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泛娱乐行业IP文献的翻译研究
2023-09-01闫眉朱佳邬关荣
闫眉 朱佳 邬关荣
摘 要: IP的发展是当下热点之一,亦对文化传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泛娱乐行业IP文献所涉领域较多,且翻译研究匮乏,细分门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国外SSCI期刊中泛娱乐行业IP文献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为指导,选取IP文献的部分语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泛娱乐行业IP文献不能仅限于从理论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孤立分析,也需考虑狭义圈层(如文本所涉的主流领域)与广义圈层(如文本所涉跨学科的背景),并以此与生态翻译学文本内和文本间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的主旨相呼应。该研究对IP文本的翻译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为我国泛娱乐行业的IP发展提供了语言层面的支持。
关键词: 泛娱乐行业IP;学术论文;三维转换;适应选择;生态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23) 04-0143-07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IP-related texts in pan-entertainment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YAN Meia, ZHU Jiaa, WU Guanrongb
(a.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b.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P is one of the current hot spots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P literature relating to the pan-entertainment industry covers a wide range of fields, but translation research is scarce. Thus, subdivided and targeted research is urgently needed. Our research is guided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theory of ecological transliteration, and we analyze some sentences from foreign SSCI journals in the pan-entertainment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IP literature for the pan-entertainment industry should be not isolated from the three theoretical dimensions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but also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he narrow circle (such as the mainstream field involved in the text) and the broad circle (such as the interdisciplinary background involved in the text), which could echo the them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y as part of and between ecological translation texts. This study provides a feasible idea for the translation of such texts, as well as languag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P in the pan-entertainment industry.
Key words: pan-entertainment IP translation; academic papers; three-dimensional conversion; adaptive selection; eco-translatology
泛娱乐指一种存在于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跨领域、多平台的经济生态圈。该概念于2011年在我国首次提出,后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指出,泛娱乐已经成为了我国“互联网+”的重要表征和趋势之一[1];2017年China Joy联合新华社瞭望智库发布的《2017泛娱乐战略报告》亦认为“泛娱乐已成为文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商业模式”[2]。泛娱乐通常以IP为核心,形成融合性的粉丝经济[3]。其中IP一词源于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属法律范畴,原指权利人对其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在泛娱乐行业中,IP是一种具备有黏着度的粉丝群体,可以发展出具有长期生命力的衍生产业链条的文化资源[4]。以IP授权为例,《2020全球授权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授权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额达到了2928亿美元;在美国知名授权杂志License Global的2021 Top Global Licensors榜单中,迪士尼高居榜首,日本动漫产业IP授权经营方变现效率也居世界前列。近几年,我国的IP改编移动游戏市场收入一直保持稳定上升,在2020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中国制造、中国文创IP和国潮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均有一定提升[5];但在世界竞技赛场,中国原创IP仍屈指可数,如何提高国产IP的竞争力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已有不少文献就IP及其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但有關IP文献的翻译研究尚属空白。
