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3-09-01王结义龚基云
王结义 龚基云
摘 要: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大别山精神体现了理想信念的坚定笃实,展示了胸怀全局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团结一心的政治本色,凸显了勇当前锋的政治品格。弘扬大别山精神有助于夯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根基,增进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塑造大学生担当奉献的品格。大别山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精神激励、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功能,因此有必要将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思政各个环节,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努力成为堪当历史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大别山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23) 04-0182-07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Jieyi 1,2 , GONG Jiyun1
(1.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Dabie Mountain Spir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t has important educational value. Dabie Mountain Spirit reflects the firmness of ideals and beliefs and shows the responsibility to take the overall situation; it also shows the political character of unity and the political character of being brave and forward. Carrying forward Dabie Mountain Spirit will help to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further enhance the emot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shape the character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and dedication. Dabie Mountain Spirit has the functions of spiritual motivation, value guidance and personality shaping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ocial practice, campus culture, and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o as to train college students to become a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capable of shouldering the mission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for a new era.
Key words: Dabie Mountain Spiri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als; beliefs; paths
2019年,習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提出了“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1]这一重要论断,高度肯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中共中央公布了首批46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名录,大别山精神名列其中,这也标志着大别山精神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由此可见,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国内第二大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创造了“红旗28年不倒、22年革命不间断”这一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也由此孕育出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2]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价值立场、政治本色,具有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
当前,学界对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别山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大别山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等方面。陈运贵[3]从学理性探索、地方党委征集、各种会议、网站的一般性表述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孙伟[4]从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秉持开拓进取的创新思维等四个方面指出了大别山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郭生纺等[5]梳理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脉络,并指出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三重意义,探索了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邓然[6]从思政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资源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大别山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养路径。杨明佳等[7]认为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从讲好故事、注重实践、拓宽载体、融入校园等四个方面着手。陈思等[8]从新时代大学生急需革命精神教育、大别山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大别山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尽管学界关于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还不够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呈现较少,研究主题有待进一步拓展。就研究方法而言,相关研究侧重于从史学角度对大别山精神进行梳理,从学理角度阐释大别山精神的力度还有待增强。此外,对于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阐释还不够全面,如何更好地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发挥出其特有的功能仍需继续挖掘。鉴于此,本文从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精神实质、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等三个方面入手,旨在探索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更好地发挥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为进一步提升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提供有益借鉴。
一、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9]。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大别山精神既是赓续红色革命文化的逻辑必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根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时刻拧紧理想信念这一“总开关”。理想信念问题不仅关乎广大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更关系到青年大学生是否能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们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大别山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们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区域内,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凝结的革命精神。大别山精神的内核就是理想信念,也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始终能做到对党的坚贞不渝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必然能够为当代大学生坚守理想、奋勇拼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为青年大学生在伟大的时代担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让广大青年大学生通过了解大别山革命历史,从中深刻领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为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不良价值观提供精神免疫。
(二)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情感是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情感是人对真理、知识、思想等产生信仰和追求的前提,没有人的主观情感就谈不上对真理、知识、思想的价值追求,更谈不上形成意识。情感认同指的是人对事物、思想、理论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及倾向,是人们对真理、知识、思想产生信仰的基础。从年龄特征上看,青年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想象性的思维逐步成熟,对外部世界的活动规则、规律逐步形成较为理性的认识,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初步呈现,思想上也正经历着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前,部分大学生尚未认识到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学习和了解大别山精神的必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大别山精神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对大别山红色资源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凝练和升华”[10],是大学生了解大别山革命历史最直接的窗口,是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载体。大别山精神展现出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大别山精神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奋斗特质能够唤起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激发大学生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从而让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三)有助于进一步塑造大学生担当奉献的品格
