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视域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2023-09-02萨如拉
萨如拉
2023 年2 月1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中强调:“3 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时间。2022年11 月以来,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 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 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群众是认可的,成效是巨大的。”近三年多,我们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问题尤须反思。考后反思与考试成绩同样重要,要及时“回头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从党建引领角度改进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重要指引,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牢固树立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的政治领导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三年的疫情防控实践中基层始终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谋划全局和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各种治理主体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以党的领导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向,推动实现党的领导上下贯通、纵横一体,集聚快速动员、快速响应、快速行动的强大组织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启示我们,筑牢社会治理根基,关键在党,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
二、筑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来实现,党组织是否有力量关键在于组织体系是否有力量。一座不垮的大厦,必有坚实的基础。因为基层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延伸党组织触角,强化党在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面对基层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使命,为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大贡献。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昂扬斗志。疫情之下,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微型战场。在战“疫”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党组织责任重大。组织在,防线就在。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将持续织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小区,全面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抓实抓细小区(网格)作为这个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推进党组织向城市居民小区(网格)、楼栋延伸,让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最末梢,把党的组织和工作无空白、无遗漏地推进到各类组织和各类人群中。这场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按照居民小区对社区居民进行封闭管理,加强居民小区党建工作,有助于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力量服务下沉,从而把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到最小的治理单元。居民小区是社会治理服务的一个重要节点,必须下气力抓好,实现有支部、有阵地、有经费、有志愿服务、有协商共治机制“五有”要求,引领优化治理服务。
三、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城乡广大社区工作者同参与社区防控的各方面人员一道,不惧风险、团结奋战,特别是社区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充分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伟力。基层干部承担着做好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重任,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此,要高度重视激发基层干部活力,采取多种举措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基层干部队伍。头雁引领,群雁高飞。面对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千难万难,广大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带动下,无私忘我、负重担当,用奉献和汗水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场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社区工作者、农村(牧区)工作者处于城市治理的最基层、最前沿,这支队伍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关系基础社会治理效能,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基层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稳定提供保障。疫情当下,建设热爱基层、素质过硬、善于治理的嘎查村干部队伍,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退休干部、返乡人员中培养选拔嘎查村“两委”干部。探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干部到村任职,鼓励驻村干部转任嘎查村干部,享受嘎查村干部待遇报酬,吸引优秀人才到村任职。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清单化、进入渠道规范化、能力素质专业化、职级薪酬阶梯化、绩效考评科学化。注重吸引政治觉悟高、热爱社区事业、热心服务群众、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到社区工作。建强基层党员队伍。健全完善嘎查村发展党员制度,扩大嘎查村青年党员发展数量。健全完善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制度机制,大力引导农村外出务工党员、退休返乡党员、退役军人党员、种养大户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牵头领建产业基地、领办农业合作社。使基层工作者有为有位、受社会尊敬。
四、充实党建引领基层疫情防控“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事务很多很繁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如果社区治理仅靠社区工作者,可以说能力有限、手段有限、资源有限。一人是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全民参与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疫斗争实践证明:社区治理不仅仅依靠社区工作者这支主力军,更需要下沉党员干部这支生力军和广大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这些助力军。三年的疫情防控实践中看到,多数地区凡是出现疫情,都积极依托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健全联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广大驻区单位、红色物业、党员志愿者、居民群众结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凝聚起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社区防控既需要社区党员干部顽强拼搏,连续作战,也需要上级部门火速驰援、鼎力支持。号角起,点兵忙。凡是有疫情的地地,及时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精兵强将下沉社区,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主动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勇于完成最艰难的工作,彰显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过硬作风。不仅党员干部,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与社区治理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区生活类、服务类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在社区党组织主导下,把社区的热心群众、志愿者组织起来,成立各类协会、志愿队伍等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融入社区治理、参与社区治理,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格局。疫情防控中各种社会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汇聚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这场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在社会治理中要激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建设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共同体,大力倡导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把社区居民组织动员起来,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实现共治共享。
五、强化基层典型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各地都涌现了许多基层先锋模范的典范,对于其中的优秀案例、典型人物,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充分调动基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带头奋战防控一线,充分展示党员干部的英雄本色。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这样一场艰苦卓绝、危机四伏的战役中,党员不上,谁来上?作为党员干部,在这场防控疫情斗争中,我们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疫情发生以来,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冒着被病毒感染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夜以继日忙碌在第一线、奔波在第一线、操劳在第一线,谱写了一篇篇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篇章。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这次疫情启示我们,正是因为这些共产党员的无私与担当,才让全国人民在这场战役中有了“主心骨”、吃下了“定心丸”、坚定了打赢这场战役的必胜信念。他们是新时代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战光荣传统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光辉品质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六、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进入新时代,尤其疫情三年期间,基层党建工作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遭遇建国以来最大疫情的情况下,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于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真实掌握基层党组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基层党员管理,评估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发现腐败问题苗头线索,为基层治理提供政治和组织基础。这场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将信息化、智能化延伸至社区治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有效推进疫情防控下的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对社区的全覆盖、精细化管理。同时,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构建基层疫情防线,在基层社区内部抗疫和复产复工复学工作方面,人工智能产品为异地在线办公提供便利,能够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总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方面助益良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讲到:“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既是中国特色,又是中国优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以党的思想建设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创新,以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以党的制度建设促使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