“IP生态化”最早由乐视产业提出,意指构建垂直生态链,横向生态圈,形成良性生态系统;而“IP出版生态化”指IP出版生产链条一体化,同时各环节形成生态圈,互相影响,共同促进,使得IP产品能够得到可持续性良性开发利用[6]。生态翻译学“翻译→语言→文化→人类→自然界”的关联序链,阐明了翻译活动(翻译生态)和自然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7],与IP出版生态化“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剖析泛娱乐行业IP文献,以期为IP文献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对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而言,发展IP不仅是新的商机,也是文化传播的契机。目前,中国相关行业IP发展需要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对此类文献的翻译研究,将有助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国家竞争实力,同时反过来丰富生态翻译学的实践,助力其国际化发展,藉此,并为我国泛娱乐产业、生态翻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意义。
一、泛娱乐行业IP文献翻译现状
在国外,泛娱乐行业的IP文献一般都是在经济学范畴内对相关IP或企业(包括但不限于运营、授权、内容、市场、管理等)的研究、专著、报告、新闻等,其文献通常涉及多个领域,如影视、游戏、文化艺术等,故文本中可能出现多个领域的特色表达。以英文文献为例,它涉及影视领域的cameo(大演员小角色)、blockbuster(大片、叫座片),游戏领域的blocking(走位)、buff(主要指辅助类角色为别人施加的有益状态)。并且不同国家的IP背景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而中国的知识产权则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商业秘密等[8]。同时,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通常以“版权”来定义,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来定义;日本称其为“内容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是“工业标准”,而中国官方普遍把它叫做“文化娱乐集合”[9]。行业IP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运行或商业运作,故一些专业文献在分析相关企业时,必然会涉及企业的运行管理、商业策略及传播等,学科交叉跨度大。这便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各国文化差异,还需要对多个领域有所了解,这些无形中增加了翻译的难度。由此可见,现有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并不能简单照搬至此类文本的翻译,应细分门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笔者以“泛娱乐”(去除“泛娱乐化”和“泛娱乐主义”两词)和“IP产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分别获得2457条和417条记录;以“IP翻译”为关键词仅有12条记录,再度筛选后只剩1篇期刊论文涉及泛娱乐领域,郝雯婧等[10]就网络IP剧对外传播的创新翻译思维进行论述;对“泛娱乐翻译”的检索结果显示则为零。可见,现阶段我国对该领域的翻译研究尚未引起关注,这一现状与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加强IP开发和转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1]以及教育部在新文科背景下鼓励“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12]的趋势不相符。
二、生态翻译学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联合国于1972年发布《人类环境宣言》,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国也同样关注。在此背景下,“生态”维度进入包括翻译学在内的诸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就是时代发展的自然体现[13]。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的研究始于2001年,并于2006年8月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在北京召开的“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构建国际会议”上提出。该理论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概念为“适应/选择”学说和“生态”。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中,胡庚申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它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7]。在该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许多学者如韩巍、方梦之、许建忠等都曾对“翻译生态环境”这一概念做过论述,目前已达成共识:翻译生态环境指由所涉文本、文化语境与“翻译群落”,以及由精神和物质所构成的集合体[7]。
平衡是任何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保持原文生态和译文生态平衡是生态翻译学的重要内容,而“三维转换”正是生态翻译学“平衡”的一种方法[14]。这是一种有效的指导翻译实践的工具,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之间的三维转换。译者要想得到一种适合生态环境的、有价值的、有效的翻译版本,就必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做出适应性的选择。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泛娱乐行业IP文献翻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一次跨学科研究的探讨过程,它是一种以翻译学科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融合为研究视角,确立了以学科交叉、相似类比、概念移植与系统综观为研究方法来探讨翻译现象的生态范式[15]。跨学科融合不仅是生态翻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表象,更是翻译研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15]。任何新的理论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只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规律,才能为理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指导实际工作。