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2023-09-03张立锋
张立锋
(作者单位:海南鑫开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做好纳税筹划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企业规避涉税风险
随着“营改增”等一系列税制改革的深入实施,税务机关对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征信体系日益完善,如果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等行为,就会严重损害其商业信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开展纳税筹划时,能够严格按照现行的税法等相关法律,在法律框架内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规避偷税漏税的风险。在后续的纳税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会密切关注企业经营业务的变化,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出台的最新法律。一旦发现企业纳税筹划方案与现行的法律存在冲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立即调整正在实施的纳税筹划方案,通过删除、修改等方式,保证纳税筹划方案始终具有合法性,从而帮助企业规避涉税风险,维护企业的商业信誉[1]。
(二)有利于增加企业经营利润
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在合法前提下减少税费支出,从而间接地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从整体上看,经过多轮税制改革后,我国税法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现行税法中仍然存在一些空白地带,这就给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纳税筹划创造了机会。企业财务人员结合企业的业务范围、经营特点、纳税类型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利用税法中的空白地带制订纳税筹划方案,可以达到让企业少纳税的目的。与此同时,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财务管理人员还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收集数据、获取信息等方面的便利性,让纳税筹划方案的可行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合法前提下实现减税最大化,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三)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人员树立创新思维,主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开展纳税筹划,有利于增强职业能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2]。鉴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对法律心存敬畏,如此才能抵得住金钱诱惑、守得住职业道德底线。在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监督纳税筹划落实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且密切关注法律的调整。这样一来,财务管理人员的守法意识、法治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增强,专业技能也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大数据背景下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运作中,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以财务信息化为契机,将纳税筹划应用到资金筹措、项目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领域,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维护企业经营效益有积极作用。
(一)企业筹资中的纳税筹划
现代企业在扩大经营范围、引进新的项目或者资金周转不畅时,需要筹集资金。企业筹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负债筹资、股本筹资。两种方式都能满足企业的筹资需要,但是企业选择不同的筹资途径,其筹资成本和税收处理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支付的股息、红利不能计入成本,而支付的利息可以计入成本。基于此,企业筹资中可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的方式开展纳税筹划。例如,某企业为拓展主营业务,需要筹资1 000 万元,初步拟定了3 种筹资方案。
方案1:全部使用该企业的自有资金。
方案2: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各占50%。
方案3:自有资金占30%;借入资金占70%。
该业务的营业收入为8 000 万元,其中营业税金800万元,营业成本6 700 万元,营业毛利500 万元,年利息率以10%计,所得税税率以25%计。
方案1 的期间费用为300 万元,无利息支出,营业利润为200 万元,应纳所得税50 万元,税后净利润为150万元。自有资金利润率:
[(200÷1 000)+0]×(1-25%)×100%=15%
方案2 的期间费用为350 万元,利息支出50 万元,营业利润为150 万元,应纳所得税37.5 万元,税后净利润为112.5 万元。自有资金利润率:
[20%+500÷500×(20%-10%)]×(1-25%)×100%=22.5%
方案3 的期间费用为370 万元,利息支出70 万元,营业利润为130 万元,应纳所得税32.5 万元,税后净利润为97.5 万元。自有资金利润率:
[20%+700÷300×(20%-10%)]×(1-25%)×100%=32.5%
综上可知,选择不同的筹资结构,均会对企业的盈利与纳税产生影响。在筹资结构中,由于借入资金的利息计入费用后抵减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企业需要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有所增加[3]。基于此,面对企业的筹资需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制订多套筹资方案并进行综合比选。除了要考虑筹资效率、筹资额度等因素,还要重点关注不同筹资方案的节税效果,从而在满足企业筹资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筹资成本。
(二)企业投资中的纳税筹划
企业选择看好的项目进行投资,是获得利润、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实物投资和资金投资等。对于不同的投资类型,可采取的纳税筹划方案也有明显差异。企业要想实现节税效益最大化,在投资活动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合适的投资形式。通常来说,资金投资不会增加税负,而实物投资则需要企业缴纳一定的税费。例如,A 企业通过挂牌交易的方式,从土地交易中心取得3.33 公顷的非农业用地,挂牌价为1 678 万元。一年后,A 企业以取得的土地为出资,与B 企业合作成立了一家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C。根据相关规定,A企业应对该土地进行评估,并且以公允价值计算土地增值税,预计缴纳的土地增值税为96 万元。此外,A 企业因挂牌交易取得土地,还需缴纳50 万元的契税;C 企业受让土地,同样要缴纳60 万元的契税。通过实行纳税筹划,A 企业可出资注册全资子公司D,D 公司在A 企业的担保下通过竞价取得3.33 公顷的土地,然后与B 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再将D 公司的50%股权转让给B 企业。这样一来,D 公司需要缴纳50 万元的契税,而A 企业不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和C 企业应负担的60 万元契税。实行该纳税筹划方案后,可以帮助A 企业直接或间接节省156 万元,节税效果明显。
