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构建及评价研究

2023-09-01贾县民屈亚美

供应链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村物流模糊综合评价区块链技术

贾县民 屈亚美

关键词: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区块链技术;SERVQUAL 模型;模糊综合评价

中圖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934(2023)08-0050-16

一、引言

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达370亿件,“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快递业务量城乡分布情况,从2017年的71%∶28%,到2021年底下降为33%∶16%,快递城乡分布差距在缩小,农村快递量在不断增加。随着直播电商的发展,农村快递市场增长潜力更为迅猛。随之而来的是对快递配送时效、物流质量和服务体验等方面的考验,而现阶段我国城乡物流的需求分布和流向并不能达到平衡,即便是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仍面临着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能力不足、“最初一公里”无服务能力的问题。

整合资源,采用共同配送是实现农村物流配送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有文献多是从共同配送的主体或要素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如学者温卫娟等(2015)[1]建立了涵盖组织协同、资源协同、业务协同和信息协同的共同配送协同机制模型及要素结构模型。汪传雷等(2017)[2]通过对比分析商超连锁主导型、第三方物流主导型、电商快递主导型三种末端共同配送模式,建立了绿色、低碳、智能的城市共同配送混合模式。Guiyuan et al.(2019)[3]、吴国庆(2018)[4]构建了涉及仓储中心、联盟配送中心与配送网点等成员的电商物流末端共同配送联盟新型模式。徐俊杰和曹曦(2020)[5]提出了由分拨层、支线运输层、网点层和收派层构成的城市快递共同配送网络结构模型及共同配送实施思路。张晓雯和盛宇华(2017)[6]介绍了以众包为主要特色的众包物流运作模式,分析了众包物流模式解决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优势和风险,进而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对策。许茂增等(2020)[7]根据不同层级对资源的共享程度,提出了低密度配送区域的四级共同配送模式:末端节点共同配送模式、中转站共同配送模式、配送中心共同配送模式和外包模式。赵广华(2018)[8]提出农村电商的共同配送模式:综合资源共享运作模式、“O2O平台+信息共享”运作模式、“4PL+X”契约性大众分包运作模式和“村镇电商集配站+智能自提柜”运作模式。

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组织模式创新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几年在供应链、物流领域逐渐被应用。目前应用主要是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中的分布式账簿、共识算法等技术,让节点共同参与和实时维护,实现信息的共享,解决信息公开不透明和管理流程不透明导致的信任问题。在供应链体系、应急物流、社会捐赠方面应用探讨较为广泛,如学者盛守一(2021)[9]、王琳(2021)[10]、孙宇博(2021)[11]、陆文星等(2021)[12]、Merkas et al.(2020)[13]。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中的加密算法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如学者李伟等(2021)[14]通过区块链技术和直接匿名技术相结合,为物流用户提供可匿名身份验证,并通过维护公钥列表TPL实现物流用户对隐私数据访问控制权力,进而解决用户隐私数据被泄露和窃取问题。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共识算法、背书和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消费者的溯源及监管部门精准监管,如李莹等(2023)[15]。通过利用去中心化、时间戳、可追溯等特征实现对信息的智能记录,解决冷链物流中温控漏洞问题,如学者王娜(2021)[16]。

以上文献分析表明,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①在对共同配送模式进行研究时,学者们大多站在城市共同配送的研究视角,对于共同配送的研究较少。农村物流面临的物流资源缺乏,物流链条长、密度低等问题,如何构建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现阶段的研究还较少。

②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和跨境物流等领域,以解决某一环节流程效率、信息壁垒、信息安全等问题。而将其应用于多主体多环节的共同配送模式中的研究较少。文章将依托农村社会资源,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解决农村物流“最初+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并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利于各环节有效衔接,保证全流程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溯源性。

二、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当前农村物流配送主要依靠邮政、快递企业、村民等自主力量组合开展,形成了两种传统模式。

1.“村民自取”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目前大部分农村采用“村民自取”的物流配送模式。“村民自取”模式是指,快递下行时,“进村快递”经过层层分拨运输至县级配送中心、乡镇驿站,村民前往各快递网点自取快递;快递上行时,村民前往各乡镇驿站寄递快递,再配送至县级配送中心。具体框架如图 1所示。