胡庚申[7]指出,对于具体翻译来说,大到内容风格,小到选词造句,总会与翻译生态环境有关联,只是这种关联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或者不同的程度(如较密切的或稍远一点的)等等。本文从国外SSCI期刊选材,撷取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遇难句,并试图与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相结合加以分析,旨在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泛娱乐行业IP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一)语言维的适应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言和目的语中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转换,译员必须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遣词、结构、风格等。泛娱乐行业文本具有科技类文本的特点:客观、准确、严密,且语言规范、逻辑性强;在翻译时,翻译策略主要表现为对英汉语言的灵活选择与转换。以下主要展現涉游戏、电影业的例句:
例1 The high level of difficulty combined with a structure that sees players making only gradual progress through a world solving one puzzle at a time before having their progress halted and reset reminds us of games like Terry Cavanagh′s VVVVVV (Cavanagh, 2010), Michael ′Kayin′ O′Reilly′s I Wanna Be the Guy (O′Reilly, 2007), Team Meat′s Super Meat Boy (Team Meat, 2010) and the ′masocore′ subgenre of indie platform games.[16]
译文 较高的难度加上结构设置(玩家在游戏世界中只能逐步前进,一次仅解决一个难题,随后进程停止并重置),让我们想起了特里·卡瓦纳的《弹弹跳跳闪避人》(卡瓦纳,2010)、迈克尔·凯因·奥莱利的《愿成其身》(奥莱利,2007)、Team Meat的《超级食肉男孩》(Team Meat,2010)以及独立平台游戏的“硬核受苦游戏(Masocore)”子类型。
本句具有典型的游戏领域文本特征:句子较长,且包括游戏名称、游戏特色词汇。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得知“VVVVVV”等游戏名称已有固定中文翻译,可直接应用。“Masocore”是游戏类别名称,是Masochism和hardcore两个词汇的结合,代表那些具有复杂游戏机制和高难度的游戏,这类游戏通常赋予玩家无限的游戏生命,玩家为了继续游戏需要反复尝试其中某些关卡,经历一次又一次的Game over。新词汇的出现不仅为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该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或趋势。“Masocore”在国内文献中未见现成译文,在资讯中或保留英文、或译为“受苦游戏”等。为重现该词汇的复合特点,根据词汇的英英释义,宜译为“硬核受苦游戏”,达到完整传达原文含义的目的。
例2 Die Hard and Lethal Weapon, as well as the revisionist tendencies of 1989′s Batman, which presented its hero as a dark avenger far removed from the campy excess of the 1960s television series.[17]
译文 《虎胆龙威》和《致命武器》,以及1989年上映的具有修正主义倾向的《蝙蝠侠》,将英雄塑造成一个黑暗的复仇者,这与20世纪60年代电视连续剧的矫饰风格相去甚远。
“campy excess”直译“过度的装模作样”不符合中文的表述习惯。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波普风格”在欧美蓬勃发展,同时也给影业带来深刻影响,集中体现在电影服饰设计、室内布景、海报设计等,以此更好地渲染电影主题和主角。波普风格在设计中强调新奇、独特,且色彩艳丽、造型夸张,风格特征变化无常[18]。结合原文以及背景知识,将campy excess处理为“矫饰风格”,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后汉书·章帝纪》有言:“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其中“矫饰”一词,意为“造作夸饰,掩盖真相”;另一方面,美术史上曾出现过名为“Mannerism(矫饰主义)”的艺术形式,由于处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之间的过渡阶段,其风格特征包括隐晦的思想、精致的细节和扭曲的形式,以及主观的色彩[19]。从释义而言,“矫饰”一词与上述风格的定义相近,亦与原文所传达的语义相匹配,实现了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平衡。
(二)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翻译的过程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移植。因此,译者不仅要在语言层次上进行转换,还要在文化层次上作适当的转化,如对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适当的加工,使其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认知。文化层次上的适应性转化需要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理解[20]。英文的泛娱乐行业IP文献中较大概率会出现带有西方文化特色词语、习语以及表达方式,因此,译者必须具有文化敏锐性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做到多体会、多权衡,才能准确传递文化精髓,实现两种文本的对应。
例3 …and except that he hasn′t got the famous comma of black hair falling in his eyes, this is Ian Fleming′s Secret Serviceman James Bond down to the 60-guinea tailor′s label.[17]