二是选择合适的投资地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市为刺激本地经济发展、吸引外地企业投资,通常会因地制宜地出台若干税收优惠政策。例如,西部某省份为吸引东部地区企业到该省投资,出台了以下税收优惠政策: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所列产业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经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一个纳税年度内,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 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 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4]。由此可见,企业如果有投资需求,可以提前展开市场调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已经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进行投资,也能取得理想的节税效益。
三是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为了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相应的产业、行业中,国家会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在进行投资时,企业可以选择国家鼓励的、有税收优惠的项目,这样既可以响应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支持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能从中获得财政补贴或减免税费。例如,为了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针对新能源电池制造出台了若干减税降费政策。某企业投资的新能源电池生产项目共有各类设备60 余台,市场总价值约3 600 万元。在政策出台以前,这笔费用需要分10 年分摊,每年360万元。按照原来的加计扣除50%计算,企业每年能抵减的所得税仅为72 万元。而按照最新出台的政策,这笔费用可以一次性计入研发成本,按照25%的抵减政策,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约900 万元的税额。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重新投入设备采购、技术研发、扩大生产、人才引进等领域,无论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还是对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都大有裨益。
(三)企业利润分配中的纳税筹划
对企业所得净利润进行合理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将一个会计年度内获得的总利润,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科学分配。保证利润分配得当,一方面可以维持企业各项生产有序开展,并且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换代、人才引进等实现资金、资产保值增值,让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实力得到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利用纳税筹划措施让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减少税费支出。选择不同的分配方式,产生的税收也不尽相同。这里以“留利再投资”为例,概述企业利润分配中如何实行纳税筹划。某公司用2020 年税后利润900 万元在西部某市创建了一家软件产品制造企业,预计经营期不少于6 年,采取的纳税筹划策略如下:根据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凡是以国内取得的税后利润在西部地区设立软件产品生产类、集成电路生产类企业,并且经营期不少于5 年的,按80%退还其再投资已交的所得税。这样一来,该公司再投资可获得退税额为900÷(1-15%)×15%×80%≈127.1 万元。基于利润分配角度,采取上述纳税筹划措施后,该公司的净资产增加127.1 万元,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利润。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做好纳税筹划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
纳税筹划已经成为现阶段企业节约税费支出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是纳税筹划本身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如果盲目追求节税效益,很有可能使原本合法的纳税筹划演变成非法的偷税漏税。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科学制订纳税筹划方案,以便在合法的前提下取得最佳的节税效益。以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为例,纳税筹划人员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根据各级部门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汇总各地区出台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发展战略,从多套纳税筹划方案中综合比选,得到可操作性强、节税效益高的方案[5]。同样,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预设的几个投资地点展开多方面对比,包括区位条件、扶持政策、人才储备等,使纳税筹划方案更加完善。
(二)重视纳税筹划人才队伍建设
从节税原理来看,纳税筹划本质上是利用现行税收法律中的空白地带,或者是政府出台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合理筹划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税费支出。合法性、前瞻性和全面性是纳税筹划不可忽视的要素。因此,为更好地体现纳税筹划给企业带来的节税效益,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纳税筹划人才队伍,全面负责前期调研与方案设计、中期方案实施与后期方案优化等工作。对纳税筹划人员来说,其除了要熟悉各项税法和有关规定,还要根据税目、税率等精确计算每一种纳税筹划方案的节税效益,并且要密切关注纳税筹划方案的执行情况,一旦税法或政策有变,就要根据最新的税法和政策立即调整、修改纳税筹划方案,防止企业的合理避税行为变成偷税漏税行为。在大数据背景下,纳税筹划人员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统计不同税种允许减免的税额,从而实现企业节税效益最大化。
(三)灵活调整企业纳税筹划方案
合法性是纳税筹划较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随着我国税法制度不断调整,原来的一些制度漏洞和法律空白逐渐被填补,法律越来越完善,这就导致以往利用制度漏洞、法律空白而设定的纳税筹划方案很有可能因为违反修订后的法律制度而变成违法行为。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税法政策频繁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在以更高的频率进行修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灵活调整纳税筹划方案,才能始终维护其合法性、可用性。例如,“营改增”以后,企业纳税筹划方案中涉及“营业税”的部分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及时调整方案,一方面是体现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企业节省更多的税费成本。除了外部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变化会对纳税筹划造成影响,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主营业务的扩展等也会对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决定了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纳税筹划方案。
四、结语
纳税筹划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活动,企业在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方面运用纳税筹划时,除了要熟知税收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做好税费统计核算、比选减税方案、监督纳税筹划执行等工作,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控纳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节税效益最大化。另外,在税法调整和技术革新的背景下,企业对纳税筹划的依据、方法、内容等也要作出适应性调整,从而使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