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基于创新生态培育的视角
2023-09-02涂小雨
涂小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生态培育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和重大决策部署。创新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如果在重大科技创新问题上没有根本突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面临极为严峻的局面,这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相互交织的问题。“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看增长:短期是刺激政策,它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期是结构性改革,它影响供给侧,影响市场效率;长期是创新,它改变生产方式。”必须坚持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国家创新系统与举国体制并非同一概念。有些科技创新确实通过举国体制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两弹一星”、北斗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创新。但不是所有的科技创新都要依赖于举国体制,这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讲的。举国体制能够发挥重大主导作用,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还要依赖大量的个体创新、社会创新、企业创新,尤其要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国家是只一个特殊的创新主体。因此,举国体制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型举国体制”,即在一些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键行业和领域要实行举国体制,但即使如此也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
一、企业家精神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践行新发展理念,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能够在相对规范的格局下拥有超过一般工人阶层的薪酬待遇,有些国有企业高管过高的薪酬待遇也引起社会的争议。2014 年中央开始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进行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十六字的方针:“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这种改革确实平息了许多渴望社会公平的普通人的不满,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认为自己为国家创造了那么多财富和利润,拿高报酬是应该的。一般老百姓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感受来看待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薪酬待遇。中央是从政治层面来处理这个问题的,一方面要回应人民呼声,同时也要兼顾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如果这种积极性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和激情,长远看会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强调“水平适当”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要求,因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是党领导下的干部。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是否合理?之前的薪酬待遇是否突破了合理区间?这个合理的区间该如何界定?还要考虑到,如果国有企业失去了体制内的垄断优势,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能否创造出如此高的利润和价值?这就关系到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创新问题。“创新一种新的产品、一种新的理念,甚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此时,旧有利益格局就会被打破,而创新者,就会成为高端。”积极培育创新文化,使创新成为一种文化氛围和社会意识,形成人人愿意创新、社会支持创新的创新环境;同时还要激发创新动力,创新本身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动力,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激发同样需要动力。这个动力既包括适当的精神激励,但根本的还要完善利益驱动机制,使创新人才能够人尽其才、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来说,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创新驱动尤为重要。
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也是引领中国社会创新的根本动力。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并非所有企业的领导人都可以称为企业家。企业家也不能与资本家和银行家划等号。企业家有可能是拥有巨量资本的资本家或银行家,更可能是在不拥有资本与资源,但是拥有娴熟的资本和市场运作技巧、对市场变化具有惊人洞察力和敏锐性、对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有非同寻常配置能力的人。企业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激动人心的创新精神和专注如一的创业激情,始终把推动企业发展和生产力变革作为终身使命。创业和创新贯穿企业家行为和思想的所有领域,这种行为和思想的综合就是企业家精神,即具有特殊的禀赋、坚强的意志、缜密的思维和果断的执行力。企业家创新不等同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尽管科技进步能够为企业家创新提供更宽广的理论支撑和社会支撑,但企业家创新具有更特殊的因素,与科技水平的进步并不是同步的。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西方达千年之久,但是源于创新与变革的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其中金融系统的落后与停滞是一个重要原因。“技术需要天才,但也需要资本。铁路系统需要资金来修建铁轨和车辆。但是如果成功的话,这些投资可以获得收益。当同辈获得安稳的工作时,企业家们需要动力来不断试验——专利和法律保护使他们可以实现创新资本化。如果企业家需要面对他或她的创新随时被国家强征的情况,那么投资给需要资金的人就毫无意义。资本市场和知识产权保护是维护企业家积极性和继续进行资本投资的辅助因素。当中国的中央政府有能力奖励创造新技术的个人时,它就不会简单地允许市场为新的创意提供资金支持了。”很多创新天才并没有耀眼的教育背景和令人艳羡的家世。中途辍学创业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等,他们肯定都称不上是科学家,但却是真正的企业家和创新创业的天才。有巨量发明创造的爱迪生,家境贫寒,生活环境恶劣,上小学期间就被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但却拥有超过2000 项发明,其中最为有名的四大发明留声机、电灯、电力系统和有声电影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文明形态。
