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激发学生舞蹈动作创意的实践研究

2023-09-03杨倩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舞蹈

杨倩

摘  要:为有效激发学生舞蹈动作创意,我们从拉班动作分析理论内核出发,分析了创意舞蹈的探索要素,设计了“从形象出发——典型形象引发典型动态”“从动作出发——铺设动作创意路径,激发动作创意动机”和“从故事出发——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三种激发动作创意的方式。通过教学实践,学生舞蹈动作创意效果有显著提升。

关键词:舞蹈  动作创意  创意动机  创意舞蹈

一、引言

为培养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和艺术感知力的少年舞蹈爱好者,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舞蹈教研组构建了“少儿生活创意舞蹈”項目,并在2019年被评为北京校外教育优质创新项目。

然而,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让学生用身体表现舞蹈创意并不容易。低年级、学习舞蹈时间较短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但身体表现力不足,想法很“丰满”,实际表现出的舞蹈很“骨感”;中高年级、学习舞蹈时间较长的孩子具备一定身体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创意,但由于自我意识随年龄逐步增强,愈发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能充分表现。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表现自己的舞蹈创意,我们开始在实践中探寻有效激发学生舞蹈动作创意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动作创意的实践

创意舞蹈以拉班动作分析为理论内核,鲁道夫·拉班在其著作《教育的舞蹈》中提到了十六个动作主题。在此基础上,台湾创意舞蹈教育家张中煖将其总结归纳为五大探索要素:身体、时间、空间、劲力、关系。在创意舞蹈教育理念下,鼓励学生由内而外对五大要素进行探索,从而认识身体,学会使用身体,发现更多的身体动作方式。

创意舞蹈以学生为中心,创意并无对错之分,肯定所有经过学生思考和努力的成果。通过合适的目标与正确的引导,达成教学目的,建立良性循环。

(一)从形象出发——典型形象引发典型动态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认知了各种形象,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是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生活创意舞蹈中的形象体验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挖掘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典型形象引发典型动态,经过“模拟—想象—创意”过程,挖掘不同形象的动作特点,并运用舞蹈的方式呈现。以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塑造形象的能力。

“木偶”主题课是通过模拟典型形象,探索典型动态的尝试。以芭蕾舞剧《葛蓓莉娅》中木偶的舞蹈为原型,设置了鲜明的形象。孩子们要扮演木偶,还要想办法让小木偶舞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出三个木偶造型,再引导学生发现木偶的动态特点,然后在音乐节拍中按照A-B-C-A的顺序连接三个造型。学生可以得到一个自行设计的舞句。

“点—线连接法”适合舞蹈创意经验较少的学生,通过造型的“点”和动态的“线”帮助学生搭建创意的框架。框架内的内容源于学生,学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创意的方法。

(二)从动作出发——铺设动作创意路径,激发动作创意动机

创意动机是促使个体的创造能力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动力。在创意舞蹈课程中,创意动机包含创意的起点、创意的指向与创意的维持,是达成创意表达目标的内驱力。“唐舞俑”一课通过铺设动作创意路径激发舞蹈动作创意动机。

1. 动作时态:起始动机

拉班动作理论认为动作具有时态性。 “唐舞俑”一课以唐代舞俑作为创意起点,舞俑的姿态具有动感,记录了动态舞姿的瞬间,是动作进行时,适合发展。学生模仿舞俑舞姿,探索、想象舞俑动作发展的各种可能。

2. 动作要素之身体、空间:发展动机

经过舞俑动作发展的尝试,学生习得了很多碎片化动作。教师以此为基础,结合拉班动作要素,引导学生在身体与空间中即兴改变,改变的路径是:肢体位置—方向—运动路线—空间高度。此方法可有效激发动作发展动机,学生得到自创舞蹈短句。

3. 动作要素之时间:音乐动机

经过四次即兴改变后得到的舞蹈短句存在明显问题,如动作速度平均、动作转换不流畅。要改变这些问题,需从动作的时间性入手,运用音乐打破固有动作速度,将舞蹈融入音乐。教师在音乐中即兴示范相同动作的两种不同速度,即平均速度和加入快慢對比的速度。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音乐速度时值与舞蹈速度时值的关系,将舞蹈短句合理地融入音乐。

4. 创设特定审美情境,激发审美创意动机

舞蹈具有审美特性,“唐舞俑”的舞蹈创意是以中国传统审美为基础,通过欣赏舞蹈、了解舞蹈史知识而创设的审美情境,把视角放大到中国传统审美层面。在“舞俑穿越,梦回盛唐”情境中,审美动机被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为传统舞蹈赋予新的生命。

(三)从故事出发——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创意舞蹈倡导“自发性”的表达,创意舞蹈的理念并不局限于创意舞蹈课中,在剧目排练课中同样可以运用创意舞蹈的理念与方法。

在舞蹈《大卓玛·小卓玛》的开头,三个小卓玛用牛粪生起了一个火堆,其中涉及生火、吹火、烤火的情节。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创意舞蹈的理念,给出“生火”这一故事情节,赋予三个人物不同性格,根据性格合理地发展故事情节。有了性格不同的人物,学生可以体会人物内心,自发地表达。从“点燃牛粪”这个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情节为起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生动地表现出了由点点火星到吹出小火苗,再到撸起袖子烤火的过程,其间即兴引发的嬉戏尤为生动。

三、实践评价

课程实践两年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30%的学生在参与生活创意舞蹈课程之前有自主创意、编排舞蹈的经历。在生活创意舞蹈课上,有91.67%的学生能根据主题展开想象,在老师引导下自发地做出动作;在小组合作中,41.67%的学生非常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创意,50%的学生比较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创意;83.33%的学生乐于听取同伴的创意,能够融合大家的创意,另有16.67%的学生表示可以听取同伴的创意,但更想表达自己的创意; 83.3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观察模仿和肢体表现方面有所提升,7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文化理解方面有所提升,所有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交流合作与创意表达方面有所提升;91.67的学生认为创意舞蹈课非常有趣,并表示想继续学习创意舞蹈。

四、回顾与反思

在两年多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激发舞蹈动作创意的方法,有的效果非常好,也有一些效果不如预期,至今仍在思考如何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胜任力逐步提升,我们的团队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多鼓励、多肯定,树立信心很重要

学生有了自信心,才敢于尝试更多的动作创意。因此教师要肯定一切自发主动的动作创意,即使其不够完美。对于不完美之处,要在课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改进。

(二)不限制创意,但要预设创意点

动作创意属于思维的主体,旁人无法预测。所以教师不要预设或猜测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动作创意,而应该找到这一课的创意点,运用任务驱动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达到创意点。

(三)创意任务不要过于开放

过于开放的创意任务反而不利于产生创意动机。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也就无从创意。无论是搭建创意框架还是铺设创意路径,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创意有源头、有抓手、有目标。学生年龄越小、经验越少,给予的辅助相对就越多;年龄越大、创意经验越多,给予的限制就越多,在一定的限制下才能激发出更丰富的舞蹈动作创意。

猜你喜欢

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舞蹈之美——姑鲁寨
梧桐叶的舞蹈
雪精灵的舞蹈
我和舞蹈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