管理,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6-0046-04,2018.
[3](美)艾伦·维纳,(美)塔利亚·R·戈德斯坦,(法)斯蒂芬·文森特-兰克林著.回归艺术本身-艺术教育的影响力[M].郑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