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

2023-09-01刘伟华张慧袁超伦

供应链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刘伟华 张慧 袁超伦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生产性服务业;物流服务业;多案例研究;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934(2023)08-0005-15

一、引言

产业链供应链是一个基于产业供需网络生态系统,涵盖了从原材料供给到最终产品消费的全产业体系下的价值创造活动及相关主体,是价值创造、流程协同、时空布局的统一体[1]。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外部环境面临多重压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全球产业的分工逻辑,大国逐渐缩小其在世界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活跃度与参与度,产业链供应链趋向于本土化、区域化、碎片化发展,全球供应链的重心也随产业链向东南亚、南亚、南美等地转移,我国面临着制造业回流、多产业外迁的严峻风险[2];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政治变局不定等事件的叠加冲击迫使各国开始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部分国家凭借其在核心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控制权,企图在重要环节与关键领域对我国产业实行强制打压,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独立性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我国必须重新审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

除了外部环境的风险应对要求,内在的发展需求也促使我们国家持续关注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在关键领域不“卡脖子”,保证重要通道的自主可控和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才能夠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此外,在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过程中,通过加强薄弱环节、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与企业优质发展的方式,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实现长远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许多国内学者对此话题密切关注,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提供了许多建议,然而,当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前人的研究主要关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整体保障,如提出强化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贯彻新型举国体制、推进全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四种基本途径来全面保障和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3];从政策建议的角度提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治理机制与定期动态评估机制,重视借助数字手段和多元化布局化解风险,以城市群为依托增强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4]。然而,这些研究均是以不同的分析视角,面向全产业体系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出宏观性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缺乏对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针对性研究。另一方面,以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相关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层面的安全对策研究探讨,如以新冠肺炎疫情的视角切入,分析制约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维护建议[5];在新发展格局下分析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与内在原因,归纳我国产业链科技安全问题,并从“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四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6]。这些研究均是国家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策略,缺乏在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分析与风险应对策略。基于以上两点研究不足,本文将以物流服务业为代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之所以选择物流服务业为代表,原因在于物流服务贯穿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各环节,发挥着“保供应”“稳价格”“控成本”等作用,其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否影响着原材料与能源的供应、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市场需求的满足,关乎生产制造、服务行业等所有其他产业的有效运转,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起关键作用。因此,本文旨在解决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问题1:基于典型企业案例,如何分析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特征与风险?

问题2:在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视角下,如何保障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本文基于国内两家大型物流企业的一手访谈资料,通过多案例之间的结合分析,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对应回答。针对问题1,本文发现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特征与风险可以从两个视角分别归纳为三个要点:在主体要素的视角下,可以归纳为技术水平、服务能力、资源利用;在结构要素的视角下,可以归纳为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空间关联。针对问题2,根据提炼的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本文提出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在主体要素的视角下,提出在加强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开展多方合作保障服务能力、创新模式提高社会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的具体化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在结构要素的视角下,提出协调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冲突;规避风险与恶性竞争;严格审核生产安全资质三个方面的具体化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

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本文从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视角下对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与安全问题展开系统性分析,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提供全新的分析视角;另一方面,本文针对物流服务这个具体行业,选取两家典型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产业实践支撑。

论文的其余部分做出如下安排: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案例研究方法论述;第四部分为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特点;第五部分为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风险;第六部分为解决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建议;第七部分为总结。

二、文献综述

本文对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存在的风险及问题研究现状

在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问题上,研究发现近年来学者关注点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影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全球变局,不同学者的分析视角没有统一的标准,大体上可以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两个角度。

外部环境的角度重视分析全球政治变局、全球供应链重构等给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特别是给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例如,王微等(2022)从全球政治格局与经贸规则重塑的视角出发,指出我国贸易投资外部环境受到大国博弈、贸易摩擦、经贸规则重塑等多重制约,同时还从供应链体系建设滞后的角度,指出我国海运、陆路、航运通道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安全隐患多的问题[7];郭兆阳(2022)从新冠肺炎疫情后国际发展新形势切入分析,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带来四个方面的挑战:海运需求增长乏力、国际海运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碎片化重构、全球供应链重心向东南亚等地转移以及迫使建立供应链弹性系统的紧急情况[2]。