创新的本质是引起事物的质变。“人们考察到的多数改革样本,尽管被称为‘体制改革’,但本质上只是机制(边缘性)创新,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改变。”熊彼特从实施新组合的角度阐述了创新的本质:“我们说的发展,指的就是实施新组合。实施新组合包括以下五种情况:(一)采用消费者还不熟悉的新产品。采用一种新性能也算在内。(二)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所在行业尚没有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来证明这种生产方式行得通;这种生产方式不一定非要有新的科学发明作为后盾;以一种新的商业手法来操盘某种产品,也算是这种情况。(三)开拓新市场,这个国家的特定产业以前从未进入过这个市场,至于这个市场是否存在,倒没什么关系。(四)开拓新原料或半成品供应基地,同样,这个供应基地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开发出来,也没什么关系。(五)在任何产业中采用新的组织,比如说创造出垄断(如通过托拉斯),或者打破垄断。”这五个方面指在具体的经济实践活动中把不同的元素组合带来的革命性创新,并且肯定这种创新并非是建立在科学发明基础上的,这符合质变的典型特征之一——排列组合的改变。我们知道基因重组中任何基因序列的改变都会引起天翻地覆的变化,基因测试的技术目前已经运用到了医学中,用于筛查一些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种技术是为了避免不同基因序列结合而产生的遗传性后果,但是人类并未掌握改变单个个体基因的技术。而创新则是把各种繁杂的生产和市场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或新产品,使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占据市场先机。这是一种人为的主观上的对复杂经济现象的主动干预,这种干预并非随意而为,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或根据深刻的洞察,或得之于敏锐的直觉,或来自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提炼而形成的判断力等,总之这是一种综合的判断力,带有相当大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又是来自于客观现实的呈现。这种能力,或者说这种判断力,就是企业家特有的能力。“马歇尔的定义之所以被大多数人接受,是因为他仅仅将企业家职能当成最广义的‘管理’。我们不接受马歇尔的定义,因为在我们看来,实施新组合是企业家最突出的职能,也是能将企业家活动和其他活动区分开来的唯一特征,但我们在马歇尔的定义中看不到这一点。”这种能力再加上企业家对于创造新的生产和市场机会的激情与执着,就构成了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产生于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高度垄断的企业难以产生这种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每一个决断无不充满风险,没有哪个企业家可以确保所有生产要素组合都符合市场需要,但正是这种充分的竞争使企业家的决断更加成熟与科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即使面对一时的决断失误,也不至于破坏市场的竞争环境。这种竞争环境是一种持续的高压环境,胜出则可赢得可观的回报,失败则自动出局。“在无法凝聚企业家精神的经济体中,除非政府做出可信承诺,保护合同,尊重个人产权,否则经济主体的长期投资就会存在很大的阻碍。由于政府是经济社会中最强有力的机构,又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常常激励统治者采取短视行为进而剥夺个人财富,这样,政府实施的、旨在控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就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高度垄断的国有企业除了关注市场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其上级的指令与脸色,他的职业与其说是一个企业家,不如说是一个官员,有特定的行政级别和政治待遇,有固定的升迁通道和管理权限。这种职位的可替代性较强,因为这不是一个企业家的岗位,不是一个需要紧迫创新的岗位,即使有创新的需求,按部就班进行就可以。而真正的企业家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企业家岗位的本质就是创新精神。中国的高铁上不售卖方便面,甚至提示乘客不要在高铁上吃方便面,原因是方便面的味道太浓重,影响密封车厢里的其他不吃方便面的乘客。此种堂而皇之的理由,不但无理,更显极端傲慢。方便面这种食品在全球盛行了近百年,也没听说怎么就味道浓重不能吃。根本原因是高铁一家经营,而方便面的赢利空间太小而使其不屑为之且敢于公然阻止乘客吃方便面的自由。这种企业的创新精神何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银行的霸王条款“离柜概不负责”。如果顾客有损失则银行可以不用承担责任,如银行有损失则离柜顾客仍需负责。此种傲慢嘴脸已经上演了无数次,背后的逻辑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根源于其垄断地位,从而弱化了创新动力和服务精神,似乎成了凌驾于消费者之上的类政府组织,高高在上。这种行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这种垄断企业面对普通消费者的傲慢与颟顸在面对其上级部门时的唯唯诺诺恰成鲜明对比,因为他的职位与前途不取决于对其不满甚至投诉的消费者,而是决定于掌握其职务升迁的上级。
二、民营经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正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也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强劲的政策信号,给予民营企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此次座谈会召开之后,各地方主要领导纷纷表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最高人民法院表态强调:“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让财产更加安全,让权利更有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也表态:“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案件中,应注重倾听企业诉求,认真核查案件线索,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依法准确适用、及时变更强制措施,保护好民营企业财产权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方面表明国家在法律层面上维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决心,同时也表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不容乐观。民营企业家希望这种表态不仅仅代表阶段性的意义,更应具备常态化的特征,不能成为一阵风。