图1 “村民自取”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2.“邮快合作”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部分村作为“试点村”开展了“邮快合作”的农村物流配送模式。“邮快合作”模式是指,快递下行时,“进村快递”被运输至乡镇驿站后,由邮政企业人员将各快递网点的“进村快递”集齐,再统一送至各村级代收点,村民前往代收点拿取快递即可。村级代收点多为当地居民或是商业超市、饭馆等。快递上行时,村民前往乡镇驿站寄递快递。具体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邮快合作”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二)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最初+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能力不足

农村地域辽阔、村庄众多,物流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分散性,配送路网稀疏且业务量小,导致农村物流配送成本偏高,配送能力严重不足,难以实现乡村物流站点全覆盖,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物流需求。居民自取因交通不便和农忙原因,导致快递包裹在乡镇驿站搁置时间较长,仓储成本增加,配送效率降低。虽试点村采用“邮快合作”模式,但规模较小,不足以改变农村物流整体服务能力,同时还使集货成本增加,邮政企业人员将各网点的“进村快递”集齐的过程,将花费较多人工时间,集货成本较高,不利于持续经营。快递上行服务能力与快递下行相比更为匮乏,“村民自取”模式在村级无代收点,“邮快合作进村”模式虽有村级代收点,但代收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寄递工作的一系列操作,上下行配送时空不均衡,进村车辆返程空载现象严重,快递上行配送服务难以提供。

2. 服务水平层次低

农村物流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意识淡薄。基层工作人员大多为当地农民,物流操作技术水平低且未经专业技能培训,不具备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相关知识,不善于物流信息系统终端操作。基层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强,服务意识不足,降低了客户满意度。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兼职,工作随意性强,人员调动频繁。这同时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动力不足,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和培训。因此,队伍不稳定、服务意识差、专业技能水平低成为当前农村末端物流的主要问题。

3. 信息技术应用落后

当前,我国农村物流配送模式中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物流配送模式运作水平的能力较弱。寄件人、收件人和物流配送主体之间尚无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各环节难以有效衔接,降低了物流配送效率。客户无法实时且准确地跟踪溯源快递信息,导致送货延迟、货物丢失、货损货差等现象时有发生,无售后跟踪服务,导致寄件人、收件人和物流配送主体各方责任难以界定清楚。

4. 资源整合不充分

农村物流配送难以形成规模性寄递物流需求,资源集约共享是构建双向畅通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村快递服务还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资源互补性不强等问题,现有资源还存在“条块分割”、独立运营,相互隔离的状态,如何统筹邮政、交通、供销、农业、村民等多方力量和闲置资源,推动资源整合和共享,成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在深入分析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如图3所示。以期解决农村物流现存的主要问题,优化物流配送体系。

图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①针对农村物流配送模式中“最初+最后一公里”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了双向畅通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②针对村级代收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和服务意识淡薄问题,在各村成立“农村电商+社区团购+快递派件”一站多能的村级服务点,为管理约束和培训农村物流工作人员提供基础;

③针对信息技术运用不足问题,搭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为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提供信息载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溯源性。

(一)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文章依托城乡公交“村村通”优势,统筹社会闲散资源,构建“城乡客运+邮政快递+众包配送”县镇村三级双向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具体运行思路如图4所示。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农村城乡客运通村率只达88.5%,农村受地理环境的原因,部分村比较偏远,目前还不具备开通城乡客运车的条件,偏远村设立的村级服务站不沿班线,难以使用城乡客运进行运输。因此,文章针对公交沿线村和公交未沿线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快递配送方式。

圖4 末端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1.快递下行共同配送运作模式

“进村快递”到达县级共同配送中心后,全自动分拣系统根据运输线路和包裹大小以村为单位进行分拣,分拣系统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立连接,自动将快递包裹信息上传至平台,并将分拣好的快递运输至城乡客运和邮政企业对应窗口。城乡客运司机和邮政企业快递员只需到对应的窗口将快递包裹装车,投递到各自负责的区域即可。其中城乡客运负责运输县级共同配送中心到公交沿线村级服务点的小件快递包裹,邮政企业负责将公交沿线村级服务站的大件包裹和未沿线村级服务站的快递包裹运输至乡镇驿站。由于未沿线村都处于边缘位置且各村之间距离较远,如果由邮政企业完成乡镇驿站到村级服务点的快递运输工作,配送成本较高,因此,选用众包配送模式通过“抢单”和“派单”的形式将未沿线村的快递和沿线村的大件包裹从乡镇驿站运送至村级服务点。其中“派单”模式主要针对大件快递的运输,“抢单”模式主要针对小件快递的运输。村民收到快递短信后需到村级服务点拿取快递,对配送的快递进行核对,无误后由村级代收点工作人员进行签收,村民可以在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收货确认,并对配送人员的综合素质、配送地点的准确性和配送时间的及时性进行评价打分。

