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现代化视域下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及优化路径
2023-09-01张建军王雅莉句芳赵启兰
张建军 王雅莉 句芳 赵启兰
关键词:牧区现代化;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机理;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934(2023)08-0066-13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国家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牧区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草原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特质,缓解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牧区现代化进程是提升畜產品附加值、增加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畜牧业经济与生态效益耦合发展的必然选择[1]。
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是牧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绿色化变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加快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畜产品流通以及消费等整个链条的绿色化转型,构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是实现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机制[2],其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传统供应链,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追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同时,绿色发展与畜牧业供应链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构建工作,并将农牧业绿色供应链相关工作纳入重要战略部署。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绿色供应链;次年4月,商务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将构建绿色供应链列为重点任务;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由此可见,农牧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化转型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绿色发展理念和意识淡薄、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畜牧业生态化刚刚起步、环保立法执法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实现畜牧业经济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亟需构建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从而提升整个畜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在这其中,深度揭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系统凝练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路径,是构建和完善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首要任务,可为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进而更好助力牧区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基于此,系统研究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和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草原畜牧业发展;二是畜产品绿色供应链。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与评述。
(一)草原畜牧业发展方面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结合畜牧业的特点,重点围绕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畜产品流通等主要环节对草原畜牧业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在畜禽养殖方面,众多学者围绕草牧场利用方式、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张清源和赵建(2020)分析了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加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化的根本途径[4];郭强等(2021)分析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的短板,并提出畜牧业生产模式绿色化的具体路径[5];同时,贾云飞等(2022)研究发现,我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仍存在生产模式与绿色发展不协调、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6]。
在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近年来,学者们对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体系优化措施等展开广泛研究。部分学者将绿色理念融入畜牧业精深加工的相关研究中,如塔娜和图雅(2019)基于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探索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调整畜产品供需结构,提高绿色畜牧业发展水平,实现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7];张颖(2021)分析了整合“互联网思维”的畜产品产业链,并围绕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分析草原绿色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路径[8];刘欣雨等(2022)深入探讨了农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9]。
在畜产品流通方面,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农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如刘桂艳等(2021)构建以“牧户或合作社+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为供应联合体的双网联动型畜产品流通模式[10];李美羽和王成敏(2019)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了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对策[11];袁学国等(2015)指出冷链物流具有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作用[12]。在此背景下,赵淑雯(2017)运用统计学方法实证研究生鲜农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物流效率和完善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措施[13];罗来根等(2021)将云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体系,并提出了通过打造云技术适配环境和完善冷链物流政策来助推农畜产品物流环节实现绿色化的对策[14];吕利平和马占峰(2020)探索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创新发展的重点要素,并基于产品流通周期视角提出供应链的优化路径[15]。
以上相关文献主要围绕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畜产品流通等关键环节对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整体而言,学者们已逐步关注到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及畜产品流通环节绿色发展的趋势,且对不同环节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但学者们对畜牧业不同环节绿色转型及发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侧重于畜牧业产业链上单个环节的绿色化研究,缺乏站在整个供应链视角来对畜牧业绿色转型和优化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机理性研究。
(二)畜产品绿色供应链方面
关于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研究方面,本部分主要从绿色供应链及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1.绿色供应链的相关研究