民营经济创新同时体现在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合理流动、有序扩张。资本的功能在于融资与创新,创新需要高效融资与分散风险。资本市场监管更加需要发挥其激励创新的功能,不能因为金融市场出现无序与混乱就因噎废食,而是要反思监管的漏洞。当前金融全球化发展迅速,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可能独立于全球金融体系之外。近年来美欧爆发的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全球化的深层次矛盾,值得我们提高警惕,但并不能作为拒斥金融全球化的理由。人类的历史即是全球化史,也是金融体系创新史。货币、股票、债券、期货、信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无一例外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革命性变革。“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筑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瞬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银行和股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银行的功能更侧重于可预见的、低风险的经济行为,而股市则更多是一种风险交易,其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既然有风险就必然会有失有得。“资本通过股票市场流入高效率的企业,而银行则贷款给那些具有赢利潜力的企业。”如果单纯从道德角度来理解经济领域中的投机,那么经济创新从何而来?投机是人性贪婪的表现,更是人性的本质。股市投机中也蕴藏着鼓励创新的因素。我们不能因为难以抑制股市中的投机行为就否定股市的资金集聚、鼓励创新的功能。况且,人性中的投机行为是不可能完全被抑制的,强行去抑制人的投机就偏离了经济运行的规律和人性的本质。百度2005年之所以选择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就是因为其门槛较低、鼓励创新,但是淘汰率也相当高。如果按照当时中国A股市场的入市标准,百度是没有可能上市的,如果不能上市,那么其创新的资本来源就无从谈起,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百度。“百度上市故事的意义包括许多方面,其核心是示范效应,激发更多的创新、创业。首先,看到百度上市当天股票从27 美元的发行价跑到120 美元,一天内可以涨这么多,引发更多人去股市投机,增加股市交易量和流动量,为更多‘百度’上市创造条件。其次,毕竟投机炒股难以致富,而更能赚大钱的‘投机’是去模仿百度的创业者,自己也去开一个新技术公司,做成后也像百度那样去上市。”
创新不仅是民营经济、社会大众的行为,还有大量的体制内精英也具有创新的条件和基础,但如果缺乏创新机制,被管束过多过死,就会使创新动力泯灭。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给科研人员松绑,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环境,但是在现实中却未得到完全落实。“无论是经费滥用,还是报账难,都是科研经费管理上出了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激活科研经费的分配激励功能,才能确保学术研究活力,真正释放创新潜能。”这种情况多年未能得到真正改变,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其背后阻碍创新的强大力量是什么?
三、政府职能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正是因为政府的权力过大,大量的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民营企业如果和政府搞不好关系,就会面临许多经营上的障碍。这种关系久而久之就演化为商人和官员之间不正常的私人关系,这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政府权力在商人眼中就是宝贵资源,而这种资源其实就是对市场的扭曲。官员与商人勾肩搭背,关系密切,但商人与官员的交往并非心甘情愿,不过是看中了官员手中的权力而已。党中央强调通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厘清政商关系的契机,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央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既要警惕官商之间‘过从甚密’,更要健全官员正常联系企业机制,防止官员与企业的关系从过去的‘勾肩搭背’演变成为‘背对着背’。”权力的自我约束往往面临动力不足的困境,只要政府的权力过大,官员的一句话一个签字就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那么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将会使官员做出完全符合个人利益的“理性”决定,只要这种决定的风险小而可控。市场主体在权力面前要么失去机会,要么与官员形成利益共同体。这种不清不楚的政商关系从中国经济转轨开始就没有中断。权力过多介入市场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使党中央提出的市场决定作用难以真正实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关键在政不在商。在中国日益走向势不可挡的市场化进程中,官员与商人的不正常交往将会增加市场交易成本,挤压社会创新空间。
政府无疑在创新环境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政府之手”应该伸向哪里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只手能够看得见又接受有效监督。但政府之手又往往非常任性,并不完全在乎市场的质疑和追问,或是出于权力的傲慢,或是出于对市场监管放松带来的混乱的担忧。全能政府理念并未完全消失,在许多西方国家行政权力已经是社会运转的第一权力。政府应该为市场运转提供法律框架内的自由,同时还能创造出鼓励社会创新的政策体系。市场瞬息万变,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周期尽管有一定的规律但也潜藏着大量不可知的风险,这是经济运行的常态。人类一次又一次度过了各种经济危机的考验,包括1929 年在美国开端的大萧条时代、上世纪末美国爆发的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等,但并未完全摧毁世界经济全局。风险同时也是机遇,人们需要在风险中学习,学习如何更好地规避、应对风险,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再强大的政府也不可能悉知市场运行的周期,不可能准确预测危机何时到来及准确预防,这就要求政府的政策周期不能超越经济周期。“政策周期超越经济周期之后,不仅政府之手必然很忙,而且由于政府之手绑架了市场,经济、社会更加大起大落,造成更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危机的危害程度可能被放大,持续时间被延长。”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政府行为只要能够多听取人民的意见并且政府的决定能够被置于监督之下,那么政府之手就不会随便伸出来了。政府之手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中国与美国的政府不同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不能彼此生搬硬套,中国的资本市场与美国的资本市场更不可能相同。
政府之手无处不在,而身在其中的人时间久了会浑然不觉这只手的威力之强大,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配合,却使诸多创新因素被扼杀于无形。如果把一切都归结于体制恐怕难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艰难的体制改革在中国都取得了成功。这说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存在一系列梗阻,这些梗阻就是政府之手本身,让政府把自己的手从权力的优越感和利益中拿开,本身就是极为困难的事情,这显然更加需要从中央层面开始自上而下施以根本性的举措才会见到成效。改革的本质就是创新,离开了创新,则我们的改革就称不上全面的、深化的改革,也难以真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