大别山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担当奉献的优秀品格。“大别山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与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连的。”[11]自董必武、陈潭秋等早期革命先驱将革命火种传播到大别山区时起,大别山区军民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勇于担当使命,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未曾有过任何屈服。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军民团结一心,将大别山区建成为抗日的坚强堡垒,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个个壮烈的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变成战略进攻,大别山区军民众志成城,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今天,大别山区进一步弘扬革命优秀传统,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总之,大别山区的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总是能够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开创革命的新局面。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别山精神中所体现的担当奉献品格有助于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养成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为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不竭动力。
二、大别山精神内涵的新时代诠释
任何革命精神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革命精神作为反映革命实践的载体,不仅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不同地域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更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原则立场、价值追求、道德情操。大别山精神植根于大别山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血浇铸而成的,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笃实的理想信念、胸怀全局的责任担当、团结一心的政治本色和勇当前锋的鲜明品格。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能够为高校进一步夯实立德树人基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坚定笃实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12],也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大别山军民始终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我们党才能在大别山依靠广大人民发动三次起义,创建三支红军主力部队,数次打破敌人“围剿”。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之所以能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完成长征,红二十八军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形下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也体现出理想信念是伟大革命事业的重要支撑。大别山区革命斗争中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1929年,豫皖边区党组织创始人詹谷堂被捕后遭受各种酷刑后仍然坚贞不屈,在墙壁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五个大字“共产党万岁”,永远地闭上了眼睛[13]。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因为无数大别山军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党才能在大别山区站稳脚跟,建立起抗日统一战线,夯实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领导新四军四支队和新五师同日军开展不懈斗争,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创鄂豫边抗日根据地,最终为全国的抗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大别山军民中原突围时,刘邓大军也正是因为依靠大别山军民的广泛支持,最终实现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转折,这些都生动地诠释了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
(二)胸怀全局的责任担当
胸怀全局意味着拥有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能够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牺牲自我,妥善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顾全大局既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境界。大别山军民为了革命的全局利益敢于自我牺牲,为胜利创造条件。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了胸怀全局的责任担当,其主要体现在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觉悟上。徐海东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早期领导人,不计个人得失主动让贤团长、军长职务;针对中央红军面临严重经济困难,他代表红二十五军毫不犹豫倾囊相助支援党中央,毛泽东称赞其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1955年全军授衔,徐海东又再次申请降衔,这些充分体现了徐海东作为共产党员不計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也集中诠释了大别山军民坚持大局、服从大局的广阔胸襟。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从解放全中国的大局出发辗转千里挺进大别山,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由此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为了支援地方工作,邓小平从全局出发抽调三分之一的野战部队去地方工作。为了给兄弟部队缓解军事压力,刘邓大军与敌人展开了艰苦的“反围剿”斗争。面对敌人对大别山的疯狂围攻,邓小平在冷静分析敌情的基础上指出,“我们跃进大别山,正是要吸引大量的敌人向我进攻。把敌人吸引过来得越多,我们背得越重,对其他兄弟战略区进行大规模的反攻和进攻就越有利。”[14]正是因为无数的大别山军民拥有以大局利益为重、勇挑重担的胸襟,中国革命才能乘风破浪不断走向胜利。
(三)团结一心的政治本色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实现自身的使命,就离不开人民群众。列宁指出,“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雄气概”[15],革命就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毛泽东也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6]军民团结一心是大别山军民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所以从创建、发展、壮大,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1947年,邓小平代表中原解放军作出了《关于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指出我军在大别山区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针对一开始广大人民群众对刘邓大军存在疑虑,邓小平分析其原因是“怕我们再走和希望我们整好纪律”[17]。此后,邓小平要求全体官兵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重视群众工作和群众纪律,使部队进一步赢得大别山区广大群众的尊重和拥护。邓小平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加强党群、干群关系,使党更具战斗力。正是因为大别山军民始终做到团结一心、同心同德,才使得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人民始终成为我们党的力量之源。
(四)勇当前锋的政治品格
勇当前锋就是敢于走在革命前列、服从大局、勇挑重担、不怕牺牲。勇当前锋是斗争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政党,拥有斗争精神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与挑战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没有斗争精神不行。”[18]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最早的创建基地、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人民军队的发源地,是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最先点燃的地方之一。每当遇到革命的紧要关头,大别山军民总是冲锋在前、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敢担当、敢斗争。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是全国党员最早活动的区域,董必武等国内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就在大别山地区播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种。土地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创建了规模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在此诞生,并在长征途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率先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率先进入大别山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敌人开展长期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区作为中原解放区,吹响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号角。每当中国革命面临紧要关头的时候,大别山军民始终站在斗争最前沿,积极发扬斗争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大别山区先后诞生了多位国家领导人,如董必武、李先念等;作为红军诞生的摇篮,产生了400多位开国将领,如徐海东、洪学智、王树声、许世友等。他们作为大别山区走出的杰出代表,集中反映了大别山军民英勇无畏、为国为民、勇当前锋的优秀品格。
三、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介体。而教育介体是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以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方式、方法的总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必须借助一定的教育介体才能实现有效互动,达到特定的预期目标。大别山精神作为一种观念形态,需要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渠道或途径,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脉络、深刻内涵、现实意义、时代价值等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之中。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可以借鉴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如依托红色理论研究平台,丰富文化育人内容;发挥红色文化学科优势,拓展课堂育人渠道;搭建红色主题活动载体,创新实践育人方式。具体而言,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思政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思政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融入思政课堂,提升大别山精神的价值引领力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大别山精神是弘扬大别山精神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首先,聚焦思政课程创新,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思政课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研讨、交流等形式,推动大别山精神与思政课的深入融合。思政课教师需全面了解新民主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等,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达到大学生思想共鸣的效果。其次,善于挖掘大别山革命文化资源要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代入感和亲切度。如深入发掘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遗留下来的旧址、文物背后的故事、革命歌谣、戏曲、标语等要素,通过收集、整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英雄先烈的战斗事迹,邀请革命先烈的后代进校园分享革命先烈奋斗的历程。最后,打造交互式、参与式动态课堂。思政课要改变以往静态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探索体验式、情景式课堂新模式。大别山精神作为一种观念形态,需要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的活动表现出来。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如红色经典诵读、大别山革命文化相关的诗歌朗读、红色歌咏比赛、红色故事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大别山精神的认知,让红色基因渗入大学生血液之中,补足大学生精神之“钙”。