内部结构的角度重视剖析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同学者对内部结构的分析方式不同。大多数学者选择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展开分析。例如,周略略等(2021)从需求端与供给端两方面分析,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同时面临商品需求量的波动不定以及供给端的物流网络不畅、流通效率低、缺乏备用线路等问题,对整条供应链带来巨大挑战[8];张广胜(2021)增加了物流运作的角度,从供给、运作、需求三个方面分析,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物流服务面临合作违约和短期价格暴涨等供给不足风险、应急调度能力不足等运作中断风险以及需求暴涨暴跌等需求波动风险[9]。部分学者从供应链主体节点等方面展开分析:刘连花(2020)从供应链参与主体的视角,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指出国际物流服务集成商面临着需求减少、客户违约增加、成本上涨等风险,而功能型国际物流服务商则主要面临由收入损失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10]。

(二)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研究现状

在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问题上,发现近年来研究热点在国际供应链领域,包括保障重点项目、维护关键运输领域、预防“断链”措施以及推动高质发展等多个方面。

部分学者关注海外重大项目“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例如,陈向博和郑凯(2022)以拓展供应链空间为分析视角,从物流服务体系切入,为“一带一路”物流服务供应链设计四种安全保障机制:覆盖风险发生前后的全面保障机制、多部门共商的综合保障机制、国家产业企业三者协同保障机制、利益相关者共同保障机制[11]。由于海运领域容易受到别国限制、突发堵塞等多重影响,部分学者重点关注维护海运的安全问题,刘长俭等(2022)以国际海运策略为重点,从“硬联通”和“软联通”两个角度,分别从构建立体通道、建设枢纽体系、发展通道与枢纽经济三个维度和提升服务能力、搭建物流平台、完善合作机制三个维度,提出完善我国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主要策略[12];刘小明(2020)聚焦于海上运输,从加快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品质、落实技术应用、加强人才管理、创新安全机制、推动国际合作六个方面维护国际供应链的稳定[13]。也有学者将视野拓展至跨国运输物流安全领域,通过建设多种运输体系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李惠娟(2022)以跨国运输物流为重点领域,从我国国情以及陆上跨国物流运输的优劣势出发,提出以海陆并进、海陆联运的方式来增加物流方式的灵活性,并给出完善陆上跨国物流建设的具体举措,避免因道路堵塞或者海上强国的打压与遏制而影响我国供应链的安全[14]。学者吴思晴等(2017)重视小概率突发事件容易造成“断链”的极大风险,以突发事件风险情景的视角,提出采用多源供应策略、提高信息即时性、巩固合租关系、设置应急库存四种方式来应对物流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风险[15]。学者何黎明(2021)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立足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强国的目标,提出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参与国际物流规则制定等多角度保障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16]。

(三)文献述评

基于对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问题、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的研究梳理,可以总结以下研究不足:第一,无论是关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还是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分析,当前研究缺少统一的分析视角,很少有学者基于不同产业供应链的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特点来分析安全问题和构建安全保障策略。第二,当前的研究没有形成对典型行业代表企业的案例分析,没有基于典型企业实践经验来形成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缺乏来自产业实践的支撑。

因此,本文选取两家知名的中国物流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基于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特点,来系统性地分析和总结当前威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风险和保障策略。

三、研究方法论

(一)方法选择

案例研究法是对现实中某一复杂的和具体的现象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实地考察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17]。研究者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研究场景,系统地收集研究数据,一般通过实地调研来观察事物的行为、状态等等,也可以通过文件、档案记录、访谈、媒体报道等其他渠道获取研究资料。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更加侧重于解决解释性与探索性的“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18],而不是“多少”的问题,能够基于事实且完整地阐述案例,并以更加系统的方式理解并深入分析案例,从而挖掘出案例反映出与其他事物的共同属性、相互联系和未来走向,得到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结论。

本文以多案例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理由如下:首先,本研究的重点是归纳物流服務产业链供应链的特征、风险与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但这些问题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的相关文献中研究较少,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解释性。而案例研究方法则适用于探索研究不足的领域[19],对本文研究能够带来一定帮助。其次,与单一案例研究相比,多案例研究方法有助于收集可比数据并从整体角度了解实践的关键特征[20]。多案例研究可以以相同的逻辑对不同的案例逐一分析,可以通过比较多家企业的实践经验,提炼归纳共性的特征与问题,从而得到更具有普遍性与实用性的结论。

