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进口贸易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2023-09-03柳凯戴竹青

中国市场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

柳凯 戴竹青

摘 要: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我国的贸易大省,近年来进口贸易发展趋势稳中向好。但在进口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也存在消费品进口占比偏低、进口地域不平衡、进口贸易的社会经济效应有限等问题。文章基于贸易平衡发展的视角,梳理江苏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进口贸易的政策建议。江苏进口规模在国内位居第二,在贸易平衡发展的要求下,应继续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商品质量,优化进口市场来源,从而提高本省的经济福利水平。

关键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口贸易;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75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4-0000-00

2018年首次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我国贸易政策转向的风向标。在宏观层面,产业结构的转型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赋予了进口贸易新的历史使命。在微观层面,进口贸易承担起了服务民生、拉动消费的社会重任。江苏省从2003年起,进出口总值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二,在全国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13%-16%1。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与冲击之下,江苏省2022年上半年进口总值仍然逆势上扬,同比增长6.2%,强劲的省内需求对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1 江苏进口贸易的现状

从2016年到2020年期间,江苏省进口贸易稳步发展,进口贸易的规模从2016年的1902.68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464.91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1.99%。2020年,江苏进口来源国遍及全球的7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韩国、东盟、欧盟和美国为主。从进口贸易的方式来看,江苏已经形成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与保税物流三种贸易方式并举的格局。2019年,江苏一般贸易进口11503825万美元,加工贸易进口8826064万美元,保税物流进口2678323万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9.0%、37.6%和11.4%。从进口主体的类型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进口贸易的主力军,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总额为15972534亿元,占当年江苏进口总额的比重为68.05%。

2 江苏进口贸易的问题

从规模、进口地理分布以及进口模式来看,江苏省进口贸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进口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2.1 进口消费品占进口总额的比例偏低

进口消费品指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品,但不包括消费服务进口。本文沿用张建辉和李迎(2014)2的分类方法,根据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商品名称及协调编码制度》筛选并测量江苏省消费品进口数据,具体分类详见表1。在2019年和2020年,以人民币计价的江苏省进口消费品总额分别为1885.0亿元和1964.5亿元。同期,以人民币计价的江苏省进口总额分别为16171.1亿元和19828.4亿元,进口消费品占进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1.66%和9.91%。另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进口消费品1.45万亿元,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10.1%。而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前列,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全国前列,说明江苏进口消费品占进口比例偏低,进口消费需求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从进口消费品结构来看,江苏省进口的消费品主要涉及日化用品、服装、鞋靴、珠宝、车辆、医疗设备、钟表、家具寝具以及游戏运动品等。其中,化妆盥洗用品、珠宝、车辆、光学、医疗设备、钟表、乐器等占比在80%以上,书籍报刊、服装、鞋靴等占比较低,说明江苏省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对中高端进口商品的需求有望继续提升。这也符合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的需求重叠理论,即随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中高档次的商品需求也将随之增加3。

2.2 进口地域不平衡,苏南地区一家独大

江苏省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可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根据表2的统计数据,2016-2020年期间,以苏州、无锡、南京、常州、镇江为主的苏南地区进口总额平均为2013.35亿美元,占江苏省外贸进口总额的比重平均在86%以上,说明苏中、苏北地区开放型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外贸以传统的一般贸易为主,保税物流方式发展不充分,出口优势仍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进口需求的因素包括汇率水平、消费偏好、国外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一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一般认为,一国或某一地区的进口需求与该国或该地区的收入水平正相关。因此,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导致进口区域不平衡的直接原因。根据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到,2016-2020年期间,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50768元、35208元、26742元,且三个区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同比增速大致相同。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三大区域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一收入差距在2016-2020年的五年间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可以预见,省内进口表现出的地域间的不平衡在未来可能继续存在不去。除了收入差距以外,不同区域收入分配的失衡也进一步加剧了进口地域的不平衡。