2.快递上行共同配送运作模式

村民如有寄递快递或退换电商包裹的需求,需到村级服务点寄递。村级服务点工作人员完成“揽件”工作后,将快递订单和包裹大小的相关信息上传至平台,对应班线的城乡客运司机和众包配送人员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查阅信息后,前往各村级服务点将包裹装车,运输至配送中心或乡镇驿站。其中城乡客运负责将公交沿线村的小件快递包裹从村级服务站直接运送至县级共配中心;众包配送人员通过“抢单”和“派单”的形式将公交沿线村的大件包裹和未沿线村的快递从村级服务点运送至乡镇驿站,再由邮政企业将公交沿线村的大件包裹和未沿线村的快递从乡镇驿站运送至县级共同配送中心。其中“派单”模式主要针对大件快递的运输,“抢单”模式主要针对小件快递的运输。

该模式要求村级服务点工作人员熟练使用物流操作系统,可以胜任寄递快递的工作。考虑到传统配送模式中村级代收点不固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等问题,设计村级成立“商业超市+社区团购+乡村驿站”一点多能、专业稳定的村级服务点,确保其可持续经营。同时也方便物流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培训,规范其业务行为和提高业务能力,提高作业效率。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主体较多且涉及不同企业,流程复杂,包含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多个步骤,地域上跨越不同省、县、镇、村,内容上涉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使各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快递的运输不受时间、地域和信息壁垒的限制,文章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作为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信息载体,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该平台主要用于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簿等技术特点,向物流各参与主体同步所需信息,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减少过多的确认环节,提高作业效率。二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溯源性。物流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流程信息,区块链技术都能真实记录,不能篡改,为解决问题纠纷、识别责任主体,以及约束相关人员规范操作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全流程采集和记录物流信息,实时掌握快递包裹动态信息并永久保存,实现物流信息的跟踪溯源。三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利用区块链技术中的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物流相关人员身份信息的保护,防止泄露。

1.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主体框架包括以下六个层面,具体如图5所示。一是基础设施层(采集层),是区块链信息平台实现的必要基础,主要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提供操作环境,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和物联网嵌入式设备(条形码、二维码、射频识别、传感器)。二是数据层,是区块链信息平台底层的数据结构,以链式区块“区块+链”式结构呈现,以MySQL关系型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区块由区块体和区块头组成,区块头中存放了前块哈希、随机数、默克尔根等;区块体存放了自前一区块滞后发生的物流信息。三是网络层,主要实现区块链信息平台去中心化的交互模型,保证区块链信息平台的去中心化特质。主要包括P2P网络、数据传播机制以及数据验证机制。四是共识层,是区块链信息平台的核心,各物流节点需要维护相同的账本数据。共识算法主要包括工作量证明(PoW)、拜占庭容错算法(BFT)。五是合约层,主要包括各类算法、脚本或智能合约。当合约按预置的逻辑对链上的数据进行处理,达到预置条件,不需第三方的介入,智能合约能够自动执行,对交易进行处理和信息上链。六是应用层,主要指区块链信息平台中具体场景的应用。主要包括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追溯。

图5 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2.用户登录管理

用户登录管理主要是指物流配送中参与主体的身份注册和身份验证的工作,管理思路如图6所示。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快递企业、邮政企业、城乡客运公司、快递员、城乡客运司机、众包配送人员、村民群众和政府监管部门等。各主体首次登录平台都需要输入相关信息进行身份注册和验证,并分别建立区块账户,为登录主体建立统一的区块身份。注册和验证完成后,相应信息会自动上传至区块中,之后登录均需身份验证,验证成功之后才可进入信息平台,每一次登录和信息变动操作都会保留相应痕迹。其中,工作人员身份信息采集环节,公司需要输入的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工商编号、员工姓名、员工编号等;基层配送、派件工作人员需要输入的企业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若參与主体是城乡客车司机,还需将客车班线、车牌号等信息进行注册和更新。以上信息采集后,运用哈希算法生成唯一对应的数字指纹,存储于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数据中,同时该数字指纹将一直依附于对应的工作人员,随同快递包裹流转,实现人、指纹、货不分离,防止用户信息、隐私泄露的同时也为后续界定责任人做出赔偿提供便利。