(二)案例选择与案例描述

本文以物流服务为代表,选取两个我国领先海运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全球价值链重构、俄乌冲突的持续加剧等外界形势变化,对我国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而国际海运服务供应链最为艰难,如何保证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特别是如何保证国际海运方面的安全成为一项难题。其次,海运是拉动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保障我國繁荣富强的后备力量。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行名单中,A公司与B公司均位列前十,两家企业的规模实力强、发展历程长,具有相对成熟的风险情景积累与风险应对经验,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更多信息,同时两家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的相关数据真实可得,能够通过多方资料进行校验。以下为两家企业的简介:

1.A公司

A公司以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为愿景,关注全球供应链物流,其主营业务包含集运、散运、油运、港口、工程物流、数字化等板块,专精于以工程物流、项目物流为主体业务的工程物流板块,其核心业务包括危险品运输业务、核燃料和核废料的运输业务、航天相关运输业务以及包括“一带一路”石化项目和电力项目的综合类运输业务等。

2.B公司

B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物流平台企业为愿景,拥有涵盖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五大区域与合同物流、空运物流、外运化工、外运海外工程、外运冷链五大业务,并由此形成了专业物流、代理及相关业务、电商业务为主的三大业务板块,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方案和服务。B公司拥有领先全球的服务。

(三)数据收集

本文对以上物流服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由于本文是研究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需要获取企业在管理、运营等多角度的信息,而高级管理人员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企业各方面的状况,还能够对企业面临的形势做出更为实际的判断,因此本文对上述两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高层管理人员的初次访谈。为了让受访企业充分了解研究目的,研究人员实地访问受访企业,针对此次研究内容与高层领导进行会议交流。在初次访谈后,研究人员整理初次访谈的信息并向受访人员提供研究提纲,让受访人员做好进一步访谈的准备,以便在后续访谈中获取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

②与高层管理人员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人员使用标准化的访谈问题对企业高管进行访谈,侧重于了解企业当下面临的真实状况与发展情况,访谈过程大约持续40分钟,研究人员在访谈全程进行访谈记录和录音留存,保证访谈记录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必须在访谈后的24小时之内完成详细的访谈记录和印象记录。

③其他渠道搜集的二手资料。在访谈工作完成后,研究人员检索并整理可以获取的行业报告、新闻资讯、财务报表等公开和内部文档,对访谈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并充分掌握企业信息与最新的动态。

(四)数据编码与分析

采用开放式和主轴式编码的方式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形成证据文本。第一步是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标签化和概念化的过程[21]。开放式编码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变量

其次是主轴编码,主轴编码的目的在于将开放式编码中挖掘出的概念和范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反映出各个概念和范畴的逻辑关系。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有关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建设的表述均反映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的技术水平情况,可以归为技术水平这一副范畴内。服务需求、服务水平体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的服务能力情况;资源储备、资源整合体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的资源利用情况;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均是主体要素的内在反映,可以归为一条主轴。而上下游结构、供应链合作体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的纵向结构情况;同行合作、同行竞争体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的横向结构情况;空间布局、地理位置体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的空间关联情况;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和空间关联,均是结构要素的内在反映,可以归为一条主轴。因此,在编码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体现在主体要素的安全与结构要素的安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安全情况分别由技术水平、服务能力、资源利用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空间关联反映。主轴编码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式编码分析

在主轴式编码完成后,为了保证编码的信度,本文首先对编码的重复一致性进行检验,并请多位研究人员进行重复多次编码。其次,将编码形成的证据文本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再次确认,删去或修改与企业方的本意不相符的语句。最后,遵循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提炼归纳编码后文本的共性特征,并依照访谈信息进行核验,直至理论与数据达到高度饱和,停止对案例的继续分析,得到研究结果。

(五)信度与效度

针对案例研究过程,有四个评价其研究质量的指标:建构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和信度[22]。本研究也利用这些评价指标来验证案例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验证过程如下:

1.建构效度要求研究人员采用多重证据来源建立证据链

本研究中选取了两家物流服务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初次访谈与受访者明确研究目的,并在此过程中,与受访者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相关概念的讨论;并将在新闻媒体、行业研报等其他渠道收集的多重证据相关资料交由受访者严格核查,增强建构效度。

2.内在效度可以通过资料之间的相互解释的方式进行验证

本研究采用三角互证法,不仅在每个案例企业中选取多个高管人员进行访谈研究,还通过其他渠道的数据对访谈内容进行交叉验证,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3.外在效度能够解释全部收集资料与非收集资料联系的有效性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四个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归纳出相关逻辑,并加入对普遍性的分析和論述,增强外在效度。

