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2023-09-03吴彩凤南昌交通学院
吴彩凤 南昌交通学院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基本设施建设需求的持续增长。部分高校由于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容易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成本问题,导致建设成本增加,增加高校经济压力,甚至影响项目建设的正常进程,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基建项目的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述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预先建立的某个具体的成本控制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责权力范围内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进行调控管理,以保证预先确立的成本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行为过程。其主要目的为满足成本要求、防止资源浪费。成本控制不仅仅是一个计算、调节及监督成本耗费的过程,更是在检查、调整过程中发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改善、挖掘项目建设的内在潜力,在顺利合格地完成项目建设前提下,不断寻找减少成本耗费的一个过程。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切监督各项成本的执行情况,并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发生偏离时及时发现及制止;二是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合理成本变化事先涵盖在基准成本中;三是防止或减少不合理、不在许可范围内或不正确的成本变化涵盖在基准成本中的情况的出现。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还要注意将其与项目的范围、进度、质量等方面的控制相结合,全方位、多方面、深层次地对项目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顺利完成项目建设的基础保障。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增加项目建设盈余。成本控制还为项目的建设大致划定了一个基准建设成本,而在此成本要求条件下,高校需要对项目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有选择地确定资金主要投入区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而做到既不浪费成本,又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成本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既有成本分配的合理性。
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多都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大、工程量大,在当今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不断增加年度招生人数,在校学生数量显著提升,进而需扩大校区规模,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二是多渠道筹资,学校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包括政府拨款、社会募捐、学费收取等在内的多种渠道进行建设资金的获取收集;三是非营利性,由于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公共性场所,且其具有为社会培养人才、为高等教育服务等特点,所以高校基建更大程度上是注重社会效益、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
二、民办高校基建项目成本控制现状
(一)资金管理流程有待优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途径也变得更加广泛、更加多元化,除基础的政府拨款外,社会捐助、银行贷款、学费收取、与企业联合等多种资金获取渠道并行,这虽然为高校的资金支出等提供了保障,但由于资金的来源过于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资金管理的难度及复杂性。例如,当学校使用政府下拨资金时,需要由专人按照政府机构规定的流程进行申请和使用,同时还要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流程操作较为复杂;若与企业达成合作,受企业管理规定管控,企业在资金给付时可能会存在延迟,而学校在资金使用方面也需征得企业相关部门的同意等,具有一定的不便利性;对于社会机构捐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往往是由捐赠机构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监督,高校主动权有限。在这种多类型资金来源情况下,资金管理复杂性明显提升,容易在资金调配时出现疏漏,造成资金损失,不利于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项目评估科学性有待提升
项目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关乎建设项目能否正常推进。部分高校可能由于建设时间紧张、对项目了解不透彻等原因,导致项目评估工作浮于表面科学性欠佳,从而增加建设成本,影响建设进程。例如,部分高校提交的用于项目申报的建设规划图,存在图中的道路走向、建筑布局等与实际情况有所偏颇等问题,经相关部门审核后,该项目申报将被驳回整改、重新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时间的推迟等,既增加了学校的成本支出,又延误了原本的建设进度;或是由于项目招标时没有对所建项目进行详细透彻的研究,在建设材料、建设周期、人工费用、价格变动等诸多方面考虑不够充分,导致出具的投资估算低于实际建设耗费,从而造成原本资金无法支撑项目完整落实,只能选择重新申报立项或者将原有项目进行截断、分阶段实行项目建设,无论哪种解决方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建设成本的增加,增加项目建设的风险。
(三)项目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对于基建项目的管理,当前仍有部分高校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创新性不足,不利于高校基建项目的建设以及后续发展。一是部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缺乏足够的全局性和前瞻性,对于拟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存在一定争议,甚至部分高校的领导并非从学校大局出发、没有切实思考是否需要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从将其作为其领导的“成就”这一角度出发的,对于学校的后续发展是否具有实质性帮助仍有待讨论。二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基建项目是由本校基建部门进行相关工作的把控和管理,这属于学校的管理范围内,因此基建部门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容易受到学校其他部门的干预,且这种固定模式改变难度较大,不利于学校基建部门市场化运营的实现和开展。三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高等学校基建项目不断增加,但相应部门专业人员的增加速度并没有与项目的增加速度成正比,这就导致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进而客观上增加了工作中出现纰漏的可能性,不利于长远稳定发展。
(四)造价管理有效性有待提高
高校基建项目大部分为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等相关类型的建筑,对于这类建筑而言工程造价极为重要,因为工程造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主办方在此次建设中所要直接支付的费用,但由于工程造价这一领域专业性强,因此大部分高校都是将其承包给专业机构。若该机构的责任心不强或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所得造价与实际造价不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建设成本。另外,部分高校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全方面管理水平有限,学校基础建设与其他房屋建设项目相同但又存在不同。例如学校进行实验楼的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包括基本的房屋建设,还包括相关设施的配置,但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房屋基建与设备购进通常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而两个部门由于主要业务差别较大、工作重点有所不同,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这就造成了信息闭塞、流通不及时,进而影响工程造价的有效性。