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在“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中首次正式提出绿色供应链的概念;Beamon(1999)提出绿色供应链是将再制造、回收和再利用等活动纳入传统供应链[16];Srivastava(2007)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综合考虑环境管理因素[17]。国内学者但斌和刘飞(2000)提出绿色供应链是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在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并以产品从原料、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到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为目的[18]。由上可知,国内外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的本质具有一致的认识,即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融入环保意识与资源高效利用理念,通过供应链企业的长期协作,实现供应链管理和绿色发展目标的集成。在绿色供应链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绿色供应链运作管理的内容[19] 、经济效益[20]、流通模式构建[21]等进行了持续探索。
2.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相关研究
在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基础上,学术界首先对林业、建筑业及工业等产业的绿色供应链进行了广泛研究。相比较而言,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晚,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投入、生态养殖、绿色流通、绿色销售和绿色消费等环节[22]。研究发现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管理存在绿色生产激励机制不健全、绿色供应链内各主体信息不对称、供应链绿色效率低、畜产品终端质量缺乏保障、各主體协同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23-24],因此,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如何有效促进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高效运营,并基于不同视角初步探索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机理。
在影响因素方面,Zhu et al.(2007)从压力视角考虑,提出促使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市场、供应商与内部资源[25];张璇等(2017)基于利益主体视角,将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因素分为社会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和环境系统[26]。在形成机理方面,Tseng et al.(2019)研究发现农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与实施需要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通力合作[27];吴绒和白世贞(2016)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型,并揭示了其形成机理[28]。此外,部分学者将政策背景引入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中,如毛涛(2022)在“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探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影响因素,提出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减碳的新模式[29]。然而,现有文献对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缺乏全面系统的探索,特别是缺乏站在利益相关者视角,结合供需两端及外部环境因素的整合性考量,导致对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机理及规律性认识不全面。
综上所述,当前文献对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及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必要性基本达成共识,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文献主要聚焦于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现状、绿色供应链运营管理及绿色供应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鲜有文献系统全面探究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形成机理及其优化路径。据此,本文在牧区现代化大背景下,深入分析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剖析各驱动因素促使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逻辑机理与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营的优化路径,研究成果对实现我国草原畜牧业高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驱动因素
深入剖析影响畜产品供应链绿色转型的因素,是揭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机理的关键。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系统梳理和总结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驱动因素,包括以企业与产业为主的内部驱动因素和以社会公众与政府为主的外部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畜产品传统供应链,进而促进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如图1所示。
图1 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驱动因素及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驱动因素
即畜产品供应链内的各个参与企业,通过其在供应链所处环节和功能的绿色化转型来最终实现整个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化。供应链的绿色化是全流程和全环节的绿色化,需要畜产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参与。由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重点发挥畜产品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进而引领整个供应链的绿色转型。例如,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成功上榜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核心优势,通过制定《供应商行为准则》与ESG准入要求,推进供应链各环节协同并进,从产品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回收过程,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与环境影响最小。由此可见,企业驱动即企业的绿色化转型,特别是核心企业的绿色化引领是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企业的绿色化转型需要企业内部资源的支撑、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作、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绿色技术的加持,更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环保节约意识和绿色创新能力。
(二)产业驱动因素
