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决算管理
2023-09-03许恩瑶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
许恩瑶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
引言
预决算管理是预算管理与决算管理相融合的总称。预算管理主要结合市场环节和单位运营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并进行深化执行;而决算管理是在各项目资金使用完毕之后,对业务盈利情况、各项目资金使用方向、总体使用额度进行计算总结[1]。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加强预决算管理,能够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与配置合理性,进而防范财务风险,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开展预决算管理,提升预决算管理水平与质量,进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开展预决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泛复杂,包括但不限于绩效支出、单位建设支出、社会服务支出等。而开展预决算管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能够保证各项业务的使用资金都在预算管理范围之内,有效防止资金超额现象的发生,进而节省大量的财政资金。此外,加强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还能够有效推动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财务管理部门也能够通过预算管理与决算管理进行比对,进而保障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使用的最大化[2]。因此,事业单位开展预决算管理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二)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财政对于基层社会组织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在投入资金扩大的背景下,一部分事业单位出现了滥用公款、截留财政资金等情况。而加强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能够将预算与决算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有决算就有预算,并保障每一笔支出都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这不仅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预决算管理作为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方式,能够对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监督,进而有效防止挪用公款等违规现象的出现[3]。此外,开展预决算管理还能够合理控制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单位内部建设方面的资金使用进行严格把关,进而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决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对于预决算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度较低
从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并未能充分认识到预决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仅采取形式化的预决算管理,并未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预决算管理的最大价值和优势。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并未建立健全预决算管理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预决算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割裂性。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对预决算管理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预决算管理工作只是财务资金管理的一部分。而一般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涉及与财务收支相关的工作,对于其他部门的资金需求了解不多。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的错误认知将会导致预决算管理的不全面性和决算结果的不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出现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不符合的现象,进而加重财政支出负担。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
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就必须加强预决算管理,尤其是预算编制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保障各项资金使用规范性,进而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但是就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情况分析,由于部分工作人员预算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进而影响预算编制制定合理性与落实效果。在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眼中,预算就是在业务工作开展之前向财务部门进行资金审批。这一观念存有偏颇,如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及时转变,将会影响预算工作的开展与有效进行,而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也无法得以保障。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并未对本单位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各部门之间也普遍存在“信息孤岛”问题[4]。如此一来,所制定的预算编制将难以适应事业单位实际工作需求,进而降低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甚至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三)预算执行力度较差
部分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度较高,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阶段性发展目标制定了合理的预算指标及管理内容。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较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事业单位未能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实际运营与发展过程中,资金使用较为频繁,如果缺乏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各部门资金使用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将会滋生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例如,在事业单位进行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那么将会出现财政审批难、拨款难等问题。此外,缺乏预算管理制度还会致使财务人员私自篡改账目,隐瞒谋取私利的行为,进而降低预算执行力度与效果。
(四)决算数据缺乏真实性和精准度
当前,虽然有一些事业单位认识到了决算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决算工作,但是其所应用的决算模式以及决算流程过于烦琐复杂,不仅降低了决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会影响决算工作的规范性[5]。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决算工作时,由于决算流程不规范,进而导致财务人员在处理信息数据时过于随意,并且权力集中于管理者一人手中,不利于决算机构内部进行有效的权利平衡。再加上,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审计流程,进而为决算失误以及违规现象提供发生可能。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管理层过于注重决算流程,进而导致决算工作纷繁复杂,不仅增加了决算人员的工作量,还降低了决算效率和质量,最终导致决算数据失真。
(五)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就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来看,未建立起有效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阻碍着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多数事业单位中由于工作人员有限,多数采用一人多岗的方式开展具体工作。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仅通过资金账本对该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未将预决算管理与实际资金进行有效核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经济风险出现的概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是预决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对于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最为了解,因此能够有效加强预决算管理的监督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体系和制度,很多财务人员会产生监督工作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知,进而严重阻碍了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进行。
三、强化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管理理念,提高对预决算的重视度
要想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加强预决算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以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事业单位当务之急应该提高预决算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只有充分认识到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进和创新当前的预决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推动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层而言,应该深化认识和重视起预决算管理对财务管理工作、综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整体发展战略实施的意义与价值。事业单位还应该在此基础上重新布局工作岗位、“因才制宜”划分工作内容[6]。这样不仅能够深化明晰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义务,同时还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与工作质量;针对预决算管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掌握好预决算工作流程、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在预决算管理进程中,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避免不必要资源浪费,规避财务风险;针对财务部门而言,应该积极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与合作,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以事业单位实际运营情况为基础,合理调整预算编制,进而保障预决算工作顺利开展[7]。
(二)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各类影响因素都纳入考虑范畴内,尤其要重点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国家相关最新政策等。此外,事业单位还应该结合各部门的实际业务需求制定个性化预算额度。在实际预算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事业单位管理层还应该结合实际管理反馈效果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还应该细分好每一个部门的职责与义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保障预算工作顺利开展及有效进行[8]。针对财务部门而言,在开展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对事业单位内部运营情况及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对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及时更新与优化。此外,还应该提高预算方法选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最大限度上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能够深化落实到位与有效执行。
(三)强化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能力
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并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预算编制落实与预算执行提供制度保障,进而发挥预决算管理效用。为了能够促使管理制度发挥作用,事业单位应该基于多种角度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管,以确保预算执行按照编制标准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将资金流向作为重点监管内容,对每一笔收支资金做好记录,保障预算编制与实际资金使用行为相符[9]。此外,事业单位还应该规范化好资金审批环节,促使审批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将潜在的财务风险找出来,进而提高预算管理效果。
(四)设置科学规范的决算流程
设置科学规范的决算流程是提高决算精准性以及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加强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决算流程,具体是指财务处理工程。主要是会计决算人员对会计账目以及事业单位收支往来记录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审查,明确每一笔资金流向,进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有效利用率,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决算流程的公平性、公开性,进而提高决算结果的精准性。在实际决算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在本单位内部各部门中抽取代表参与到决算工作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决算工作的精准性,还能够有效监督决算工作的开展,进而避免会计决算人员出现工作失误、徇私舞弊等不法行为。此外,从各部门抽取代表参与到决算工作中,还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性,进而提高不同板块决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事业单位还应该严格督促会计决算人员对决算结果进行三次复查,进而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决算结果的精准度,为事业单位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最后,事业单位还应该适当简化不必要的决算工作流程,节省烦琐的决算手续,进而促使决算工作分工明确,权责有效划分,提高决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0]。此外,针对不同的会计凭据会产生不同的决算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决算流程中,会计人员应该根据事业实际运营情况以及自身工作能力,确定决算程度。
(五)建立健全预决算监管机制
提高预决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预决算监督力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加大预决算监督力度能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进而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加强监督管理意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意识。这样就能够在本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进而加强工作人员对预决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其次,在数字化时代下,事业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起财务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将每一笔财政支出都清晰地记录和储存在网络平台之上。这样既能够提高财务资金的透明度,还便于财务管理部门的信息查询和核对;最后,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监督管理部门,专门对预决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将预决算管理的细节和流程进行详细记录,进而有效加强预决算管理监督。
结语
综上所述,预决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预决算,能够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资金有效利用率,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决算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决算数据缺乏精准度等问题。对此,事业单位应该充分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预决算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