譯文 …… 除了缺少那一头垂到眼帘的标志性黑发,这就是伊恩·弗莱明笔下的特勤局特工詹姆斯·邦德,头发梳至60基尼(基尼为英国过去一种金币的名称,铸造于1663—1813年,原为几内亚(Guinea)所产黄金所铸,故因此得名,亦可称为几内亚金,一个基尼相当于21个先令。)高定西服的领标。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21]。在泛娱乐行业IP文献中,文化不仅限于广义的理解,也可与某一具体行业和领域对应,例如影视行业、游戏世界、经济领域等,或涉及其中某个特定的范畴、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此时,翻译除了要兼顾目的语和源语之间广义的文化差异之外,还需要关注该领域的狭义文化。例4中,原句系对007系列中演员乔治·拉赞贝(George Lazenby)对电影主角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形象塑造的具体描绘。文字简单,却涵盖了007电影系列特定文化范畴的背景常识。熟悉和了解包括外形打扮和穿衣风格在内的“邦德文化”对本句的翻译极为关键。首先,此处“comma”并非逗号,其与后面的“hair”结合特指某种发型。本句描写邦德饰演者乔治·拉赞贝的邦德扮相,字里行间表达了其造型与其他几位演员演绎的差别,发型便是其中的主要体现。查阅原著的设定可知主角詹姆斯·邦德有一个标志性打扮:头发垂至眼帘,符合原文的遣词“comma of black hair falling in his eyes”。其次,“guinea”除了国名,还可表示一种名为基尼的英国金币。“60-guinea tailor′s label”虽可译为“60基尼的定制标牌”,但因前面使用了“down to”,结合乔治·拉赞贝所饰邦德的造型(大背头、缺乏标志性的逗号刘海),加之身着高定西装,此短语是对邦德头发的细节描述:往后梳至服装内缝的唛头处,故可将tailor译为“高定西装”。使用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尤其是习语、典故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熟悉该种文化的译文读者的特殊情感,考虑到“基尼”一词可能造成目的语中的文化缺省,根据直译加注可以将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减少到最小程度[22]的翻译策略,笔者选择在文本末尾标注的形式,以期完整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
例4 Reflecting on this, composer John Barry remembers,"Well, we've lost Sean, and we've got this turkey in here instead. And so I have to stick my oar in the musical area double strong to make the audience try and forget they don't have Sean…do Bondian("Bondian" is a term used by the production team meaning "in the spirit of James Bond".) beyond Bondian." (Fiegel 1998, 219)[17]
译文 回想此事,作曲家约翰·巴里追忆道:“唉,肖恩不再参演,他的替代者是个败笔。所以我就把双倍精力投诸于电影的配乐上,想让观众尽量不去在意肖恩的缺席……去塑造一部更好的‘邦德。”
Lost一词含义较多,根据人物说话时间推测,应当是指该演员“不再参演”,而不能译为“失去”,否则容易产生歧义。除“火鸡”之外,“turkey”还可以表示“a silly or stupid person, a movie or play that is very unsuccessful”,即“笨蛋;失败的电影或戏剧”,后者恰好与文本所涉行业契合,考虑到语言使用场合,译成“败笔”。“stick my oar in”字面意思是“划船桨”,此处说话者约翰·巴里(John Barry)作為资深的电影作曲家,将更多精力放在电影配乐上显然是想表达其“卖力地” 投入本职工作。“Bondian”一词,根据原文注解为术语(詹姆斯·邦德的精神)。向勇等[23]认为,明星IP包含五项基本要素:价值观、形象、故事、多元演绎与商业变现,如哈利·波特、蜘蛛侠等。007作为历史悠久且拥有广泛粉丝的系列IP,“James Bond”一词代表的已不仅是一个名字或一个电影角色,而是其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背后的一整套运作逻辑,以及与受众的联结等。约翰·巴里所作配乐不仅关乎影片自身的品质,还会影响到系列传递的意象,从而影响整个007IP生态圈。为再现邦德在国外的圈层文化,笔者译为“邦德”且加上引号,以示强调,同时与电影中的人物作区分。
(三)交际维的适应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交际目的:既要尊重原语的表达习惯,又要把握目标语的使用习惯,提高英汉互译的准确度,以便于在语言形态差异下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此,译文读者接收到的信息和情感感受才能够与源语读者保持一致。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是生态翻译的基础,而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是对译文的最高要求,三者共同维护和保持源语和目的语的生态环境[24]。
例5 Certainly, to be able to walk into the room with IP (…) that is an advantage: Visualizing and then living the idea of walking into the room w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has become a coveted method for start-ups to promote themselves into a position of progress and credibi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orld.[25]
译文 能够携(……)知识产权登堂入室便意味着已占得先机:想象一下携知识产权登堂入室的情景,然后付诸实践,这已经成为初创公司梦寐以求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在国际商业圈中提升自己的地位,获得进步和信誉。
有些生态学翻译学者主张,译者在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过程中,若不能兼顾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应将翻译的重心集中于交际维层面上,同时要注意译文的交际意图是否能够通过译文得到读者的积极回应,不能使读者产生疑问或含糊之处[26]。根据原文可知“walk into the room with IP”是一种“优势(advantage)”,可以助力初创公司发展;但若直译为“带着知识产权走进房间”,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是谁走进什么房间?为什么走进房间就是优势?阅读上下文并加以分析可知此处的“房间”并非物理学意义上的实体房间,而是指代可以容纳涉事各方议事的平台或可能性。“登堂入室”一词可以很好地诠释其含义,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成语,更容易被中文读者接纳,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形容其学问或技能达到了很高水平,使用该成语响应了原文的字面意思。至于“advantage”,笔者倾向于使用带有汉语文化色彩的成语“占得先机”,它既传达了原本意思,体现行业中IP权利的获取在竞争中的重要性,又能与前者“登堂入室”形成节奏上的呼应。整个译文意思表述清楚,汉语语言风格纯正且便于读者理解,可以实现读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最佳交流。