图6 用户登录管理流程

3.数据分布式采集和上传

快递包裹在确认收货前,要经历揽件、分拨、运输、配送、派件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流程对应的负责人都应采用物联网式设备对快递的信息进行采集和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各主体每上传一次交易数据,均需提交数据申请,执行智能合约,在将数据广播到区块链网络之前,通过共识算法达成一致,生成有效区块,将区块广播给其他节点,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信息的共享,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其中发起申请时,应严格审查监管城乡客运司机、众包配送人员动态信息与上传信息的匹配度。原因有二:一是城乡客运司机和众包配送人员不是物流系统的专职员工,不便于管理;二是快递运输配送工作不是其主营业务,在业务上专业化程度较低。应借助GPS技术实时掌握城乡客车和众包配送人员的动态路线,实时采集城乡客运司机和众包配送人员对应的车牌号,站点名称、站点到离时间、快递数量、快递编号、快递质量等动态信息,并上传和存储至区块链平台,如果出现信誉问题,方便有效追溯。

图7 数据上传流程

4.数据分布式存储

由于构建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环节与主体较多,导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存储的数据也较多。传统区块链采用顺序表的储存结构,区块传递数量较多会导致传输效率和数据查询效率降低,为此文章将采用“区块链+MySQL”的数据存储模式,具体思路如图8所示。首先,利用RFID标签、传感器、GPS、条形码等物联网技术和其他新兴数字技术等对快递包裹寄件、揽件、运输、末端配送、签收全部流程对应的订单信息、物流状态、快递质量等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其次,将以上信息都分配成一个个具有独立认证信息的数据块,并存储于各环节对应的自建的MySQL关系型数据库中,每个节点都配置双数据库存储模式,智能合约通过数据库结构体来记录溯源信息;最后,经过哈希算法生成的哈希值存储到区块链中,经各节点达成共识成功记入账本。

图8 共同配送物流链数据存储追溯模式

5.数据信息溯源

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有查询物流信息的需求,只需在浏览器或者软件App中进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板块,登入账户,输入快递溯源码,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审核完成自动执行物流信息的调配,即可完成物流信息的查询工作,具体溯源思路如图9所示。

为提高溯源效率,文章参考学者刘孝保(2023)[17]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图区块链溯源模型。主要是指网络中的节点对数据进行打包排序后生成物理图区块,通过图区块链映射模型建立了物理区块数据与图区块链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信息平台各配送主体、村民群众和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调用合约向图区块链网络发起溯源查询请求,使不同主体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查询所需物流链信息,以实现农村物流链的深度溯源,具体思路如图8所示。

圖9 信息溯源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评价

为了测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新构建的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特有属性,将服务质量模型和物流服务质量模型作为参考,通过对各维度进行修改、增删和重新定义,以此形成适用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评价体系,共包含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16个。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1.将“移情性”调整为“便捷性”

“移情性”是指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解决了村民拿、寄快递和查询物流信息便捷的基本需求,但个性化需求还难以满足,所以现阶段物流模式的“移情性”难以实现,将其修改为“便捷性”。选用取快递的便捷性、寄递快递的便捷性和获取快递信息的便捷性作为二级指标。

2.保留“可靠性”维度,重新定义“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村民顾客能够保质保量完成配送和派件工作的服务。新模式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改善了快递信息获取、配送数量和配送地点准确性的问题,因此选用快递信息的准确性、配送地点的准确性和配送数量的准确性作为二级指标。除此之外,众包配送人员、城乡客运司机、村级服务点工作人员均不属于物流公司的专职员工,其约束力相对较弱,因此要新增二级指标: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3.保留“响应性”维度。

“响应性”是指构建的新模式对于配送任务做出快速的反应。传统配送模式效率低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且出现货损货差等问题时容易延长处理时间,相互推脱责任。新模式在配送作业过程中反应速度的时效性得到改进。因此,选用配送时间的及时性、各环节信息共享能力、货损货差问题的处理速度作为二级指标。

