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3-09-03尹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策略

尹玉

摘  要:自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研学旅行如火如荼地开展,随之而来出现了诸如“只游不学”、“重游轻学”、“外包”、缺乏考核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研学旅行课程质量令人堪忧。笔者结合近年来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的经验,提出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建设过程中包括学校统筹规划、培养科技类研学导师队伍、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四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科技类研学旅行  课程建设  策略

一、背景分析

(一)国家政策支持有效推动研学旅行快速发展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中小学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研学旅行受到极大关注,并得以迅速开展。

(二)科技教育在全面育人中体现的薄弱现状需要改变

科技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途径,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增加学生活动的科学探究,将学科领域知识加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科技体验和实践体验。开展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有利于充分挖掘科技的育人功能,有效变革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在科技类研学旅行中实现全面发展。

(三)特色项目建设为研学旅行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抓手

北京市教委在全市校外教育机构中开展“三个一”项目活动。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发了“童眼探大国重器”科技特色项目。该项目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分为六大板块,每一板块都设有研学旅行课程。同时,在研学旅行政策文件中也提出:任何学段都要涵盖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活动课程。因此,依托“童眼探大国重器”科技特色项目的课程建设,有效推动了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的发展,同时为笔者开展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积累经验。

基于此,笔者认为开展科技类研学旅行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但应进一步厘清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课程建设的策略,让研学旅行最大化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实施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的问题

(一)学校缺乏整体规划

尽管研学旅行非常火热,然而经调研,现阶段北京地区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开设研学旅行课程,很多学校仍然以“社会大课堂”为依托,全年级乃至全校学生一起到基地参观、体验。学校缺乏整体的设计与规划,忽视学生研学过程的探究、考察、体验等。

(二)缺乏专业的科技类研学导师

科技类活动同时具有专业性、实践性、探索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没有固定教材与课程标准,与中小学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内容差别较大。这要求科技教师深入挖掘研学资源,同时具备开发研学课程、指导学生完成研学活动的经验和能力。在当前的科技教育中,大多数科技教师无法承担科技研学活动导师这一任务。

(三)基于科技类研学课程的资源开发不足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共204个,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有33个。“十三五”期间,教育部遴选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形式,笔者了解到作为首都的北京,有很多科技教育相关的研学旅行资源,例如航空航天博物馆、汽车博物馆、中科院、高校等,然而却有很多资源没有被开发和利用。有些学校带领学生到科技场馆进行参观、学习,但游大于研,未深入挖掘资源,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研学旅行课程。

(四)缺乏评价反馈机制

《意见》中要求:“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然而目前来看,大多学校没有建立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体系,或者建立的评价体系单一,无法通过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

三、建设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的策略

近年来,笔者依托“童眼探大国重器”科技特色项目,自主设计开发了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通过不断思考与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学校统筹规划是前提

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于研学旅行极其重视,有较为完整的顶层设计。但在实施层面如果没有整体规划,会导致难以推进。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实施、保障、评价等细则,是研学旅行顺利实施的前提。以笔者所在青少年宫为例,将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作为重点工作内容,确定工作小组,并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管理条例、评价标准等,配有资金保障。在单位全力支持和统筹规划下,以特色项目为依托的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稳步推进,并吸引了百余名学生参加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提升综合能力。

(二)培养科技类研学导师队伍是关键

科技教师是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依托科技类教育资源,开发出以科技为主体,多学科融合的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因此,拥有专业的科技类研学导师是研学旅行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在“童眼探大国重器”项目建立初期,就成立了教師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校外科技教师、实验校科技教师、资源单位教师。为培养科技教师成为研学导师,团队教师均接受了研学旅行相关培训,对政策、理念、方法等系统学习、深入理解。同时,团队教师均有设计、开展研学旅行的实践机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定期围绕一个研学主题进行教研,做到常研、常新、常态化,从而提升研学教师的能力。

(三)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核心

研学旅行课程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体验性五大特征,同时没有课程标准与教材,因此基于不同学段课程目标,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编写课程大纲,系统设置课程,并依据大纲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是保障研学旅行课程常态化开展的核心。笔者认为,研学旅行只有课程化,才能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童眼探大国重器”科技特色项目中,笔者以“五育融合”为课程育人总目标,将研学旅行纳入系统的项目实施课程中。每一单元的设计均是在项目纲要的指导下,基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一体化”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原则,以“了解学情-开发资源-设计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完善”的路径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规定,选取了区域内、北京市内、全国内适合的研学基地,保证不同学段的学生到适合的地方进行研学旅行。同时,每一单元研学旅行课程有专门教师负责,并形成了“学-行-研-践”的研学旅行教育范式,保证“旅有所研”“旅有所学”。

(四)建立有效评价机制是保障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课程是实现研学旅行实践育人的根本途径。同时,需要科学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检验育人效果。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研学旅行课程高效实施的保障。以“童眼探大国重器”科技特色项目中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为例,项目从科技类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评价、课程研发评价、课程执行力评价和课程管理评价四方面构建研学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一个总目标制定三级评价指标,以此保障项目中的研学课程科学、高效地推进、实施。

四、结语

科技类研学旅行课程化对于促进科技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应充分挖掘研学旅行的课程价值与育人价值,坚持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方向,在研学旅行中促进学生成长。(本文得到中国儿童中心师资培训部邵旭老师的指导,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教基一.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S].教育部,2016.

[2]顾家城.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蓝皮书[M].北京:中国書籍出版社,2020.

[3]王杰.浅议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设置科技课程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02):99.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