(五)财务核算严谨性有待加强
学校基建工程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相关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懂得项目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例如工程造价学、建筑学、工程概算学以及资产评估学等众多相关知识,以便进行专业的、正确的判断。但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工程项目核算领域中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广、创新性高的专业性财务人员储备仍不够充足,高校中此类人才更是缺乏。由于财务人才能力水平乃至人数的限制,所以基建项目中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范围、资金使用率等重要资金核算点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更未及时进行有效监督,财务核算针对性不足、全面性不够,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基建项目的财务核算严谨度不高,不利于项目建设中的成本控制。
三、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措施
(一)优化资金管理流程
流程的优化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效率,增强效果。为提高基建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水平,高校应优化资金管理流程,建立完善、规范的资金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及其性质,设置合理、恰当的管理模式。比如,针对政府拨款、企业合作、社会捐赠等不同资金来源下的个性化使用要求,可以先分别制定流程图,再将业务重复环节进行合并,最终形成一套既有区别又不累赘且固定的资金使用流程,并安排专人负责资金使用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对使用流程了如指掌。另一方面,需要事前了解资金使用的特殊要求,比如,对于社会捐赠的公益资金,若捐赠方有指定用途,则应将慎重考虑捐赠方的意愿,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捐赠方的想法将资金加以应用;若没有,高校也应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同捐赠方进行沟通。同时,由于资金的数额是一定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每笔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状况的出现。
(二)提高项目评估科学性
项目评估的科学与否关于基建项目能否顺利落地实施,为确保项目评估为项目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在进行评估时,应明确高校所建设项目是以服务于学校教学、教研发展、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所以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调研,了解项目所处场地、所需发挥的效用等,为提高项目设计与现有环境的适配性提供支撑,同时充分挖掘师生的潜在需求,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还可以通过项目对标学习相关经验,既可以去其他有基础建设经验的高校进行参观,了解其他学校进行成本控制的经验和方法,成功的地方加以学习和发展,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和避免,还可以去成熟的房地产行业进行参观学习,毕竟该行业对于房屋建设方面的成本管控经验丰富,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必然不少。在学习参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所学经验进行转化,制定最适合自身状况的成本管控方法和措施。
(三)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思想观念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壁垒,提高管理创新性,首先,要端正思想态度,树立大局观念,认识到基建项目的重要性,做到所有基建项目的开展都是为了支撑学校发展、帮助学生学习等,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决策机制,确保最终决策是从学校角度出发而非个人角度。其次,要提高学校基建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确保其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的决策权,以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毕竟基建部门是项目管理的归口部门,其他部门过多的干预会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同时为避免基建部门的管理工作出现疏漏,比如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定期监察等加强对其的监督。最后,应当深刻意识到当今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性,明白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依赖着信息科技的高度发达、各类资源的及时获取,因此加大基础建设项目的信息化投入尤为重要,可以引入成本管控系统、项目流转系统等必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常规工作的信息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解放人力。
(四)提高造价管理有效性
工程造价是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把控点,有效的造价管理能够通过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变更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等多种角度,从多个方面减少或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也就是说,造价管理对于成本控制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提高造价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确保第三方合作机构的可靠性,可以通过比对以往合作的造价管理机构的表现,对其进行等级评定或打分测评,选取其中高评价机构进行合作,避免出现因合作机构能力不足而影响基建项目建设进度、增加建设成本的情况。其次,要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负责不同工作任务的部门在开展本部门工作前,需要与上下游等相关部门进行事前沟通,比如确认工作标准和要求、明确时间节点等,特别是进行施工变更时,要规范施工变更的流程,严格把控工程变更内容,共享既有信息,避免因信息闭塞、交流滞后而影响项目进度。同时,财务部门要做好一系列的财务审计工作,防止出现重复拨款等资源浪费的状况,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圆满完成。
(五)提高财务核算严谨性
为提高财务核算严谨性,一方面,要提升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既可以引进高素质人才,借此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提升现有财务管理水平;也可以培养现有人员,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进行轮岗交流等方式多措并举,提升员工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明确成本控制关键点,有的放矢做好成本管控。一是要做好工程费用的核算工作,严格审核施工部门所给出的竣工结算书,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坚决杜绝高估、乱编乱审等行为的出现,使其能够确切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二是严格质量验收,工程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后续使用效果,因此高校在进行工程质量验收时可以聘请专业的基建工程质量验收人员进行严格把控,与工程建设的监理部门进行密切沟通,对于某些特殊工程、特殊项目更要予以充足的重视,确保对工程质量实现无死角把控;三是重视后期维保,在进行工程验收时要同施工部门确定好工程的维保和质保年限和范围,发现问题并及时保修,同时,还应使建设单位的专业维保人员在维保期内定期回访,尤其是临近维保期时要对工程进行重点的、全面的检测,防止问题的突然出现。
结语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的提高。鉴于此,高校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着眼于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建设规划,同时还应重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的各个流程,做到全过程、全方面的成本控制,将有限的资金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