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让美育入脑入心

2023-09-03袁丽琬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美育

袁丽琬

摘  要:在教育部“双减”政策的大形势下,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供给的重要形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反馈和反作用于学校教育。校外声乐教育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综合类艺术科目,是校内音乐学科在校外的补充和延伸,应更具实践性、创新性和时效性,才能更好地带动校内音乐学科在课后服务中得到融合和提升。本文旨在研究校外声乐教学中“知”与“行”的有效融合,也就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在实践中学、将所学用于实践,可有效推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在根本上落实校外教育“养正立人、尚美至成”的育人理念。

关键词:知行合一  美育  校外聲乐教育  美育满足感获得感

“知行合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结晶,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教育更要做到“知行合一”。对校外教育来说,“知行合一”理念鲜明地体现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和“培根铸魂”的引领方向,这对于推广校外教育,尤其是提升校外美育教育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对美育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侧重艺术教育,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专业教育或通识教育,同时包括艺术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另一类更侧重从哲学层面审视“美和美育”的哲学美学,关注美的精神,追问人性与审美。这说明,目前的美育教育更关注如何认识和理解美育的观念层面的问题,但从教育教学操作层面来说,则更需要关注如何在美育过程中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校外教育应从美育教育的理念和知识出发,通过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艺术技能和美育修养,从而达到校外教育在美育上的教学目标。就校外声乐教育这一学科的教学来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推动“知行合一”,从而有效推进美育入脑入心。

一、以动取静,让校外声乐教育“动起来、活起来”

校外声乐教育与校内音乐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它更具“灵活性”和“参与性”。校外声乐教育教学的内容完全由教师根据学员的学情和身心发展情况自主安排,教师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这也更需要教师大胆创新。

(一)选曲要活,让学员动起来

校外声乐教育需要结合学员年龄、音色、性格等特征,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歌曲,这既可以充分发掘学员的声乐潜质,又可以让学员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为保证学员更好地了解歌曲背景和情感,教师会让学员提前预习歌曲并搜集相关信息,例如歌曲产生的民族、民族的特点和服饰、音乐风格、代表作等。这就要求学员必须“动起来”,自己去找,或请家长帮忙一起找,还要主动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听讲、学唱”,这既可以拓展学员和家长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二)教唱要活,让课堂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坚决摒弃“教师在台上、学员在台下,教师教一句、学员唱一句”的“老套路”,而是学在一起、唱在一起、演在一起,通过教唱、独唱、齐唱、表演唱等形式,加上适合歌曲风格的表演动作,同时对整首曲目进行整体、合理的编排,真真正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员通过欣赏教师的“沉浸式表演方式”,主动参与到歌曲演唱中,以情带声,既培养歌唱兴趣和表演激情,又以此为基石,渗透声乐技巧,把气息训练、吐字方法、声音位置训练等融入教学中,有效提升学员声乐技能水平。

(三)让学员感受“我的课堂我做主”

例如,《猫咪的梦想》是一首偏流行动感曲风的歌曲,适合6~8岁的学员演绎。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让学员观察、了解猫咪的模样和生活习性,模仿猫咪的动作和叫声,想象自己变成一只小猫咪;然后教师配合歌曲音乐,示范带领学员一起表演,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吸引学员;同时,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设置实践展示环节——“我的舞台我做主”,让学员把课堂当成舞台,直接将所学付诸实践表演,真正让校外声乐教育的课堂活起来、生动起来。

二、以比践学,推动美育满足感获得感由外至内渗透

校外声乐教育的育人理念是普及声乐艺术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以基础教育普及为主,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为辅,“金字塔”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考验学员的艺术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成果?为此,需要将学员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展现。笔者认为,参加各类声乐比赛无疑是最好的检验教师教学成果和学员学习水平的试金石。

(一)舞台实践推进美育外化于行

舞台实践是艺术专业学科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没有舞台实践,空谈艺术,就像皮囊少了骨架、空洞的躯壳没了灵魂,所以只有通过舞台锻炼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艺术效果。例如,有些学员虽然已经学习声乐五六年,且每周按时上课,回家认真练习,但依旧没有达到相对较高的艺术水准,主要原因就是“光唱不练”,没有将所学进行实践检验,缺乏舞台的演绎和锻炼,造成所学艺术技能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有迈到“行”这一步。

(二)舞台实践推进美育内化于心

竞技型的比赛舞台在检验学员专业艺术水平的同时,无形中会带给学员很多“增值服务”,学员参加各类比赛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和提高了专业素养,还积累了舞台演绎经验和社会交往经验,增强了自信心和认可度,收获了友谊,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参加比赛,学员们不仅是简单地学会一首歌,更多地会延伸到美育、精神和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满足又会影响学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从而在日常生活和校内学习中都散发自信的光芒,可谓“一行行,行行行”。

三、以点带面,挖掘美育标杆,带动“比学赶超”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艺术修养日益受到重视,校外教育有助于学员挖掘艺术潜能,提升专业艺术技能。校外声乐教育课堂中,专业技能突出的学员能、高水准演绎声乐作品,迅速成为教学模范和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学员模仿和“比学赶超”。

例如,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经典成为主旋律,笔者积极挖掘声乐班某学员专业声乐技能,协同家长找著名词曲作家为该学员量身打造了一首反映红军东征的红色歌曲《清水湾》。该学员前后花了约一年时间,到清水湾开展实地调研,亲身感受毛泽东主席坐过的老石碾的革命痕迹,与当地的农民爷爷一起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拍摄了MV,将作品进行深情、完满地演绎。整个过程对学员本身就是一次实打实的党史教育和精神洗礼。回到课堂后,该学员又把在清水湾的所见所闻讲述、演绎给其他学员,这种亲身学习和模仿原唱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其他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瞬间掀起了一股“全班齐动员,学唱清水湾”的小热潮,这无形中又进行了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受到社会、广大学员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该学员的案例就是榜样学员带动、其他学员主动接纳、“比学赶超”的结果,从课堂的“知”、实地研究的“知”,到最后的“行”,把歌曲唱出课堂,唱到“革命圣地”。这一标杆的作用对于学员自己和家长,对其他同学和教师,甚至社会各界都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回顾笔者十多年的校外一线声乐教学历程,诸多学员通过跟随笔者进行校外声乐学科的学习、比赛及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声乐的专业艺术技能,更收获了美育的满足感获得感,以及自信心和成就感。很多学员不仅在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得骄人成绩,在学校的文化课和各种活动中也是佼佼者。这打破了有些家长所认为的“课外班会占用文化课时间,会影响成绩”的片面观点。

总之,“双减”政策下,要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对校内教育的拓展服务和补充作用,始终坚持以提升学员美育获得感满足感为终极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知行合一”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从而推动美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知行合一”做合格政工师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