4.信度是指案例研究的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本研究严格按照多案例研究的过程进行,真实且详细地记录了案例选取、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到归纳总结的过程,并在研究的每个阶段保留研究记录和研究文件,以尽可能避免研究偏差,增强研究信度。

(六)研究架构

本文的研究框架是通过多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并总结以物流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特点,并深入分析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与结构要素安全风险问题,进而提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具体如图1所示。

图1研究架构

四、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特征

(一)主体要素特征

1.技术水平分析

物流服务重视提升数字化技术,加强其产业链供应链控制权。近年来,物流服务等产业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得到关注,我国《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不断推动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实时共享与数字化改造升级。数字化转型日渐成为物流业的主流趋势,以数字化技术保障企业在供应链的话语权,部分企业甚至已经迈入“数智化”赛道,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物流技术。

A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与百度合作共创“远海通”关务平台,不仅实现跨国贸易商品的快速报关,还能够保证数据的保密性与安全性,显著提升海关通关效率,并解决了物流服务企业担心信息泄露的问题。目前,A公司正在建设一个可视化、可比较、可追溯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加强企业对运输服务供应商以及运输物品的管理能力,以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与可见度的方式来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B公司致力于转型为平台企业,勇于尝试并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打造物流电商平台,在应急物流与跨国运输方面展现出安全可靠的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当前,B公司正在推进全国业务的标准化处理,帮助企业实现全链条透明化与一体化管理,不断加强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权。

2.服务能力分析

物流服务设置多重保障化解外界风险,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全球政治、经济变局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物流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受到了客户需求暴涨暴跌、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运输通道拥堵甚至阻断等多项挑战,无法按时交付成为物流服务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企业更加关注物流的正常运作,采取多种手段以保障其服务能力稳定,努力实现项目的准时交付。

A公司秉持服务优先、客户至上的发展理念,从加强内部实力与外部合作两个方面共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A公司主要以资源冗余的方式来应对突发事件,重点加强企业自身资源储备来满足冗余所需,特别关注国家重大项目的提前预案,减少外界因素对物流业务运作的干扰。除此之外,A公司采取港航协同、多式联运等多种外部协作方式,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能力与运作效益,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B公司重视建设“通道-枢纽-网络”运营体系,与公路、海运、铁路、航空多方合作,拥有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其中特别关注中欧班列的线路开拓,保证我国关键运输道路的自主可控。同时,B公司致力于全球运输网络,在国内外持续打造交通枢纽,提升运输路线的通畅性,为企业的服务运作提供保障。

3.资源利用分析

物流服务急需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能力,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发展受限。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资源利用问题成为当下物流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我国物流服务企业的运力资源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储备,对资源利用的改善集中于企业内部,资源利用能力存在上限,整体表现出局限于优化企业内部资源,而缺乏提升企业的社会资源利用率,企业的发展受限于资源利用能力。

A公司的资源冗余方案高度依赖企业自身资源储备能力,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边缘政治等突发事件影响时,储备的运力资源可能无法满足需求,物流供应链容易受到影响,因此企业的社会资源利用能力亟待加强。

B公司将推动共享中心建设作为202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改造企业对人、财、物的组织方式,实现协调调配企业内部各区域公司的资源。然而,B公司对社会资源利用方面仍待提升,避免因此影响到企业的海内外业务的规模扩张。

(二)结构要素特征

1.纵向结构分析

物流服务上下游开展多领域、宽范围、深层次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构建全球物流网络。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结构为“功能型服务商—集成型服务商—客户”[23]。上游为提供运输、代理等多种专门化服务的功能型物流服务企业,包括提供实体服务的船公司、航空公司、卡车公司等,也包括提供代理服务的搬运公司、清关报关公司等,下游为有物流服务需求的所有客户,包括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企业,由集成型服务商来连接上游功能性服务商与下游客户。物流服务企业重视多元化、全球性的上下游合作来将资源集成与协调,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多方参与主体优势互补,进而获得覆盖全球的物流资源与物流网络。

A公司与达飞等集装箱公司、BBC Chartering等重件船东公司、ALE等吊装公司等多个领域的公司开展合作,集中与协调各功能型服务商的专业业务,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量。A公司与下游客户开展合作,与中国一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强强联合”与“双赢”局面,深化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