4. 删除“有形性”。

“有形性”是指配送和派件过程中的服务环境。因新模式涉及配送和派件主体较多,且形式不一,配送环境复杂,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删掉“有形性”这一维度。

5. 新增“安全性”。

除快递包裹有关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容易面临泄露风险以外,登记、记录和存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背景身份信息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因此,新增了“安全性”维度指标。并选用基层配送人员背景身份信息、客户信息保密性和货物的完好性作为二级指标。

6. 保留“保证性”维度,重新定义“保证性”。

“保证性”是指完成货物配送任务和派件任务的能力。新模式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将各业务环节的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与传统模式相比,更便于管理和组织培训,使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有了提高。因此,选用基层配送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作为二级指标。除此以外,新模式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是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因此信息平台功能的实用性也尤为重要,也将其纳入二级指标体系中。

(二)数据来源

通过向不同目标群众发放问卷分别获取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相关数据。为获取一级指标的数据,采用德尔菲法,向行业内20位物流专家发放问卷,对物流服务的便捷性、可行性、响应性、安全性、保证性5部分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物流专家主要有农村物流管理业务副经理以上的领导、高等院校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教授,以及物流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均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从业实践经验,有较好的代表性。为获取方案层的数据,向村民、物流快递员、农村物流研究学者以微信、电子邮件和纸质发放等方式发放问卷。采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法,以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分别代表“非常不认同”“比较不认同”“一般”“比较认同”“非常认同”。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336份,删除打分极端化和答题时间较短的无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273份。

(三)信效度检验

1. 信度检验

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可得Cronbach's α信度系数值为0.895>0.8,接近0.9,表明问卷指标的内在一致性较好,整体信度良好,测验结果可靠和稳定。“项已删除的α系数” 并未有明显的上升,说明题项不应该被删除处理。综上所述,指标信度质量较高,如表2所示,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表2 Cronbach信度分析(Cronbach's α系数为0.895)

2. 效度检验

首先,对数据各变量做巴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以及KMO(Kaiser-Meyer-Olkin)值检验。巴利特球体检验 P值为 0.000,表明样本量没有相同因素存在, KMO 值为0.884,介于0.7和0.8之间,适合做因子分析。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其次,通过因子分析判断问卷数据是否有效度,结果如表4—表5所示。经过最大方差和正交旋转,提取出3个因子,其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30.574%,24.402%,11.286%,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6.262%>50%,表明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被提出。根据因子载荷系数确认各维度指标与题项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预期,结果显示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0.4,选项和因子有对应关系。说明该问卷获取的数据可以用于验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验证工作。

表4 传统模式与新模式下各指标的共同度分析比较

注:括号中的值为新模式下的数据。

表5 样本数据的特征分析

(四)模糊綜合评价

考虑到评价指标数据不具有相关性,文章以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来规避主观色彩带来的误差,将选用优序图法和熵权法来确权。因农村物流配送模式是一个总体概念,该模式由不同要素构成,每一种要素都对应有表征其特征属性的指标,在量上是难以精确衡量的,具有“模糊性”特征,各评价因素在优劣之间是渐变的。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根据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者对象做出一个总体评价,因此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构建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进行综合评价。

1.构建结构层次模型

按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具体如表1所示。

2. 建立评语集

V={V1,V2,V3,V4,V5}={非常不认同,比较不认同,一般,比较认同,非常认同}则为根据评价等级或标准建立的评语集。

3. 确定权重

利用优序图法计算出准则层各指标权重,熵权法计算出方案层的各指标权重。求解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级指标权重

注:符号“/”后的值为新模式下的数据。

4. 构建模糊评价矩阵。

传统模式和新模式的模糊评价矩阵具体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传统模式与新模式的模糊评价矩阵R1

注:括号中的值为新模式下的数据。

5. 模糊综合评价值

为充分考虑各个评价因素权重,选择加权平均模型进行模糊运算求出模糊综合评价。

B1=WR=(0.098,0.186,0.315,0.311,0.090)

B2=WR=(0.026,0.041,0.153,0.518,0.262)