实现畜牧产业的绿色化和生态化是牧区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整个畜产品供应链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绿色化和生态化是畜牧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坚持畜牧产业发展生态化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保障[30],需摒弃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产业层次不断深化,产品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畜牧业绿色发展不断推进,促使畜产品供应链内的绿色养殖、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加工和绿色流通环节逐步融合和高效衔接,进而推动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助力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由此可见,畜牧产业亦是驱动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公众驱动因素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调动公众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的积极性与转变公众消费模式和价值观念,是实现产业绿色变革的重要动力,揭示了社会公众与畜产品供应链绿色转型升级之间的逻辑关系。事实上,早在2015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颁布就已经彰显了社会公众在驱动产业绿色化转型中的重要地位。相关研究表明,社会公众绿色价值观导向下的绿色产品需求与企业绿色采购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可有效促进供应链内各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活动[31-32]。周艳菊等(2020)研究指出,消费者环保意识将带动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推动上下游企业的绿色运营[33]。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在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工作中将发挥更加正面和积极的作用。因此,社会公众驱动因素也是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四)政府驱动因素
政府在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通过发挥政府职能可以对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供应链等公共产品进行有效干预。邵必林和胡灵琳(2021)指出,政府制定恰当的补贴政策是引导供应链绿色化转型的重要举措[34]。近年来,我国颁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通过强化牲畜粪污治理、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及控制源头碳排放,为畜产品供应链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此外,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供应链中各利益主体树立绿色生态文明理念,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绿色畜牧业试点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做法,这亦是支撑畜产品供应链整体进行绿色化转型的重要举措。
上文所阐述的内外部驱动因素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一个相关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畜牧产业绿色发展,进而推动和保障企业绿色转型;社会公众环保诉求促使政府颁布环保政策,政府环保相关政策进一步引领畜牧产业绿色发展,并从外部来约束和激励畜产品供应链相关企业进行绿色创新转型。同时,政府绿色发展导向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公众绿色需求又进一步拉动企业与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四、牧区现代化视域下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
为进一步明晰内外部驱动因素与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转型之间的内在逻辑,揭示牧区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本文围绕牧区现代化战略的本质,结合内外部驱动因素对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驱动机制,构建了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模型,即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等从供给侧提供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畜牧产业通过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从供给侧指引企业绿色转型的方向、社会公众通过环境关注与环境监督从供需两端激发企业的绿色潜能、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体制创新从供需两端激励和保障企业的绿色行为,并最终有效解决供应链绿色转型的“堵点”,助力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如图2所示。
图2 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模型
(一)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等从供给侧提供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畜产品供应链绿色转型是供应链上所有节点成员为适应畜牧业绿色发展要求而对供应链结构和流程进行的优化升级,其实施主体是企业,特别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主要通过经营理念、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协调和绿色供应链整合能力为供应链绿色转型提供内生动力。
随着牧区现代化战略的推进,供应链内核心企业首先要强化绿色意识,将自身绿色经营理念有效地融入原料供给、畜禽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及回收处理等环节,从而奠定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绿色变革理念。
同时,为摆脱我国畜产品长期“低端锁定”的困境,核心企业需主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强畜产品开发能力即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并引领上下游企业共同进行绿色转型,提升资源利用率,奠定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升级的技术基础,从而打通供应链转型升级通道。
而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竞争力与执行力主要取决于其核心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绿色供应链整合能力,核心企业通过组织协调和绿色资源整合能力集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绿色资源[35],整合并共享人才、知识、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从而直接主导畜产品绿色供应链整体的运作能力和竞争力。此外,通过发挥核心企业的协调能力,还可以促使绿色供应链中企业的有效协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36],提升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高效协作能力及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更好保障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发展。
(二)畜牧产业通过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从供给侧指引企业绿色转型的方向
在实施牧区现代化战略进程中,产业融合和产业集聚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畜牧业产业融合是一种将畜禽养殖外部高度关联的分工转化为畜产品供应链内部的组织行为,以从养殖到消费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表现形式,本质是实现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深度合作。畜牧产业的持续绿色发展加速了关联产业融合的进程,促使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在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与绿色流通等环节的协作联动,引领企业绿色转型的方向。
同时,通過强化主体融合,深化供应链内企业在绿色技术、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合作,可以推动成员企业进行绿色融合与协同创新发展,从而提升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绿色协调合作能力。除此之外,畜牧产业借助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对畜产品供应链内资本、人力、信息、技术以及资源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畜产品供应链的资源整合与链条结构重塑,破除供应链高效畅通运作的体制障碍,进而保障畜产品供应链绿色创新变革的顺利进行,这是实现畜产品供应链绿色转型和长期协调发展的关键。
(三)社会公众通过环境关注与环境监督从供需两端激发企业的绿色潜能