B公司与招商轮船局、中国铁路等多家运输公司开展合作,合作范围涵盖海陆空多条航线,满足覆盖全球的业务活动,如B公司重视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货运往来,通过与海、铁、陆三方面合作,打造多种跨境运输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

2.横向结构分析

物流服务同行合作较多,实现互利共赢,但在合作领域之外竞争激烈。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物流服务企业自身的资源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物流服务企业趋向于与同行在某些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然而,在合作领域之外,同行间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激烈竞争。

A公司与不同地区的多家同行企业开展合作,如马士基、中国外运等等,利用企业在当地的运输、代理等业务的优势,从而将企业自身业务延伸到全球各地;企业在为合作伙伴拓展其服务网络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业务量。

B公司表示,企业的竞争对手既包括国营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合作领域之外会通过相互压低价格来争夺市场,而成本的持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整个行业都带来巨大压力。

3.空间关联分析

物流服务不同业态的要求存在差异,但都重视物流建设的全球化与网络化。在空间关联方面,对物流服务的不同业态而言,其空间关联的要求存在差异,而对企业整体而言,物流服务企业希望企业地理位置的空间关联越多越好,通过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推动企业全球物流网络的建设。

A公司的物流服务两种业态对空间关联要求不同,运输业希望与各区域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航线互补的方式来扩大企业业务范围,代理业偏向于将站点设在各港口城市或中心城市,满足业务的全球拓展。

B公司通过合作、收购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多元化、全球性的企业关联来完善其物流网络,如收购海外通过各自的网络相互借力,更多在航线的优势互补,从而相互获得覆盖全球的资源。

物流服务企业的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特征归纳如表3所示。

表3 物流服务企业的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特征归纳

五、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风险

(一)主体要素风险

在技术水平方面,物流服务企业存在信息化技术未能达到企业预期,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服务企业信息化起步晚,存在研发水平落后、投资效益较低等不足,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尚未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如A公司的信息化平台当前仅能实现对运输货物的可视化追踪,与实现可视化管理供应商的平台建设初衷差距甚远;B公司仍然存在各信息化平台之间数据无法共享、内部信息系统无法互通等问题。技术水平的落后难以为物流服务企业当前的运营和管理带来更多的效益,更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然而,UPS等企业已经能够实现实时获取车辆与包裹状态、实时分析最优配送路线等功能,在信息化竞争加剧的时代,我国物流服务技术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服务能力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变局的影响,物流服务企业存在突发事件影响程度深,存在延迟交付的风险。一方面,需求量总是处于暴涨暴跌的状态,物流服务企业难以预测未来需求端货物量的变化,导致难以准确预估所需运力资源数量,容易发生货物与运力资源不匹配的现象,最终导致客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俄乌冲突、苏伊士运河堵塞等突发事件容易使运输航线受阻,企业无法管控已经投入使用的资源,产生资源和时间上的沉没成本,又可能需要变更线路以及快速调动备用资源来应对需求,导致运力资源的浪费、货物的延迟交付等多种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却降低了其服务水平,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在资源利用方面,物流服务企业存在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企业发展受到资源限制的问题。当前A公司的货船等资源主要靠自身储备,在政治变局、通道堵塞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前期投入的资源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受到企业管控、无法得到调度,而企业剩余可控的自有资源难以维持业务需要,此时资源问题就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B公司則更加偏向于通过优化内部资源的方式来减少资源短缺现象,但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容易因可调配资源不足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结构要素风险

在纵向结构上,由于A公司与B公司都与纵向企业开展较多合作,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合作方能力不足风险和优先利己的利益受损风险。在合作方能力方面,由于不同的企业服务能力差距较大,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可能存在部分功能型服务商缺乏应急措施,进而导致整条供应链供应不足的情况,也可能存在部分集成型服务商协调能力相对较差,面临有限的资源与激增的需求而束手无策的情况;在利益冲突方面,在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下,合作的对象总是优先满足自身需求,从而导致企业方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以A公司与堆场企业合作为例,由于需求实时变化难以确定,导致仓位与货物总是难以精准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方的需求就很难得到保证,存在一定的交付风险。

在横向结构上,物流服务企业面临与文化相关的跨国合作违约风险与多领域恶性竞争风险。在合作方面,由于A公司有较多跨国合作,不同地区的企业合作方对契约精神重视程度有着明显差异,对双方合作顺利与否带来深刻影响。如在A公司与重视契约精神的日本以及欧洲地区的企业合作时,合作方违约率低,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相应较少,而与相对不重视信誉与契约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时,企业的业务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企业的合作风险也相应增加;在竞争方面,B公司认为同行间的恶性竞争对企业的影响较大,虽然同行企业在某些领域可能开展了相关合作,但是在其他更多的领域常常发生“价格战”,显著压缩双方企业的利润,不利于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