(二)融入社会实践,提升大别山精神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效果,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由之路。大别山精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将大别山精神融入社会实践中,不仅可以极大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大别山精神的育人功能。首先,与大学生各类比赛相结合。高校可以依托各类赛事如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将弘扬大别山精神作为主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了解、践行大别山精神。其次,与社会志愿服务相结合。学校倡导大学生深入开展弘扬和传承大别山精神主题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等革命老区,开展大别山精神体验活动。高校要不断开拓大别山革命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基因库的作用,讲好大别山革命历史故事和大别山英雄人物故事。此外,高校可以与革命教育基地积极合作,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高校还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捐款捐物、帮助居家儿童复习功课等形式,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第三,与党史学习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大别山精神是开展党史教育学习的鲜活教材,高校可以将大别山精神与党员、团员的教育相融合,通过专题学习和研讨交流,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大别山精神的内涵、意义、时代价值等,让他们从大别山精神中汲取力量、淬炼思想、提升人格。学校党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团员活动日、重大节庆纪念日等,组织大学生参观大别山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切身实地去体验和感受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坚定信仰。
(三)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大别山精神的文化渗透力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長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集中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大别山精神在校园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首先,高校做好顶层设计。高校要继续完善弘扬大别山精神体制机制,不断加大对大别山精神的教育资源供给,将大别山精神充分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其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通过开辟大别山精神宣传网站或大别山精神网络专栏,打造一批特色精品网络栏目,不断挖掘大别山精神中蕴含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价值立场、时代价值,引导师生创作一批优秀的大别山精神网络作品,让大学生浸润在红色文化的体验中。学校要充分整合和发挥各类网络平台的作用,产生“1+1>2”的效果,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大别山精神内容的宣传,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再次,创新大别山精神文化艺术形式。学校可以利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庆、院庆等契机,创作一些与大别山精神相关的话剧、舞蹈、歌曲、美术、摄影、微电影等作品,增强大别山精神的文化底色。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再现大别山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英雄历史,重现革命先烈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风貌。
(四)融入网络思政,提升大别山精神的舆论传播力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不仅仅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更是给教育者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变。在此背景下,受教育者的学习场景逐渐打破了时空限制,受教育者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可以自由、平等地接受海量信息。因此,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开展大别山精神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增强教育效果,使大学生在学习大别山精神的过程中更能体验到信息的时效性、内容的广泛性、效果的趣味性。将大别山精神融入网络思政,既是回应大学生现实需求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举措。首先,找准大学生兴趣点精准施教。学校在弘扬大别山精神过程中要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及特点,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兴趣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大别山精神相关的视频课件、影视作品有机融合到校园网络平台中来,积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宣传教育平台,让大学生在互联网教育体系中发挥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中来。其次,结合虚拟仿真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AR、VR等新兴媒体技术开展沉浸式教学,通过情景创设、情感代入,使大学生情感上受到冲击、思想上受到洗礼,从而深化大学生对大别山精神的情感认同。最后,加大大别山精神相关教育素材供给力度。高校要积极创作、开发、发掘大别山革命历史人物故事相关的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慕课、微课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精准推送,实现大别山精神与新媒体的充分融合,不断补足大学生精神之“钙”、信念之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大别山精神等相关论述,深刻领会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使大学生不断受到大别山精神的熏陶,随时随地受到思想洗礼。
四、结 语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19]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铸就而成。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引导大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增进大学生情感认同、塑造大学生担当奉献的品格等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从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政治本色和政治品格四个维度阐释了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精神实质;从融入思政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思政等方面探索了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为广大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了有益借鉴。尽管本文对大别山精神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作出一些探讨,但仍存一些不足,如对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阐述不够深入、对大别山精神的生成逻辑梳理不够系统,对大别山革命故事等素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今后,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优化融入路径,使大别山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作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001).
[2]乔新江.“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J].百年潮,2016(8):1.
[3]陈运贵.“大别山精神”内涵研究的逻辑检视[J].安康学院学报,2021,33(6):32-36.
[4]孙伟.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J].红旗文稿,2021(21):41-42.
[5]郭生纺,谢语蔚.大别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2):70-76.
[6]邓然.大别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育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3):28-30.
[7]杨明佳,任冉.新时期“大別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社会科学动态,2021(10):47-51.
[8]陈思,高瑞阔.“大别山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9,35(6):7-10.
[9]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01).
[10]梁家贵,蒲学红.大别山精神研究综述[J].苏区研究,2022(1):103-115.
[11]李庚香.用大别山精神铸牢党性之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讲话体会之一[J].领导科学,2019(21):5-12.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14.
[13]阎荣安.燎原星火[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71.
[14]刘建华,刘丽.邓小平纪事(1904—1997):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92.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51.
[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1904—1974):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71.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01.
[19]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01).
(责任编辑:陈丽琼)
收稿日期:2022-05-26网络出版日期:2022-10-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JDSZ3153);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项目(sztsjh2019-7-15);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0CX002)
作者简介:王结义(1986- ),男,安徽潜山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