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的思考
2023-09-03王炳超
王炳超
(作者单位:沂水县第二实验中学)
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职能的参与主体。随着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传统会计制度难以满足单位正常的财务管理需求,因此全面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而且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政府财务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财务管理体制的限制,传统的政府会计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推进政府财务管理体制改革,2019 年我国开始施行新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转中不仅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还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新政府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优化指明了方向。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入新时期,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公开性和透明度,防止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有效改善政府财务政策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效控制债务的规模、财务风险,从而保障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资产和运行情况,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质量,为事业单位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从而保障事业单位长期健康发展。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依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意识有待增强
预算环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提升预算环节质量,要从提高预算工作人员思想认知水平入手。基层工作人员只有在开展预算工作时紧密结合事业单位性质,对预算工作要点和重要价值有正确认知,才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预算工作,并运用具有创新性和合理性的工作方法,为取得更好的预算工作效果提供保障[2]。从实践方面来讲,建立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相协调的管理体系是现阶段政府会计制度的最大变化。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预算意识对财务管理正常进行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预算意识淡薄、不重视预算管理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如事业单位的项目建设计划需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但由于相关人员缺乏对因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突发情况的准确评估,预算管理工作中整体上呈现出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位实际支出与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不匹配的情况。因此,新时期如何加强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首先,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权责发生制缺乏有效认知。在平行记账模式具体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很少制定科学、精细的会计明细,使得核算内容的调整与整体会计制度的改革相冲突,没有做到真正把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涵与具体原理,也没有针对会计科目的构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使得会计系统不符合双核算的记账模式要求,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缺失,财务核算内容不规范,在实际过程中难以切实执行权责发生制,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很难提升。
其次,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是又一重要问题。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3],这四个环节都需要对主要路线进行清晰的规划。一般而言,只有在对财务的目标与职能、估价的概念、市场风险与报酬率、多变量与因素估价模型、期权估价、资本投资原理、资本预算中的风险与实际选择权等进行明确分析后,才能得出完善的财务管理报告。但财务人员将相关概念混淆,对基本环节把控不到位等,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甚至因此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危害,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这项经济管理工作产生了阻碍。
最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监督管理的不到位也影响着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4]。新时期,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变,报表披露的内容更多、覆盖范围广,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趋复杂化、技术化。但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清楚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的基础和范围界定,自身专业素质难以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这一方面是因为事业单位自身工作模式固化,岗位结构稳定,很少进行变动,长此以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工作思维模式化,缺乏自主学习最新财务知识的动力,就很难适应财务岗位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财务人员是由其他业务部门调入的,并非财务专业出身,财务工作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优化发展。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人员思想认知、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都会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核算工作质量、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保障。
(一)加强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事业单位要提高预算管理意识,这是做好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各级主要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领导小组,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各部门要根据往年的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当年部门的发展目标,结合重点业务,科学预测预算目标,向财务部门提报本部门预算基础数据,财务部门人员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单位预算,报预算领导小组进行审批,以此全面增强管理系统中每个层级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其次,事业单位应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管部门需要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进行监管,若由于不可抗力出现预算执行偏差时,要及时上报财政部门进行预算调整,严禁事业单位擅自将预算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建设。除按照政府会计制度严格做好预算执行外,还要加强对项目资金实际应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对于剩余的预算资金和不再使用的资金及时回收,进一步做好预算资金结余情况统计分析,明确要求任何事业单位及其财务人员不得擅自变更预算资金的用途。
(二)健全资产核算体系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大信息建设投入力度,及时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实现财务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办理系统的有效对接[5],全面提高财务处理水平。
一方面,以构建双核算体系为契机,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应涵盖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核算的范围不仅应包括所有权归单位所有的资产,而且应涵盖事业单位实际控制的资产。通过健全事业单位流动和固定资产评价体系,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益,重视资产投入产出效益,科学系统地评价投入资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整体效益。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信息化技术,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适应财务管理的资产信息化共享平台,结合各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合理加入审批、执行模块,开发包括日常采购、财务调配、固定资产处置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财产信息化管理模块,全过程开展财务数据的归纳、整理、核算等,以便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人员核算效率。与此同时,统筹管理财务数据,确保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对账和动态管理,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落实提供重要保障。
(三)构建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有效防范风险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6]。在具体落实风险防范工作时,一方面可通过出台合理有效的制度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可通过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为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提供支持。事业单位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知。一方面,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完善财务管理相关人员责任制度,通过定期培训帮助财务人员加深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理解,规范财务人员行为,促使其严格遵循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原始票据进行审核审批,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预算上,开展精细化管理,细分项目的支出类目,通过数据处理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动态收支状况,提高预算精准度,使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资金审批上,明确界定不同层级的审批权限,对大额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规避因支出压力产生的财务风险。同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与财政预算部门的对接,避免事业单位预算既定内容与实际使用资金存在较大的出入,尤其是对预算编制之外的开支项目加强监督,明确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通过两部门的有效监督制衡,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有效规范地执行内部控制机制。
另一方面,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平台。量化分析财务管理的潜在风险,实现对财务风险预测的精准把握,及时规避财务管理风险或及时制定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可以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业务能力强、专业素养高、对新政策涉猎面广、对新标准理解透彻的审计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中的精英财务人员,弥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不足,避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因复杂的层级关系等相关利益原因缺失的监管有效性、独立性,发挥审计监督的监管优势。在外部监督落到实处的前提下,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透明度,最大化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整性,进一步有效发挥事业单位内控执行力,使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最小化。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首先,事业单位应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理念的宣传教育,增强财务人员责任意识,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触犯法律法规的严重后果与培养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形成对自身行为的自觉管理,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便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到明辨是非。其次,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定期组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员工及时自主更新财务管理思维方式与理念,让新政府会计制度融入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再次,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环境,明确财务人员分工,确保财务工作与监督同步进行。做好财务工作的考核,采取措施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最后,事业单位应合理引入专业人才,促进财务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转型;同时,积极开展财务专业培训,依据培训结果,选出优秀的财务人员给予嘉奖,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四、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但事业单位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现存问题的审视。立足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事业单位的广大财务人员要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为实现财务管理质量全面提升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