在空间关联上,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运营安全容易受到制造业生产安全影响的问题。产品质量保障、存储管理等多方面生产安全问题对整个物流环节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具备危险品运输资格的A公司等物流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如果制造企业无法保证危险品的质量安全,那么物流企业的运营安全都将受到严重威胁,不仅会影响到项目交付,还会影响到运营人员的生命安全。

六、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

(一)基于主体要素的安全策略

在技术水平方面,面对因技术落后而导致企业业务发展受限的风险,物流服务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与本企业业务的适配性,紧跟领先企业的技术研发步伐。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最大化发挥技术应用对企业发展的效益。具体而言,可以从管理与运营两个维度提升技术与业务的匹配程度。在管理的维度,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够加快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可视,推动全业务的平台化与中心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在运营的维度,通过应用视觉识别等技术能够促进企业各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执行,同时能够很好地预测与可视化风险,进一步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在服务能力方面,面对因外界环境变动不定而导致难以按时交付的风险,物流服务企业可以开展多方合作、实现风险共担,提高合作各方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实现按时交付。应对暴涨暴跌的需求变化、航运不畅这类企业无法通过自身资源来解决的问题时,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合作的方式来实现风险共担,在需求暴涨时通过整合多家资源应对企业自身无法满足那部分需求,在路线拥堵时及时改变运输路线,或者借助就近合作企业的其他运力资源,改变运输方式,确保满足重要客户的需求。

在资源利用方面,面对因依赖企业自身储备而导致可利用资源不足的风险,物流服务企业需要提升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能力,解除企业的业务拓展的资源限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变局的当下,几乎没有一家物流服务企业能够仅仅依靠自身资源,来满足全球激增突降的业务需求,因此物流服务企业应该重视提升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积极探寻共享仓储、共享运输等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创新模式,提升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二)基于结构要素的安全策略

在纵向结构上,面对因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风险,物流服务企业可以采取多源采购策略来弥补合作方的能力缺陷,提升合作层次来协调利益冲突。面对合作方能力无法胜任的风险,企业可以采用多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策略,留有部分备用供应商,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分散合作风险,虽然可能会造成采购成本的上升,但是可以降低整条供应链供应中断、造成巨额损失的可能性,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面对利益冲突下企业利益受损的风险,企业可以提升与合作方的合作层次,将企业间的利益放平,形成企业利益共同体,如与合作企业结成同盟关系,在战略层面形成共同目标,或者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的方式在定价机制、风险共担、合作关系终止条件等多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在横向结构上,面对因跨国合作与恶性竞争而导致制约企业发展的风险,物流服务企业可以以自营的方式规避难以解决的合作违约风险,以差异化服务在竞争中赢得市场。面对因各国人文引发的违约风险,企业可以在关键结点选择自营,加强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能够最大化减少因合作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带来的损失,通过自营的方式去规避政治、文化等难以预估和改变的风险因素;面对来自各领域激烈的价格战,企业可以重点关注自身服务的客户群体,深入挖掘客户群体的潜在需求,并通过差异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带来附加价值等方式来吸引与留住客户,更好地在价格战中维持市场份额,同时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在空间关联上,面对因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而导致连带影响的风险,物流服务企业可以加大对制造方生产安全相关资格核查,选择更为可靠的合作方,并不断加强自身危险品运输安全保障能力。面对来自制造业的生产安全风险,企业在合作前需要谨慎选择合作企业,对制造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工程技术多方面进行评价,尽可能避免因危险品的生产安全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运输过程中,企业要不断提升运输安全监管水平,避免运输事故的发生。

物流服务企业的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风险与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归纳如表4所示。

表4 物流服务企业的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风险与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归纳

七、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两个视角,建立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分析框架,并以两个典型企业为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特征与风险,并针对性提出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

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具有以下特征:从主体要素的角度来看,存在以数字化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多元化手段实现按时交付,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仍待提升三个特征;从结构要素的角度来看,存在与上下游、同行企业的合作较多,同行间存在价格战等恶性竞争,重视构建全球物流网络三个特征。