例6 The coding was performed indepen-dently by the two authors following Weston et al., defining a coding manual at the outset, based on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o be examined, which was refined as the coding proceeded.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s that emerged from the theory, and while considering each firm as its own story, we aggregated the data and identified patterns between licensees.[27]
译文 继Weston等人之后,编码的运行由两位作者独立完成,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开始基于理论的构想,且考虑到公司各行其道,我们整合了数据,最初确定了编码手册、在有待检测的理论构想基础上识别(许可方与不同的)被许可方之间的许可方式。
结合上文,“coding”一词指上文提到的SIC编码。若将“considering each firm as its own story”直译为“考虑每家公司有自己的故事”则无法实现意义上的连贯和衔接。在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其含义会突破原本的意思:基于原意的词义延伸或缩小;抑或是虽保留了原意,但使用场景发生了变化,即被用在了另一个非常规的场景,结果却能使读者获得触类旁通的独特阅读体验。是否能够保证译文读者取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取决于译者能否在交际维给出恰到好处的译文。
例6中“story”指的是各行为主体(被许可方)所做之事,结合句末的“Licensees”(复数)一词,可知研究所涉的许可存在多个被许可方。企业知识产权许可主要分为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等形式,前两种不允许其他第三方的参与,故此处应为普通许可,各许可方之间彼此不发生联系。且原文下文提到:By design, we chose only two licensing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decrease variability in licensing practices, …both were keen to license-out to start-up companies(根据设计,我们仅选择了两家授权机构来降低许可行为的可变性,…… 两家均热衷于向初创公司授权);故词组“as its own story”的译文可以是“各行其道”。“patterns between licensees”译为“被许可方之间的模式”,虽然在语言层面匹配,但在专业性方面却存疑。交际翻译需要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若是有一定行业经验的业内人士或具备一定辨识能力的读者,译文的模棱两可与错误表述可能会导致原文价值遭到质疑或否定;若译文读者并非专业人员,就极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混乱,甚至被误导。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谨慎对待。该部分的译文也要从专业层面和上下文两方面分析。原文中提及的许可存在多种方式,如交叉许可(cross-licensing)、单向许可(one-way licensing)等,因此本文涉及一个许可方对应多个被许可方,双方还可能存在多种许可方式,故“patterns”理解为“多种/各种许可方式”更为妥当,语義为“许可方与不同被许可方的(多种/各种)许可方式”。原文“patterns between licensees”省略了“许可方”这个意向,在翻译时应尽量体现出来,否则,如上所述仅在文字层面简单对应的译文极易造成疑问。从上下文看,该篇文章以初创企业(被许可方)为研究对象,主要讲述其在引入(license in)相关IP许可后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将许可方限定为两家机构,对初创企业(被许可方)有所比较,但并非关注初创企业之间的联系;从专业常识看,商事主体做出知识产权许可这一法律行为的目的是“许可方通过将知识产权许可给他人在其他领域将其商业化,获得额外收入”[28]126或者“被许可方建立新的业务或产品,提高现有产品的竞争力”[28]127。其关注的核心在于许可方和被许可方之间的关系,而非许可行为中不同被许可方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应译为“识别(许可方与不同的)被许可方之间的许可方式”为宜。
四、结 语
“泛娱乐”作为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一个新概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足见其重要性。对中国而言,IP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实现自身潜能的整体释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实现文化自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泛娱乐行业蓬勃发展且国内理论研究相对匮乏的背景下,相关文献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跟进。本文通过对泛娱乐行业IP文献特征的初步分析,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相关文本中的句子作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的探讨,尝试性地提出了泛娱乐行业IP文献翻译应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翻译实践以及译后总结,笔者深刻地意识到IP作为泛娱乐产业的核心,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涵盖各类专业知识、文化因素,且跨多个行业。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该类文本翻译时,不能仅限于从理论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孤立分析文本,还需要兼顾狭义的圈层(如文本所涉的主流领域)与广义的圈层(如文本所涉跨学科的背景);如此也呼应了生态翻译学所追求的在文本内和文本间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的主旨。
本文仅对该类文本作了整体分析,为实现高质量的翻译提供了一种思路。在后续的研究中可增加翻译实践素材,结合生态翻译理论展开更细致和深入的讨论,从而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案例支持,顺应时代需要,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2017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R].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17:2.
