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RG 的医疗管理机构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
2023-09-03刘宥宏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刘宥宏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引言
2017 年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地指出按病种付费模式作为多元化复合类医保结算模式,可以将医疗机构作为自我控制医疗成本动力、优化费用的基本结构。依照病种结算可以当作是医保支付的一种方式,该种模式对医疗费用上涨进行控制作用较为显著,不但可以显著抑制过度医疗状况出现,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促使医疗基金能够得到合理化运用,作为对特定病种费用控制科学与合理的结算模式。
一、按病种进行医保结算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财务风险防控的标准上升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医院的医保结算方式在不断变革,对于医院管理工作有利有弊。此项变革能够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然而也会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影响,特别是财务风险防控的标准逐渐上升。医保结算方式的变革使得医院财务工作出现改变,若是仍然运用以往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那么对于风险防控工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更会降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医保结算方式的变革需要重视创新及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手段,这是现代社会环境下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更大的挑战。
(二)影响医院内部成本控制
由于实行总额预算制度,医院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服务的种类,从而降低对病人的服务质量;由于合理开支的定义很难确定,因此很难确定整个预算;这将削弱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并妨碍医护人员的创新意识。这种结算模式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此外,在医保结算方式的变革过程中,医院的应收医疗款项增多。倘若医院的应收医疗款项增多,那么会造成医院内部控制的成本提高,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加剧,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风险增加。所以,在此发展现状下,医院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开展应收医疗款核算工作,确保核算工作精确度,严格控制好医院内部成本,使得医院收支实现平衡。
(三)影响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在医保结算方式变革的实践中,有必要重视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强化,促使其可以充分达到医院发展标准,若不这样实施,就会出现财务管理风险,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制约。比如,在财务核算时,若是医院常出现管理不健全的问题,那么发生财务管理坏账情况的概率就会增加。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可能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失,最终导致医院财务风险。所以,医保结算方式变革实践中,应该促使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详细探究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要素,并且展开有效预防和规避,从而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医疗管理机构的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现状
(一)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医疗管理机构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目前的管理体系中医疗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负责账目统计和账目核算工作。工作内容较为基础,但财务审核、财务风险评估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招聘中所涉及的专业财务人员较少,而由于工作内容较为单一,且工作较为简单。因而医疗管理机构人员队伍中存在较多的其他部门转岗的工作人员。财务基础能力较为薄弱,因而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促进财务管理效果的实现。同时,学术调查研究中也提示目前的财务管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拓展能力,在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改变能力,难以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而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也缺乏统筹、协调的能力,无法在其他部分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实现部门间的财务协调。因而导致目前的医保结算与医疗管理机构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无法充分满足快速计算、精确结算的目的。同时也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现阶段,我国医疗管理机构内部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部分医疗管理机构职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过去相比,投资主体也将更加多元化。当前,财务绩效评价多缺乏外部审查,使得在财务绩效评价工作中无法获得理想的实际效果,限制了医疗管理机构的发展。
(三)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共享性不高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医疗管理机构的财务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但财务效率的提高还只限于财务层面,信息技术在整个事业单位层面的应用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导致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共享水平低。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无论是获取财务指标分析还是非财务指标分析,难度都很大,无法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性。
三、按病种进行医保结算方式下的医疗管理机构的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策略
(一)创新成本核算方式
按病种支付结算模式的管理,主要是强化费用的核算,以单一病种为依据,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自己的费用计算系统。由于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一些只需要在门诊就诊而不用住院的病人,由于医保的支持,经常会选择住院,这不仅会造成医疗费用过高,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医疗服务系统的准确性,也会浪费很多的医疗资源,使得很多地区,尤其是大型医院,“看病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应建立基于单一病种的费用会计制度,并按病种的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费用核算,从而实现费用的精确核算,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确保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
(二)加大医疗管理机构工作的监管力度
加大医疗管理机构工作的监督力度应注意完善监管部门与监管程序。首先,各大医院应注意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由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医疗管理机构工作。建构医疗管理机构监督部门应注意吸纳相应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促进提升监管管理部门的监督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应注意完善监督程序。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医疗管理机构人员应注意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对医保财务信息与相关科室信息进行汇总,在促进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为监督管理提供丰富的证据,方便监管管理人员查阅信息。而在具体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监督管理部门应注意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能力,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对结算项目进行具体详细审查,及时发现账目问题与账目漏洞,并责成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及时纠正。同时,监督管理部门应注意结合临床中容易出现的医疗管理机构问题进行重点审核。如骗保问题、虚报问题等,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审核。
(三)建立健全预算及考核的体系
科学化且合理化的绩效考核相关制度才可以确保医院开展预算工作的准确性,也是工作具体执行中的主要内容。要想建立健全相关的考核制度,要依据相关的标准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确保制定标准的公平及规范性,针对人员的管理工作以及岗位设计等进行有效的考核。明确考核工作开展中的不同等级,并将最终结果汇报相关部门,促使各部门进行自身完善,从而纠正工作开展中的问题,提高预算管理开展的水平。医院完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的相关体系,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工作人员具有的潜能,有效提高医院开展诊疗工作的水平。除此之外,医院还需积极对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明确职责划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有效落实其职责。
(四)完善医保结算体制
医保体制的完善是保证医保结算效果、稳定医院医保收入的重要措施。首先,国家要逐渐加大对随时结算医保卡的研制和推行,保证网络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医保结算的时间,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其次,进一步推进医保异地结算制度的科学性,减少甚至取消人工审批流程,为流动人员的就医结算提供基础。最后,为了保证医保结算的公平性,要针对医保结算制定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核算方式。除此之外,医保结算以及财务人员要及时地检查医保结算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比如结算时间过于滞后,要及时反馈上层,由上级部门制定科学的制度来督促,从而减少结算时间,促进医院的发展。
(五)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趋势下,医院应从以收入为中心,转变为以成本为中心,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对明确医院发展方向及目标尤为重要。因此,医院要根据相关规章制度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完善性的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可收费耗材、不可收费耗材,针对不同收费项目不同科室采取不同核算方法,加强耗材规范化管理,提升耗材使用效率,并要求医务人员按制度要求开展工作,明确医院成本管理职责,将该职责落实到个人,通过规范成本核算流程,按年度、季度分析成本费用,增强医院成本管控效能,真正实现对各个科室成本监控目标,促使各科室日常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六)重视医院成本控制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逐步深入,医保控费压力显著增加。因此,医院要对临床路径使用及管理范围进行拓宽,遵循国家发布的政策、指南等实时更新。在实际诊疗中,医院需引导医疗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合理制定,在医疗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避免浪费医疗资源。同时,医院要科学计量疾病成本,对医疗设备、诊疗服务的成本定价进行明确,从临床路径角度实现具体疾病的标准化。要进一步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综合引入一系列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挖掘查找预算偏差的产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有效控制预算成本。
结语
总之,按病种进行医保结算方式下,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工作对医疗管理机构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影响,不仅能提高医疗管理机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能规范相关单位的正常运营,提升相关单位的管理水平。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并处理传统工作。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使财务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根据医疗管理机构的具体发展,进一步运用完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各项指标的价值,推动医疗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