(五)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结果,传统模式的5个评语集中,一般认同的等级权重值最高为0.315,结合最大隶属度法则可知,最终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认同”。新模式的5个评语集中一般认同等级的权重值最高为0.518,结合最大隶属度法,最终综合评价结果为“比较认同”。由此得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从整体来看优于现有的传统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分析传统模式和新模式不同等级的占比发现,传统模式为“非常不认同”等级、“比较不认同”等级分别占9.8%、18.6%,新模式为“非常不认同”等级、“比较不认同”等级分别占2.6%、4.1%,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在“不认同”中的占比大幅降低。传统模式为“比较认同”等级、“非常认同”等级分别占31.1%、9%,新模式为“比较认同”等级、“非常认同”等级分别占51.8%、26.2%。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在“认同”中的占比大幅提高。由此得出,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认同”等级占比的大幅度降低、“认同”等级占比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由于新模式优化了传统模式在便捷性、可靠性、响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证明了新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但新模式也存在“不认同”等级占比较低和“非常认同”等级占比较低的客观事实,说明新模式还不完善,结合调研情况,是目前人才培养能力与现实需求不匹配、公众对区块链技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所致。

五、结论与展望

针对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文章首先依托城乡客运班线资源,统筹整合社会闲散资源,构建了双向的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扩大了农村物流配送的覆盖范围,解决了村民拿取快递和寄递快递的便利性问题;其次,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簿、去中心化广播机制、时间戳和防止篡改等技术特点,搭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作为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信息载体,实现了各环节信息的共享,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溯源性。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该模式运行还需继续完善县级共同配送中心的智能化设施、加强基层配送人员的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的推广和制定出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专门的法律法规。同时,该模式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润分配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温卫娟,邬跃,唐秀丽.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10):21-27.

[2]汪传雷,陈娇,万一荻.现代规模经济视角下城市共同配送模式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30(3):82-87.

[3]GUIYUAN H, CHO S H. Research on the Joint distribution mode at the end of rural E-commerce logistics in Ling Shan region[J].2019,631(5).

[4]吳国庆.电商物流末端共同配送联盟的新型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8(20):90-92.

[5]徐俊杰,曹曦.城市快递共同配送的演进动力与网络组织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20(6):26-32.

[6]张晓雯,盛宇华.共享经济背景下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众包配送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7(10):66-69.

[7]许茂增,周翔,崔利刚,等.低配送密度区域快递共同配送模式及利益分配[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0,26(1):181-190.

[8]赵广华.基于共享物流的农村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7):36-44.

[9]盛守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信息资源共享模型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21,39(7):162-168.

[10]王琳.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资社会捐赠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21,40(8):194-200.

[11]孙宇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急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9):119-121.

[12]陆文星,曾燕,李克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于区块链的快递物流系统设计[J].管理现代化,2021,41(3):95-98.

[13]MERKASZ,PERKOV D, BONIN V,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services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2020, 12(1): 1-20.

[14]李伟,张奎明,卢心陶.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流隐私保护方案[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21,42(11):2415-2421.

[15]李莹,瞿红红,王佳, 等.区块链多链防伪溯源模型设计与系统实现[J/OL].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2023-03-30].

[16]王娜.区块链架构下冷链物流信息生态管理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1(21):98-102.

[17]刘孝保,杨林,阴艳超,等.面向果蔬供应链深度溯源图区块链模型研究[J/OL].食品科学:1-19[2023-07-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30207.0900.002.htm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ural Logistics

Joint Distribution Model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JIA Xian-min,QU Ya-mei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Shaanxi 7101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nhencement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created an opportunity to enhence rural logistics. To address the chablenges of limited service capacity, low service level, outd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suffici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the “initial + last mile” of rural logistics, a rural logistics common distribution model with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assenger and cargo” has been built.

Leveraging the tamper-proof and traceable characteristic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 rur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is designed to ensure model operation, data storage, and traceability.

The models reasonabl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were also evaluated by usi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is scientifically feasibility.

Keyword:rural logistics; common distribution model; blockchain technology; SERVQUAL mod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基金項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市物流业双化协同转型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23JX48);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基于融合—创新理念的物流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1BY109);西安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数字化驱动商贸流通业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22YC034)

猜你喜欢

农村物流模糊综合评价区块链技术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前路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一带一路”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第三方物流配送网络运行能力评价
贵州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数学分层教学学生成绩评价的数学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南京市农村物流“客货邮商”同网经营发展策略浅析