社会公众作为激发畜产品供应链内主体绿色行为的动力源泉,主要从社会公众环境关注与公众监督两方面发力。对于公众环境关注,其体现在个体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和行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和提升公众绿色素养。随着公众绿色环保意识与绿色素养的提高,公众会更加偏向购买具有绿色环保特征的畜产品。同时,随着传统消费结构逐渐向绿色消费转变,绿色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将直接倒逼畜产品企业开展绿色化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从而达到树立符合公众期望的企业形象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巨大的绿色畜产品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加强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因为供应链上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满足公众的绿色需求,只有积极寻求沟通与合作,才能减少不符合绿色标准的行为,从而保证绿色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此外,社会公众监督作为环境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畜产品供应链相关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环境保护问题时,公众将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对企业声誉施加负面影响,从而迫使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社会公众以绿色消费行为拉动畜产品需求侧的绿色化改革,并通过公众监督,支持和保障畜产品供应链供给侧绿色化改革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
(四)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体制创新从供需两端激励和保障企业的绿色行为
政府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中政策是政府发挥关键性导向作用的重要载体。新制度理论认为,政策制度规制为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环境约束力,主要包括激励性政策(包括融资、税收优惠及绿色补贴等)和约束性政策(包括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及行政处罚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与原料性等特殊的市场特征,政府通过绿色补贴、降低税率等奖励性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与运营风险,增强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从而提高畜产品供应链内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意愿。另一方面,通过行政处罚等惩罚性措施约束畜产品企业的非绿色生产行为,进而提升整个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度。基于此,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政策手段的协同效应,从需求侧调控和激励供应链内主体的绿色行为,促使其顺利完成绿色转型,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提供坚实的保障。
除此之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是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坚持绿色导向、树立绿色发展观和政绩观等方式促进企业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亦可通过“绿色生态”的宣传与引导,提高供应链终端消费者的绿色认知,扩大绿色消费需求,进而迫使畜产品企业从供给侧进行绿色创新,更好助力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
(五)内外部驱动因素从供需两端联合驱动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形成
分析可得,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是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转型过程中,以上所分析的内外部驱动因素不仅发挥单独机理作用,而且还通过彼此的交互和协同来发挥联合机理作用。
内外部驱动因素联合机理作用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畜产品供应链的供给端改革,二是畜产品供应链的需求端改革。在畜产品供应链供给端,内部驱动因素通过强化绿色发展意识、绿色技术创新及加强企业间协作来提高绿色畜产品的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通过支持和引导畜产品企业进行绿色实践,从而推动上下游供应商实现从绿色生产加工、绿色流通到绿色消费的整体升级。在畜产品供应链需求端,外部驱动因素从绿色发展与消费需求发力,逆向迫使畜产品供应链内企业进行绿色变革,拉动畜产品供应链供给侧进一步实现绿色化升级。最终,内外部驱动因素充分发挥协同联动效应,促成了稳定、高效和可持续的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形成。
五、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路径
从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及形成机理的研究中可得,牧区现代化视域下,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是内外部驱动因素促进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完成绿色转型升级的过程。为确保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长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实现牧区现代化战略目标,此部分围绕绿色发展环境、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以及政府的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路径
(一)大力营造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发展环境
现阶段,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存在“政府推力不足、市场动力不足、公众引力不足”等三大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统一,绿色发展理念不深入,尚未形成成熟的绿色发展大环境[37]。因此,构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亟需营造绿色发展环境。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应不断转变发展思维和消费理念,坚持绿色化发展和绿色化消费理念。首先,政府应结合畜牧业特点动态调整和完善供应链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牧区现代化背景下畜牧业绿色转型政策体系的针对性、动态性和时效性,为畜产品供应链的市场主体创造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其次政府要围绕体制機制创新,全面系统梳理与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营相关的制度和方案,站在全产业链运营的整体视角,系统优化和完善相关制度,为畜牧业的绿色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再次,企业应围绕产品生产树立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经营理念和发展意识,特别是核心企业应及时调整发展理念,进而辐射带动其上下游企业,形成全链条的绿色发展体系。最后,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应加强对绿色供应链的认知,强化对企业绿色行为的监督,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以自身绿色消费意识拉动企业绿色化转型。
(二)构建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实现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化、生态化,离不开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强调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畜产品流通、畜产品消费、粪污资源化回收利用等所有环节的绿色化变革,这极大增加了畜产品绿色供应链整合与协调的难度,尤其是核心企业亟需从整个供应链视角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包括畜禽绿色化养殖技术体系、绿色屠宰加工体系、绿色和冷链物流技术体系、绿色营销技术体系以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体系等。同时,政府需出台和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搭建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引领企业向绿色技术投资、向绿色资源发力,提高企业的绿色生产力。另外,政府需与各相关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相互协作,整合绿色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加快解决绿色技术“卡脖子”风险,从而持续推动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升级。