物流服务产业鏈供应链存在以下风险:主体要素存在信息化技术缺乏国际竞争力、突发事件影响项目交付、可利用资源受到限制的风险,结构要素存在合作过程利益受损、恶性竞争压缩企业利润、运营安全受到牵连的风险。

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从主体要素的视角提出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与本企业业务的适配性;开展多方合作、实现风险共担,共同保障项目的按时交付;提升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能力,解除资源限制三方面的建议;从结构要素的视角提出采取多源采购策略,提升合作层次来协调利益冲突;以自营的方式规避难以解决风险,以差异化服务赢得市场;严格核查生产安全相关资格,加强自身运输安全保障能力三方面的建议,切实保障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本文的研究仍然有以下不足:首先,本研究選用了两家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强的物流企业,尽管这两家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结论的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可以选取不同规模的物流企业进行多案例对比研究,提高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其次,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影响,难以保证完全的客观性,应该使用调查统计方法,使用多个企业的数据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华,杨雨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探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36 (1):120-134

[2]郭兆阳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面临的机遇及挑战[J]. 珠江水运,2022 (4):71-73

[3]张杰,陈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风险研判与维护策略[J]. 改革,2022 (4):12-20

[4]李雯轩,李文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政策建议[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 (2):96-99,200

[5]王宏利,刘新敏,陈文文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若干思考[J]. 开放导报,2021 (1):106-112

[6]刘敏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安全稳定发展面临的科技风险与防范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 (24):143-149

[7]王微,李汉卿论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3):25-33

[8]周略略,安健,沈子明,等疫情冲击下国际物流发展特征与策略思考——以深圳市为例[J]. 交通与港航,2021,8 (6):20-25

[9]张广胜新冠肺炎疫情下物流服务供应链突发事件:内涵、情景与治理应对[J]. 企业经济,2021,40 (5):71-79

[10]刘连花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运行的影响研究[J]. 供应链管理,2020,1 (9):5-13

[11]陈向博,郑凯“一带一路”供应链安全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22 (3):59-66

[12]刘长俭,孙瀚冰,袁子文,等系统提升中国国际物流供应链韧性的路径[J]. 科技导报,2022,40 (14):73-79

[13]刘小明坚定信心深化合作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J]. 中国水运,2020 (7):1

[14]李惠娟完善陆上跨国运输物流体系提升供应链安全性[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 (12):42-44

[15]吴思晴,张广胜,叶祯,等物流服务供应链风险情景应对策略研究[J]. 时代金融,2017,(23):293-294

[16]何黎明中国物流:抵“疫”前行奏响强音[J]. 中国远洋海运,2021 (2):40-45

[17]孙海法,刘运国,方琳案例研究的方法论[J]. 科研管理,2004 (2):107-112

[18] FAWCETT S E,WALLER M A,MILLER J W, et alA trail guide to publishing success: tips on writing influential conceptual, qualitative, and survey research[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14,35(1):1-16

[19]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research[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 532-550

[20]EISENHARDT K M,GRAEBNER M E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1):25-32

[21]CORBIN J M,STRAUSS A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procedures, canons, and evaluative criteria[J]. Qual Sociol,1990(13): 3-21

[22]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万卷方法, 2017 (1):308

[23]CHOY K L,LIC-LUN, SO S, et alManaging uncertainty in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2007,7(1):19-43

The Strategy of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Security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Taking Logistics Services as an Representative

LIU Wei-hua, ZHANG Hui, YUAN Chao-lun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Absrtact:Given the background of multiple external events,includ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global industrial supply chains, unpredicable political changes and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our country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industrial supply chains

This study focuses on logistics services as a representative and examines the supply chain security strategy of producer servicesIt analyzes two typical logistics service enterprises using a multi-case study approa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in factors and structural facto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of the supply chain of logistics service industry chain, and puts forward its security strategies accordinglyRegarding main factor securit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y adaptability by technology upgrading, to resolve the sudden operation risk by cooperation and win-win, and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by innovationWith regards to structural factor security, it is crucial to address conflicts through strategy adjustments and enhanced cooperation,

mitigate the loss of interests through self-employment and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and mitigat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production safety problems by strengthening safety qualification verification and improving safety supervision levels

Keywords: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security; producer services; logistics services; multi-case study; security strategy

基金項目:

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创新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JB-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与路径研究”(22&ZD139);湖南工商大学科研项目外协项目(2023年第28号)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拉动效应的影响分析
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