[2]瞭望智库,ChinaJoy组委会. 面向文化复兴的文化融合动员力:“泛娱乐”战略报告2017[R].上海:瞭望周刊社,2017:12.
[3]江小妍,王亮.泛娱乐环境下的IP运营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5):23-27.
[4]范天玉.当代中国语境下的“IP”定义分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4):88-91.
[5]暴梦川. IP成为未来发展关键 [EB/OL]. (2020-12-29)[2022-05-28].https:∥www.sohu.com/na/441233513_118081?qq-pf-to=pcqq.c2c.
[6]黄晓军,孙希标.IP出版的生态化构建策略[J].编辑之友,2017(3):13-17.
[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2):5-10.
[8]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精释与实案全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205.
[9]知识产权网. 美国版权产业分类[EB/OL]. (2021-07-23)[2022-05-10].https:∥www.masipo.org.cn/chanquan_562769.
[10]郝雯婧,王雪梅.网络IP剧对外传播的创新翻译思维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1):175-177.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0-11-18)[2022-12-0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1/27/content_5565316.htm.
[12]项江涛. 推动外语学科融合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7-05(02).
[1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67.
[14]商静.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2(4):42-46.
[15]何刚强.生态翻译生机勃发,学术大树频长新枝:生态翻译学研究十大趋势谫识[J].上海翻译,2022(1):16-21.
[16]Newman J. Kaizo Mario Maker: ROM hacking, abusive game design and Nintendo′s Super Mario Maker[J]. 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2018,24(4): 339-356.
[17]Preece C,Kerrigan F,O′reilly D. License to assemble: Theorizing brand longevity[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9,46(2):330-350.
[18]申靜. 时代之“镜”:20世纪60—70年代欧美电影中的波普风格设计研究[C]∥邹其昌.设计学研究·2013.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15-232.
[19]程亚鹏.浅析意大利矫饰主义风格[J].美术向导,2010(2):74-77.
[20]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37.
[21]陈立谦.对两岸中华文化守本与创新的几点浅见[C]∥李义虎.2016中华文化论坛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6:357-360.
[22]王大来.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J].外语研究,2004(6):68-70.
[23]向勇,白晓晴.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开发的受众定位和价值演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1):123-132.
[24]刘红丽,王爱萍.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黑龙江文化外译三维转换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1):80-81.
[25]Evans E. How start-ups stay clever: The tangled Web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J]. Strategic Direction,2017,33(11):32-33.
[26]董爱华,高越.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实用文本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9-132.
[27]Belingheri P,Leone M I. Walking into the room with IP: Exploring start-ups′IP licensing strategy[J]. Management Decision,2017,55(6): 1209-1225.
[28]罗德尼·D.莱德, 阿什文·马德范.莱德 R D, 马德范 A.知识产权与商业:无形资产的力量[M].王肃, 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0:126-127.
(责任编辑:柯 丹)
收稿日期:2022-09-17 网络出版日期:2023-02-27
作者简介:闫 眉(1999— ),女,浙江诸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商务翻译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朱 佳,E-mail:sabrina100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