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研究
2023-09-02李青洋陈静陶海红
李青洋 陈静 陶海红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第一医院妇科 通许 475400)
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体感染而诱发的炎性疾病,患者发病后表现为下腹疼、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可诱发附件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不孕,威胁女性身心安全[1]。以往西医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炎多以使用抗生素为主,其中克林霉素磷酸酯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抑制病情进展[2]。但单纯运用抗生素治疗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子宫内膜炎属中医学中“带下、痛经”范畴,多属湿邪为患,湿邪乘虚而入,蕴而化热,伤及任带,发为带下,治疗应以清热、除湿为主。康妇炎胶囊是由薏苡仁、赤芍、蒲公英等中药制成的药剂,有清热解毒、化瘀行滞、除湿止带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物还具有镇痛、消炎、止痒等作用,被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治疗中疗效较好[3]。本研究观察克林霉素磷酸酯与康妇炎胶囊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炎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2 月至2020 年3 月医院收治的106 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 例。对照组病程2~10 个月,平均(4.15±0.39)个月;年龄24~45 岁,平均(29.97±1.40)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80~26.69 kg/m2,平均(22.03±1.14)kg/m2。观察组病程1~9 个月,平均(4.07±0.36)个月;年龄23~44 岁,平均(30.02±1.37)岁;BMI 18.79~26.74 kg/m2,平均(22.05±1.1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2018YFJ-0025)。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妇产科学》[4]中子宫内膜炎相关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湿热下注证相关标准。
1.3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经B 超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确诊;入组前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可配合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对克林霉素过敏者;近期使用过红霉素治疗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或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炎症性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含服头孢地尼胶囊(国药准字H20054035),1 粒/次,3 次/d;含服甲硝唑含片(国药准字H20010492),3片/次,3 次/d。服药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忌辛辣,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1.4.2 对照组 基于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再口服克林霉素磷酸酯片(国药准字H20040461),1~2 片/次,3 次/d。连续治疗3 周。
1.4.3 观察组 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观察组再加用康妇炎胶囊(国药准字Z20055634),3 粒/次,3次/d。连续治疗3 周。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6]。以治疗前、治疗3周时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分泌物量多、阴户灼热瘙痒、小便短赤、腹部掣痛等4 项,从无至重度以0~6分表示,总分为各项分之和,共计24 分)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评估疗效。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为治愈;症状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为显效;症状有所好转,积分减少≥30%为有效;症状未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2)炎症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3)下腹疼痛程度及性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估患者下腹疼痛程度,总分为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同期采用性功能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8]评估性生活质量,包含性欲望(1~2 题)、性唤起及性高潮(3~6 题、11~13 题)、阴道润滑及性交痛(7~10 题、17~19 题)、性生活满意度(14~16 题),其中1、2、15、16 题评分为1~5 分,其余15 道题评分为0~5 分,量表总分共95 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性生活质量越高。(4)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CRP、IL-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CRP、IL-8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表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
2.3 两组VAS、FSF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FSF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FSFI 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FSFI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FSFI 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各种致病菌侵犯,子宫内膜受损引发炎性改变,既往多发于已婚或孕龄期女性。近年来显现出患病人群年轻化趋势。子宫内膜炎发病初期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患者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积极治疗,极易造成性交痛、不孕和流产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子宫内膜炎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其中克林霉素磷酸酯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阻止肽链延长,进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革兰氏阳性需氧菌、链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支原体、衣原体亦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10]。但单一采用西药治疗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患者停药后病情易反复,仍需进一步探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该病多由于脏器气血功能失调、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聚湿成痰,则成内湿而发病;或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以致湿邪乘虚而入。《傅青主女科》记载:“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病此患”;并且指出“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青带乃肝经之湿热;黄带乃任脉之湿热;黑带乃火热之极;赤带亦湿病,火热之故也”;湿性重浊、黏滞、趋下,易袭阴位,故而带下病缠绵难愈[11]。因此,治疗原则应以清热、行滞、除湿为主。康妇炎胶囊中蒲公英清火解毒、利水消肿,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为君药;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苍术化湿浊、祛风寒,当归调经止痛,赤芍清热凉血,为臣药;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为佐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行滞、除湿止带之功效[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TNF-α、CRP、IL-8 水平与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SFI 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康妇炎胶囊应用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下腹疼痛程度,改善性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且蒲公英萜醇能够抑制TNF-α,下调巨噬细胞中炎症介质的表达,改善患者炎症状态[13]。薏苡仁水提取物可降低诱导型环氧化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酶表达以抑制炎性增殖,达到镇痛抗炎的作用[14]。败酱草可增强网状细胞和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血清溶菌酶水平。当归挥发油对子宫平滑肌具有一定松弛作用,可使节律性收缩逐渐变小至消失,最终达到止痛的目的[15~16]。因此,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基础上加以康妇炎胶囊治疗,能够提高预期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子宫内膜炎患者炎症反应,减轻下腹疼痛,提高性生活质量。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子宫内膜炎患者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康妇炎胶囊安全性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克林霉素磷酸酯体外无抗菌活性,在机体血管中碱性磷酸酯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克林霉素,抗菌活性更强,且脂溶性与渗透性优于克林霉素,清除半衰期为3 h,不易产生药物蓄积,故用药安全性较高[17~18]。康妇炎胶囊是由薏苡仁、当归、香附等中药制成,适用范围广,患者耐受性好,故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并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炎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在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康妇炎胶囊的治疗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且联合用药利于减轻患者下腹疼痛程度,改善性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