2.3 进口贸易以进养出,社会经济效应有限

长期以来,江苏省一直是处于“以进养出”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而忽视了进口贸易对社会经济的正向效应。在进口服务于出口的发展模式中,加工贸易处于主导地位,中间投入品和其它生产资料在进口贸易中占据重要比重,这种进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垂直分工的模式,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出口。根据江苏统计年鉴数据,加工贸易在2016-2020年间的金额分别为5171.74亿元、6346.6亿元、7069.9亿元、6081.9亿元、5949.9亿元,占进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1.14%、41.17%、41.24%、37.61%、34.88%。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在江苏省进口贸易中占据重要比重,但在2019年和2020年出现显著下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般贸易的稳步增长;二是保税物流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出规模化、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等特点,国内供给无从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高端消费需求与高端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高于全国水平,高端产品供给缺口尤其突出。内部供给相对于社会需求的滞后催生了进口的需要。但从江苏的情况来看,以进口来弥补内部供给的不足,继而增进消费者福利的社会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9和2020年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5844亿元和37084亿元,同期进口消费品金额分别为1885.0亿元和1964.5亿元,进口消费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5.26%和5.29%,虽然消费规模在不断增长,但外部供给占比偏低,引致消费市场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非常有限。

3 优化江苏进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3.1 增加消费品进口,适当降低中高端消费品的进口关税

增加进口消费品的目的是弥补国内供给的不足,增加消费品的类别,提高消费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质量、品牌、创新的追求,在省内消费市场培养一批“挑剔”的消费者群体,这样做的意义除了拓宽省内的消费空间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发新的超前性需求,推动省内厂商创新,实现产品升級和产业结构改革的目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对本地需求最为熟悉,并会在此基础上制定生产经营决策。当本地需求具有超前性时,厂商就有可能率先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形成竞争优势,规避低价竞争和同质竞争的恶性循环。另外,省内消费品进口以中高端商品为主4,而这一类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因此,一、应进一步降低中高端进口消费品的关税,降低进口环节合规成本,从而进一步释放省内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二,在自贸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机场口岸等开设专营奢侈品的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及免税商店,将跨境消费购买力留在省内。三、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大力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大力发展网购保税进口业务,缩短海外商品物流时效。

3.2 加强省内协同发展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进口地域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所导致的,客观上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得到解决,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可以借助国家经济贸易发展规划来实现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的协同发展。进口增速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应依托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扩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商品进口规模。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通过提升港口陆海联运枢纽功能,实现港口与中欧班列的协同,打造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改善进口便利化水平;其次,作为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连云港还应积极将本地区建设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交流合作平台。通过有效衔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优化进口来源地结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将连云港建设成整车、肉类、水产品、果蔬、药品等特色商品的集散口岸,不仅能丰富省内外消费市场,满足消费者高端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能以点带面,拉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苏南、苏中的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收入偏低而引致的进口动能不足的问题;

3.3 优化商品结构,兑现进口的潜在社会经济效应。

江苏进口贸易目前处于量质并举的阶段。在继续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还应该调整进口商品结构,提升进口质效。一,江苏省的进口产品以机电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为主,占比超过七成以。在机电产品方面,应该扩大先进技术装备以及关键零配件的进口,增强高新技术产品的内部供给能力;在资源性产品方面,应该减少高污染的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增加原油、天然气等紧缺的资源性产品进口。二,畅通优质产品的外部供给渠道,增加医疗器械、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的进口,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三、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进口。增加医疗保健、养老育幼、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以及物流运输、节能环保、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倒逼省内服务产业丰富服务供给品种、提升服务项目附加值、解决由于服务需求升级导致的服务外溢问题。

参考文献:

[1]南京海关综合统计处课题组.改革开放40年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特征与挑战[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9,40(1):14-26.

[2]张建辉,李迎.浙江消费品进口现状分析及促进对策研究[J].国际商贸,2014(21):162-163,165.

[3]柳凯.促进外贸平衡发展-关于进口贸易性质和作用的再认识[J].商业经济,2022(7):106-107.

[4]陈慧敏,刘颖,周广军,等.进口消费品质量风险安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8(2):60-65.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贸易平衡背景下扩大进口对消费升级的促进机制与路径-以江苏省为例”(项目编号:2020SJA2213)。

[作者简介]柳凯(1986—),男,湖北武汉人,讲师,研究方向:经济贸易;戴竹青(1979—),女,湖北宜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产业结构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
中国两种引资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