(三)加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是提高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营效率的关键。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实现绿色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信息溯源和实时监管,特别是与绿色技术、绿色行为相关信息的记载和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整个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运用,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结构合理、信息时效性高、信息资源丰富的供应链信息化数据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大畜产品供应链及关联产业内各主体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协调力度,打通从畜禽养殖到流通消费的全链条信息数据,将畜产品供应链中涉及的农牧户、屠宰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中间商以及销售企业等多个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整合进畜牧业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完成对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全链条的实时监督与可视化管理[38],进而实现全链条数据的即时性、动态性、共享性和开放性,有效提升整个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营和监管效率。
(四)加大政府政策的引领和保障力度
相关研究表明,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是成功推行绿色供应链变革的重要因素。同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在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监督管理体制不配套、政策体系不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化对绿色供应链的认知,加大政策的引领和保障力度。首先,要转变只关注畜产品供应链末端绿色环境治理的片面认知,从整个供应链一体化和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高度来系统推动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治理。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的环保政策,并将政策实施与监管相结合,加强对企业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尤其是要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标准,从畜产品供应链源头实现绿色治理。最后,应围绕畜产品供应链市场主体的特点和行为,逐步建立畜产品供应链不同运作环节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畜产品供应链各市场主体绿色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依据绿色评价结果设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奖补等奖励性政策,从而更好引导与支持企业进行绿色化转型,为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持续优化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六、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系统探索了牧区现代化视域下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驱动因素,深度揭示了其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优化的具体路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包括以企业与产业为主的内部驱动因素和以社会公众与政府为主的外部驱动因素。在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转型过程中,内外部驱动因素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第二,结合内外部驱动因素对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形成的驱动机制,构建了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模型,即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等从供给侧提供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畜牧产业通过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从供给侧指引企业绿色转型的方向、社会公众通过环境关注与环境监督从供需两端激发企业的绿色潜能、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体制创新从供需两端激励和保障企业的绿色行为,助力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
第三,围绕绿色发展环境、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以及政府的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路径:首先,营造畜产品供应链绿色发展环境,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其次,构建畜产品供应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加快解决绿色技术“卡脖子”和供需不匹配风险,提升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营和监管效率;最后,加大政府政策的保障力度,全力疏通畜产品供应链绿色转型“堵点”,助推畜产品绿色供应链提质增效。
(二)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深入阐释了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可更好指导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优化升级。未来要立足牧区现代化目标,结合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具体案例,深入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本文路径优化部分提出更加具体的政策措施。同时,在形成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可围绕价值链理论,基于博弈理论与SEM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究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价值分布、竞合关系、利益联结机制等,从而进一步完善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理论体系,更好助力牧区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文明,乌兰.牧区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北方经济,2021(8):9-12.
[2]刘尧飞,沈杰.双循环格局下的供应链价值链绿色化转型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0(6):47-53.
[3]胡曾曾,于法稳,赵志龙.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9,35(8):186-193.
[4]张清源,赵建.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形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20,41(9):77-81.
[5]郭强,张勇,圣涛.关于传统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畜牧业,2021(22):51-53.
[6]贾云飞,郑伟程,何泽军,等.我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现状、制约与战略应对[J].中国畜牧杂志,2022(3):1-14.
[7]塔娜,图雅.内蒙古草原牧区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以典型牧区正蓝旗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40(10):31-36.
[8]张颖.草原绿色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研究——以蒙羊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8):166-168.
[9]刘欣雨,朱瑶,刘雅洁,等.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24(10):6-13.
[10]刘桂艳,永梅,张建军.我国草原畜产品流通渠道整合与模式创新[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14):8-14.
[11]李美羽,王成敏.“互联网+”背景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1):102-114.
[12]袁学国,邹平,朱军,等.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1):7-14.
[13]赵淑雯.“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途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4):18-22.
[14]罗来根,余敏燕,程兆兆.基于云技术的江西省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12):22-27.
[15]吕利平,马占峰.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20(5):116-119.
[16]BEAMONB M.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J].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2(4):332-342.
[17]SRIVASTAVA S K.Green supply-chain management: astate-of-the-art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9(1):53-80.
[18]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40-42,44.
[19]THUN J H, MULLER A.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German automotive industry[J].Business strategy and environment,2020,19(2):119-132.
[20]李林秋.环境领导力、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财会通讯,2020(3):72-76.
[21]杨燕芬.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新型流通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7(8):144-146.
[22]关常欢,吕金阳.畜产品绿色供应链驱动因素分析[J].饲料博览,2018(4):38-43.
[23]苏欣.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我国物流企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1(8):110-113.
[24]高鵬,孙智君.“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优化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2021(3):141-142.
[25]ZHU Q H, SARKIS J,LAI K-H.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essures,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with in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J].Joum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1-12):1041-1052.
[26]张璇,马志军,田东红,等.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元分析方法的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12):183-195.
[27]TSENG M L, ISLAM M S, KARIA N, et al.A literature review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ges[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9, 141: 145-162.
[28]吴绒,白世贞,吴雪艳.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化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3):235-239.
[29]毛涛.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及其完善——基于碳达峰与碳中和视角的分析[J].环境保护,2022,50(1):31-34.
[30]宝鲁.内蒙古绿色发展——探索与展望[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20, 7.
[31]ELTAYEB T K,ZAILANI S,RAMAYAH T.Green supply chain initiatives among certified companies inmalysia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vestigating the outcomes [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1, 55(5): 495-506.
[32]BAUMANN H, BOONS F, BRAGD A.Mapping the green product development field: engineering, policy and business perspectives[J].Journal ofcleaner production,2002,10(5):409-425.
[33]周艳菊,胡凤英,周正龙.零售商主导下促进绿色产品需求的联合研发契约协调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20,34(2):194-204.
[34]邵必林,胡灵琳.绿色供应链参与行为演化博弈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J].科研管理,2021,42(11):171-181.
[35]江怡洒,冯泰文.绿色供应链整合: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2,44(6):135-152.
[36]姜骞,王晟.绿色供应链核心企业网络能力的维度结构——基于“关系-过程-知识”多重视角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6,35(7):19-26.
[37]黄泰岩,片飞.习近平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的逻辑体系[J].经济学家,2022(5):5-13.
[38]张建军,刘桂艳,赵启兰.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及运作模式——基于企业、产业和城市的三维视角[J].供应链管理,2023,4(3):36-46.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Green Supply
Chain of Grassland Livestock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storal Modernization
ZHANG Jian-jun1, WANG Ya-li1, JU Fang1, ZHAO Qi-la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is study presents an optimization path for the green supply chain of grassland livestock products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olicy guarantee. The proposed path includes creating a conducive gre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livestock product supply chain, establishing a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enhanc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between driving factors and the greening of the livestock product supply chain, this study reveal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of grassland livestock products, that is, enterprises provide endogenous impetus for green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upply side through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ther means; the livestock industry guides the direction of green transformation for enterprises from the supply side through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agglomeration; the public stimulates the green potential of enterprises from both supply and demand through environmental attention and supervision;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and safeguards green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from both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through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ultimately effectively solves the bottleneck of green transform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 helping to form a green supply chain for grassland livestock products.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path for the green supply chain of grassland livestock products is proposed around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olicy guarantee, including creating a gre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supply chain of livestock products, building a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and increasing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Keywords: pastoral modernization; grassland livestock products; green supply chain; formation mechanism; optimization path
基金項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牧区现代化视域下草原畜产品绿色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研究”(72163025);内蒙古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BR220201);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021MS07022);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资助“牧区现代化背景下社会服务组织嵌入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机制及契约协调研究”( NJYT2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